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处理机器计算机系统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20970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11.4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信息处理机器计算机系统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信息处理机器计算机系统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信息处理机器计算机系统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信息处理机器计算机系统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信息处理机器计算机系统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信息处理机器计算机系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信息处理机器计算机系统(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2章 信息处理机器:计算机系统n主要内容:l2.1 从历史走向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史 l2.2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n本章小结n思考与练习n2.1.1 现代计算机的“史前”时代(1946)l中国古代普遍采用的一种计算工具“算筹”。 更为先进的计算工具是两千年前中华民族发明的算 盘,这是人类借助于工具进行数字计算的开端。 2.1 从历史走向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史图2-1 中国古老的计算工具:算筹(左)与算盘(右)l19世纪和20世纪前半叶,是计算机发展史上不寻常 的时代。 l如果按时间序列划分,在近代对计算机的发展史做 出贡献的重要的人物和事件有:u(1)1642至1643年,帕斯卡(Blaise Pa

2、scal) 发明了 一个用齿轮运作的加法器。u(2)1674年,德国数学家莱布尼茨改进了帕斯卡的计 算机,使之成为一种能够进行连续运算的机器,并且提出 了“二进制”数的概念。 u(3)1812年,为现代计算机的发明做出过重要贡献的英 国数学家查尔斯巴贝奇(Charles Babbage,1792 1871)开始考虑设计机械操纵的计算机。2.1 从历史走向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史u(4)1847年,英国科学家乔治布尔(GeorgeBoole)创立了逻 辑代数,亦称布尔代数。u(5)1925年左右,美国马萨诸塞理工学院制成了一台大型的模拟计 算机,他们用齿轮的旋转角度来表示所要计算的量。u(6)1936

3、年,英国科学家图灵(A1an M.Turing),提出了可计算计 算机的概念,后来人们称他描述的计算机为“图灵机”。u(7)1943年1月,霍华德艾肯(Howard H. Aiken)在哈佛大学研 制成功名为“ASCC Mark I”的世界上第一台通用计算机。u(8)1943年,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工程师普雷斯珀埃克特 (J.Prespcr Eckert)博士和物理学家约翰莫克利(John Mauchly)博士开始着手研制“埃尼阿克”。2.1 从历史走向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史n2.1.2 冯诺依曼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l冯诺依曼提出计算机工作原理可概括为:“存 储程序,顺序控制”。其基本思想是:u(1

4、)计算机可以使用二进制;u(2)计算机的指令和数据都可以存储在机内 。 l冯诺依曼提出的“存储程序原理”,导致现代意 义的计算机的诞生。主要由5部分组成:存储器 、运算器、控制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2.1 从历史走向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史n2.1.3 第一台现代电子数字计算机的诞生l1946年2月5日,是人类文明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 世界上第一台真正的现代电子数字计算机 “ENIAC”研制成功了(图2-4)。2.1 从历史走向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史图2-4 采用电子管的世界上第一 台数字计算机ENIAC(1946)lENIAC的计算速度比以前的计算工具有了显著的提高 ,每秒钟可作5000次加法或40

5、0次乘法。n2.1.4 现代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l1.采用电子管计算机的第一代计算机(19461957 )u第一代计算机的特点是操作指令是为特定任务而编制的 ,每种机器有各自不同的机器语言,功能受到限制,速度 也慢。2.1 从历史走向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史图2-5 1904年,世界上第一只电子管 在英国物理学家弗莱明的手下诞生图2-6 电子芯片、晶体管和LED 都是由半导体材料制成l2.采用晶体管的第二代电子计算机(19581964)u在这一时期出现了更高级的COBOL和FORTRAN 等语言,以单词、语句和数学公式代替了晦涩难懂的二 进制机器码,使计算机编程更容易。2.1 从历史走向未来计算机的

6、发展史图2-7 IBM公司于1959年生 产的IBM 7090型是采用晶 体管的第二代电子计算机l3.采用集成电路的第三代计算机(19651970)u1964年4月IBM 360系统问世,使它成为使用集成电路 的第三代电子计算机的里程碑式的产品(图2-8)。2.1 从历史走向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史图2-8 用于美国航空和航天局(NASA)的IBM 360计算机(1964)l4.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第四代计算机(1970 年至今)u目前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可在硬币大小的芯片上容 纳上千万个乃至更多的元器件,如此高的集成度使得计算 机的体积和价格不断下降,而功能和可靠性不断得到增强 。u在2

7、0世纪80年代发生的特别重要事件是个人计算机 (PC)的问世与普及。2.1 从历史走向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史图2-9 世界上第 一台个人计算机 IBM PC(1981)图2-10 Apple公司 生产的iMac计算机n2.1.5 超级计算机(高性能计算机)l由数千个甚至更多的处理器组成,能完成普通PC机 和服务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复杂任务。l天河一号:我国首台千万亿次超级计算机,由 6144颗CPU和5120颗GPU组成,内存容量98TB,共享 磁盘容量1PB,每秒4700亿万次运算速度,2010年 列世界第一。2.1 从历史走向未来计算机的发展史n计算机系统由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部分组 成。l硬件系

8、统通常指机器的物理系统,硬件系统是指所 有构成计算机的物理实体,它包括计算机系统中一 切电子、机械、光电等设备。 l所谓软件系统则是指管理计算机软件系统和硬件系 统资源、控制计算机运行的程序、命令、指令、数 据等,广义地说,软件系统还包括电子的和非电子 的有关说明资料,说明书、用户指南、操作手册等 。2.2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n2.2.1 微型计算机系统l微型机根据工艺结构、外观形式和应用目的,可分为台式 机和便携式两类。l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应由微处理器(运算器和控制 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组成(图2-11) 。2.2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图2-11 微型计算机 系统基本结构n2.2

9、.2 微处理器l微处理器在微型计算机中又称为CPU(中央处理单元的缩 写),又简称其为处理器(Processor)。lCPU作为计算机系统的核心,其内部结构可以分为控制器 、运算器和寄存器三个部分,如图2-13所示。2.2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图2-13 CPU主要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l人们常常用二进制位的位数(bit)来表示CPU的字长。l目前,微机的性能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甚至超过了小型机,并且普遍采 用双核(或多核)处理器。n计算机总线l用于各部件之间以及外部的各系统之间建立信号联系,以 传递数据信息、地址信息和控制信息。 l分为数据总线、地址总线和控制总线。u数据总线:双向的,决定

10、了CPU和计算机其他设备之间每次交 换数据的位数。u地址总线:单向的,决定了CPU的最大寻址能力。u控制总线,用来传送控制信号、时序信号和状态信息等。2.2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n2.2.5 主存储器系统 l主存储器是计算机内部存储器的简称,用于存放CPU正在处 理、即将处理或处理完毕的数据,是CPU可以直接访问的 存储器。l地址:系统给每个存储器单元赋予的唯一标识。l存储器容量的标识u计算机主存储 器中存储单元 的总数是2的方 幂,主要原因 是方便设计。 存储容量的大 小通常以(1024)个存储单元为度量单位。2.2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l主存储器从存取功能上可分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 储器两大类

11、。u只读存储器(ROM)中的内容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读取 ,但是不可擦写和更改,数据和程序将会被永久地保存在 其中,即使是关闭计算机,ROM的数据也不会丢失 ,也就是说,它是非易失性的。u相对于ROM而言,随机存储器(RAM)是可读写存储 器,即可对其中的任一存储单元进行读或写操作,计算 机关闭电源后其内的信息将不在保存,再次开机需 要重新装入,也就是说,RAM中的数据是易失性的。2.2 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n2.3.1 外部存储系统的基本概念 l存储系统的组成:存储设备和存储介质。存储设备 必须从存储介质中读/写数据和程序。 l固定存储系统与移动存储系统 u固定:存储设备通常安装或配置在计算机系统

12、内部。如 硬盘驱动器和光盘驱动器。 u移动:存储系统一般是独立的、可移动的,通过专用接 口与计算机相连,如U盘、光盘、移动硬盘等。 l易失性与非易失性存储器 u易失性存储器:断电后数据就会失去的存储器,如RAM。 u非易失性存储器(NVRAM):如U盘、数码相机、可拍照 手机、PDA、存储卡等2.3 外部存储设备n2.3.2 磁存储系统l磁存储系统是一个精密的机电结合体,它的主要功能是将主 机送来的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磁记录信号,保留在涂有 磁介质的盘片上,或者从盘片上将被保留的磁记录信号再转 换成电脉冲信号送往主机。l1.硬盘存储系统u硬盘是一种采用磁介质的数据存储设备,数据存储在密封于洁净的

13、硬盘驱动器内腔的若干个磁盘片上(图2-18)。u在磁盘片的每一面上,以转动轴为轴心、以一定的磁密度为间隔的 若干个同心圆就被划分成磁道,每个磁道又被划分为若干个扇区,数 据就按扇区存放在硬盘上(图2-19)。2.3 外部存储设备2.3 外部存储设备l2. 磁盘冗余陈列-RAID u一种把多块独立的硬盘按不同的方式组合起来形成一个 硬盘组,提供比单个硬盘更高的存储性能和数据备份技术 。 u具有容错处理和拯救数据功能。图2-18 硬盘由多个磁头和盘片组成 图2-19 磁盘寻址结构示意图2.3 外部存储设备u针对不同应用使用不同的RAID技术,称为RAID Level, 公认的有Level0Leve

14、l5。uLevel不代表技术的高低。uRAID分为软件RAID和硬件RAID。l3.光盘存储系统u对光存储介质最基本的要求,就是存储单元的某种性质可 以用某种方法改变以代表被存储的数据,同时这种性质可 用光的方法检测出来。u最常用的方法是存储单元的光反射率代表存储的 信号(1或0),如图2-20所示。2.3 外部存储设备l蓝光光盘(BD):单层容量为25GB,可录制4小时的 高解析影片;双层容量为50GB。l2010年制定的BDXL规格(高容量可刻录和可擦写光 盘)支持100GB和128GB的容量。CD光盘的表面的存储位(凹痕 ) DVD光盘的表面的存储位(凹痕) 图2-20 光盘表面上的物理

15、凹痕用来存储和表示0和1信号2.3 外部存储设备l4.非易失性存储器u如果通俗地解释非易失性存储器,那就是指那些断电后 数据仍然能保留的半导体存储器。u闪存(Flash Memory)具有关掉电源仍可保存数据的优 点,同时又可重复读写且读写速度快、单位体积内可储存 最多数据量,以及低功耗特性等优点。 l5.数据校验方法u奇偶校验:在每个字节中加上一个奇偶校验位, 指示之前的数据中包含奇数个1还是偶数个1,每 个字节发送9位数据。2.3 外部存储设备奇校验:假如每字节的数据位中“1”的个数为奇数, 校验位为“0”,使得包括校验位的“1”的总数为奇 数。奇校验无法检测出双位错误。8位数据原有数据中

16、1的个数奇校验位增加校验位后的字节000000000000000000 0101000103010100010 0110011004111001100 1111111107011111110 02.3 外部存储设备u奇偶校验在RAID中的应用 例:在一个由4块硬盘构成的RAID系统中,3块硬盘将被用 来保存数据,第4块则用来校验,假设数据块 A1=00000111,A2=00000101,A3=00000000分别存储在不 同的磁盘中,奇偶校验块Ap由A1、A2、A3异或得到,如果 第2块磁盘出现故障,A2将不能被访问,如何得到A2的数 据。A1A2A3Ap注释00000111000001010000000000000010Ap= A1A2A300000111XXXXXX XX0000000000000010A2出错0000011100000101000000000000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