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喉室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称为方形膜下部称为弹性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4843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553.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被喉室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称为方形膜下部称为弹性圆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被喉室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称为方形膜下部称为弹性圆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被喉室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称为方形膜下部称为弹性圆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被喉室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称为方形膜下部称为弹性圆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被喉室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称为方形膜下部称为弹性圆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被喉室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称为方形膜下部称为弹性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被喉室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称为方形膜下部称为弹性圆(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喉弹性膜:此膜为一宽阔的弹性组织,左右各一,被喉室分为上下两部,上部称为方形膜,下部称为弹性圆锥,又称三角膜,向下附着在环状软骨上缘中前部形成环甲膜。对于需紧急抢救的喉阻塞病人,来 不及做气管分开,可行环甲膜切开术, 情况十分紧急,来不及切开时,可用一 根粗注射针头,经环甲膜直接刺入喉腔 ,暂时缓解呼吸困难。舌骨会厌韧带:是会厌舌面、舌骨体与舌骨大角之间的纤维韧带组织 。 舌会厌韧带:是会厌软骨舌面中部与舌根之间的韧带。 甲状会厌韧带:是连接会厌软骨茎和甲状软骨切迹后下方的韧带。 环杓后韧带:是环杓关节后面的韧带。 环甲关节韧带:是位于环甲关节外表面的韧带。 环气管韧带:是连接环状软骨与第一气

2、管环上缘之间的韧带。 喉肌 喉肌分为内外两组。喉外肌:将喉与周围结构相连接,有固定喉、牵拉喉体上升或下降的功能喉内肌:位于喉的内部,主要与声带运动有关。 喉外肌按其功能分为升喉肌群及降喉肌群升喉:甲状舌骨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茎突舌骨肌降喉:胸骨甲状肌、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 喉内肌按其功能分为以下4组:使声门张开主要为环杓后肌 该肌收缩使杓状软骨的声带突向外侧转 动,将声门裂后端分开,开大声门。 使声门关闭 有环杓侧肌和杓肌 这些肌肉收缩可使两侧杓状软骨互相接 近,两侧声带内收而关闭声门。 图13 环杓后肌收缩使声带外展,声门开大图14 环杓侧肌收缩时使声带内收,声门关闭图15 杓肌收缩亦

3、使声带内收,声门关闭图13 图14 图15使声带紧张和松驰包括甲杓肌和环甲肌甲杓肌收缩使声带松驰,并且,发音 的音调与该肌的紧张度有关。环甲肌收缩时以环甲关节为支点,使 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弓接近,拉紧甲 杓肌,使声带紧张度增加。图16 环甲肌 及甲杓肌收缩 ,使声带紧张使会厌活动的肌群使喉入口关闭的为杓会厌肌(收缩将会厌拉向后下方,使喉入口关闭)。使喉入口开放的为甲状会厌肌(收缩 将会厌拉向前上方使喉入口开放)。喉腔喉腔被声带分隔成:声门上区声门区声门下区图17 喉腔声门上区位于声带上缘以上前壁为会厌软骨后壁为杓状软骨两侧为杓状会厌襞声带上方与之平行的皱襞为室带,亦称假声带。声带和室带之间开口

4、呈椭圆形的腔隙称为喉室。其前端向上向外延展成一小憩室,名喉室小囊。该处富有粘液腺,分泌粘液,润滑声带 。 喉上口通喉咽部,称喉入口。 该口与室带之间者为喉前庭。 图17 喉腔声门区是两侧声带之间的区域,包括两侧声带 ,前连合和后连合。声带在室带下方,左右各一,由粘膜、声韧带、肌肉构成白色带状组织,边缘整齐。声带张开时,出现一个顶向前的等腰三角形的裂隙称声门裂,简称声门,为喉腔最狭窄处。声门裂的前端称前联合。 图17 喉腔声门下区位于声带下缘和环状软骨下缘之间,声门下区和气管相接。该腔上小下大 。幼儿期该区粘膜下组织疏松,炎症时水肿严重,易引起喉阻塞。 图17 喉腔喉的淋巴 喉的淋巴以声门区为界

5、,分为声门上区组和声门下区组。 声门上区淋巴管非常丰富,主要引流至颈深淋巴结上群,该区癌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 声门区淋巴管极少。 声门下区淋巴管较少,主要引流至颈深淋巴结下群。 通常喉部的淋巴引流按区分开,左右不交叉(仅少数互相交流或混合)。 喉的神经有喉上神经和喉返神经,两者均为迷走 神经的分支。喉上神经于舌骨大角平面分为内、外支 。外支为支配环甲肌的运动神经,维持声带张力。内支支配除环甲肌之外的喉内各肌,为感觉神经。喉返神经:是喉的主要运动神经。主要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内各肌的运动。左侧喉返神经的经路较右侧长,故易发生声带麻痹。 小儿喉部的解剖特点 小儿喉部粘膜下组织较疏松,炎症时容易发

6、生肿胀。 小儿的喉腔尤其是声门区又较小,所以小儿发生急性喉炎时容易发生喉阻塞,引起呼吸困难。 小儿喉的位置较成人高,3个月的婴儿,其环状软骨弓相当于第4颈椎下缘水平;6岁时降至第5颈椎。 小儿喉软骨尚未钙化,故较成人软,行小儿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触诊时,其感觉不如成人明显。 喉的生理 呼吸功能 喉腔是呼吸的通道,声门是呼吸道最狭窄处 。 声带的内收或外展,可调节声门裂大小。 声门大小的改变又可调节呼吸气流量。 当人们运动时声带外展,声门裂变大,以便吸入更多的空气。反之,安静时所需吸入的空气减少,声门裂就变小。 声带运动是受中枢神经系统反射作用调节(正常情况下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喉神经控制声带运动),

7、进而来维持正常的呼吸功能。 发声功能喉是发音器官,发声的主要部位是声 带。喉如何发出各种声音的机制还不十 分明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 发声时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喉神经控制声带运动,使声带内收,并调节其长度和 紧张度, 通过肺内呼出气体使声带发生振动,而发出基音。其音调的高低与声带振动频率有关。 其频率又受声带的长度、张力、质量和呼出气柱的强弱有关。声音的强度与肺部呼出的气流量和声门下气压成正比。 发出的基音,受咽、口、鼻、鼻窦、气管及肺等器官的共鸣作用而使之发生变化。 由舌、唇、牙及软腭协调配合而完成语言构成。 保护功能喉对下呼吸道有保护作用。 喉的杓状会厌襞、室带、声带具有括约肌作用,分别形成三

8、道防线。吞咽时,喉被上提,会厌向后下盖住喉入口,形成保护下呼吸道第一道防线。此时两侧室带内收向中线靠拢,形在第二道防线。声带内收、声门闭合,形成第三道防线。在吞咽时,这三道防线同时关闭,食管口开放,食物从梨状窝进入食管。偶有食物或分泌物进入喉腔或下呼吸道,则会引起剧烈的反射性咳嗽,将其咳出。喉腔粘膜还有加温和湿润吸入空气的作用。再 见咽科病人的护理 扁桃体炎扁桃体炎为腭扁桃体的非特异性炎症,是一种极为常见的咽部疾病, 临床上可分为急性扁桃体炎(acute tonsillitis)和慢性扁桃体炎(chronic tonsillitis)。 病因与发病机制 急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为溶血性链球菌、

9、葡萄球菌等。近年发现厌氧菌感染、细菌与病毒混合 感染不少见。 正常人咽部及扁桃体窝内存留着某些病原体,机体防御能力正常时,不致发病。 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病原体大量繁殖,毒素破坏隐窝上皮,细菌侵入其实质而发生炎症。 机体受凉、潮湿、过度劳累、烟酒过度等因素的影响下抵抗力下降时可诱发本病。 慢性扁桃体炎:主要致病菌为链球菌和葡萄球菌。 屡发急性扁桃体炎使隐窝上皮坏死,细菌与炎性渗出物聚集其中,隐窝引流不畅,导致本病的发生和发展。也可继发于猩红热、白喉、流感、麻疹、鼻腔及鼻窦感染。 本病的发生机制尚不清楚,有学者认为与自身变态反应有关。 护理评估健康史既往病史工作和生活环境饮食习惯有无理化因素的长

10、期刺激有无上呼吸道的慢性炎症病史 症状与体征急性扁桃体炎临床上将急性扁桃体炎分为2类: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急性卡他性扁桃体炎: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病变较轻,仅表现为扁桃体表面粘膜充血,隐窝口及扁桃体实质无明显炎症改变 。症状:咽痛、低热和其它轻度全身症状 。检查:扁桃体及腭舌弓粘膜充血肿胀,扁桃体实质无显著肿大,表面无渗出物。 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 炎症从隐窝开始,逐渐进入扁桃体实质。 起病较急,局部和全身症状较重。局部症状:咽痛剧烈, 常放射到耳部, 吞咽困难,可有颌下淋巴结肿大 。全身症状:高热、畏寒、食欲下降、乏力、关节酸痛及全身不适。 检查:扁桃体肿大,周围充血,隐窝口或

11、扁桃体表面可见黄白色点状豆渣样渗出物,可连成一片形似假膜(易于试去)。 图18 急性扁桃体炎慢性扁桃体炎多由急性扁桃体炎的反复发作或因引流不畅、隐窝内致病菌滋生感染而演变为慢性炎症。特点:平时多无明显自觉症状,有反复急性发作病史。有时患者有:咽干、发痒、异物感、刺激性咳嗽、口臭等症状。扁桃体过度肥大,可出现呼吸、吞咽或语言共鸣障碍。检查:扁桃体慢性充血,用压舌板挤压腭舌弓时,隐窝口有时可见黄、白色干酪样点状物溢出,扁桃体大小不定(成人扁桃体多已缩小,但可见疤痕,凹凸不平,常与周围组织粘连),常有下颌角淋巴结肿大。 并发症急性扁桃体炎并发症局部:扁桃体周围脓肿,急性中耳炎 、急性淋巴结炎、咽旁脓

12、肿。全身:风湿热、急性肾炎、急性关节炎、急性心肌炎、急性心内膜炎等。慢性扁桃体炎并发症:慢性扁桃体炎是常见的全身感染“病灶”之一,机体可能受扁桃体隐窝内病原微生物的影响而发生变态反应, 产生各种并发症:风湿性关节炎、风湿热、风湿性心脏病、肾炎、低热等。 社会及心理因素扁桃体源性全身疾病多(主要有风湿病 、肾炎、上呼吸道感染、心肌炎等)。这些疾病均可使患者健康受损,影响其生活、工作和学习(使生活质量下降) 。如保守治疗效果不好,某些扁桃体炎患者可能要接受扁桃体切除术。因此,扁桃体炎患者对可能发生的全身疾病或可能进行的扁桃体切除术产生恐惧心理。 辅助检查 急性扁桃体炎血液检查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

13、明显增多。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有助于查明病原微生物和选用抗生素。 由于扁桃体慢性炎症的存在,隐窝内细菌毒素不断吸收,扁桃体可成为引起其它全身疾病的病灶。检查:心电图、血清粘蛋白、血沉、抗链球菌溶血素“O”等。在“病灶”型病例中,常得到异常结果。 护理问题疼痛和吞咽障碍 因急性扁桃体炎引起。体温过高 由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引起。恐惧 与慢性扁桃体炎引起的并发症和扁桃体切除术有关。 护理措施急性扁桃体炎注意休息,重者卧床,进流质饮食(或软食),多饮水,加强营养,保持大便通畅 。 遵医嘱给予抗菌消炎药(首选青霉素) ,解热止痛药等药物。 遵医嘱指导病人做好局部漱口、雾化治疗。 做好口腔护理。对高热病人给

14、予冰袋冷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对进食少或不能进食患者,注意补充水分,对体质虚弱者,要协助生活护理。疾病痊愈后告之病人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复发。如频繁反复发生急性扁桃体炎者,特别是有并发症史的病人,应待急性炎症消退1个月后施行扁桃体切除术。 慢性扁桃体炎非手术疗法基于慢性扁桃体炎是感染一变应性状态的观点,本病治疗不应仅限于抗菌药物或动辄手术,而应结合免疫疗法或抗变应性措施。遵医嘱进行脱敏治疗或注射各种免疫增强剂,如胎盘球蛋白、转移因子等。 给予局部注药、灌注等治疗。 嘱病人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对于以上各种治疗效果不佳者,可考虑行扁桃体摘除术。 手术疗法:扁桃体切除术术前准备详细询问病史和

15、体格检查,测体温、脉搏、血压。 做血、尿常规检查、血型、血小板计数及出凝血时间检查(特别注意有无出血倾向)、做心肺透视(肝功、HAA、血糖、K+、Na+、Cl-等生化检查)。 保持口腔清洁,术前用含漱液漱口。术前6h禁食水,手术前夜遵医嘱给予镇静剂,使病人安睡。术前1/2h给适量阿托品和苯巴比妥肌注(成人正常体重Atropin 0.5mg、Luminal 0.1g)。病灶性扁桃体炎患者术前数日应给予抗生素治疗。 术后护理 术后体位 局麻患者术后取半卧位,全麻者未清醒前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 注意出血 局部予冰袋冷敷(减少出血和疼痛),嘱患者勿将口内分泌物咽下。睡液中混有少许血丝属正常现象。如持续口吐鲜血,则提示创面有活动性出血,需报告医师,采取适当的止血措施 。全麻儿童如不断做吞咽动作,提示可 能将血液咽下,应检查伤口,予以处理。 术后24h内尽量不说话,不漱口。 饮食 术后4h可进冷流质饮食,术后第二日如创面白膜均匀完整,可进半流质饮食(七日软食,半月普食) 。 创口白膜形成 术后6h伤口即有白膜形成 ,术后24h扁桃体窝已完全覆以白膜,此为正常现象,对创面有保护作用 ,白膜于术后10天内逐渐脱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