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班会期中考试动员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4692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145 大小:501.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典班会期中考试动员_第1页
第1页 / 共145页
经典班会期中考试动员_第2页
第2页 / 共145页
经典班会期中考试动员_第3页
第3页 / 共145页
经典班会期中考试动员_第4页
第4页 / 共145页
经典班会期中考试动员_第5页
第5页 / 共1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经典班会期中考试动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典班会期中考试动员(1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l近十多年来,家谱作为一种历史文献,受 到了史学界的高度重视,成为除正史、地 方志、考古资料以外最重要的资料来源。 家谱取得这一地位的最主要原因是它( )lA记载了某一家族的兴衰荣辱 B 能起到凝聚社会群体力量的作用lC增加了历史材料的种类数量 D 能弥补正史缺载和地方志粗疏的缺陷l【答案】Dl家谱,是记载一个以血缘关系为主体的家 族世系繁衍和重要人物事迹的特殊图书体 裁。以父系家族世系、人物为中心。古人 重视修订家谱的原因不包括( )lA为了彰显家族的声誉 B为 了凝聚亲族lC为了给历史研究者提供历史史料 D 为了教化子孙l【答案】Cl与宗法制行用于贵族社会相对应,春秋以 前,史料中提到“百

2、姓”,通常是指( )lA贵族 B平民 C官僚 D诸侯l【答案】Al钱穆认为“周部族融入,把中国文化规模摆 出,大体确定,后来虽有不断的吸引融合 ,但我们已有了一个重心,以后都是内容 的充实和边缘的扩充而已”。其中对“重心” 的理解正确的是lA宗法制 B分封制 C 郡县制 D行省制l【答案】Al春秋时期,宋楚两军对垒,宋军不乘时出 击而大败。国人归咎于宋襄公,襄公辩称 :“寡人虽亡国之余,不鼓不成列。”其中“ 亡国”的“国”指( )lA夏 B商 C西周 D 宋l【答案】Bl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历史三峡 论”,将四千多年来中国政治形态变迁分为 封建、帝制和民治三大阶段。其中“封建”阶 段我国

3、政治制度的主要特点是( )lA政权和族权互为表里 B专制 王权披上神权外衣lC中央对地方直接控制 D思想 统一促进政治统一l【答案】Al 汉武帝重用身边做侍从、秘书等工作的人 ,让他们担任尚书令、侍中等,参与军国 大事。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lA.简化分工,提高效率 B.削弱封 国,集权中央lC.集思广益,减少失误 D.削弱相 权,加强皇权l【答案】Dl从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政 治制度的重大变化。下列制度体现了这种 变化开端的是( )lA.推恩令的实行 B.中朝官权 力加强lC.三司使的设立 D.科举制的 创立l【答案】Bl关于西周灭亡的原因,司马迁认为是“烽火戏诸侯”;学者 李峰

4、综合运用考古发现、铭文和文献记录,同时又联系当 时的地表形态特征,认为西周的衰落是由西周国家的基本 统治结构决定的,其灭亡的外部原因主要是西北地区少数 部族的侵略。对二者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lA司马迁的观点属内因决定外因论,符合历史事实lB李峰的观点有考古发现及文献记录为依据,其他史学 家必然接受lC两人从不同的角度探讨西周灭亡的原因,均有一定道 理lD由于年代久远,两人的观点都是主观臆断,不足为信l【答案】Cl课堂上老师向同学们展示了西周宗法制度示意 表,要求同学们依据表中信息去做些推论。有 四位同学做出了如下四种推论,其中有违史实的 是( )lA. 宗法制度下统治阶级内部政治等级尊卑有序

5、lB. 用嫡长子继承制解决统治者的权力继承问题lC. 西周宗法制下女性不享有各阶层的继承权lD. 受封者在各自受封区域内享有土地所有权l【答案】Dl明朝初年,朱棣发动“靖难之役”夺取王位即为明 成祖,欲请方孝孺为其草拟即位诏书,成祖曰:“ 先生毋自苦,予欲法周公辅成王耳。”孝孺曰:“ 成王安在?”成祖曰:“彼自焚死。”孝孺曰:“何不 立成王之子?”成祖曰:“此朕家事”。相传方孝孺 后被诛十族。明成祖的话揭示了中国古代哪一重 要的制度( )lA世袭制 B宗法制 C君主专制制度 D家天下的制度l【答案】Dl旧唐书列传第十八载: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 ,次子李世民发动政变,杀死太子李建成及其党 羽,并逼

6、高祖李渊退位,自己登基继位,史称“玄 武门之变”。李世民的做法违反了( )l宗法制 “礼” “三纲五常” “民 贵君轻”lA B C Dl【答案】Cl秦统一后,“废封建,立郡县”,确立专制集权制 度,但皇帝之子、弟封王,一直延续到明清。“分 王子弟,以为屏藩”,是历代分封子弟的主要理由 。封建时代血缘分封长期存在说明( )lA分封制有利于政权长期稳定 B血缘分 封是中央集权的基础lC周代制度受到历代政权推崇 D分王子 弟是皇权的一种体现l【答案】Dl左传定公四年载子鱼之语曰:“昔武王 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蕃屏周。” 这反映了周初实施分封的主要依据是( )lA是否出身王室 B是否出 身先

7、代贵族 lC是否对周王室效忠 D是否 立有军功l【答案】Cl著名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 :“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 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 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 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 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最早 出现在( )l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 l【答案】Bl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把渭河比作天 体的银河“天汉”,把各座宫殿比作星座,四周有 许多通道,咸阳宫居中,形成了众星拱辰、屏藩 帝都的格局。从咸阳的修建理念可以看出当时的 政治理念是( )lA神话皇权,万世

8、一统 B君主专制, 中央集权lC借助神灵维护自己的统治 D皇位从二 世三世至于千世万世,传之无穷l【答案】Bl我国著名历史学家、出版家郭志坤在秦始皇大 传中说到,“从政治高度意义上考虑问题。始皇 这个称号,对秦始皇来说,实在是当之无愧的。” 以下评价“从政治上”最能说明始皇对中国历史的 发展“当之无愧”的是( )lA首创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B开创了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lC确立的皇帝制、郡县制影响深远 D统一 文字传承了中华文明l【答案】Bl唐杜佑在通典中记载:“自魏晋重置中书之官 ,居喉舌之任,则尚书之职稍以疏远。至梁、陈 ,举国机要悉在中书。据此材料,我们可以推断 出( )lA中书之职取代了

9、尚书之职lB三省六部制已经形成lC中书成为皇帝和国家行政机关之间联系的中 枢lD国家行政效率不断提高l【答案】Cl清代规定:“不得官于其乡五百里以内”(官 员任职必须远离家乡五百里以外)。这一 规定的主要目的是( )lA强化君主专制 B加强中央集权 C 杜绝地方割据 D防止吏治腐败l【答案】Dl金榜题名源于我国古代科举考试。殿试后录取进 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 甲、金榜,其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 士就称金榜题名。与“金榜”有关的进士科、殿试 、天子门生,分别开始于( ) lA隋朝、唐朝、唐朝 B唐朝、唐朝 、北宋 lC隋朝、唐朝、明朝 D隋朝、唐朝 、北宋 l【答案

10、】Dl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表述正确的是( )lA康熙年间为适应西北军务需要而设lB最初的职能主要是处理军务和其他政务lC军机大臣由朝中重臣推举任用lD办事效率较高,但决策封闭的特征更明 显l【答案】Dl明朝文官钱宰有诗写道:“四鼓咚咚起着衣 ,午门朝见尚嫌迟。何时得遂田园乐,睡 到人间饭熟时。”这首诗从根本上反映了( ) lA封建官僚的勤政和从善如流 B君 主专制强化带来的政治压力和危机lC封建官场的腐败和官僚的交恶 D 封建文人安贫乐道、崇尚自然的志趣l【答案】Bl“惟以一人治天下,岂为天下奉一人。”这是 雍正皇帝镌刻在故宫养心殿的一对漆红圆 柱上的一幅楹联,它反映了( )lA皇权的“乾纲独断”

11、 C中央集权 空前加强lB统治者执政为民的理念 D相权 对皇权的牵制作用l【答案】Al尚书大传说:“周公摄政,一年救乱, 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 营成周,六年制作礼乐,七年致政成王”。 对材料中四年建侯卫、六年作礼乐进行解 读l建侯卫就是实行分封制,制作礼乐是为了 维护分封制形成的等级制度l史记 齐太公世家载:“是时周室微,唯 齐、楚、秦、晋为强。晋初与会,献公死 ,国内乱。秦穆公辟远,不与中国会盟。 楚成王初收荆蛮有之,夷狄自置。唯独齐 为中国会盟,而桓公能宣其德,故诸候宾 会。”该段材料反映主旨是什么?你认为反 映了问题的根本吗?l分析齐桓公称霸的外因,没有,根本问题 政治经

12、济l材料一 明史职官志载,自景泰后“六 部承奉旨意,靡所不领。阁权益重嘉 靖以后,朝位班次,俱列六部之上”。六部 由原来的政府最高职能部门,而沦为内阁 属曹。分析明朝中央官制的变化既反映的 趋势。l【答案】(1)变化:废丞相,设内阁;内 阁地位日渐上升。(4分)l趋势:君主专制不断加强。(2分)l贤臣、清官、天使都是人们对于理想执政者的称谓。阅读 下列材料,回答问题。l材料一 墨子认为,治国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 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诸葛亮在文章中写 道:“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之所以兴隆也;亲小人, 远贤臣,此后汉之所以倾颓也”朱元璋对礼部臣僚们 说:“为天下者,譬如作大

13、厦,大厦非一木所成,必聚才 而后成,天下非一人独理,必选贤而后治。故为国得宝不 如举贤”。l 一一摘自中国古 代廉政建设经验l(1)材料一中,三位历史人物之见解的共同点是什么?( 2分)结合所学知识,从思想、政治两方面简析我国古代 社会造就“贤臣”的历史条件。 (2分)l(1)共同点;任用贤臣是治国安邦的关键。(2分)l历史条件:传统主流思想倡导“仁政”、道德、气节;l科举制度的实行(或监察制度、谏官制度的制约等)。(l(2)现象:皇帝是否支持成为清官政治上沉浮的关键。l材料二 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元代高官耶律 楚材和杨朵儿只,明代清官况钟、海瑞, 也都有类似的境遇,在皇帝支持时,成绩 斐然;而

14、一旦失去皇帝支持,就遭到排斥 ,甚至被罢官坐狱。 一一清官考辩l(2)概括材料二反映的历史现象,并指出 造成这一现象的历史根源。(4分)l(2)现象:皇帝是否支持成为清官政治上 沉浮的关键。(2分)l根源:君主专制制度。(2分)l材料三 封建阶级的清官,他们的清,就清在政治上忠 于皇帝,忠于朝廷,忠于封建的法律制度,在思想上遵守 封建的纲常道德,在经济上于合法剥削之外不贪或少贪非 分之财,如此而已。作为封建阶级专政工具的官吏,他们 在阶级斗争的实践中是属于剥削者、压迫者的阵营,而同 被剥削、被压迫的农民相对立的。这是一条不容混淆的基 本的阶级界限。l 一一摘自代表一种什么社会思潮人 民日报1965年12月29日)l(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