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表现手法总汇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7943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01.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表现手法总汇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诗歌表现手法总汇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诗歌表现手法总汇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诗歌表现手法总汇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诗歌表现手法总汇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表现手法总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表现手法总汇(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歌表现手法总汇 一、文学鉴赏作品的表达技巧 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有三个层面的内容: (一)、修辞方法:比喻、拟人、设问、反问、借代、对偶 、夸张、衬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复等; (二)、表达方式及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描写、抒情。诗歌的形象性与抒 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我们要了解一些常见的艺术 手法。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 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 抒情可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 言志,情景交融)。 描写: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 、声色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等。 2、表现手法:

2、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 等。 (三)、篇章结构:首句标目、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 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 伏笔铺垫等。 修辞技巧 (一)、比喻 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可 分为明喻、暗喻、借喻。有突出事物特征,把抽 象的事物形象化的作用。 如“遥望洞庭山水色, 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望洞庭)诗歌巧妙 地以“螺”作比,将皓月银辉下的山比做银盘里的 青螺,色调淡雅,山水浑然一体。比喻除使诗歌 所描绘的意象更加形象生动外,还可体现出意象 的情态特征。如“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 看。”(【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

3、 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 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 月光的明洁。) 江上看山(宋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 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 “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使至塞上 王维 单车欲问边, 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 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 都护在燕然。 开元二十五年(737)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战 胜吐蕃,唐玄宗命王维以监察御史

4、的身份出塞宣 慰,察访军情。这实际是将王维排挤出朝廷。这 首诗作于赴边途中。“单车欲问边”,轻车前往, 向哪里去呢?“属国过居延”,居延在今甘肃张掖 县西北,远在西北边塞。“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 天”,诗人以“蓬”、“雁”自比,说自己象随风而去 的蓬草一样出临“汉塞”,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 样进入“胡天”。古诗中多用飞蓬比喻漂流在外的 游子,这里却是比喻一个负有朝廷使命的大臣, 正是暗写诗人内心的激愤和抑郁。 (二)、 拟人 1、请看下面两首诗歌: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 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 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

5、明。晓看红湿处, 花重锦官城。”(杜甫春夜喜雨) 第一首诗一反前人写法,不以杨柳的细柔形象来形 容美人身材苗条,而是用拟人的手法,让杨柳化身 为美人“碧玉”出现,栩栩如生地刻画出杨柳的婀娜 多姿。 第二首诗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春夜雨景,并以拟人化 的手法,写出了夜雨的神奇,喜悦之情跃然纸上。 阅读下面一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晚春(韩愈) 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 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1)本诗生动的效果与拟人手法大有关系,请 就本诗的拟人手法写一段赏析文字。 诗人用拟人手法描绘了一幅生机无限的晚春 图。“草树”本属无情物,竟然能“知”能“斗” ,彼此还有“才思”高下之分;百花吐

6、艳争芳 ,似乎要将春留住;连本来乏色少香的柳絮 、榆荚也不甘寂寞,来凑热闹,因风起舞, 化作雪飞。 (三)、 隐语(谐音)、双关 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 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采用隐语、双关的修 辞手法。 春思(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 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 ,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 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 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 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7、。 “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 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 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 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 上爱恋她的青年在对她唱歌言情,但情传 的含蓄,“倒是无晴胜有情”。 (四)、 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 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 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 )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 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终岁不闻丝竹声”、 诗中以“丝竹”代音乐 。 “门前冷落鞍马稀”(白居易琵琶行)诗中的 鞍马代“客人” “何以解忧,惟

8、有杜康”(曹操短歌行)诗中 以“杜康”代酒。 赤壁杜牧 折戟沉砂铁未消,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文中的“东风”指的是赤壁“火攻”的事;“二乔”指 的是大乔、小乔。大乔是东吴之主孙权之兄孙策 的妻子,小乔石东吴主帅周瑜的妻子,此二人的 命运代表了东吴国家的命运。文中的“锁二乔”指 的是大乔、小乔被曹操虏去,意味着东吴的败亡 。以“锁二乔”借代东吴的败亡,既显得委婉,又 显得深沉,同时又能给人联想与思考。 再举几个例子:“边声”通常是边塞上引发人 们悲愁的风声、笛声、马的嘶叫等特声响氛 围的借代;“长安”原为汉唐的都城,后世也 作为其它国都的代称。因为汉唐是汉民族强 盛的

9、代表,所以后世用作其它朝代的代指, 多少寓有昔盛今衰的感慨;“阳关”“折柳”寄 托离别,“鹧鸪”“杜鹃”寓有悲愤;“石壕村” 代穷苦百姓,“长生殿”代统治阶级。 (五)、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 的描述。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 ”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回答后面的赏析题。 江南春绝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 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明代翰林修编杨慎(升庵)在升庵诗话(卷八 )里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

10、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 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 清朝人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对杨慎的意 见作了反驳:“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 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 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 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 而命曰江南春,诗家善立题者也。” 1、 结合这两则评论对江南春绝句的一、二两 句意象及意境进行合理的赏析,200字左右。 何文焕的话说得有道理。“千里”改作“十里”,似乎 更切合实际,但诗境全失。因为所谓“千里”,正极 言江南地广,是指整个江南春色说的,而不是实指 某处景色。诗人描写景物,不必拘泥于见

11、闻,可以 写意中的虚景,也可以把眼前的实景和意中的虚景 结合起来写。杜牧就是把自己的实感和想象揉合在 一起,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地域广袤、气象万千的江 南春景图。这两句诗写了七种意象。莺啼是从听觉 上感受的,春风是从触觉上感受的,红花、绿叶、 水村、山郭、酒旗,是从视觉上感受的。从不同的 角度来刻画景物,逼真,有立体感,容易把读者带 到作品的艺术境界之中。静景动景构成对比,画面 更加生动。红绿相衬,色彩十分鲜明。所有景物都 和“江南春”这个规定情境相适应,统一构成意趣盎 然的江南春图 (六)、 对偶 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 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 言简练,整齐对称;

12、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 蓄。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 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 ,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 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 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 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 难酬的苦痛。 (七)、 比拟 把物当作人来描写叫拟人,或把人当作物来 描写叫拟物。比拟有促使读者产生联想,使 描写的人、物、事表现的更形象、生动的作 用。 如“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断魂” (林逋山园小梅)这一联采用拟人的手 法。“先偷眼”极写白鹤爱梅之甚,它还未来 得及飞下,就迫不及待地

13、先偷看梅花几眼;“ 合断魂”一词写粉蝶因爱梅而至消魂,把粉蝶 对梅得喜爱之情夸张到极点。 (八)、 排比 把内容紧密关联、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 几个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 )纯用名词组合,构成典型环境 。 (九)、设问 先提出问题,接着自己把看法说出。问题引入, 带动全篇,中间设问,承上启下,结尾设问,深 化主题,令人回味。 如“问人间谁是英雄?有酾 酒临江,横槊曹公。”(元曲小令,阿鲁威作) 以设问开篇,点明题旨,领起下面分层次地叙 述三国人物的英雄业绩。 (十)、反问 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 语气,表达强烈感

14、情。 如“江东弟子今虽在 ,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迭题乌江 亭)使用反问句式,语气冷峻,强调了 历史之必然。 (十一)、用典: 用典是古诗词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能 够起到含蓄、洗练、委婉和联想翩翩等作 用,在增强了作品意蕴的同时,也给阅读 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古诗词中的用典有以下几种情形:点化前人语句,如孟 子中的“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途有饿莩而不知发”,为杜 甫点化,在咏怀五百字中写出:“朱门酒肉臭,路有冻 死骨。”引用神话故事,如李贺的李凭弹箜篌引,有“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有“女娲炼石补天处, 石破天惊逗秋雨”,还有“吴质不眠倚佳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的诗句,都是形容

15、李凭弹的好。引用神话传说,能增强诗 词的艺术表现力,构成奇特的艺术境界。运用历史故事, 比如,汉文帝(刘恒)爱贾谊之才,将他从长沙招回,在宣 室接见,而李商隐写贾生,却用“可怜夜半虚前席,不 问苍生问鬼神”的诗句,讽刺汉文帝不能真正重用贾谊,这 是对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反用。通过反用,实则慨叹自己的怀 才不遇。如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是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三、四句借用飞将军 李陵的典故,史记李将军传中说:“(李)广居右北平 ,匈奴闻之,号曰汉之飞将军。”清人沈德潜认为这首诗“盖 言师劳力竭,而功不成,由将非其人之故;得飞将军备边, 边烽自熄”。因此,三、四句是借用飞将军李广的典故,对 当时领兵远征的主将进行了批评 较难理解的几种修辞: 1 互文 “互文”即古代诗文的相邻句子中所用的词语互相补充 ,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是古汉语中一种特 殊的修辞手法,在古诗词中的运用一般有两种表现形 式: A为了避免词语单调重复,行文时交替使用同义 词,这种互文的特点是在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词组或句 子里,处于相应位置的词可以互释。这样可以从已知 词义来推知另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