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新仁被含意现象与启示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7856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39 大小:736.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陈新仁被含意现象与启示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陈新仁被含意现象与启示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陈新仁被含意现象与启示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陈新仁被含意现象与启示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陈新仁被含意现象与启示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陈新仁被含意现象与启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陈新仁被含意现象与启示(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被“含意”:现象与启示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 陈 新 仁 语言学之家:摘 要研究说话人意义的表达和理解是语用学主要理论的基本目 标,然而相关理论研究对言语交际中有时会出现的一种意义现 象听话人强加给说话人某一特定的意义缺乏充分的解 释。本研究将这种现象称为说话人的“被含意”。如果说以往文献 中的会话含意是说话人在遵守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故意、公开触 犯某个或多个准则来传达的隐含意义,可以通过一些步骤加以 推导,那么上述听话人强加给说话人的含意又该如何确定呢? 如何产生的呢?对于这些问题,本研究拟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 ,借鉴现有研究,在一手真实数据的基础上对这种类型的误解 现象加以较为系统的探讨,进一步

2、论证话语理解的听话人主体 性(体现为话语解读的建构性和倾向性),探究听话人心理因 素在话语理解过程中对于基于最佳关联假定的语境建构的作用 。*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2*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3目录n引言n现象n根源n阐释n启示n结语*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41、引言n语用学研究交际中的意义,文献中所说的这一“ 意义”所指的一般都是说话人(借助特定话语方 式有意传达)的意义。n正因为研究说话人意义的表达和理解是语用学主 要理论的基本目标,所以有学者径直将

3、语用学定 义为“关于说话人意义的研究”(Yule 1996:1)。n听话人如何理解说话人意义是认知语用学的关注焦点。听 话人对于说话人意义的理解选择既可能是正确的,也可能 是有偏差或错误的。对于前者,人们似乎更多地想当然, 较少加以验证。关于后者,学者们主要是在误解的名义下 开展研究的(如赵毅1995;Yus 1998, 1999a, 1999b;宗 世海2000a, 2000b, 2003a, 2003b, 2005)。n被听话人误解的可能是字面意义,也可能是会话含意。n误解可能是无意的,也可以是有意的,后者称为刻意曲解 (如 何自然、申智奇 2004;孙亚 2005;刘艳秋 2006) 。

4、*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5何自然、申智奇 (2004)n刻意曲解的语用研究 文明确定义了刻意曲解, 即 “在会话交际中 ,语言使用者为了达到某种交际目 的 ,有意利用某种特殊的语境和对方话语中含糊的 、 不确定的表达方式 ,歪曲对方的话语意图 ,以便 达到某种交际效果。这种语言现象就叫做刻意曲解 ”。*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6孙亚 (2005)n刻意性是区分二者的重要标准 。n判断 H 理解的刻意性主要有两条标准: (1) H 的理 解明显违背常识;(2) H 的理解明显与语境不符。n刻意曲解是误解

5、的一种 ,如果用标记论的观点来看 , 刻意曲解是误解的有标记形式而无意误解是无标记 形式或默认形式。*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7刘艳秋 (2006)n刻意曲解就是交际者根据特定的需求和心理活动 常用的一种语用策略,以达到制造幽默、 抵御侮 辱、 维护面子、 打破僵局、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 系、 调和冲突、 摆脱困境、 避免不利后果等语 用功能。n一位妻子抱怨她的丈夫说: “你看邻居 W先生,每 次出门都要吻他的妻子,你就不能做到这一点吗? 丈夫说: “当然可以,不过我目前跟 W 太太还不太 熟。”*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

6、niversity8刘艳秋 (2006)A. 你以为你是什么人? B. 明摆着嘛,中国人! 你呢? 难道不是吗?nA 其实在说 “你有什么了不起!” “你算不了什么!” 面 对这样的刁难,B 刻意曲解了 A 问话的含意,既维护 了自己的面子,又把对方置于尴尬之中。n刻意曲解是在正确理解对方话语的基础上进行的。 刻意曲解是说话人对语言调控的过程,为了达到自己 的语言目的,说话人刻意把曲解作为一种交际策略, 强调了说话人的意向性。*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9n现有研究主要关注:1)对指称意义、命题意义及含意 的(有意或无意)误解;2)误解、故意曲解的类

7、型; 3)误解产生的原因或刻意曲解赖以产生的条件;4) 刻意曲解的语用功能;等等。n 本研究关注另一种误解情形,即对说话人发出特定话 语背后的用意或用心产生的误解。这种误解可以是领 会说话人用心不当而发生的,也可以是刻意曲解说话 人用心而产生的。*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10n本文旨在通过对该类误解的解读,进一步寻找话语 理解的根本属性,关注用意或用心解读的机制,探 讨社会心理如何纳入到关联理论的总体框架中。n探讨相关现象的研究对于语用学界定及一些基本主 张的启示。*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11*Dep

8、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122. 现象在言语交际中,有时听话人对说话人的误解不是发生在说 话人的字面意义层次上,也不涉及说话人试图间接传递的信息 或会话含意,而是涉及说话人发出特定话语背后的用意或“用 心”。例如:(语境:日本特种部队要来袭击赵庄) 周卫国:赵老伯,这里不安全,赵庄您也回不去 了,您赶紧带着乡亲转移吧。 赵老伯:周团长,我们马上就转移,绝不 会给八路军添麻烦。 周卫国:赵老伯,我不是这个意思。您别误会。 我们八路军撇下老百姓不管的。 (雪豹 )n周卫国所说的“意思”与一般所说的会话含意不同,指的其 话语背后的用意或用心。n“用意”或“用心

9、” 涉及隐含传递某一信息背后的深层意图或 企图,这种意图在听话人来说往往是不友好的甚至是敌意 的。n“用心”与一般的意图或含意不同,涉及说话人发出特定话 语所持有的立场、利益诉求等,根据辞海,指“居心” 、“存心”,多指带有贬义的某种念头。对于用心,说话人 在交际中可加以取消,如使用“我不是说”、“我可没有这个 意思”来加以取消,也可以强化,如“你难道不是这个意思 吗?”*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13n出于描写需要,或许可以扩大会话含意的范围,将说话人可 能持有的、间接传递的这种用意或用心也归于其中;抑或引 入不同于会话含意的另一种隐含信息,不妨称

10、之为“社会心理 效应”(见陈新仁2004)。这种涉及用心或企图色彩的会话含 意在文献中较少有人研究。n说话人(周卫国)在第一次发出话语(“赵老伯,这里不安全 ,赵庄您也回不去了,您赶紧带着乡亲转移吧”)时并不持有 在赵老伯所认定的那一用意或用心(怕老百姓给八路军填麻 烦)。n为此,本研究将这种言语交际中有时会出现的一种意义现象 听话人强加给说话人某一特定的意义或用心称为说 话人的“被含意”或“被用心”。*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14n“被含意”或“被用心”显然属于误解的一种类型,然而这种 误解由于涉及对说话人的立场、态度等的误读,往往会产 生人际后

11、果(如导致双方的关系紧张或疏远),而非一般 的交际或会话后果(即影响当前交际的顺利进行,一个经 常观察到的会话表现是会话的修正)。n也正因为如此,如果周卫国不立即加以澄清(“赵老伯, 我不是这个意思。您别误会。我们八路军撇下老百姓不管 的”),赵老伯心中有可能从此会对八路军产生不友好甚 至是敌意的看法。*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15毛人凤:总裁。 蒋介石:这么早就来了。说吧。是为了抓人的事还是杀人的事?杀 能派进人来说话真是耐人寻味啊。您是伟人,您一定是上天堂的。 蒋介石:你是盼着我死呢是吧? 毛人凤:啊,不不不不不不,总,总裁,您不会上天堂的。

12、蒋介石:哦,下地狱。 毛人凤:总,总,总,我不会说话了。 (东方)*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16孙亚(2005)T1 贵: 大少爷 , 您是明天起身吗 ? T2 萍: 嗯。 T3 贵: 让我送送您。 T4 萍: 不用 ,谢谢你。 T5 贵: 不时总是您心好 ,照顾着我们。您这一走,我同我这丫 头都得惦记着您了。 T6 萍: (笑)你又没钱了吧? T7 贵: 大少爷, 您这可是开玩笑了。 我说的是实话,四 凤知道, 我总是背后说大少爷好的。 (曹禺 雷雨 )*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17*Dept. of

13、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183. 根源宗世海(2000a, 200b, 2003a, 2003b, 2005)较为 系统地探讨了误解发生的类型、社会心理根源,指出话 语因素(说听者语言知识差异、词句歧义、句义含糊) 和心理因素(常规心理、先入为主心理等普通心理以及 自我价值观心理、自我利益心理、自我防卫心理、乐观 心理等社会心理)的相互作用是误解产生的机制:话语 因素提供了误解的可能,听话人心理因素促成了误解的 实现。*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19n宗世海对于误解的发生机制可以总体上用来解释“被含意 ”现象:一方面,说

14、话人所发出的话语本身给听话人强加 涉及用意或用心的解读留下了空间或可能,甚至是提供 了引线或触发器(trigger);另一方面,听话人的特定社会 心理会诱导其作出有关说话人发出某话语可能带有特定 用意或用心的解释。n不过,有必要对宗世海的解读做进一步的拓展:我们认 为,在“被含意”现象中,不是说话人话语的语言本身会 触发相关推理,而是该话语引发的(语境)假定会触发 相关推理。周卫国的第一番话语“赵老伯,这里不安全,赵庄您也回不去了,您赶紧带着乡亲转移吧”涉及下列假定:周卫国让赵老伯等乡亲转移,但不是让他们与八路军一起转移。然而,周卫国的话语在传递这样的假定时只讲了让他们转移的原因但并没有交代为

15、什么不让乡亲们与八路军一起转移的原因。这就为赵老伯关于周卫国发出该话语的原因的理解留下了多种可能性:周卫国怕老百姓会连累八路军;周卫国怕八路军会连累老百姓;*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20*Dept. of English Nanjing University21对于间接话语的理解,往往牵涉溯因分析或动机推理(attribution),如对拒绝、请求等话语的理解。在日本特种兵来犯的宏观语境下,赵老伯很自然会受到自我利益心理或自我防卫心理的影响,一方面,他会从老百姓的安全角度考虑,另一方面也会猜测周卫国可能会从八路军(以及一百多个箱子)的安全角度发出该话语。在上述社会心理的驱动下,赵老伯才会认为周卫国可能是怕老百姓会连累八路军才那样说的。*22n如此看来,在对说话人的用意或用心的理解方面,话语 本身和社会心理都是重要的影响因素(+语境因素?)。 问题是,如何将它们纳入统一的理解框架中?n对于上述话语因素和社会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机制与关 联理论解释模式的联系,宗世海认为该机制总体上符合 关联理论。不过可惜的是,他没有同时指出上述机制如 何符合关联理论,或者说两个因素如何纳入到关联理论 的解释框架中。n对此,我们拟在上述语料分析的基础上做一补充,同时 为关联理论的完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