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届高三复习语文课件(粤教广东)第2部分古代诗歌鉴赏(中)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1741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103 大小:47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届高三复习语文课件(粤教广东)第2部分古代诗歌鉴赏(中)_第1页
第1页 / 共103页
2012届高三复习语文课件(粤教广东)第2部分古代诗歌鉴赏(中)_第2页
第2页 / 共103页
2012届高三复习语文课件(粤教广东)第2部分古代诗歌鉴赏(中)_第3页
第3页 / 共103页
2012届高三复习语文课件(粤教广东)第2部分古代诗歌鉴赏(中)_第4页
第4页 / 共103页
2012届高三复习语文课件(粤教广东)第2部分古代诗歌鉴赏(中)_第5页
第5页 / 共10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届高三复习语文课件(粤教广东)第2部分古代诗歌鉴赏(中)》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届高三复习语文课件(粤教广东)第2部分古代诗歌鉴赏(中)(10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诗歌鉴赏(中 ) 语 言 一、鉴赏语言的要求(一)色调客观景物有不同的色彩:赤橙黄绿青蓝紫。它们的组合,呈现出或鲜艳明亮,或清淡朴素,或 灰暗无光。诗人往往将那些色彩作不同的组合,形 成不同的色调,写入诗中。例如:“白日依山尽, 黄河入海流”。“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江碧 鸟逾白,山青花欲燃。”“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 分白鹭洲。”“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晓来 江气连城白,雨后山光满郭青”。“一水护田将绿绕 ,两山排闼送青来”。“黑黍黄粱初熟后,朱柑绿桔 半甜时”。“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 绕”。“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

2、争济楚”。人的情感也有色彩:或热烈欢愉,或淡泊明净,或黯然悲哀。这些反映在诗词中往往让景物带 上了主观的感情色彩。例如:“发短愁催白,颜衰 酒借红”;“那堪玄鬓影,来对白头吟”;“日暮苍山 远,天寒白屋贫”;“愁窥白发羞微禄,悔别青山忆旧溪”;“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一 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波漂菰米沉云 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 蝉我却回”;“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泛红衣白露秋”; “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菡萏香销翠 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碧云天,黄叶地。秋色 连波,波上寒烟翠”。旧溪”;“蓝水远从千涧落,玉山高并两峰寒” ;“一

3、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波漂菰米 沉云黑,露冷莲房坠粉红”;“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烟开翠扇清风晓,水泛红 衣白露秋”;“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碧云天,黄 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鉴赏诗歌,懂得辨明它的不同色调,就能深入把握诗的主题和诗人的感情。(二)诗眼古代诗词,语言力求简练、生动、形象,有 丰富的 内涵,尤其注重一字传神。王国维说“红杏 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 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他说的就是诗词中的炼字。所谓炼字,就是锤炼诗歌的词语, 精心锤炼的这个关键词语叫诗眼。

4、诗词中,炼字的例子俯拾皆是。例如,谢灵 运“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着一“变”字,把时光递传,光景悄然变化,春天那勃勃生机的景象生动地描绘出来。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着一“蒸”和“撼”字,把洞庭湖那磅礴壮阔、雄浑的气 势,极其形象地表现出来。杜荀鹤“风暖鸟声碎,日 高花影重”,一“碎”和“重”字,就把风和日丽,百鸟鸣 春,万紫千红的境界完全托出。齐己“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一个“一”字,不仅把梅花开在早春里的特征准确地写出来,同时也流露出作者的愉悦和赞美 之情。杜甫“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一 个“自”和“空”字,让原是写景的句子,传达更多的是诗人的感叹:碧草自

5、春,黄鹂空有悦耳之音,先哲已 逝,祠堂荒凉冷落,一代伟人,身后却如此寂寞。炼字的例子,绝不止于这些。例如:“草枯鹰眼 疾,雪尽马蹄轻”;“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春潮带雨晚来急,野 渡无人舟自横”;“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誓不 还”;“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山寺 归来闻好语,野花啼鸟亦欣然”;“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阅读古诗词,觅取诗眼,常能做到知一字而居 要,明一词而豁然开朗。例如,王维过香积寺 第三联“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出题:你以为 这首诗第三联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 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苏轼东坡:“

6、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确坡头 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请结合全诗赏析“铿然”一词 的妙用。张可久黄钟“人月圆”山中书事:“兴 亡千古繁华梦,诗眼倦天涯。孔林乔木,吴宫蔓草 ,楚庙寒鸦。数间茅舍,藏书万卷,投老村家。山 中何事,松花酿酒,春水煎茶。”“诗眼倦天涯”中的 “倦”字用得好,请简要说明理由。高考之所以重视对“诗眼”的考查,完全是因为它能达到一字传神的目的,在它身上往往蕴藏着作 品的思想意蕴。从某种意义上说,它是解读诗词的 一把钥匙。(三)风格诗词的风格,指它在内容和形式的和谐统一中所展现出的思想艺术特色。具体体现在题材的选 择,主题的表现,形象的塑造以及语言、艺术技巧 的

7、运用等方面。风格并不完全属于语言的范畴,为 了叙述的方便,因此将它列在语言这一部分里。诗词的风格多种多样:飘逸、豪放、旷达、雄健、沉郁、顿挫、华丽、典雅、俊朗、清丽、凄婉 、缠绵、朴素、自然、简练、蕴藉、含蓄等。不同 的诗人,有不同的风格。就是同一诗人,在不同时 地、不同心境下,表现在具体作品中的风格也会不 尽相同。例如,杜甫诗歌风格以沉郁顿挫著称,但 他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就写得爽朗明快;以 “两个黄鹂鸣翠柳”和“迟日江山丽”开头的两首绝句,也都写得极明丽爽朗。苏轼词以豪放旷达传世, 但他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又写得温 婉伤感。李清照词风凄婉伤感,但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8、。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却显得是那样的豪放、雄健。但是,就一首诗来说,只要是一首和谐的诗,诗的风格一般是统一的。也就是属雄浑豪放的, 就不可能是蕴藉含蓄、凄婉缠绵的;属华丽典雅的 ,就不可能是朴素自然的。分析一首诗的风格,有多个角度。既可以从题材的选择方面着手:行旅的、边塞的、田园山水 的、闺怨送别的等;又可以从主题的表现方面着手 :渴望建功立业经时济世,表现怀才不遇,向往田 园归隐,关注民生、社会,讽刺腐化堕落,抒发亲情 、友情、爱情,赞美人情物理等。还可以从意象的 选取,意境的营造,表现手法的运用,语言特色等 方面入手分析。例如,王勃思归:“长江悲已 滞,万里念将归。况复高风晚,山山黄叶

9、飞。”诗以羁旅为题材,表现了游子思乡的情感。结构上运 用先情后景的手法。选取的意象有:“长江”“万里”“ 山山”“高风”“黄叶飞”,这样就营造了一个空旷、荒凉、寂寞的意境。诗前两句抒情,后两句以景衬情 ,再选择表现景况的词:“滞”“晚”“黄”,又衬以情感词“悲”“念”。诗把游子思归的悲情描写得十分充足,充分显示了它沉郁凄婉的风格。再如李白望 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诗选择的题材是自然山水,主题是热情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 。诗选“香炉”“紫烟”“瀑布”“飞流”“银河”这些意象, 营构了一个灵动雄放的意境。再用“生”“挂”“飞”“直 下”“落”

10、这些动词,加上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和“疑”这个表现主观意象的词,把凌空直下的庐山瀑布描写 得恍恍惚惚、若真若幻。诗创造了豪放飘逸的风格 。分析诗的风格,要从诗本身出发,特别要注意诗人对意象的选择,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运用。具体如下:1品味词语(1)精炼传神的词抓炼字。古人写诗,十分讲究炼字,因为经过作者锤炼过的关键字词,常常是最能表露诗歌情 感和体现诗歌语言艺术的地方。这些词语一般是动 词、形容词、数词和副词。传神显旨的词。用凝练的文字表达丰富的 内涵。如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回乐烽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诗句中的“尽”是“都”的意思,着一“尽”字,写出了征人不尽的乡愁

11、。 如林升题临安邸: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这首诗的后两句表面上是说那些宴乐西湖流连光景的游人,陶醉于香风而逍遥自得。实际上这 一“醉”字讽刺了那些忘怀故国的可耻嘴脸,他们不但志气丧失,甚至连骨气也没有了。这一字凝聚了 作者的感慨和激愤。要特别注意五言诗的第三字和七言诗的第五 字。并根据诗意体会诗人的“炼字”艺术。以动衬静的词。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诗句中的“喧”和“动”二字,以动景衬静景,使境界更为幽深,从而更好地表现诗人恬静的内心世 界。化静为动的词。如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蹰。伤心

12、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 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曲中,“聚”“怒”二词化静为动。山本来是静止 的,着一“聚”字,很好地表现了峰峦众多,聚集到 一起的动态。“怒”赋予河水以人的情感和意志,写出了波涛汹涌澎湃的气势。以动写静的词。如张先天仙子: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月本是相对静止的,但因为有了云的飘动, 将“月”也写得动起来了。着一“破”字,写出明月冲 破云层的动感。“花”本也是相对静止的,但着一“弄 ”字,便将它写得摇曳多姿起来。“弄”字意在点明:从云缝中探出头来的月亮,把月光洒在娇花上,像 给娇花蒙上了一层轻柔的白纱,晚风轻轻地撩拨着 含羞带娇的花。花在月光的映照下摆弄着娇羞

13、柔美 的倩影。“破”“弄”两词,将云、月、花三种景物都人格化了,富有生命感。以实显虚的词。如宋祁玉楼春: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春意”是只可感知,不可听闻的。春天来了,红色的杏花挤满枝头,诗人就在这幅春景图上着一 “闹”字,用拟人手法,把它写活了。这一“闹”字既是绘景,又是写情,它不仅描绘了杏花盛开的艳丽 景色,还写出了在春风吹拂下,杏枝摇曳,花儿微 动的活泼神情。以乐衬哀的词。如杜甫春望: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鸟语花香,本是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花鸟本是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 泪落心惊。句中的“溅”“惊”二字不仅用字新奇、形象,而且增添了诗人的离愁别恨。这样以乐景

14、衬哀 情,就使哀情更哀了。(2)叠音妙用的词叠音词用于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起突出强调作用。如迢迢牵牛星: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河汉清且浅 ,相去复几许?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诗中用了“迢迢”“皎皎”“纤纤”“札札”“盈盈”“脉脉 ”六个叠音词,“迢迢”写牵牛星之远,“皎皎”写织女 星之明,“纤纤”写素手之细,“札札”写机杼之声,“ 盈盈”写银河之水,“脉脉”写相视之态。这些叠音词既是对外在情景的细致描绘,又是作者内心真挚 感情的巧妙抒发。杜甫登高: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诗句中的“萧萧”与“滚滚”两个叠词上下相对,一写声响一写动态,使人

15、如闻风吹木叶的沙沙之声 ,如见长江波涛的翻滚之状,它们与“无边”“不尽”两个拓展时空的词语搭配,创构出一个萧森宏大、 苍凉悲壮的意境,有力地烘托了诗人的满怀愁绪、 一腔悲愤。(3)颜色渲染的词表颜色的词语可以增强描写的色彩感和画面感,渲染气氛,烘托感情。欣赏时,首先要善于抓 住能表现鲜明对比色彩的词语,体会诗歌流露的感 情色彩。姜夔扬州慢: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昔日十里扬州路上的歌女青楼与如今的荠麦青青形成鲜明的对比,以突出眼前的荒凉。又如杜 甫绝句四首: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一、二句中黄与翠、白与青,互相映衬,物象的色相、明度、彩度之间是那么协调,

16、整个画面 展现出清晰的空间感与和谐的暖色感。(4)拟声形象的词有些拟声词也属叠词,在诗中出现的频率很 高,使诗文更加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如白居易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 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呕哑嘲哳难为听。诗中用了“嘈嘈”“切切”“间关”“呕哑”“嘲哳”等拟声词,把抽象无形的乐声写得生动传神、具体实在 ,使人顿生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逼真感受。2把握句法把握句法主要指把握诗中的倒装句。“近体诗”和后来的词曲,除押韵和字数限制外,还要讲究平 仄的调配和对仗的工稳,因此需要倒装;有时是为 了强调,或更好的表情达意,也采用倒装的句式。 如王昌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定语“孤城”挪前,除了为符合七绝和五律的平仄格式外,目的还在于突出和强调玉门关所处的孤 立突兀的地势。 又如王维山居秋暝: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按客观环境中的动作顺序,应是“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