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1117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96.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高中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历史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人教版必修1(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0课,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1.新中国的诞生(D历史条件:D军事上:.南京解放,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垮台。理论-:忆届工中全会的史开,实现了克的工作重心的转移。组织上:新政协的召开。(2)标志: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3)历史意义:D开创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开始站起来了。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结束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为民主政治建设奠定基础。为马克思出头中串化的重大胜利、改变世界将局,壮大和平、民主和社会主义力量,冲破帝国主义的“东方防线“。细节点拨:新中国的诞生和中华民国的诞生比给。相同点:A都是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产物,都以反帝反封建为

2、主题。B.都结束了专制统治,建立共和国,并颁布宪法。C.都革除旧的生声关系和十活方式8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D都遮到帝国主义封锁包围和仇视。不同点:A政权的性质不同。B政权的结果不同。C.政权对常国主义的态度、民生的解决不同。D,政权建设的指导思想不同。2-新中国的三大民主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D基本内容:A政治基础;坚持中共领导,|坚持四顺基本原则。B.性质: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C.基本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肝胆相照,荣辱与共。D中共与其他民主党派的关系:执政党与参政党。形成及发展历程:A.1949年9月吊开的新政协会议,标志着政协制度的初步形

3、成,人民政协是中国当时最高的权力机关。B.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的召开,政协代行使全国人大的职权结束,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C.1956年4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f|方钻提出。P:丨年文革“中遮到破坏。E.“文革9后,提出了十六守方针;标志着人民政协发展到新阶段,发展成爱国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G)意义:调动了广大民主人士参政议政的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建设国家的新局面。(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标志:1954年第一届人大的召开。第一届人大的中心议题是制定并颁布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1954年宪法的颁布,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细节点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

4、了国家的性质、根本的政治制度、公民的权利与义务;体现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两大原则;是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为新中国的民主法制建设奠基。(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实施的原因: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各少数民族在政治、经济和文化上存在一定的差异,又保留自己的民族传统和文化。)基本内容r在图家的统一颊导忠F|实现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和各民族大团结,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区实行区域自治。)确立:1949年共同纲领最早提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54年宪法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是我国的一项基本的政治制度。实施的情况:1947年,第一个自治区一一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新疆、广西、宁夏等三个自治区相继成立,1965年,西藏自治区成立。意义,实现民族平等,保障民族团结,促进民族统一,同时也实现少数民族当家做主。少数密度过大,经济程中汉族与少数仰、社会政治、都决定了建国后政府必须充分重j的做法,也不能机械地把灭民族。以照搬汉族移植给另一个实行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同愿望和要求,是历史发实际园情看,资源分布和经济发口相汀稀少,(经济欠发远发达程度相对较高。这就要求在发展经济的过民族之间需要优势互补,互相依存。白区民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原族在语言文字、生活方式与习俗,经济结构、教育程度上都存在较大差别。数民j肯况,不可家。统一是各族平衡。居地区人口以及宗教信这些的方法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