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五农药污染对植物微核产生的诱变效应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7309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553.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五农药污染对植物微核产生的诱变效应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实验五农药污染对植物微核产生的诱变效应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实验五农药污染对植物微核产生的诱变效应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实验五农药污染对植物微核产生的诱变效应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实验五农药污染对植物微核产生的诱变效应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五农药污染对植物微核产生的诱变效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五农药污染对植物微核产生的诱变效应(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六 农药污染对植物微核(MCN)产生的诱变效应 实验内容一、实验目的二、实验原理三、器材与材料四、操作步骤五、实验结果六、思考题一、实验目的1.掌握环境优先污染物的概念;2.了解“三致”物质的潜在危害;3.掌握微核观察和计数的方法。二、实验原理微核,是真核生物细胞中的一种异常结构,往往是细胞经辐射或化学药物的作用而产生的。在细胞间期微核呈圆形或椭圆形,游离于主核之外,大小在主核1/4以下。三、器材、试剂与材料1器材光照培养箱、瓷盘、纱布、水浴锅、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镊子、解剖针、计数器。2试剂(1)卡诺氏液:由三份纯酒精和一份冰醋酸混合而成(现用现配);(2)1.0 molL-1盐酸;

2、(3)70%酒精;(4)1醋酸洋红:将50mL45的醋酸水溶液放人150mL锥形瓶中,文火煮沸,然后徐徐投入0.5g洋红粉末,再煮12h,在此溶液中悬一个铁钉,1分钟后取出,使染色剂中略具铁离子(或在溶液冷却后加入12滴醋酸铁溶液)以便增加染色效果。将溶液过滤后,置于具玻璃塞的棕色玻璃瓶中备用。(5)用农药磷胺(phosphamidon)与水配置系列溶液:0(对照)和 20。3.材料吞豆根尖(初生根或次生根)实验材料四、方法与步骤实验流程如图所示:1材料准备取蚕豆种子,在蒸馏水中浸泡24h,使种子充分吸胀,置于铺有滤纸的瓷盘中并盖上湿纱布,在231的光照培养箱中培养12d,使其长出1.5-3.

3、0cm长的初生根,此时切除初生根以保证侧根的生长发育。2染毒处理待侧根露白后,随机分组。每组选择10粒种子用配制好的农药溶液染毒处理6h,取出后用蒸馏水冲洗,并移至蒸馏水中修复培养2226h(两个细胞周期)。3材料固定取修复培养结束的蚕豆根尖0.5-1cm于卡诺氏固定液中固定1214h。如需长时间保存,则将样品置于70%酒精中,4保存。4材料解离将固定后的根尖材料用1molL-1的盐酸在60恒温水浴中解离1520 min。5制片将解离后的根尖材料用蒸馏水漂洗数次,取出置于载片上,从根冠起切取根尖11.5mm,用解剖针捣碎,加12滴染液,染色10-15min。盖上盖片轻压。6镜检在4010倍显微

4、镜下,凡小于主核1/4以下的,同主核有相同染色效果的,圆形、椭圆形或其他类似的形状的染色物质都可以算作微核。有丝分裂前期中期后期微核自动识别系统五、实验结果通常每一处理组至少观察5张较好的片子,每张片子至少观察1000个以上细胞。结果有两种表示方法:微核率 = 微核数/观察统计的总细胞数1000微核细胞率= 具有微核的细胞数/观察统计的总细胞数1000。污染指数(pollution index, PI)PI=处理的微核千分率平均值/对照组的微核千分率平均值基本无污染:03.5六、思考题一、实验中农药引起微核产生的原因是什么?二、磷胺属于哪种类型的农药,该种农药对生物的影响以及在环境中的行为有何特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