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语文23课登上地球之巅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4640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下语文23课登上地球之巅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七下语文23课登上地球之巅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七下语文23课登上地球之巅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七下语文23课登上地球之巅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七下语文23课登上地球之巅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下语文23课登上地球之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下语文23课登上地球之巅(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国人一直以来有一个梦想,那就是登 上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谁能说说你印象中的珠穆朗玛峰?23 登上地球之巅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风光从万米高空俯瞰珠穆朗玛峰珠峰夜景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壮观的珠穆朗玛峰北侧其北坡被许多登山家认为“连飞鸟也无法飞过”,是一条“充满死 亡的路线”。 珠穆朗玛峰 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位于中国和尼泊尔两国边 界、海拔界、海拔8848.138848.13米,是喜马拉雅山的主米,是喜马拉雅山的主 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在藏族峰,也是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在藏族 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神话中被认为是五位仙女中的第三女神。 她是她是万

2、山之尊、地球之巅万山之尊、地球之巅。 19531953年年5 5月月2929日上午日上午1111时时3030分分, ,新西兰新西兰 登山家埃德蒙登山家埃德蒙希拉里和尼泊尔夏尔巴希拉里和尼泊尔夏尔巴 人丹增人丹增诺尔盖诺尔盖 ,克服千难万险,从珠,克服千难万险,从珠 穆朗玛南坡携手登上顶峰,完成了人类穆朗玛南坡携手登上顶峰,完成了人类 登上地球之巅的梦想。登上地球之巅的梦想。 珠穆朗玛峰,珠穆朗玛峰,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峰高势伟,地理环境独特 ,峰顶的最低气温,峰顶的最低气温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常年在零下三四十摄氏 度度。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山上一些地方常年积雪不化,冰川、 冰坡

3、、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冰坡、冰塔林到处可见。峰顶空气稀薄, 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空气的含氧量只有东部平原地区的四分之 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一,经常刮七八级大风。十二级大风也不十二级大风也不 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少见。风吹积雪,四溅飞舞,弥漫天际。,弥漫天际。 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珠峰具有重大的科学研究价值,很早就为 人们所瞩目。人们所瞩目。攀越冰裂缝 攀登1.速读课文,复述故事,提高学生概括课文的能力。2.学习抓住特点进行生动的景物描写。3.学习探险队员表现出的强烈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崇高的奉献精神。郭超人(19342000),男,湖北武穴人,汉族,

4、党员,高级记者,1956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新闻专业。先后任新华社西藏分社、陕西分社、四川分社记者、副社长,新华社秘书长、副社长。1992年11月起任新华社社长。70年代采写的驯水记歌颂了中国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伟大业绩,在陕西采写的安康调查揭露了“四人帮”在农村推行极“左”路线的弊端。已出版的新闻作品有向顶峰冲刺西藏十年间万里神州驯水记时代的回声等。 1960年5月25日,年轻的中国登山队员从北坡攀援而上,踏过千年冰雪,翻过万丈巉岩,把五星红旗插上了地球之巅,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从北路攀上世界最高峰的创举。作者当时作为随登山队采访的一名记者,直接或间接地了解到这次登山活动过程中的许多感人故事。

5、登山成功后,作者以最快的速度写成长篇通讯报道红旗插上珠穆朗玛峰并发表。这篇课文就节选自这篇通讯。一、读一读:缭绕 砭骨 履践 匍 匐 崔巍 滞留 窒息 冰镐余暇 耸立 liobinlwizhzhsnp fxio二、记一记养精蓄锐: 崔 巍: 异口同声: 齐心协力: 勇往直前: 斩钉截铁: 养足精神,积蓄力量。 形容山高大雄伟。 形容很多人说同样的话。 思想认识一致,共同努力。 勇敢地一直向前进。 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1.快速默读,先复述课文,再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2.再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一、登山队出

6、发。登山队的大本营攀登复述课文第二台阶1960年登顶的三位英雄二、突击主峰1.用一句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中国登山队员王富洲、屈银华、贡布于1960年5月25日凌晨登上地球之巅珠穆朗玛峰。 a、刘连满甘作人梯,帮助其他队员登上了第二台阶。b、黑夜中,由于缺氧,刘连满留下,其余三人以最快的速度奔向顶峰。c、处于半昏迷状态的刘连满冒着生命危险将氧气留给他人,并写下了感人的短信。d、三位登山队员果断抛掉空氧气筒,开创人类历史的无氧攀登。e、完成由北路登上珠穆朗玛峰的壮举。2.再读课文,把登山队员突击主峰的经过划分成几个阶段,在原文中标记出来,用自己的话概括这几个阶段。1.登珠峰的英雄遇到哪些困难?

7、他们是靠什么来战胜的?2.登顶成功,只是文中介绍的这四个人努力的结果吗?请说明原因。 3.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一、研读文本山路陡峭天气严寒身体虚弱高山反应缺乏氧气黑夜登山靠坚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团结合作、敢于牺牲的精神来战胜1.登珠峰的英雄遇到哪些困难?靠什么来战胜?遇到的困难2.登顶成功,只是文中介绍的这四个人努力的结果吗?请说明原因。 单从课文来看,好像就只是这四个人的登山故事,但联系全篇通讯来看,三位队员最后的胜利,是团结协作、共同奋斗的结果,是集体主义精神的胜利。假如没有二百多名队员和服务人员的前期的大量工作,没有几次集体的适应性行军,打通通向珠峰

8、的关键性道路,则三位队员绝没有可能取得登顶的胜利。3.本文叙事,详略得当,说说文章重点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详写?(1)详写征服“第二台阶”的经过。因为这一“台阶”被外国探险家认为是不可逾越的,1924年英国赫赫有名的登山家马洛里和欧文就是在这一带失踪的。中国登山队员逾越“第二台阶”表现了他们坚强的意志和大无畏的精神,表现了他们团队协作的精神。(2)详写刘连满同志宁可自己牺牲也要把氧气留给同志的事迹。表现他舍己为人的牺牲精神。默读写王连满的段落,思考:文章集中写了王连满哪些事例?你觉得王连满是怎样一个人?文章为什么单用了两个段落来突出写他一个人?二、人物分析写了三件事:甘当人梯;放弃登顶;留下氧气

9、。他是一个默默奉献、顾全大局、勇于牺牲、意志顽强的人。王连满的身上,集中了登山队群体的优秀品质,单写他,是通过对他的典型描写,来表现以他为代表的登山队群体的精神风貌。课文中有不少描写自然环境的句子,找出来并体会它们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 作者除了尽力渲染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还不时描写美丽的珠穆朗玛峰的景色如:“阳光灿烂,珠穆朗玛尖锥形的顶峰耸立在蓝天之上,朵朵白云在山岭间缭绕不散。”(第1段)“夜色浓重,珠穆朗玛峰山岭间朦胧一片,只有顶峰还露出隐约的轮廓。”(第17段)三、环境描写“夜更深沉,山上山下到处是一片漆黑,只有点点星光在空中闪耀。”(第18段)等。这些描写使读者有身临其境的感觉,在阅读的紧张之余还可以求得放松,来欣赏一下美丽的珠峰景色。这在阅读效果上可称为一张一弛,给人美的享受。爱国主义 集体主义困难与折磨对于人来说,是一把打向坯料的锤,打掉的应是脆弱的铁屑,煅成的将是锋利的钢刀。 契诃夫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