诗歌手法之表现手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9994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0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手法之表现手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诗歌手法之表现手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诗歌手法之表现手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诗歌手法之表现手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诗歌手法之表现手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手法之表现手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手法之表现手法(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鉴赏 表达技巧表达技巧又称艺术技巧,是对表达方式、修 辞手法、表现手法和结构技巧的统称。广义的“ 表现手法”相当于“写作技巧”、“艺术手法” 、“写作手法”、“表达技巧”等。鉴赏诗词的表达技巧就是分析作品运用了哪 些表达技巧,这些表达技巧在作品中起了什么作 用,表达了什么内容情感。表达技巧梳理让我们无所适从的、眼花缭乱的术语虚实相生用典融情入景情景相生有序化 条理化 清晰化象征借物喻人寓情于景照应烘托衬托铺垫白描情景交融借景抒情象 征 托物言志 欲扬先抑过渡线索照应铺垫层递白描,渲染虚实、动静表达技巧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方式鉴赏 手法修辞手法描写议论概念地图抒情表达方式篇章结构叙述

2、表现手法首尾照应伏笔铺垫抑扬手法以小见大借古讽今衬托渲染想象联想借代双关对偶反复夸张对比线索层递赋比兴比喻比拟以景结情卒章显志概念辨析答题模式直接间接象征手法 承上启下互文顶真对方着笔表达方式间接抒情抒情议论叙述描写虚写实写点面结合正面侧面动态静态白描工笔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远近高低多觉结合借典抒情借古讽今细节描写渲染烘托答题步骤与方法提问方式: 提问变体: 解答分析: 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 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 的情感的?有何效果?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 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 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

3、法 、描写手法、修辞手法、结构方式四 大类。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给定一个名目)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 (说明具体内容) (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指出表达效果)古典诗词古典诗词 艺术手法式 方 达 表类 别概 念说 明例句表 达 方 式 记 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 发生、发展、变化过程。 描 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 、事件、环境所作的具体 描绘和刻画 议 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 、价值、特点、作用等所 表示的意见 抒 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 恶、喜怒、哀乐等主观感 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 接抒情。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 风大

4、散关”(陆游书愤 ) 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 雨初歇 2.方宅十余亩,草屋 八九间 多情自古伤离别 ,更 那堪冷落清秋节 !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表达方式间接抒情抒情议论叙述描写虚写实写点面结合正面侧面动态静态白描手法直接抒情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远近高低多觉结合借典抒情借古讽今细节描写特点例句简简析侧面描写行者见罗敷,下担捋 髭须.少年见罗敷 耕者出者 ”通过旁人或景物、环境来有力的 烘托某一人物或事物的形象。给 读者留下更多的想象空间细节描写天街小雨润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诗人观察细致,抓住了别人未曾 留意的一些细节,以其真切、细 致,为人称道。 动静结合 , 以

5、动衬静人闲桂花落,夜静 春山空。月出惊山 鸟,时鸣春涧中诗中诗人、事、景的动静有机地 结合,画面更和谐。给人以独特 的美感。主要有以动写静、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等手法 虚实结合柳永雨霖铃今 宵酒醒何处,杨柳 岸晓风残月二者互相联系,互相渗透转化, 可以达到虚实相生的境界,丰富 诗中的意象,开拓诗中的意境, 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特点例句简析白描天净沙秋思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渲染 烘托而描画出鲜明生动形象多觉结合夜雪 白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视角变化点面结合迟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可以既有深度又有广度地反 映人事景物的形象状态,最 充

6、分地表现思想,抒发感情 。抒情手法手法简介直接抒情直接对有关的人物或事件表明爱憎态度借景 间接抒情借景 抒情把诗人自身所要抒发的感情、表达的思想寄寓在 景物之中,通过描写景物予以抒发。情景 交融诗句因情布景,以景衬情,情景交融。杜甫的“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托物 言志借自然界中某物自身具有的特征,来表达某种志 向或情感,诗中的物带有了人格化的色彩。于谦 石灰吟 用典 抒情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讽刺时事借古。 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借古 讽今借古事讽现实,借历史,叙述古人,实则抒发自己 对人、事物的认识。如“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 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望

7、江东 黄庭坚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 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住。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 雁分付,又还是、秋将暮。 【注】阑:阻隔;阻拦。 直饶:纵使。分付:交 付。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上片:词人触景生情,实写江边目光阻隔感受,虚写梦中 回到江东。抒发不忍离去之愁。 下片:词人实写灯下写书信,虚写希望大雁捎带思念,却 是节令已过。流露浓重的牵挂不舍愁绪及深深的无奈之情 。虚实 结合琅琊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 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 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 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琊溪在滁 州琅玡山。槎(ch

8、):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解析 。实写花随溪水流出的景象;虚写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 之远、溪流的曲折。虚实结合,激发了读者的想象,丰 富了画面的内涵。表达了诗人对山水自然的喜爱之情和 惜春之感。虚实 结合前两句描绘了琅琊溪 冬去春来,雪融水涨 的画面,并状写了游 人们为欣赏这美丽的 山水而渡溪过桥的情 景,反映了琅琊溪景 色之美以及作者对此美景的喜爱。 后两句从溪水飘流落花来写 溪流之源头,因见有山中落 花从水上流出,源头当在山 中无疑,有暗示美景更在深 山幽境之意。这两句实写山 花随流水流出的景象,虚写 山中的春意,以及溪源之远 ,溪流的曲折,虚实结

9、合, 以实喻虚,充分引发了读者 的想象。 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 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 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 ,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 虚与实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 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的景象,但是现 时却不在眼前。 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 的,它表现的情将一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 。秋 思 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王安石评论张籍诗歌的风格是:“看似寻常最 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试析张籍此诗写了生活 中哪个“寻常”的细节?

10、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 诗中作者写了这样一个细节:家书将要发出时 ,又觉得有话要说,故“又开封”。作者客居洛阳 见秋风起,从而引起对家乡亲人无限的深切思念, 所以又打开信封补写。 细节 描写细节描写是指抓住 生活中的细微而又 具体的典型情节, 加以生动细致的描 绘,它具体渗透在 对人物、景物或场 面描写之中。 画堂春 秦 观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 ,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 ,此恨谁知? 【注】 撚(nin):持取,捻弄。 (1)“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两句主要 使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这两句主要的表现手法是细节描写。(答“动作描写”也可

11、)落花铺满了园中小径,春水溢满了池塘。细雨霏霏,时停时下,乍 晴乍阴,杏园里春残花谢只有杜鹃鸟的声声哀啼,好像在无可奈何 地慨叹春天已经归去了。 杨柳那边,她独自登上了画楼,手捻 着花枝,倚靠在栏杆上。对着这引人愁思的暮春之景,她默默无语 ,扔掉了手中的花儿,抬头静静地凝望着斜阳,她这满心的对春光 的一往情深,对美好年华的无限眷恋之情,又有谁能知晓呢?雨后池上 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平, 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 更作荷心万点声。 试从“静”与“动”的角度对这首诗进行赏析。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 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忽起”、“ 垂杨舞”

12、及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 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一种动态之美。诗既写出了静态,又写 出了动态,以静显动,又以动衬静,动静结合,组成了一幅雨 后池塘春景图。 动静 结合一场大雨过后池塘里涨满了水,非常平静,好像蘸水轻轻磨光的镜 子照映着岸边房屋的倒影。东风忽然吹起,下垂的柳条袅娜起舞, 柳枝上的水珠撇向荷叶中间,不断发出声响。 阮郎归 西湖春暮 南宋马子严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番腾妆束闹苏堤,留春 春怎知? 花褪雨,絮沾泥。凌波寸不移。三三两两叫船 儿,人归春也归。 注番腾:同“翻腾”。凌波:这里指女子步履。曹植洛神赋 :“凌波微步,罗袜生尘。” 这首词描写了暮春之景,

13、请从点面结合的角度作简要赏析。“清明寒食不多时,香红渐渐稀”写清明寒食时的鲜花凋谢的 暮春总体景色,人们闹苏堤总写游苏堤的人,是“面”;花在雨中 褪色,柳絮落在地上沾了泥,这些都是暮春中的一个个细节场面, 是点。女子驻足不行,人们陆续叫船回家,也是点。点面结合,描 写了苏堤的春暮之景。抒写惜春、 伤春之情点面结合清明、寒食节过了没多久,百花逐渐退去了原有的艳丽色彩,慢慢凋谢了。人 们为了挽留春光,翻腾衣柜,找出春天穿的衣服,纷纷出城来到苏堤,尽情游玩 。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然而春之神似乎并不懂得人们的用意。一场大雨过后,花朵被雨水洗洒而褪去鲜艳之色,柳絮飘落于泥中,被沾住而 无法扬起,赏花的女子

14、似乎没有受到 什么影响,一步也没有移动,两个、三个游 人结伴乘着船儿回去了,春天的脚步声也渐渐远去了。题西溪无相院 张 先 积水涵虚上下清,几家门静岸痕平。 浮萍破处见山影,小艇归时闻草声。 入郭僧寻尘里去,过桥人似鉴中行。 已凭暂雨添秋色,莫放修芦碍月生。 第二联是怎样写景的?请简要分析。上句着眼于视觉,写浮萍破处,山影在水中显现出来,吩 应了第一联的“清”字。下句则着墨于听觉,以细微的草声衬托 出环境的宁静,呼应了第一联的“静”字。多觉 描写秋雨过后,湖水上涨,白茫茫的,水色与天色同样清澄;溪边的 人家,静悄悄的,仿佛浮卧在水边,与水相平。一阵风吹开了水面 的浮萍,现出了山的倒影;一只小船

15、,悠然归来,刺开了水草,发 出沙沙的响声。僧人行走在入城的道上,消失在远远的红尘之中; 回家的农夫,经过了小桥,好像在明镜中徐行。骤雨收歇,已足使 这一派秋色更为迷人;岸边的芦苇,请不要再长,免得妨碍我欣赏 明月东升 竹轩诗兴 张镃z 柴门风卷却吹开,狭径初成竹旋栽。 梢影细从茶碗入,叶声轻逐篆烟来。 暑天倦卧星穿过,冬昼闲吟雪压摧。 预想此时应更好,莫移墙下一株梅。 注篆烟:盘香的烟缕。本诗第二联描写精妙,请简要分析。全联视听结合(1分),生动地描写了诗人的所见所闻, 表现了竹轩环境的清幽和诗人生活的闲适;(1分)“梢影细 从茶碗入”准确地描绘了茶具间光影的变化;(1分)(如果 这一联答成了

16、衬托或动静结合并加以分析,只能得1分)“叶 声轻逐篆烟来”运用比拟(拟人)手法,(1分)形象地写出 叶声与烟缕升起相伴的动态美。(1分)竹轩面对柴门,清风卷来,柴门被自然地吹开了。轩的前面,是刚刚开辟不久的 小径,径边栽上了许多篁竹。当轩静坐,竹梢的影子,都好像通过茗碗细细地落 在轩中似的。篆烟飞起了,竹叶的音响,宛如随着篆烟轻轻地飘来。暑天,这里 宜于乘凉倦卧,可以看到星从修竹的上面穿过;冬天,坐在这吟诗,可以看到素 雪压在竹枝的情景。设想到了冬季,这儿的清景,一定格外宜人;冬天梅花的寒 香冷蕊,配上修竹的疏枝翠叶,使竹轩更有幽致,为此切不可移走墙角的梅花树。 正宫 塞鸿秋浔阳即景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 山泉千尺飞如电。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塞鸿一字来如线 。【注】 周德清(12771365),号挺斋,高安(今属江西)人。淀 :即蓝靛,蓝色染料。这首散曲一句一景,合起来又构成了一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