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08-09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讲评2009年1月9日2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8325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70 大小:176.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海淀区08-09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讲评2009年1月9日2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海淀区08-09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讲评2009年1月9日2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海淀区08-09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讲评2009年1月9日2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海淀区08-09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讲评2009年1月9日2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海淀区08-09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讲评2009年1月9日2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海淀区08-09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讲评2009年1月9日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海淀区08-09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试卷讲评2009年1月9日2(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三年级期末语文试卷讲评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黄玉慧 2008年高考试题命意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基本能力 考查学生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注重联系生活实际 考查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命题说明 遵循北京市高考考试说明(能力、思维) 试卷结构变化:高考样式、答题卡 选料关注时事、关注现实生活 检测反馈:优势、劣势,扬长避短 引导关注能力,熟悉题型本:解读文本阅读能力 辅:技巧(一)基础知识v重视积累(1、2)v强化运用(3、4、5)v训练能力(3、4、5)v遵循语文学习规律v语境、语意v理解基础知识v梳理问题v销帐复习v常抓不懈1读音(声韵调、多误,题型变化)A劲jng 泊b 孺r 恬

2、tin B逮di zhng 塞si 琅lng C违wi 黠xi 混hn 溯shu D载zi 懑mn 潜qin 瑜yA。(B塞s 逮di) C 溯s D载zi )2错别字(形音义) A膺品 裁员 滞纳金 死皮赖脸 B重叠 扫描 大杂烩 带罪立功 C针灸 陷井 原生态 鼎力相助 D作祟 编纂 候车室 出其不意D(A 赝、灸 B戴 C 陷阱 ) 形近音异 形近音异 音同形异 音近形近3将下列词语依次填入下面这段话的横线处 ,最恰当的一组是(对、准、关系、) 为了精确地概括事物,表达思想和概念,确 定各种事物、思想、概念之间的 差异, 为了使理论容易被人理解和接受, 具 有说服力和 ,理论文章的语言也

3、不仅 应该是准确、清晰、切实有力的,而且应该 是生动活泼、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 A细微 或者 论辩力 B 细微 并且 感染力 C精微 并且 感染力 D 精微 或者 论辩力期末: 实词、虚词(形、名、关联词)对、准、关系,重在理解 精微:精深微妙。 细微:细小;微小。 感染:通过语言或行为引起别人的相同的思想感情。 论辩:分析和说明事理。 并且:递进关系 或者:选择关系期中:理解鉴赏 没有对错之分,只有优劣之别。 辨析词语、关注语境、品味语言。4.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某大学法学院教授认为,打击盗版无可厚非, 而以黑屏手段惩罚盗版用户的行为则是完全没有法 律依据的。 B沪指连

4、续七周下跌,很多被套股民备受煎熬, 想尽快弥补巨额亏损,因此一度消失的非法“代客 理财”又东山再起。 C在同一个学校,同一个班级,由同一位老师授 课,学生们的学习成绩却参差不齐,这个问题不能 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D如果求真与务实分离,言而无信,说一套做一 套,如此首鼠两端,就会败坏风气,失信于民。C(A “无可厚非”是说虽有小错 误值得批评但不要过分指责,“ 打击盗版”则没有什么过错,应 用“无可非议”;B 感情色彩错 误,应用“死灰复燃”;D “首 鼠两端”是指态度摇摆不定或犹 豫不决。不合语境)5. 没有语病的、表意明确的一句是 A重庆市政府召开了由67名乘客、出租汽车司 机、加气站等方面

5、代表参加的座谈会,征求大家 意见,收到了令群众满意的效果。 B我国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加 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C改革开放30年来,无数中国人目睹了祖国从 贫穷落后走向繁荣富强的深刻而巨大的变化和进 步,他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D在奥运会举办期间限制机动车出行,这是许 多奥运会举办城市采取的通常做法,北京为实现 绿色奥运的承诺而采取限行措施并非没有先例。5. 语病的、句意 D(A表意不明,67名限制两种“乘 客”“代表”。B成分残缺。“进 入”缺少与之搭配的成分“阶段” 或“时期”。C “深刻”与“进步 ”搭配不当。) 期中:

6、句式杂糅、主语残缺、谓语 宾语搭配不当。(二)文言文 高考能力要求 基础知识牢固灵活掌握 阅读理解考查信息分析筛选 内容的分析概括 引导教学 基础知识科学学习 解题的关键是解读实词、虚词、文字补充、翻译(期中断句)关注整体语境文章内容理解课内课外结合注释前后关联实词虚词句式(翻译)6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 当:恰当 B宋人迎而复之 复:使复位 C曰:“何备也!” 备:准备 D御自易以块 易:替换C(备,意为“完备、齐备”。)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一项是 A闾里之侠皆宗之 宗:尊崇,敬仰。 B环堵萧然 堵:通“睹”,察看 。 C方山子怒马独出 怒:使奋

7、起。 D园宅壮丽,与公侯等 等:齐,同样。7词意义、用法 A以寡人之不肖也,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 寡人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 B昔者宋昭公出亡侍御者数十人 C不出二年,而美闻于宋君喜道谀而恶至言 D子知吾且亡乎如属皆且为所虏7D(两个“且”字都是副词,表示 动作行为将要出现,相当于“将”“ 将要”。其他三项,A项两个“以” 字都是介词,前者表示凭借,后者表 示原因。B项两个“者”字都是助词 ,前一个放在时间词后,起补足音节 的作用,后一个放在动词后面,相当 于“的人”。C项两个“而”字 都是连词,前一个表示承接关系,相 当于“于是、就”,后者表示并列关 系。) 期中:乃、焉、因、然、

8、8补出文字不符合原文:文意理解 A诸大夫之论,莫有及于寡人,(寡人 )是以忧也 B天下无贤而君独贤,(国)是以亡也 C曰:“何不以(之)谏也?” D臣欲进谏,恐先(于)郭亡B(是指郭君亡,并非“国”亡)8下列各句括号中是补出的文字,补出后句子 意思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其)何为而在此? B余在岐下,(尝)见方山子从两骑。 C使(其)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D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之道),自 谓一世豪士。9全都表明世主属于“生者”(期中、期末 难度直接间接混合,重在引导理解) 昔者楚庄王谋事而当,居有忧色。 庄王之德宜君人,威服诸侯。 吾外内不见吾过失,是以亡也。 宋

9、人迎而复之,谥为昭。 御转其辞:“君之所以亡者太贤。” 伏轼而叹曰:“嗟乎!夫贤人如此苦乎? A B C D 9D(句写楚庄公的德威;句是御者哄骗郭君的假话 。句郭君已经走到穷途末路,依然慨叹作贤者的不易。 )10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楚庄王德行威望都很高,但还忧心忡忡, 根本原因是诸大夫的见解不如自己高明。 B宋昭公在悟出自己出亡的原因之后,改操 易行,安义行道,得以扬美名于宋。 C郭君终未被御者点醒,穷途末路还陶醉在 “独贤”的光环中,慨叹作贤者的不易。 D本文用三个故事形象地诠释了“先生者 ”“后生者”“不生者”的区别,令人警醒 。10A(楚庄王所忧是亡国之忧,并非“诸大夫

10、的见解 不如自己高明”。)11翻译句子。(分)士君子之所能不能为:君子能为可贵 ,不能使人必贵己;能为可信,不能使 人必信己;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 。故君子耻不修,不耻见污;耻不信, 不耻不见信;耻不能,不耻不见用。是 以不诱於誉,不恐於诽,率道而行,端 然正己,不为物倾侧,夫是之谓诚君子 。 荀子非十二子第六(三)诗歌鉴赏夯实基础 知识理解 注重运用 分析判断强调理解 诗句内容重视鉴赏 技巧意境诗歌鉴赏整体把握 怀古诗 品读语言 几多愁什么?特点?怎么写?为什么?暗香 姜夔旧时月色,算几番照我,梅边吹笛?唤起玉人 ,不管清寒与攀摘。何逊而今渐老,都忘却、春 风词笔。但怪得、竹外疏花,香冷

11、入瑶席。 江国,正寂寂。叹寄与路遥,夜雪初积。翠 尊易泣,红萼无言耿相忆。长记曾携手处,千树 压、西湖寒碧。又片片、吹尽也,几时见得? 【注释】何逊:南朝梁诗人。曾作咏春风 诗。在扬州时,居处有梅花一株,常吟咏其下。 后来他由洛阳再赴扬州访梅,却彷徨终日,不能 成章。江国:指江南水乡。对诗句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上阕“旧时月色”至“不管清寒与攀摘”五句, 写月下梅边吹笛的情景,引起了词人对美好往事的 回忆。 B“何逊而今渐老”一下四句,词人以何逊自比表 明自己诗情锐减,但眼前竹映疏梅花,冷香浮动, 撩起了诗人的情思。 C下阕“江国”至“夜雪初积”四句,写远方之人 折梅投赠,因路

12、遥积雪,无从寄达,词人顿觉冷清 寂寞。 D“翠尊易泣”“红萼无言”两句,诗人托物寄情 ,将深婉的相思之情移于“翠尊”“红萼”之上。 E结句“几时见得”,包含了两层意思:梅花落了 何时再开,故人分别重逢。言外有意,韵味深长。诗句的理解分析。 A 均为回忆之句) C诗人欲折梅投赠,并非远方之人这首词即景言情,感慨今昔,追怀旧 游。上阕主要运用了 和 的表现 手法。(2分) 答案:虚实结合(对比) 用典刘禹锡的西塞山怀古和石头 城,就体裁而言,前者是 ,后者是 。夯实基础强调理解重视运用“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中的名句 ,请从炼字和意境的角度进行赏析。( 4分) 答案:“千树压、西湖寒碧”是词人回

13、忆当年西湖繁梅盛开的情景。一个“ 压”字,写出了梅之繁盛,令人赏之不 尽。(1分)“寒碧”则写出了湖水的 清冷似冰,澄澈如玉。(1分)千树红 梅与寒冷碧波相互映照,冷峻中透着热 烈。(1分)显示出旧时情景之美好, 更衬出今日思念之情深。(1分)1、诗句中的“压”字表现梅花之多之艳丽,使 人感觉满树是花,“千”字体现梅林之广,“寒 碧”两字既写了西湖冬日的碧绿色彩,又以“寒 ”字衬托冷清、凝重的气氛。两句诗前句写梅林 ,后句写湖,前者繁茂、热烈,后者冷清,宁静 ,东动静结合,色彩搭配丰富,很好地表达了诗 人对往昔的怀念情思。(孙旻乔) 2、一个“压”字,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梅花胜放 之景,作者以夸张

14、的手法,写“千树”压在头顶 ,将梅花的绚烂展现得恰到好处,而“寒碧”这 个形容词则充分表现出西湖被梅花装点后的素雅 ,整句诗渲染出一种美好而使人陶醉的意境,烘 托出作者对于友人及友人一起的时光的追忆与怀 念。3、作者写了“千树”及“西湖”两个意象,“千 树压”的压字生动形象地表现出了花开的繁盛,加 之于树,给人宏大壮丽的感觉。“寒碧”一句,用 寒来写西湖的感觉,“碧”写西湖水的颜色,总体 给人一种清静的感觉,寓情于景,调动视觉和触觉 。用花开繁茂的壮丽与西湖的清冷的美相结合,营 造出华美与凄清并存,秀丽于热烈并存的意境。( 朱佳骊) 4、“千树压”的一个压字,形象生动地写出花的 繁茂,同时又给人一种动感。西湖“寒碧”,简单 的“寒”“碧”字精确地描绘出西湖碧绿清澈的特 点。在静谧的湖光之中,万千繁华盛开的花树交相 掩映,给人以美的享受,更是表达出作者对美好过 去的无限怀念。(赵欢)v“千树压”的“压”字可称有炼字之妙 ,把梅满枝桠,压弯枝条,直浸入西湖 的繁茂之景,写得生动形象,动感十足 ,衬托出“曾携手”时的浪漫美好,与 而今“片片吹尽”形成鲜明对比,强化 了对今昔变化之感慨,“西湖寒碧”与 之相承,二句勾画出一种清澈的意境, 寒而不冷,静而不凄,传达出梅花繁盛 时江南冬景的美好,使回忆中的庆境显 得更加惹人怀念。(4分)v一个“压”字,表现出西湖边千树笼罩,将 后文“寒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