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鉴赏诗歌表达技巧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1349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1.4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授课)鉴赏诗歌表达技巧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授课)鉴赏诗歌表达技巧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授课)鉴赏诗歌表达技巧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授课)鉴赏诗歌表达技巧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授课)鉴赏诗歌表达技巧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授课)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授课)鉴赏诗歌表达技巧(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表达技巧是指作者在塑造形象、创造意境、表达思想感情时所采取的特殊的表现手法。它的含义非常广泛,既可以包括各种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的使用,也包括各类表现手法和艺术构思上的巧妙使用。对表达技巧的鉴赏,就是辨识诗歌中所作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或艺术构思,分析其本身的艺术效果,评价其对表现诗人的思想感情所起到的作用。 一、古典诗词中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对比、对偶、反问、设问、双关等。对修辞手法的鉴赏,就是要明确辨识和判断修辞手法是什么,掌握和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分析和评价它们对于塑造形象、表现情感和体现主旨的作用。1、比喻把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有突出事物

2、特征,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作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2、夸张为了突出和强调某种事物或事物的某种特征、作用、程度,借助于想像,对它进行夸大或缩小,以引人注目,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三万里”“五千仞”“上摩天”“泪尽”都是夸张 ,正是这些夸张描写,把诗人对祖国的热爱 ,对苟且偷安、不去收复失地的求和派的愤 懑,以及对遗民遭受的苦难的深切同情,表 现得淋漓尽

3、致。3、拟人把物人格化,可以使描绘生动形象,表意更加丰富。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新晴(刘颁)青苔满地初晴后,绿树无人昼梦余。唯有南风旧相识,偷开门户又翻书。 4、对比。 把两种对立的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运用对比,或使对立事物的矛盾鲜明突出,揭示本质,给人深刻启示;或使事物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映衬,相得益彰,给人深刻印象。 越中览古(李白)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陶者(梅尧臣)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 十指不沾泥,鳞鳞居大厦。5、借代 借用相关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 物。借代的运用使

4、语言简练、含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终岁不闻丝竹声。何以解忧,唯有杜康。6、双关利用语音或语义条件,有意使语句同时关顾表面和内里两种意思,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辞格叫双关。恰当地运用双关,可使语言幽默,饶有风趣,也能适应某种特殊语境的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生动活泼,以增强文章的表现力。杨柳青青江水平, 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我失骄杨君失柳, 杨柳轻直上重霄九。7、对偶结构相同或基本相同、字数相等、意义上密切 相联的两个短语或句子,对称地排列,这种辞 格叫做对偶,这种辞格是近体诗(律诗和绝句 )中最常用的。从形式上看,语言简练,整齐 对称;从

5、内容上看,意义集中含蓄。 8、设问无疑而问,自问自答,以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 问题,这种辞格叫设问。设问可以提醒注意, 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 变化。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 东流。 9、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情感。如: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200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 木 兰 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注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 阳,且向花间留残照。 注縠皱:皱纱,此处比喻水的波纹。 对词中“红杏枝头春意闹” 的“闹”字,你认

6、为写得好不好,为什么?“闹”字用拟人手法,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 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杷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 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6分)(2004福建卷)秋 夜( 朱淑真)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此诗无一“情”字,而无处 不含“情”。请从三、四句 中找出最能体现诗人感情 的一个字,并在对全诗整 体感悟的基础上,简要分 析诗人在这两句诗中是如 何营造意境的。 “凉”。“凉”字既写天凉, 又写心境的孤寂(或心凉 )。由床上之月写到天上 之月,过渡(顶针)巧妙 ;愁情、凉床

7、、月影和梧 桐,共同营造出孤寂(离 愁别怨)的意境。(答“缺 ”字,言之成理亦可。) (2005福建卷)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 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2)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做简要分析。 第三联运用夸张手法写出了岳阳楼高耸入云的情状,同时这两句诗想象神奇,在云间连榻,在天 上“行杯”,写出了诗人恍若置身仙境的情景。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2006安徽卷)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

8、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这首词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比 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 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 ,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二、古典诗词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叙述、议论、抒情、描写。1、记叙。在作品中对人物、事件的交代和介绍。如“故人具鸡 黍,邀我至田家”“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越王勾践灭吴归 ,战士还家尽锦衣”。2、描写。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环境等的形态、特征作具体 生动的描绘。使读者如见其人,如

9、闻其声,如睹其物,如临其 境。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 白鹭洲”。 3、抒情。在作品中抒发主观感受,表露自我感情。如“愿将腰下 剑,直为斩楼兰”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4、议论。在作品中直接阐述观点、表明态度。如“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江东弟子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1 1、虚与实、虚与实 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如 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 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 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 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包括以下三类: 1、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

10、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 实。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2、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 过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 ,苏轼的 念奴娇赤壁怀古。3、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情将一 直延伸到未来而不断绝。故写愁,将倍增其愁;写乐将倍增其乐。 例如柳永雨霖铃,西厢记长亭送别 。三、艺术手法1 1、虚与、虚与实实 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的 ,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 ,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 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 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再看

11、看诗歌中的“实”。 在中国画中,实是指图画中笔画细致丰富的地方。而在诗歌中,“ 实”是指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 留别中的黑暗现实;虞美人中的“春花秋月何时了”;念 奴娇赤壁怀古中上阙写赤壁险峻的形势;雨霖铃中上阙所 写的两人分别的情形等。 “虚实相生”是指虚与实二者之间互相联系,互相渗透与互相转化 ,以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境界,从而大大丰富诗中的意象 ,开拓诗中的意境,为读者提供广阔的审美空间,充实人们的审 美趣味。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是相反相成形成强烈的对比,从而突出中心的。例如姜夔扬州慢中的虚景是指“春风十里”,写往日扬州城十里长街的繁荣景象;实景是“尽荠

12、麦青青”,写词人今日所见的凄凉情形。由这一虚一实两幅对比鲜明的图景,寄寓着词人昔盛今衰的感慨。 虚景和实景的关系,有时则是相辅相成形成渲染烘托,从而突出中心的。如欧阳修的踏莎行: 候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2 2、情与景、情与景 情与景,是诗歌创作的两个要素。“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情因景生,景以情合,二者相互生发与渗透,并从而达成融合无间的状态,于是美妙的诗歌意境便产生了。情因景而物态化,景因情而意象化,这便是诗人进行形象思维和艺术构思的基本内容。 而触景生情情景相生情景交融,

13、便成了诗歌意境创造的基本途径之一。从我国的古典诗歌民族传统看,情景交融标志着我们民族基本的审美趣味与审美理想。古典诗歌往往通过借景言情,寓情于景,而使诗情画意高度融合,从而在艺术上表现为含蓄蕴藉,诗味浓郁,使人读之,悠然神远。诗人写景抒情,或前景后情,或前情后景,或情景相 间,具体写法,不一而足,要在善于变化。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诗人撷取“孤帆远影尽”“长江天际流”这两幅动态画 面,逼真地描写了远望中的船儿消逝时情景,也勾 勒出诗人翘首凝望的神情。诗人久久伫立,一直望 到友人的帆影消失时的情景。这里,借景抒情,表 现了人

14、情之美诗人与孟浩然的深情厚谊,抒发 了十分真挚的友情。 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合。 艰难苦恨繁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这首诗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前景后情,融为一体, 全诗气象雄浑,感慨深沉;用意曲折,而一气流转,诗人 面对辽阔的江天,耳听清猿哀鸣,眼见飞鸟栖止不定,长 江滚滚,落木萧萧,如何能不引发诗人的身世之感。诗人 把新愁旧恨,浓缩在后四句诗里,参差错落,一语百情。 由后四句回看前四句,可知全诗情景融洽,不着痕迹。情 是景中之情,景是情中应有之景。直抒胸臆。直接对有关人物和事件表明爱憎态度的抒情方式。如

15、陈于昂登幽州台歌。全诗以慷慨悲凉的基调,通过登幽州台直接表达了诗人功业难就、空怀壮志的悲愤和失意苦闷的情怀。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3 3、动与静、动与静 艺术创作中离不开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或以动衬静,或以静衬动,或一动一静,相辅相成。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深涧中。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如汉乐府陌上桑对秦罗敷的描写:头上倭堕髻,耳着明月珠.

16、 缃绮为下裙,紫绮为上襦.行者见罗敷,下担捋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梢头.耕者忘其犁,锄者忘其锄. 来归相怨怒,但坐观罗敷. 前四句是正面描写,后八句是侧面描写.前四句夸张的写罗敷的服饰之美,是为了衬托人物的高贵和美好.至于罗敷具体怎么美呢 是很难描绘的.于是作者笔势一荡,不直接写罗敷本身,而去写周围的人为罗敷所吸引的神态,通过侧面描写,给人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你想她怎么美,她就有多么美. 4、正面描写 和侧面描写5、渲染与烘托、衬托:渲染是指对环境,景物等做多方面的正面 描写形容,以突出形象,营造意境。烘托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 需要的事物鲜明突出。也就是不说本意, 只说与此有关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