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前天的备考策略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3350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48 大小:12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考前天的备考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考前天的备考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考前天的备考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考前天的备考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考前天的备考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前天的备考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考前天的备考策略(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考前30天的备考策略(一)立足考纲,查漏补缺明确考点变化,确定考查范围, 熟悉试卷结构,查找弱项和缺失,针 对性地强化训练。(二)梳理课本,夯实基础,构建 坚实的知识结构。1、重点是对古诗文的梳理筛选式复 习。要落实典型的文言实词、文言虚词 、文言句式及背诵篇目中的名句名段。 把握语境,词不离句,句不离篇。2、知识结构制约着考生的阅读理解分析能 力要掌握常见误读字,1000多个常用成语的形和义, 常用近义词辨析,单句复句的特征,关联词语的使用 ,常用的6种修辞(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 对比),病句的6种类型及15种病症,120个文言实词 的多重义项及其例句, 12个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2、, 100多个通假字,100多个古今异义词,21个文言固定 短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代词的活用,6种文言句式 ,社科文、科技文的文体特点,诗歌的体例和基本要 素,散文的文体特点,5种表达方式,10种常见表现手 法,景情理的关系,写景角度、写景方式,抒情方式 ,记叙议论的要素,文章结构特点,常见应用文的格 式等等。识记能力,理解能力,应用能力,分析 综合能力(筛选、整合、提要、归纳、概括 、辩证析理),评价鉴赏能力,抽象思维能 力(逻辑推断),形象思维能力(联想想象 ),发散思维能力,逆向思维能力等。3、强化思维品质思维能力的培养(三)针对五大板快,步步为营,扎实训练,落实答卷的着力点,明确得分

3、的增长点。第一板快 语言知识与应用客观题:拓宽知识领域,把握辨析规律。主观题:既要简明连贯得体,更要准确鲜明生动。关于读音答题的着力点1、注意形声字误读声旁,如“犄角之势”(读 )、笑靥()、围歼()、剽悍( )等。2、注意有无后鼻音,如“翎毛”() 。3、注意特殊字的读音,如“虚与委蛇”()、 自怨自艾()。4、注意带“”、“”两韵母 的混淆,如蓦然回首()、幕天席地()。5、 注意声母的混淆,如“开门揖盗”()、缉拿归案 ()。6、注意“”、“”两韵母的混淆,如 “按捺”()和“木讷”()。7、注意异读, 如“纤夫”()、纤尘不染()。关于近义词辨析答题的着力点1、关注词性,如“启示”与“

4、启事”(前动后 名)。、关注词义,如“时效”与 “实效 ”、 “必需”与 “必须” 、“反省” 与 “反思”、 “委任”与 “委派”等。 、关注词语的搭配对象,如 “损害”形 象,“损坏”公物。 、关注词语的感情 色彩,如 “干预“与“干涉”、“窜改”与 “篡改”、“迷醉”与“陶醉”、“侧目”与 “刮目”等。关于熟语成语误用答题的着力点1、关注“望文生义”,如“不翼而飞”、“炙手 可热”、“如坐春风”、“文不加点”、“谈 笑自若”。、关注褒贬不分,如“处心积虑 ”、“殚精竭虑”、“雨后春笋”、“趋之若 骛”、“弹冠相庆”、“摧枯拉朽”等。、 关注语义重复,如“广大的莘莘学子”。、 关注关键词素

5、的含义,如“高屋建瓴”、“不 刊之论”、“哀兵必胜”等。、关注用错对 象(搭配)、语境不合,如“空穴来风”、“ 万人空巷”、“美轮美奂”、“琳琅满目”、 “鲜为人知”等。关于修改病句答题的着力点1、关注介宾结构前置可能缺宾语。、关注双重 (多重)否定把意思说反了。、关注“两面 对一面”,如句中有 “是否”二字,后面只是 说其一。、关注代词的出现容易指代不明或 造成歧义。、关注出现并列短语时,易造成 搭配不当。、关注概念的交叉或包含时有无 并列使用。、关注并列短语可能造成歧义, 如“说服老师和你一起去”。、关注数词的 出现可能引起歧义。看约数是否重复。10、 看有无逻辑错误(充分、必要条件)。1

6、1、看 修辞上有无不当。关于语言表达训练的着力点瞄准新题型。近几年,高考语言表达命题越来越集中 地体现了新课标精神。例如:围绕“阅读应用文”“写作 应用文”,出现了写请柬、写节日或生日贺卡,写手机短 信、位置介绍、新闻点评、我的一条建议等题型;围绕“ 在实践活动中增强口头应用能力”,出现了介绍校友、谦 辞敬称、开场白、结束语、串联词、解说词、广告语、欢 迎词、评价语、论坛留言等题型;围绕“观察语言文字应 用中的新现象”,出现了写关键词、主题词、主题口号、 版面宗旨、网络语言、词语新义的诞生等题型;围绕“建 议诵读的篇目和课外读物”,出现了推荐“我最喜欢的一 篇高中语文课文”、推荐一本好书、对“

7、诵读篇目和课外 读物中两个人物或形象进行比较”等题型。对改写、仿写、扩写、缩写、修改病句 、调整语序、对联、应用文、拟题、一句 话新闻等常见题型,应清晰地明确其命题 规律和答题规则。要关注“要求”,注意命 题 的显性限制及隐性限制。明确“一句话 新闻”与“新闻标题”的区别;关注仿写的句 式、修辞格及内容与示例句的一致性;关 注应用短文(请柬、 通知、 海报等) 的格式;关注对联的平仄、对仗及其内容 的相调。要谙熟“准确、鲜明、生动、简明、连贯、 得体、”的表达要求。所谓“准确”,是指表达的 意思能符合要求,能到达预期的效果;所谓“鲜 明”,指是表达的主题分明而确定,毫不含糊; 所谓“生动”,是

8、指语言表达具体而富有文采,有 较强的感染力;所谓“简明”,是指能够删掉赘余 的词句,消除歧义;所谓“连贯”,是指能够恰当 调整语序,以达照应和衔接;所谓“得体”,是指 用语能够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2007年高考 将会在“准确、鲜明、生动”上作出一定要求,以 增加考题的区分度。第二 板快 科技文阅读重在强化理解和推断能力。科技文和社科文答题的着力点 1、关注整体信息:新观点、新成果、新领域等。、关 注题干的限制、暗示、指令。、准确定位有效阅读信息 所在的区间。绷紧题干、阅读区间材料和选项的“三统一 ”这根弦。4、清醒地明确科技文阅读设题的干扰项: 已然未然(注意“将要”、“有可能”、“据推测”

9、等词 语)。张冠李戴,混淆概念。以偏概全(注意“一部 分”“某些”等词语)。无中生有,或有中生无。肢 解句意。因果倒置。扩大或缩小概念外延。缺漏关 键词语。第三板快 古文阅读重在强化直译能力。关于文言文阅读答题的着力点 1、整体感知史传文的人物、事件、品质。2、关注时间 跨度、空间板块及几件事的结果,关注次要人物与主 要人物的关系。3、关注文言实词的词类活用,如“俯 仰左右、顾而乐之”及“与人乐乐”。4、关注古今异 义词,严格区分古义中的两个词和今义的一个词,如 “其实”“宣言”、“形容”等。5、关注文言虚词中 “其”作语气词时的四种用法。6、编组题,关注题中 表人物主要品质的关键词,排除别人

10、对“主人公”评 价语的干扰项。7、理解推断题:注意时间跨度,以防 “错位”判断,以防张冠李戴,以防无中生有,以防 对关键句中关键词翻译的“望文生义”。例如“一出 门,裘马过世家焉”(应为“一出门,穿的皮衣、驾 车的马超过世代做官的人家”)。6、文言直译题:做 到“字字落实,对号入座”;实施“留、添、调、补 、换”五法,审慎对待固定短语、文言句式和词类活 用的翻译,原则是“信”、“达”、“雅”。如上海高考题:“忙”、“杂”。第四板块 阅读鉴赏(诗歌和散文 )重在研究设问方式和解题对策。关于古诗鉴赏答题的着力点1、关注重整体感知诗歌的景、物、人、事、情、理。2、 意象是诗歌的载体。语言的精炼性、含

11、蓄性、抒情性、形 象性等。关注意象所承载着的相对稳定的感情色彩。3、 清晰地呈现出诗歌的意境及其与之对应的专门术语。4、 关注诗题所揭示的全诗的内容或体例。5、关注诗歌所属 的大类别及各类别的特点(抒怀、讽喻、田园、边塞、咏 史、爱情、节令、军旅等)。6、关注诗歌的表现方法: 铺陈,细节刻画人物,个别反映一般,多侧面烘 托,景情,物志,渲染,动静,对比,虚实 ,正侧,比兴,等。7、把握题干的指令义及答题的 区间范围:意象,意境,写景角度,感情基调, 锤字炼句,讨论式鉴赏,表现手法,修辞格, 语言三美(动态美、色彩美、音乐美)关于散文阅读答题的着力点1、钩沉文学作品的相关知识结构:文体特点、表现

12、 手法、结构、语言特色等。2、整体把握文本的景、物 、人、事、情、理,不要看走眼。3、关注词语含义题 :借助文章主旨,借助语境(一段或几段), 词不离句,结合文体特点来解答词语含意,借助 修辞手法,解词方法:a同义互解,b连义互解(词 义上下连贯,相承相递),c虚实互解。4、关注句子 的深刻含义:依托文章主旨,依托所在文段主旨 ,联系时代背景材料。解句原则:a句不离段,b 依据句式特点句子位置,c依据修饰成分,d依据修辞 特点,e依据表达方式。 解句方法:摘录法、浓缩 法、改写法、拼接法、仿写法、活译法、分析法、综 合法。5、关注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根据语言 标志获得信息(如标题、注释、承上

13、启下句 、开头结尾句)。根据照应句反复确认, 抽取关键词句,根据命题指向或暗示来 提取信息,找准与试题选项对应的原句来 提取信息。6、把握文章的结构特点:明确 不同文体的结构特点(记叙类、议论类、抒 情类),找准中心句,注意语言标志( 如承上启下等过渡句)。7、关于归纳中心思想、概括中心要点:带题再读 文本,确定答题区间,筛选相关材料,选好答题角度 ,组织好答题语言,可采取摘录、浓缩、拼接、改写 、仿写、分析法、综合法,注意使用专门性语言,用 语要精炼,要关注得分点。注意点:a注意理清段 与段之间的逻辑关系,抓准核心句起始句、展开 句、过渡句、总结句等。b注意文中反复出现的句子 、词语,它将是

14、文章的主旋律。c概括时,注意保持 角度一致,层次要清,涵盖要准确。d知人论世,揣 摩作者的写作意图。e、充分利用题干所提供的信息 ,寻找答题的突破口。、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和表达:从语言的贴 切、修辞的精妙、联想的丰富、意蕴的深刻、句式 的灵活等方面去分析。分析语言特点:准确、鲜明 、生动、形象等。 分析语言风格:幽默、辛辣、 平实、自然、简洁明快、含蓄深沉等。分析修辞: 指出修辞格及其作用。鉴赏表达技巧:a、五种表 达方式,b、十种常用表现手法, c、选材剪裁: 真实、典型、新颖、详略得当, d、行文结构:开 头结尾、过渡照应、段落层次、设置悬念、一波三 折、高潮迭起。、评价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

15、点态 度。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对社 会、自然、人生的辩证析理能力。 评价时应“ 文内挖潜,文外引联” ,做到客观、公正、具体 地看待问题分析问题。阅读鉴赏题的设问角度 古诗类 就诗句的意思(画面)设问 就意象设问 就诗眼设问 就“情感”设问就主旨设问 就诗的体例、曲牌名设问 就诗的意境设问就表达技巧设问 就比较异同设问 就诗句的含义设问散文类 就词的含义设问就段落层次设问 就全文主旨设问 就插入材料作用设问(写物)就“用意 ”设问就修辞手法设问 就表现手法设问 就文章脉络设问 就 赏析语段设问 就作者“复杂情感”设问就评价作者设 问阅读鉴赏题的设问方式及其解题方向1、“什么画面

16、”串联诗句意象,解释 扩写诗句意思2、“写景角度”远近、上下、俯仰、局整、形、声、色、动静3、诗眼或某字的“妙处”词类活用、 修辞、 动态美、画面美、色彩美4、某句的或某词的“含义”在文中比 喻义、 引申义5、“怎样抒情”直接抒问、间接抒情(景情关 系) 6、某句某段的“作 用”“效果”结构(领起 、承上启下),内容(突出主旨),修辞 7、“创设怎样意境”整体画面形成的艺术氛围 8、“表现手法”“表达技巧”虚实、映衬、烘 托、象征、对比等 9、“赏析” 手法引用具体词句,想象画面, 作用(情、理、结构、语言) 10、“谈谈你的看法”正反两端,择其一方, 自圆其说11、“简要分析”结合具体意象诗句 文句说出表达效果 12、“更喜欢”在都喜欢的基础上突 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