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E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1090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43 大小:4.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E_第1页
第1页 / 共43页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E_第2页
第2页 / 共43页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E_第3页
第3页 / 共43页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E_第4页
第4页 / 共43页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E_第5页
第5页 / 共4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E》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形状和位置公差及检测E(4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第六节第六节 形位误差的评定及检测形位误差的评定及检测2一、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一、形位误差的检测原则1与理想要素比较原 则与理想要素比较原则 是指测量时将被测实际要 素与其理想要素作比较, 从中获得数据,以评定被 测要素的形位误差值。这 些检测数据可由直接法或 间接法获得。该检测原理 在形位误差测量中的应用 最为广泛。被测零件刀口尺(理想要素)被测零件平板(理想要素)32测量坐标值原则测量坐标值原则是指利用计量器具的固有坐标 ,测出实际被测要素上各测点的相对坐标值,再经 过计算或处理确定其形位误差值。如图所示为用测 量坐标值原则测量位置度误差。3测量特征参数原则测量特征参数原则是指测量实际被

2、测要素上具 有代表性的参数(即特征参数)来近似表示形位误 差值。 44测量跳动原则本原则主要用于跳 动误差的测量,因跳动 公差就是按特定的测量 方法定义的位置误差项 目。其测量方法是:被 测实际要素(圆柱面、圆 锥面或端面)绕基准轴线 回转过程中,沿给定方 向(径向、斜向或轴向) 测出其对某参考点或线 的变动量(即指示表最大 与最小读数之差)。顶尖 被测零件 心轴图4-31 径向和端面圆跳动测量55控制实效边界原则 控制实效边界原则的含义是检验被测实际要素是否超过 实效边界,以判断被测实际要素合格与否。dM=50被测零件功能量规dMV =25.04图4-32用功能量规检验同轴度误差AA5025

3、 0-0.0550E0.04M42M0-0.056二、形位误差的测量二、形位误差的测量 1.被测要素的体现被测实际要素通常以两种情形体现: 1)以有限点体现 2)以模拟法体现2.基准的建立和体现基准指理想基准要素,被测要素的方向或(和)位置是由 基准确定的。被测实际要素通常以两种情形体现: 1)基准的建立 2)基准要素的体现,常用的基准体现方法有:模拟法、 直接法和分析法,如图所示。7(一)形状误差的测量(一)形状误差的测量 1.直线度误差的测量直线度误差测量方法很多,如用刀口尺、水平仪和桥 板、自准直仪和反射镜、平板和指示器、优质钢丝和测量 显微镜等测量。如图所示。2.平面度误差的测量由于任

4、一平面可以看成是由若干条直线组成,因此在 平面度误差测量中,常用若干个截面的直线度误差来综合 反映其平面度误差。因此测量直线度误差的仪器和方法, 也能用于测量平面度误差。测量平面度误差,常采用与理 想要素比较原则。平面度误差可用平晶测量、平板和指示 表测量、自准直仪和反射镜测量。83.圆度误差的测量圆度是回转体表面的一项重要指标,测量方法主要有:用圆度仪测量在分度装置上测量两点测量法三点测量法 4.圆柱度误差的测量 类似于圆度误差的测量,圆柱度误差测量方法主要有:用 圆度仪测量;用两点法测量圆柱度误差。圆度(圆柱度)误差测量,如图所示。(一)形状误差的测量(续(一)形状误差的测量(续1 1)9

5、(二)位置误差的测量(二)位置误差的测量1.定向误差的测量 (1)平行度误差的测量 (2)垂直度误差的测量 (3)倾斜度误差的测量 定向误差的测量,如图所示。2.定位误差的测量 同轴度误差可用圆度仪、三坐标测量机、V形架和 带指示表的表架等测量。 对称度误差可用三坐标测量机、平板和带指示表的 表架等测量。 位置度误差可用坐标测量装置或专用测量设备等测 量。定位误差的测量,如图所示。10(二)位置误差的测量(续(二)位置误差的测量(续1 1)3.跳动误差的测量跳动是按特定的测量方法来定义的位置误差 项目。测量跳动误差时,被测零件的基准轴线通 常采用模拟法体现。跳动误差的测量结果既反映 被测要素相

6、对于基准轴线的位置误差,又反映其 本身形状误差的综合值。跳动测量所用设备比较简单(如跳动测量仪 、分度头、V形支承座等),测量方便,因此生 产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跳动测量如图所示。11三、形位误差的评定三、形位误差的评定1形状误差的评定1)最小条件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是“最小条件”:即被测实际要素对 其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1) 轮廓要素(线、面轮廓度除外)最小条件:就是理想要素位于实体之外与实际要素接触,并 使被测要素对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2) 中心要素最小条件:就是理想要素应穿过实际中心要素,并使实际中 心要素对理想要素的最大变动量为最小。 12 最小区域f1被测实际

7、要素 图4-24 轮廓要素的最小条件 13被测实际要素L1L2图4-25中心要素的最小条件 142)最小包容区(简称最小区域)最小包容区(简称最小区域):是指包容被测实际要素 时,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 f的包容区域。形状误差值用最 小包容区(简称最小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按最小包容区评定形状误差的方法,称为最小区域法。最小条件是评定形状误差的基本原则,在满足零件功能 要求的前提下,允许采用近似方法评定形状误差。当采用不 同评定方法所获得的测量结果有争议时,应以最小区域法作 为评定结果的仲裁依据。 f被测实际要素 SSfa) 评定直线度误差 图4-26 最小包容区示例15在实际检测工作中,对各

8、个形状误差项目,应 分别按其最小区域来确定误差值。最小区域根据实 际被测要素与包容区域的接触状态来判别。 (1)直线度误差的评定评定直线度误差时,若在给定平面(方向上)内,则由 两条平行直线(平面)包容被测实际直线,实际线至少成 :“高、低、高”或“低、高、低”三点相间与包容区域接触 。如图所示,这个包容区域就是最小区域。用水平仪或自准仪测量直线度误差所得数据,均可以用 计算法或图解法按最小条件法(或两端点连线法)进行处 理,确定被测要素的直线度误差。16【例题】 用分度值为0.02/1000的框式水平 仪按节距法测量导轨在1000长度上的直 线度误差。桥板长200,分五段进行, 水平仪气泡相

9、对于其零线的格数分别为-1 、-1、+1、+3、0。试分别用最小区域法 和两端点连线法求出导轨的直线度误差值 。解:水平仪分度值为0.02/1000,表示气 泡移动一格,在1000长度上相对高度差 为0.02。今水平仪放在200长度的桥 板上,则气泡移动一格,在200长度上 相对高度差为2000.02/1000=0.004。 1)用最小区域法评评定其直线线度误误差值值。 根 据直线线度误误差最小区域法判别别准则则,用 两平行线线包容被测测廓线线,经过经过 的最高点 为为0与4点,最低点为为2点,且最低点落在 两最高点之间间。此时时两平行线线沿纵纵坐标标 方向的距离f=12,即为为直线线度误误差

10、。2)用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直 线度误差值。 以0点与5点 连线作为基准,此基准线与 被测廓线最高点(4点)和 最低点(2点)沿纵坐标方 向的距离之和为12.8, 即为两端点连线法评定的直 线度误差值。 17平面度误差的评定方法有四种: 最大直线度法 以被测平面上各测量截面内的最大直线度 误差值作为平面度误差值。适合于小平面或低精度的机床 工作台面的平面度误差的评定。 三点法 以被测平面上相隔最远的三个点(对于矩形平面 来说即为三个角点)组成的理想平面为评定误差的评定基 准面,来计算平面度误差。平面度误差值为包容实际表面 且平行于评定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的距离。 对角线法 以通过被测面上的一条对角线

11、且与另一条对角 线平行的理想平面为评定基准来计算平面度误差。平面度 误差值为包容实际表面且平行于评定基准面的两平行平面 的距离。 最小区域法 以包容实际表面且距离为最小的两平行平面 间的距离作为平面度误差值。(2 2)平面度误差的评定)平面度误差的评定18评定平面度误差时,最小区域为两平行平面, 被测表面至少有三点或四点分别与该两平行平面 接触,并符合下列准则之一:。 1)三角形准则:实际被测平面有三点与一平面接触,还有 一点与另一平面接触,且该点的投影位于上述三点构成的 三角形区域内。 2)交叉准则:实际被测平面有两点与一平面接触,还有两 点与另一平面接触,且各平面接触的两点投影连线在空间

12、呈交叉状态。 3)直线准则:实际被测平面有两点与一平面接触,还有一 点与另一平面接触,且该点的投影位于由前两点连成的直 线上。平面度误差的最小区域评定,如图所示。一般采 用基面旋转法获得最小区域。19图 用千分表和精确平板测量平面度误差20-2+3.5+6-3.5 +1 +5.5 -2 -0.5 -2 A 三点法评定1+6 +3.5 -2-2 -0.5 -2+0.5 +1 +1.5-2 +1.5 +2-1.5 +1 +3.5+2 +1.5 -2-2 +1 +1-1 +1 +3+3 +2 -2平面度误差的评定B三点法评定2C 对角线法评定D 最小区域法评定-8-4+4+8+4+2-2-4-1-0

13、.5+0.5+121(3 3)圆度误差的判别)圆度误差的判别 (1)最小条件法: 评定圆度误差时,包容区域为两同心圆,实际轮廓至少有四个 点内外相间地与包容区域接触,该包容区域即为最小包容区域 ,则两同心圆的半径差为圆度误差。圆度 误差f 。图4.27实际 圆两个 同心圆22(2)近似法 : 最小外接圆法最小外 接圆圆度 误差23 最大内切圆法最大 内切圆圆度误 差24 最小二乘圆法。最小 二乘圆圆度 误差252定向误差的评定定向误差值用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简称定向最小 区域)的宽度或直径表示。定向最小包容区域是按理想要素的方向来包容 被测实际要素,且具有最小宽度f或直径 f的包 容区域。被测实

14、际要素fS基准图4-27 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示例26被测实际要素fS基准被测实际要素基准S图4-27 定向最小包容区域示例27例如 平面度误差的评定示例(面对面)A283定位误差的评定评定形状、定向和定位误差的最小包容区域的大小一般 是有区别的。如图4-29所示,其关系是:f形状 f定向 f定 位当零件上某要素同时有形状、定向和定位精度要求时, 则设计中对该要素所给定的三种公差(T形状、T定向和T定位 )应符合:T形状T定向T定位基准A被测实际要素FSfLh1PPS基准AOLyLx基准B图4-28 定位最小包容区域示例29HA AAt1 t2t3a) 形状、定向和定位公差 标注示例:t1 t2

15、t3 AHf形状b) 形状、定向和定位误差评定的最小包容区域:f形状 f定向 f定位图4-29 评定形状、定向和定位误差的区别f定向f定位30小小 结结 1形位误差的研究对象是几何要素,根据几何要素特征的 不同可分为:理想要素与实际要素、轮廓要素与中心要素、 被测要素与基准要素以及单一要素与关联要素等;国家标准 规定的形位公差特征共有14项,熟悉各项目的符号、有无基 准要求等。 2形位公差是形状公差和位置公差的简称。形状公差是指 实际单一要素的形状所允许的变动量。位置公差是指实际关 联要素相对于基准的位置所允许的变动量;形位公差带具有 形状、大小、方向和位置四个特征。形位公差带分为形状公 差带、定向公差带、定位公差带和跳动公差带四类。应熟悉 常用形位公差特征的公差带定义、特征(形状、大小、方向和 位置),并能正确标注。 3公差原则是处理形位公差与尺寸公差关系的基本原则, 它分为独立原则和相关要求两大类。应了解有关公差原则的 术语及定义,公差原则的特点和适用场合,能熟练运用独立 原则、包容要求和最大实体要求。314理解形位误差的评定方法。掌握形状误差(f形状)、定向 误差(f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