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4520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36 大小:3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地域分异规律与景观划分(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太阳辐射能和地球内能是形成地域分异的两种基本因素 ,他们在空间上或时间上的影响都是不平衡的。两者在地球表层自然界中的特殊表现,决定了地域分异最 基本、最普遍的规律性,即地带性与非地带性。1、纬度地带性(简称地带性) 2、经度地带性 3、垂直地带性 末页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

2、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1)成因 纬度地带性(简称地带性)的基本成因是,太阳光线在地球 表面具有不同的入射角所引起太阳辐射沿纬度方向呈不均匀 的分布。2)表现 地带性的表现是地球表层许多自然地理现象和过程由赤道向两 极呈规律的递变。返回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1)成因 海陆分布及其对比关系形成了大陆性气候和海洋性气候的差别 ,2)表现 大陆内部和东西两岸各植被类型的差别,以及景观的

3、干湿度差 别。这种差别常常呈经度分异的方向变化,故匀称为经度地带性, 或称为干湿度地带性。返回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1)成因随着山地高度的增加,气温随之降低,从而是自然环境及 其成分发生垂直变化的现象,称为垂直带性或高度带性。形成垂直带的基本条件是构造隆起的山体,而其直接原因 是热量随高度的增加迅速降低(每千米下降56)。垂直带的数量、顺序等结构形式,称为垂直带谱。 返回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

4、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第一, 带谱所处的在纬度地带性和非纬度 地带性中的位置, 即基带座落的具体地点;2)因素垂直带谱的性质和类型主要取决于:第二,山体本身的特点,如相对高度与绝对高度、坡向、山体 排列形式及布局地貌条件的变化等。返回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纬度地带性规律 干湿度地

5、带性规律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 末页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1)温带针叶林漂灰土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在北纬49。 以北的大兴安岭北部地区。 2)带针阔叶混交林地暗棕壤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在长 白山地与小兴安岭。3)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在辽东半 岛及华北的山地丘陵地。 4)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 包括秦岭 淮河以南,南岭以北,横断山脉以东广大地区。 5)热带雨林、季雨林砖红壤景观地带。包括广东、

6、广 西、云南、台湾诸省区的南部,西至西藏南部的亚东附 近,地带性土壤为砖红壤。 返回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北亚热带是落叶、常绿阔叶混交林黄棕壤景观地带。分 布于长江以北,秦岭淮河以南的低山丘陵区。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壤、黄壤景观地带。主要分布于 江南丘陵及云贵高原东部等地。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赤红壤景观地带。分布于滇、 粤、桂三省区南部,闽东南及台湾中南部。返回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

7、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东部经济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景观地带中部经济景观地带西部经济景观地带 末页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东部经济景观地带,在地域上包括直接滨海的桂、琼、 粤、闽、浙、沪、鲁、苏、冀、京、津、辽、台等省市区。本地带具有五大特点或五大优势3、问题土地面积占全国土地面积的13.

8、74%。人口占全国的 41.13%,在三大地带中人口最稠密。1、范围2、优势返回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3)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开发潜力大;2)积极参与现代国际分工;1)科技文教发达,精英荟萃,地理区位优越, 交通 方便,特别是海运独具优势,极有利于实 行全方位对外 开放;5)城市规模和城市密度较大,城镇化水平较高。4)基础雄厚,效益较高,资金相对充裕;返回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

9、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1)谈水资源缺乏,特别是北部沿海大城市,农业、工业城市 生活用水的缺口大;3)产业结构不合理,高物耗的传统产业仍占主要地位;2)能源紧缺,缺煤少电;4)工业布局集中程度高,大城市的“膨胀病”相当严重。三 大经济核心区(环渤海、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对整 个东部经济景观地带的发展变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返回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

10、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地域上包括晋、豫、鄂、湘、皖、赣、吉、黑和内 蒙古九省区。1、范围4)地带内生产力空间分布相对平衡。2、优势1)优势的地理位置;2)丰富多样的地表资源和地下资源;3)既有较好的经济基础,又有相当的开发能力 ;土地面积281.41万平方公里,大于东部小于西部 ,拥有4亿多人口。既不象西部地广人返回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1、范围地域上包括川、渝、遣、滇、藏、陕、甘、青

11、、宁、 新10省区。本区经济水平低,但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按经济发展水平,处于三级阶梯的最低级,但就空间 广度和资源的丰度而论,又处于逆梯度的最高级。2、特征返回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3)人口稀少,经济技术落后,经济总规模小,效益差。自 然资源虽丰富,但自然资源的贡献度还较低,因而,自我增 长的能力也低。 2)能源资源丰富,分布着我国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多种矿 产的富集区,而且矿种齐全,空间组合比较理想;1)地域辽阔,

12、全地带土地面积537.3104 km2 ,占全国的 56%以上;返回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中部经济景观地带末页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东部经济景观地带末页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

13、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西部经济景观地带末页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东部景观人文大区末页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热带常绿阔叶雨林 主要分布于台湾

14、南端、海南岛东南部 、云南和西藏南部局部湿热的山谷和低地。热带季雨林 分布于热带周期性干湿季节交替的地区,包 括滇南谷地、海南岛、雷州半岛、台湾等地。上页返回下一页上一页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1)温带森林草原、草甸草原黑土景观地带 温带森林草原 、草甸草原,分布在大兴安岭西麓的低山丘陵以及东北平原 的黑土、黑钙土区,主要由禾本科草类和杂类草组成。2)暖温带森林草原褐土景观地带 主要分布在黄土高原。 乔木以辽东栎、杨

15、、桦为代表,亦有油松、侧柏。土壤系列 包括褐土、黑垆土、绵土。3)典型草原栗钙土景观地带 典型高原分布于内蒙古高原 东部、鄂尔多斯高原东部与黄土高原的西北部。建群植物主 要是乔本科草类,地带性植被是几种针茅。返回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4)荒漠草原棕钙土景观地带 荒漠草原分布于内蒙古高 原的西部,以及荒漠区的山地下部。典型植被为旱生性较 强的小针茅。5)荒漠漠土景观地带 包括阿拉善高平原、河西走廊、 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等温带和暖温带,以及柴达木盆 地。返回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地域分异规律二、中国自然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 三、中国经济景观的地域分异 四、中国人文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五、景观划分六、景观划分的原则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山地面积广阔,山地自然景观类型多。我国自然景观垂直带谱也可分为东南湿润海洋型与西北干 旱内陆型,两者之间为一些过度类型。返回山地垂直带谱,一方面受山地所在水平地带的制约,另 一方面又受山岭本身到处高度、走向、坡向、坡度等影响。 同一水平的山地,其垂直地带结构近似,可列入同一类型。第七章 景观与区划 第二节 地域分 异规律与景观 划分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