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7789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56.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比较(通识)(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西方音乐审美特征 差异比较为什么要进行中西比较?音乐体系审美观念文化传统社会环境哲学根源各种不同导致 中西两种音乐文化结构形态 存在较大差异一、节奏和节拍n西:等分时值n 中:散板规整节拍, 易于计算、合作, 规律性强打破规则,打破机械,流动感强, 气韵连贯,自由空灵,收放自如二、调式与调性n西:建立在“调性”变化大小调,强调“调式音高”的作用, “转调”是其非常重要的音乐发展手段n n中:建立在中:建立在“ “调式调式” ”变化变化五声调式,同样音之间顺序与主次的变化, 缺少“动能”、“紧张度”三、和声与复调n西:狭义的“和声”功能和声注重音和音的纵横关系,音响科学+审美听觉经验, 西方音

2、乐生命力与存在价值体现n n中:广义的中:广义的“ “和声和声” ”多个高度的音同时发多个高度的音同时发 声声单声结构,缺乏功能性,自然的多声结合, 陪衬,没有紧张度,无须解决二泉映月合唱版复调n西:各自独立的声部同时进行建立在“和声”功能之上,音和音的追赶 音乐展开的生命线n n中:支声复调(有主有次)中:支声复调(有主有次)单声部,线性思维,细微的加花变化彩云追月合奏版四、曲式结构n西:奏鸣曲式音乐发展逻辑,原则:对比统一, 戏剧性、哲理性,(回旋曲、变奏曲)n n中:多段连缀体结构中:多段连缀体结构散体、线性散体、线性,不是靠逻辑,自然的发展变化,过程,不是靠逻辑,自然的发展变化,过程十

3、面埋伏之十三段曲名五、表现观念n西:无标题音乐绝对音乐和纯音乐体裁,独立的艺术n n中:文学性标题中:文学性标题题解,文字标示,自娱性质,修身养性,非纯音乐六:审美形态n西:立体思维建立在科学、逻辑、方法之上n n中:线性思维中:线性思维理论发达,但实践不需要,以旋律表现为主理论发达,但实践不需要,以旋律表现为主n中:重情、重心弹拨乐的特色,音与音之间的想象空间经验科学(人的自然之情多于科学的总结)直观逻辑(凭直观构成音乐而不是音乐的逻辑思维)目的方法(追求达到人文的目的重于对方法的探索)七:文化精神n儒家的审美理想美和善的统一礼乐(将伦理规范和文化艺术结合在一起)“审乐以知政” “周代乐制”

4、 “近代革命歌曲” “当代主旋律红歌” 强调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缺乏独立性象征、隐喻,如琴曲n道家的审美观念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自然音乐观1、广泛的自然题材90%2、独白自娱的超越之情,无须刻意“道”的含义:辩证思想无所及而无所不及,无为而无所不为对音乐的审美理想“大音希声”注:魏晋玄学家王弼老子注 “大音,不可得闻之音也,有声则有分,有分则不宫而商矣,分则不能统众, 故有声音非大音也;之不见其形,充满天地,包裹六极,此乃无乐之乐,乐之至也”。总结n中国传统音乐:儒道合一的传统人文精神强调人的情感的自然流露,心的艺术n n西方古典音乐:通过科学理性的方式建构音西方古典音乐:通过科学理性的方式建构音 乐乐强调音乐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规则方法性强调音乐作为一门独立艺术的规则方法性 需要比较:差异明显,各有所长无需比较:文化背景不同,不存在先进与落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