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水质的几个关键性指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1109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响水质的几个关键性指标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影响水质的几个关键性指标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影响水质的几个关键性指标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影响水质的几个关键性指标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影响水质的几个关键性指标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响水质的几个关键性指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响水质的几个关键性指标(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影响水质的几个关键性指标一、溶氧(DO)u 不同养殖品种对溶氧要求不同,草 鱼必须有16个小时以上时间大于 5mg/L,任何时间不得低于3mg/L, 罗非要求低些。 u 氧气来源:1)池塘换水;2)空气 溶解氧;3)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产 生的氧气。 u 水体溶氧的主要贡献者是浮游植物 ,所产含量一般占80%以上,多的可 达90% %,而空气溶解的氧仅占7%-8% ,换水补给,一般一般占全部增氧的 34%。 u 养殖池塘耗氧,鱼呼吸耗氧20%,水 呼吸耗氧71%,底质耗氧9%,其余可忽 略不计。 u 水中溶氧的特点:量少多变1、影响溶氧的因素一定条件下,水中DO达到饱和时 的含量,称该条件下D

2、O的饱和含量1.1、 气压(氧气分压)越高, DO的饱 和浓度越高; 1.2、温度越高, DO的饱和浓度越低; 1.3、盐度越高, DO的饱和浓度越低;淡水中溶氧与温度的关系p200500左右, 处于最低水平。浮头现 象多发时段。 p阳光出现时,溶解氧 开始增加。随光线强度 增加而增加,与浮游植 物的光合作用 密切相 关。 p下午15001600 最高。 p尔后逐渐降低。日落 后降低速度加快。 2、溶氧的分布和变化2.1、昼夜变化2.2、垂直变化影响因素 池水密度流、光照强度和浮游植物的分 布。 水的密度变化特点 一般来说,当水温为4时,水的密度最大。 在4以下,水温降,密度降,反之水温升,

3、密度增 在4以上,水温升,密度小,反之水温降密 度增 凌晨,池水各个水层的溶解氧差距减小。 阳光出现后,水上层和下层溶解氧量差距越 来越大,150016:00差距最大 。 日落后,水上层和下层溶解氧量差距越来越 小,2005:00差距最小 水平变化规律性不强,常因风力大小、风向、 浮游植物的水平分布、水流存在与否而产生不同的 情况。2.3、水平变化缺氧反应: 鱼类出现窒息死亡时水体的溶解氧含量称为鱼体的“窒息点”,“ 窒息点”的高低可以反映鱼类耐受低氧的能力的大小。在养殖池塘中,鯵条等野杂鱼的窒息点最高、其次为鲢鳙鱼、再次 为鲤鱼鲫鱼:鲢鱼0.72-0.37 mg/L、鳙鱼0.68-0.34

4、mg/L、草鱼 0.51-0.3 mg/L、鲤鱼0.34-0.3 mg/L、鲫鱼0.13-0.11 mg/L。野杂鱼出现浮头作为轻度缺氧、鲢鱼浮头作为中度缺氧、鳙鱼浮头 作为重度缺氧、鲤鲫鱼浮头作为严重缺氧的定性判别指标。在野杂 鱼出现浮头时就必须开动增氧机增氧、而当鲤鲫鱼出现浮头是就已 经出现“泛池”、大量死鱼了。3、缺氧判断,补救容易缺氧的情况 1. 水温26以上 2. 水温最高季节 7月中旬-8月中旬(浮头 或泛塘频率最高) 3. 施有机肥之后 4. 人的自我感觉(暴风雨 之后) 5. 天气的变化 6. 新开鱼池防止缺氧的措施 定期测量DO 生物制剂,降解水中耗氧物 质 平时增氧:增氧机

5、或化学试 剂 抽排底层水4、增氧机的使用4.1、作用: u增氧:增加空气与水的接触 u曝气:使水中有毒气体如硫化氢、氨、甲烷等的逸出 u净化水质 u混合:使上层过饱和溶氧量送入下层,加速下层有机质的 矿化过程和池塘的物质循环 (中午开机) 4.2、使用方法 u晴天12:00-4:00点开机,因为此时表层水的温度较高,光 照充分,光合作用最强,溶氧量达到饱和,而在池水深度 1米多的水层,光照较暗温度较低,光合作用弱,溶氧不 足,相对地产生了氧债。此时开动增氧机搅水,可促使池 塘上下层水体对流交换,填补了下层水体的氧债,增加了 水体的溶氧量。开机时间长短以增氧机负荷水面多少而定 。晴天午后开机一段

6、时间之后,一般到次日清晨还保持必 要的氧气含量,所以一般情况不必开机。 阴天时次日清晨开机。其目的是直接搅水增氧,因为阴 天光合作用弱,池水溶氧储备少,经过大半夜池水溶氧 的消耗,溶氧降到必要的需要量以下。大致在凌晨3-5 点就需要开机增氧,若水肥鱼多还可以提前,开机开到 鱼没有浮头的预兆和危险为止。 阴雨连绵或因水肥鱼多等原因有严重浮头的危险时,要 在鱼浮头之前,即池中野杂鱼、小虾开始浮头之时开机 。一般在半夜前后,因为此时池水中溶氧含量很少,大 约是2毫克/升左右,若等到鱼浮头之后再开机,往往来 不及了。 一般情况下傍晚不要开机。因为此时池水中的溶氧还不 缺乏,没有开机的必要;而且还会促使

7、鱼池上下水体提 前对流混合,延长消耗水中氧气的时间。阴雨天时白天 不开机。阴雨白天光合作用较弱,表层池水溶氧不会过 饱和,此时没有开机的必要,可安排在夜间或黎明开机 二、值(酸碱度)氢离子浓度一向被认为是养鱼水质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养鱼用水的水质时通常都要测定 值。 这是因为氢离子浓度从多个方面影响到鱼和鱼的生产。 1.鱼类能够安全生活的值范围大致是6到9,而最适宜的范围在鲤科鱼类为弱碱性,即 值为7到8.5,在鲑科鱼类为中性附近即值为7上下。值超出一定范围(高限为9.5 到10,低限为4到5)会直接造成鱼的死亡 。 2.值还通过影响其他的环境因子而间接影响到鱼。例如在低值下,离子和2的浓度都

8、会增高,而这些成份的毒性又和低值 有协力作用,值越低,毒性越大;另一方面,高的值又会增大氨的毒性。另外值偏离了中性到弱碱性范围而变得过高或过低时,都会抑制植物的光合作用和腐 败菌的分解作用;而前者又会影响到水体的氧气状况和鱼类的呼吸条件,后者又会影响到水中 有机质的浓度。3.值还严重影响到水体的生物生产力,首先值的不适宜会破坏水体生产的最重要 的物质基础-磷酸盐和无机氮合物的供应。如果水偏碱会形成难溶的磷酸三钙,偏酸又会形成不溶性的磷酸铁和磷酸铝都会降低肥效 ,在氮的循环中值也起重大作用,硝化作用固氮作用都以弱碱性值7.0到8.5最适宜, 遇到酸性或弱碱性条件都会受到抑制,此外,值还通过直接影

9、响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各类微 生物的生命活动,从而影响水体的整个物质代谢。1、值的决定因素和变化规律1.1、值的决定因素决定值因素很多,但最 主要的是水中游离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 以及水中有机质的含量和它的分解条件。二氧化碳和碳酸盐的平衡系统根据水的硬度和二 氧化碳的增减而变动。二氧化碳的增减又是水中生 物呼吸作用、有机质的氧化作用和植物光合作用的 相对强弱决定的。 pH值改变,则游离CO2 HCO3- CO32-相对含量就会发生变化;反之亦然。天然水中CO2平衡系统图解HCO3- 水合 溶解+ OH-CO2(气 )CO2(溶 解)H2CO3CO32-Ca2+ Me2+H+ CO2CaCO

10、3MeC O3气相液相固 相- H+ H+ + H2O- H+ H+ 1.2、养殖鱼塘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能使发生较 大变化.水生生物的光合作用主要是利用水中的二氧化 碳,会导致上升,每天从上午开始,随着光照强度增 加, 值逐步上升,到下午4点时达到最高,可达9.0左 右,水中二氧化碳不足,光合作用会受到抑制. 而水生动物在进行呼吸作用时,吸收水中的溶解氧, 放出二氧化碳,形成碳酸,碳酸的电离使值下降,如 果放养密度过大,在夜间至早晨, 可下降到7.0以下 .过量的二氧化碳会导致生物中毒 1.3、值作水质标准的实际价值如果看到一个养 鱼水体值偏低,又没有外来的特殊污染,就可以 判断这个水体有

11、可能硬度偏低,腐殖质过多,溶氧二 氧化碳2偏高和溶氧量不足,同时也可以判断这 一水体植物光合作用不旺或者鱼的密度过大以及微生 物受到抑制,整个物质代谢系统代谢缓慢。如果值过高,也可能是硬度不够,以及植物 繁殖过于旺盛,光合作用过强或者水中腐殖不足。 2、值出现异常的原因、危害性2.1、PH值偏高或过高 (1)新水中已有一定数量的藻类,但水质还没有稳定,往往会偏高。 (2)蓝绿藻含量丰富的水体由于光合作用很强烈,到下午5点钟左右 ,PH值往往会升到9.5以上。 (3)受碱性物质污染的水PH值也会偏高。 鱼类碱中毒的症状:受刺激且狂游乱窜;体表大量粘液甚至可 拉成丝;鳃盖腐蚀损伤、鳃部大量分泌凝结

12、物;水体呈碱性,一般 PH值大于9;水体存在许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4)水体PH值过高时会腐蚀鳃组织,使得氨氮毒性加大。 (5)并使孵化中的鱼卵卵膜早溶,引起胚胎过早出膜而大批死亡。 (6)碱性环境下会使小三毛金藻大量生长繁殖,而小三毛金藻的代谢 物中有一种鱼毒素,可使鱼类中毒死亡,盐碱地的鱼池要特别注意 小三毛金藻的发生。2.2、PH值偏低或过低 (1)养殖时间较长的池水且透明度低,PH值偏低,甚至下午还达不到 7.5。 (2)受酸性物质污染。 鱼类酸中毒的症状;体色明显发白;水生植物呈现褐色或白色 ;水体透明度明显增加;水体呈酸性一般PH值小于4;水体有在许 多死藻和濒死的藻细胞。 (

13、3)养鱼的实践证明鱼在酸性(PH值低于5.5),水体中对传染性鱼 病特别敏感,呼吸困难即使水中并不缺氧,对饲料的消化率低,生 长缓慢。 (4)当水体PH值过低时,会使鱼类血液的PH值下降,降低血液的载氧 能力,造成缺氧症,即使水中溶氧较高,鱼类仍会出现浮头现象 。 (5)pH值对鱼类繁殖也有影响。pH值不适宜,亲鱼性腺发育不良,妨 碍胚胎发育。若pH值在6.4以下或9.4以上,则不能孵出鱼苗。若pH 值过低,可使鱼卵卵膜软化,卵球扁塌,失去弹性,在孵化时极易 提前破膜。3、防治办法1.经常检测水体PH值的变动,最好每天早晚各一次, 一旦出现异常就要及时找出原因,采取有效的处 理措施。 2.对新

14、水最好等水质稳定后再放鱼种。 3.出现蓝绿藻的水要及时控制或更换池水,培养新的 藻相,必要时追施无机肥料。 4.养殖时间过久的池子,淤泥的有机质太多这时就要 适当增加换水量,必要时清洗池底并撒些石灰提 高PH值。 5.当PH值一直很高,没有其它办法情况下也可考虑用 些醋酸等无毒弱酸降低值。6.盐碱地的PH值调节的办法 尽量不使用高PH值和较高碱度的水源,如有条件 可采用换水的办法,防止池水的PH值过高。 盐碱质土壤的鱼池,不宜施用生石灰进行清塘和 消毒,防止PH值上升。 鱼池中要除去大型藻类眼子菜、聚草和轮藻等。 减少光合作用避免PH值大幅度增高, 为藻类在高温和强烈的阳光照射下进行旺盛的光合

15、 作用,使水体短期内PH值大幅度提高。 控制浮植物的过度繁殖。 不以鲢鳙作为主养鱼,应以鲫、鲤、草鱼、鲂鱼 、罗非鱼等为主。 紧急解救措施可适量泼洒醋酸或盐酸,以中和PH 值,防止碱中毒与氨中毒。 三、氨氮1、水体中氨氮的来源与去向氮气:N2水生植物饲 料其他有机物肥料等硝酸盐:NO3-鱼 类藻 类 残 余 饲 料粪 便亚硝酸盐:NO2-肽、氨基酸尿 液尿 素氨:NH3+NH4+水体中氮素循环概略示意图1.1、主要来源于水生动物的排泄物、肥料、被微生物 分解的饲料、粪便及动植物尸体 大多数水生动物排泄的含氮废弃物中大约85-90%是氨氮 蛋白质 氨基酸 氨氮氨 氮 的 来 源1.21.2、当氧

16、气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亚硝酸、当氧气不足时,水体发生反硝化反应,亚硝酸 盐、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而产生氨氮。盐、硝酸盐在反硝化细菌的作用下分解而产生氨氮。 1.31.3、鱼类可通过鳃和尿液、甲壳类能通过鳃和触角、鱼类可通过鳃和尿液、甲壳类能通过鳃和触角 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腺向水中排出体内的氨氮,以免发生体内氨中毒。1.4、硝化和脱氮 氨(NH3)被亚硝化细菌氧化成亚硝酸,亚硝酸再被硝化细菌氧 化成硝酸,称为硝化作用,硝化作用需要消耗氧气,当水中溶 氧浓度低于12毫克/升时硝化作用速度明显降低。在水中溶 氧缺乏的情况下,反硝化细菌能将硝酸还原为亚硝酸、次硝酸 、羟胺或氮时,这种过程称为硝酸还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