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5741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50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和观点态度从高考来看,对思想内容的考查就是对诗歌的 情感考查,至于观点态度,时有考查,但不是 太多。诗歌总是要表达一定情感的,所以古诗 鉴赏总是难以避免考查情感,因此,此考点是 考查频率最高的考点。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情感 有以下几个方面:1思念离愁与寂寞孤独型。 此类情感最为常见的。古代交通不便,一旦分 别,不知何时才能相聚;并且通信不便,难以 沟通与交流。所以诗词中的思念离愁与寂寞孤 独是一个普遍的话题。2愤世嫉俗与怀才不遇型。 对统治者不满,抱怨无人赏识,个人事业与理 想无法实现。南宋的辛弃疾写的不少词都是这 一类。3清高脱俗与蔑视权贵型。 古代文人自视清高,常常会抒发这样

2、一些感觉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保持自身清高的操守。 如李白的诗不少都是蔑视权贵,标榜自由独立 的。4同情人民与忧虑国家型。 如杜甫的不少诗都把笔触指向人民,关注人民 的疾苦,对百姓生活充满了深深的同情。另外 一类诗就是借咏叹遗迹或历史教训警告当朝统 治者要收复失地,关注民生,不要贪腐等。5自得其乐与惜春悲秋型。 一些古代诗人不去关注社会与国家,而只是把 情感停留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当然他们之所以 如此,可能是在官场打击或备受挫折后的无奈 选择。寄情山水、登高览胜、归隐田园、惜春 伤秋等等。6奋发有为与建功立业型。 在盛唐时代有一些诗人,其诗充满朝气,希望 自己能够建功立业。一些边塞诗就属于此类。

3、20010年全国大多数高考试题都专门设题考 查。常见设问方式有: 1诗中的形象寄托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有何变化? 3这两首诗中的情感有何不同? 4你对此有什么看法?请简要说明。主要是针对诗中的相关诗句来思考,抓住关键 的词语,特别是那些表动作或心情的词语,诗 人情感往往寄寓其中。此外必要时要联系时代 背景、作者的独特情况。怎样作答诗歌或其中的某一 句所表现的思想情感例如南宋的诗词一般会涉及到收复失地、报国 无门或抗战的坚定信心等方面的情感,但这种 情感作者一般不会直接说出来,他会借助某种 景物或事物来表达,但要认识到这种景物仅仅 是一种依托物,读者还是要结合时代及作者

4、等 方面来判定诗词所表达的情感,也即托物或借 景等来表述。此外,注解非常重要。春 日 (南宋)吴锡畴 韶光大半去匆匆,几许幽情递不通。 燕未成家寒食雨,人如中酒落花风。 一窗草逆濂溪老,五亩园私涑水翁。 无赋招魂成独啸,且排春句答春工。【注】 吴锡畴:南宋末年诗人,死后第三 年南宋灭亡。濂溪老:即周敦颐,晚年定居 于庐山,世称濂溪先生。涑水翁:指司马光 ,陕州夏县(今属山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 生。“幽情”在诗中指什么情感?请结合全 诗加以分析。 _ _ 【解析】 抓字眼。如“韶光匆匆”“落花风” 可暗示出惜春之情。“无赋招魂”“且排”都暗示 了诗人的忧虑。明写法。律诗的上下四句之 间,以及

5、词的上下阕之间,一般都是上为铺垫 ,下为真正的中心所在。问题上段一般是写眼前之景,下段写心中之情。所 以下阕往往是针对国家命运、个人前途所抒发 的情感。看注解。本题中的注解就明显暗 示出本诗是对国运衰微的感叹。【答案】 “幽情”在本诗中有两个层面的意思 :一是伤春之情。面对“韶光”匆匆逝去,目睹 “落花”满地堆积,一种“春去也”的感慨油然 而生。一是忧国之情。身处南宋,国运衰微, 盛景不再,大势已去,一种忧国伤时之痛郁结 心头。要明确诗词中情感的变化,首先要确定情感的 起点,然后再寻找情感变化的转折点,最后再 落实情感的落脚点。关键是要在诗中找到相应 的证据。所以仔细思考关键词语的意思,才能

6、发现情感的变化。命题中会问到诗歌或者其所 描述的主人公的情感变化, 如何作答这类题摸鱼儿 辛弃疾淳熙己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 之置酒小山亭,为赋。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 长怕花开早,何况落红无数。春且住。见说道 ,天涯芳草无归路。怨春不语,算只有殷勤、 画檐蛛网,尽日惹飞絮。长门事,准拟佳期又误。蛾眉曾有人 妒。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君莫舞 ,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闲愁最苦。休去 倚危栏,斜阳正在,烟柳断肠处。【注】 这首词作于淳熙六年(1162)。当 时词人调到离抗金前线更远的湖南路任转运副 使,一腔恢复中原的抱负不能尽情施展,于是 写下此词抒发胸中的郁闷与感慨

7、。汉武帝时 陈皇后因遭人妒忌而被打入冷宫。词的上片,以“春去”作为线索。请结 合具体词句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_ _ 【解析】 还是抓字眼和关键句,上阕的“匆匆 春又归去”就显示了作者的惜春之情,下面的句 子就接着就出现了“惜”字。下面的“尽日惹飞絮 ”就显示了作者的“怨”,前面也直接出现了“怨 ”字。问题【答案】 情感变化:由惜春到怨春。“惜春 长怕花开早”等句揭示作者害怕春去花落,甚 至害怕春天花开的太早的心情,因为开的早凋 谢的也早;“怨春不语”等句,借助于屋檐下勤 勤恳恳的蜘蛛沾惹象征残春景象的杨柳飞花来 留住春天,表达了作者无可奈何的惆怅之情。鹧鸪词 李 益 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

8、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怎样比较两首诗词中的不同情感鹧鸪词 李 涉 湘江烟水深,沙岸隔枫林。 何处鹧鸪飞,日斜斑竹阴。 二女虚垂泪,三闾枉自沉。 惟有鹧鸪鸟,独伤行客心。两诗都用了“湘江”“斑竹”“鹧鸪”等 形象,都是表现一种愁苦之情的。这种“愁苦 之情”具体说来有何不同? _ _ _问题【解析】 主要是研究情感因何而起,第一首 的“郎从何处归”是情感的愁绪所在。第二首引 发点较多,既有屈原的,也有自身的独行的寂 寞之愁的。因此找到愁绪的引发点是问题的关 键。【答案】 李益诗主要是写一位女子对远方情 郎的思念之苦,末句我们仿佛可以感觉到她盼 望情郎归来的急切心情。李涉诗有对“二女”的 同

9、情,有对屈原沉江自杀的叹息,也表现了自 己的羁旅愁绪。不像李益诗所抒之情集中一点 ,而是泛咏愁情。1结合内容分析情感的答题句式 一般让考生结合诗词内容来分析其情感的题可 以用这样的句式作答:本诗描写了,发出 了,表达了,然后再用“通过, 抒发了”句式总结。其他答题技巧要在考前准备一些有关感情类的词备用:伤感 、惆怅、不平、痛苦、寂寞、愤懑、哀怨、清 高、超凡脱俗、怀古伤今、无人赏识的落寞等 等。作答时,不能空洞的答这些词,一定要联 系诗词的具体内容。2托物言志类题的作答方法 先答对该物的表面情感,然后再说出其深层的 情感。如韩愈的一首诗:五月榴花照眼明,枝 间时见子初成;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苍

10、苔落 绛英。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榴花虽美丽却无人 欣赏的慨叹(表面情感),并借此抒发了自己怀 才不遇的无限感伤(深层情感)。1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村 居 (宋)张舜民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情感与意象村 居 (清)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两首诗均以“村居”为题,它们描绘的景致与表 达的情感相同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_ _ _【答案】 不相同。刘诗描写的是一幅有水、 田地、翠竹、屋篱、榆树、槿花等静物的静谧 淡雅又带有一缕清寂气息的秋日村居图,全诗 表达了诗人悠闲宁静而又略带清愁的心境。高

11、 诗描绘的是一幅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 ,儿童兴致勃勃地放风筝的“乐春图”,有景有 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全诗字里行间透出 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2阅读下面一首诗,回答问题。 咏 柳 曾 巩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这首诗题为“咏柳”,实际上托物寓意。请细 加揣摩,分析其寓意。 _ _ _ _【答案】 通过对柳树“倚得东风势便狂”“飞 花蒙日月”的描摹,写出了那些得志便猖狂的 小人;并用“天地清霜”警告他们必无好下场, 难逃灭亡的命运。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秋 怀 欧阳修 节物岂不好,秋怀何黯然! 西风酒旗市,细雨菊花天。 感

12、事悲双鬓,包羞食万钱。 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情感的内涵【注】 鹿车:佛家所谓“三车”之一,小乘 如羊车,中乘如鹿车,大乘如牛车。此处借指 归隐山林。 “悲”是这首诗的感情基调,从全诗来看,作者 所“悲”包括哪些具体内容? _ _ _【答案】 作者所“悲”包括:因世事繁杂而 双鬓苍老。因享受高官厚禄而十分羞愧。 面对美好的秋景而无心欣赏。归隐田园的心 愿一时无法实现。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泊公安县 陆 游 秦关蜀道何辽哉!公安渡头今始回。 无穷江水与天接,不断海风吹月来。 船窗帘卷萤火闹,沙渚露下萍花开。 少年许国忽衰老,心折舵楼长笛哀。【注】 陆游经公安入蜀已辗转八年,今回

13、京“廷对”停泊公安。 尾联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_ _ _ _ 【答案】 壮志未酬之憾;人生衰老之感;前 程渺茫之意;对统治者的失望之情。1阅读下面这首诗歌,按要求答题。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黄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归思欲沾巾。情感的矛盾或变化【注】 这是一首和诗。原诗是晋陵陆丞作的 早春游望。 开头两句作者是如何表现宦游江南的矛盾心情 的? _ _ _【答案】 作者用“独有”“偏惊”生动地表现 了自己虽面对江南美丽春色,却因别家离乡、 在外做官,对异乡的新春物候变化反而感到惊 心的矛盾心情。1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问题

14、。 临江仙 侯 蒙未遇行藏谁肯信,如今方表名踪。无端 良匠画形容。当风轻借力,一举入高空。方得吹嘘身渐稳,只疑远赴蟾宫。雨余 时候夕阳红。几人平地上,看我碧霄中。作者的观点态度【注】 写作背景:据宋人洪迈夷坚志记 载:侯蒙其貌不扬,年长无成,屡屡被人讥笑 。有轻薄少年画其形貌于风筝上,侯蒙见之大 笑,作临江仙词题其上。后一举登第,官 至宰相。 (1)这首词体现了侯蒙什么样的人生态度?请结 合词作予以简析。 _ _(2)三国演义的开篇词临江仙上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 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与侯蒙词 一样,都运用了“夕阳红”的意象,但其象征意 义各不相同,请作简要的比较。 _ _ _【答案】 (1)侯蒙幽默诙谐。如戏称画他 形貌的人为“良匠”,机智地应对别人的嘲讽。 侯蒙乐观自信。别人把他的形貌画在风筝上 送入天空,他不自卑,而是想像成“蟾宫殿”折 桂。侯蒙志向高远。结句含意:等到我事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