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师范大学财务会计下10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4795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18.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上海师范大学财务会计下10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上海师范大学财务会计下10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上海师范大学财务会计下10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上海师范大学财务会计下10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上海师范大学财务会计下10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上海师范大学财务会计下10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上海师范大学财务会计下10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部分 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1、了解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及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 的含义; 2、掌握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 正的会计处理方法及适用情况。一、目的及要求二、主要内容 (一)会计政策及其变更 (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 (三)会计差错及更正(一)会计政策及其变更1、会计政策(Accounting policy)(1)定义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时所遵循的具体原则以及 企业所采纳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具体原则是指企业按照企业会计准则和统一会计 制度规定的原则所制定的。*具体会计处理方法是指企业在会计核算中对于诸多可 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中所选择的、适合于本企业的会计 处理

2、方法。(2)特点:*包括不同层次、涉及会计原则和会计处理方法;*是在允许的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中做出具体选择;*是企业会计工作的直接依据。 2、会计政策变更(Changes in Accounting policy)(1)定义是指企业相同的交易或事项由原来采用的会计政 策改用另一会计政策的行为。(2)变更会计政策的条件:*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要求变更。*变更会计政策后,能够提供比采用原会计政策更有用的(更可靠、 更相关)会计信息时,应按照规定变更会计政策。注意:不属于会计政策变更:本期发生的交易与以前相比具有本质的差别而采用新会计政策。对于初次发生的或不重要的交易或事项采用新会计政策。

3、(1)追溯调整法(Retroactive Adjustment Approach)。定义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如同该交易或事项初 次发生时就开始采用新的会计政策,并以此对相关项目进行调整的方 法。 即企业应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并调整变更年度期初留存 收 益以及财务报表相关项目。*追溯调整法的运用通常由以下步骤构成: 第一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 第二步,进行相关的帐务处理; 第三步,调整会计报表相关项目; 第四步,会计报表附注说明。3、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其中,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的定义:是指按变更后的会计政策对以前各期追溯计算的变更年度期初留 存 收益

4、应有的金额与现有的金额之间的差额。*实质对变更会计政策所导致的对净损益的累积影响数,及由此 导致的对利润分配及未分配利润的累积影响数。*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可以通过以下步骤计算获得: 第一步,根据新会计政策重新计算受影响的前期交易或事项; 第二步,计算两种会计政策下的差异; 第三步,计算差异的所得税影响金额; 第四步,确定前期中的每一期的税后差异; 第五步,计算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追溯调整法案例【案例】A公司1996年1月1日以现金500万元对B公司进行长期股权投资,占B公司25%的股权,按有关规定A公司采用成本法对该项股权投资进行会计处理。1998年由于发布企业会计准则投资,该准则

5、规定占被投资企业20%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时应采用权益法进行会计处理,因此A公司从1998年开始对此项投资改用权益法进行核算,但按规定应采用追溯调整法调整以前年度的留存收益。B公司1996年、1997年实现的净利润分别为30万元、20万元,并按20%分配股利,按10%提取法定盈余公积,A、B公司均按33%计算缴纳所得税。采用追溯调整法进行会计处理。计算累积影响数,如下表 调整会计政策变更累积影响数:借:长期股权投资B公司(损益调整) 25 000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5 000调整利润分配: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2 500(25 000 10%)贷:盈余公积 2 500 调整报表1998年

6、年初的相关项目为:“长期股权投资”项目调整增加25 000元;“未分配利润”项目调整增加22 500元;“盈余公积”项目调整增加2 500元。年度权益法成本法税前差异 所得税影响税后差异 199675 00060 00015 000015 000 199750 00040 00010 000010 000合计125 000100 00025 000025 000(2)未来适用法(Prospective Approach)*定义指对某项交易或事项变更会计政策时,新的 会计政策适用于变更当期及未来期间发生的交易或事项 的方法。 *特点:不需要计算会计政策变更发生的累积影响数;也不需重新编制以前年度

7、的会计报表。4、会计政策变更的披露 披露的主要内容有:(1)会计政策变更的内容和理由。(2)会计政策变更的影响数,包括:采用追溯调整 法时,计算出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会计政策 变 更对本期以及比较会计报表所列各期净损益的影响金 额; 比较会计报表最早期间期初留存收益的调整金额。(3)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的理由。5、会计政策变更的会计处理方法的选择 (1)企业依据法律或会计准则等行政法规、规章的要 求 变更会计政策时,视国家是否颁布法规而有不同的会计 处理。*如果发布相关会计处理方法按规定进行处理*如果没有发布相关处理方法应采用追溯调整法 (2)由于经济环境的改变而变更会计政策采用追 溯

8、 调整法。 (3)如果会计政策变更的累积影响数不能合理确定, 无 论属于哪一种变更采用未来适用法。(二)会计估计及其变更(Accounting Estimate) 1、会计估计(1)定义企业为了定期、及时的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 ,将延续不断的经营活动人为地划分为一定期间,并在 权责发生制的基础上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进行 定期确认、计量和报告。为此,企业需要对尚未确定的 交易或事项予以估计入账,这种行为称为会计估计。(2)特点:*会计估计的存在是由于经济活动中内在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 ;*进行会计估计时,往往以最近可利用的信息或资料为基础;*为了保证会计信息的质量,必须合理地进行会计估计。2

9、、会计估计变更(Changes in Accounting Estimate) (1)会计估计变更的主要原因赖以进行估计的基础发生了变化;取得了新的信息、积累了更多的经验。 (2)性质会计估计变更并不表明原估计方法有问题,只是表明原会计估计 已 经不能适应当前的实际情况,需要对其进行修正,以适用当期的实际 情况。 对于会计估计变更,企业应当采用未来适用法。 (3)注意正确划分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并按不同方法进行处理 。如果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不能划分清楚时,一般将其视 为会计估计变更,按会计估计变更的方法进行会计处理。会计估计变更案例3、会计处理方法未来适用法 【案例】 A公司2

10、000年1月1日起对管理用设备10万元(不考虑净残值, 按8年的折旧年限,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2年1月1日根据当时的市 场情况判断该项管理用设备的使用年限为6年。该项会计估计采用未来 适用法处理。 按原估计:每年计提折旧12 500元(100 0008);两年共计提折旧25 000元;设备的净值为75 000元。 会计估计变更后:每年应计提折旧 75 000418 750元会计分录为: 借:管理费用 18 750贷:累计折旧 18 7504、披露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1)披露的内容主要有:*会计估计变更的内容和理由,包括变更的内容、变更的日期以及为 什么要对会计估计进行变更;*会计估计变

11、更的影响数额;*会计估计变更的影响数不易确定的理由。 (2)案例 【案例】 对于上一个案例所述情形,会计报表附注说明:本公司一台管理用设备,原始价值10万元,原估计折旧年限为8 年,按直线法计提折旧,每年计提12 500元。由于市场情况的变化,本公司于2002年1月1日将该项设备的折 旧年限由8年变更为6年。会计估计变更后,该项设备每年应计提折旧18 750元,对净利 润的影响数为4 187.5元(18 75012 500)(133%) (三) 会计差错及更正 1、会计差错的含义会计差错是指在会计核算中,由于确认、计量、记录等方面出现的错误 。 2、会计差错更正方法 (1)考虑的标准 一是差错

12、的发现时间,可以分为日后期间(年度资产负债日至财务会计报告批准报 出日之间)发现的差错和当期(当年年度内日后期间之外的其他时间)发现的 差错。 二是差错的所属期间,可以分为属于当年的差错和属于以前年度的差错。 三是重要性,可以分为重大会计差错和非重大会计差错。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企业发现的使公布的会计报表不再具有可靠性的会计差 错,一般是指金额比较大的差错,通常某项交易或事项的金额占该类交易或事 项的金额10以上,则认为金额比较大。非重大会计差错,是指不足以影响会计报表使用者对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 果和现金流量作出正确判断的会计差错。标准一决定了应遵循及时性原则,发现了会计差错立即进行更正处理。

13、标准 二、三则决定了应更正哪一会计期间的相关科目。 (2)会计差错更正方法依据上述3个标准,可以形成7种具体的会计差错,其更正方法有同有异 。 (1)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无论重大还是非重大),应当立即调 整当期相关项目。这样处理的原因在于:当年度的会计报表尚未编制, 无论会计差错是否重大,均可直接调整当期有关出错科目。例如,2001年12月,发现一项管理用固定资产漏提折旧10000元,则发 现时应做如下分录,并调整相关项目: 借:管理费用 1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 (2)当期发现的以前年度非重大会计差错,其更正方法也是直接调整当 期相关项目。对于该类会计差错尽管与以前年

14、度相关,但根据重要性原 则,可直接调整发现当年的相关科目,而不必调整发现当年的期初数, 所以处理方法同(l)。 (3)当期发现的以前年度的重大会计差错。 涉及损益的,应通过“以前年度损益调整”科目过渡,调整发现年度的期 初留存收益,会计报表其他相关项目的期初数或上年数也应一并调整。 如不影响损益,则调整发现年度会计报表的相关项目的期初数。 因为是以前年度的重大差错,涉及损益的与本期利润无关,不涉及损益的 也只影响本期期初数,这样处理可及时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符合重要 性原则和及时性原则,同时也不妨碍会计信息的可比性。 例如,A公司2001年9月发现2000年一项已完工投入使用的在建工程未结 转

15、到管理用固定资产,金额为600万元,2000年应提折旧100万元, 2001年应提折旧75万元(公司所得税率为33,按净利润15提取盈 余公积)。经分析,上述事项属重大会计差错,其中2001年末计提折旧 75万元为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两年的差错要求作出调整,其 账务处理如下: 借:固定资产 6,000,000 贷:在建工程 6,000,000 借: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1,000,000 贷:累计折旧 1,000,000 借:应交税费一应交所得税 33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330,000 借: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670,000 贷:以前年度损益调整 670,000 借:盈余公积一法定盈余公积 67,000 盈余公积一任意盈余公积 33,500 贷:利润分配一本分配利润 100,500 借:管理费用 750,000 贷:累计折旧 750,000 (4)日后期间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差错(无论重大 还是非重大),应当视同当期发现的当年度的会计 差错,因此更正方法同(1)。 (5)日后期间发现的报告年度的会计差错(重大或 是非重大)。报告年度是指当年的上一年,由于上 一年会计报表尚未报出,故称上一年为报告年度。 由于该会计差错发生于报告年度,无论是重大差错 还是非重大差错,应当按照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中 的调整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