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明理学和明清的儒家思想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7229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1.2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宋明理学和明清的儒家思想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宋明理学和明清的儒家思想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宋明理学和明清的儒家思想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宋明理学和明清的儒家思想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宋明理学和明清的儒家思想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宋明理学和明清的儒家思想》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宋明理学和明清的儒家思想(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宋明理学和明清之际活跃的儒家思想程门立雪 杨时,小的时候非常聪颖,善于写文章。年纪 稍大一点后,专心研究经史书籍。宋熙宁九年 进士及第,当时,河南人程颢和弟弟程颐在熙 宁、元丰年间讲授孔子和孟子的学术精要(即 理学),河南洛阳这些地方的学者都去拜他们 为师,杨时被调去做官他都没有去,在颍昌以 拜师礼节拜程颢为师,程颢死了以后,杨时又 到洛阳拜见程颐,这时杨时大概四十岁了。一 天杨时拜见程颐,程颐正在打瞌睡,杨时与同 学游酢(音zu)恭敬地站在一旁没有离开,等到 程颐睡醒来时,门外的雪已经一尺多深了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程朱理学产生的背景: :必要性 : 可能性可能性 :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

2、道的挑战;三教合一,儒学正统地位受到佛道的挑战;唐末以来由于战乱,伦理道德遭破坏,不利大一统;唐末以来由于战乱,伦理道德遭破坏,不利大一统;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北宋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尖锐,统治者要求调整统治思想。 魏晋以来儒学吸收佛、道精华,更为理性化魏晋以来儒学吸收佛、道精华,更为理性化 ,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思辨化,为儒学的新发展奠定基础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宋代社会经济的恢复发展、科学文化的进步 ,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成为理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儒学家开展复兴儒学儒学家们的主观努力(儒学家开展复

3、兴儒学 ,抨击佛道的运动),抨击佛道的运动)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都是儒学的表现形式,都继承了孔孟“仁 ”“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 ”。都有助于统治者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 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理学重视主观意志力量,强调人的社会责 任和历史使命,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都 起了积极影响。共同点:内容:影响:不同点:(1)对世界本原的具体认识不同:(2)把握“理”的途径不同:程朱理学认为世界的本原是外在的“理”,陆 王心学认为世界本原是内在的“心”,认为本 心是“理”。程朱理学主张用“格物致知”的方法去认识和 把握“理”,陆王心学提出,求“理”就是进 行内心的反省,克服私欲,回复

4、良知就能成为 圣贤。程朱理学“理”是世界的本原宇宙观 “存天理,灭人欲”道德观通过“格物致知”的方法把握“理”方法论适应统治的需要南宋后成为官方哲学四书章句集注科举考试的教科书崇尚道德注重气节利于塑造民族性格思想流传海外在日本等形成朱子学派 三纲五常维系封建制度扼杀自然欲求课堂探究:结合程朱理学的主要思 想思考:程朱理学有哪些影响?1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有什么异同?二程朱熹陆九渊王阳明不 同 点对“理” 的理解“天理”是万 物本原,先有 理后有物理就是三纲五 常,存天理灭 人欲“心”是万 物本原,心 就是理心外无物, 心外无理认识 “理 ”的方法格物致知内心反省可 得天理“致良知 ”“知行合 一

5、” 哲学范畴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 相 同 点“理”的共 同理解世界本原是“理”,“理”是儒家的伦理道德本质用儒家的伦理纲纪 来约束社会,维护专 制统治,遏制人 的自然欲求 内在联系都属于宋明理学范畴,都把儒学发展到一个新阶段 作用对塑造中华民族性格都起了积极作用宋明理学有什么可取的地方?有哪些内 容是不科学和不正确的? (1)宋明理学科学或可取的一面:和谐意识;忧患意识。崇尚道德;重义轻利。身体力行;务实自强。 (2)宋明理学不可取的一面:尊卑等级观念;重男轻女观念轻视自然科学;轻视个体自由三纲五常作为天理得到强化, 扼杀人的自然欲求和创造力思路解析 本题解题关键是理解儒家思想的核心。孔子

6、主张“仁”,孟子主张“仁政”,程颐认为仁是与万物俱生的,朱熹认为仁、义、礼、智等道德准则是天理的反映,王阳明主张要“亲吾父以及人之父,以及天下人之父”,要“视天下为一家,中国犹一人”。他们都主张实行“仁”,儒家思想的核心是“仁”。答案 A【变式精练】 孔子、孟子、程颐、朱熹、王阳明等人思想的共同点是 ( )A.“仁” B.“心外无物”C.“理” D.“格物致知” 2(知识角度)右图讽 刺的 是西方 某位哲学家,与他的主张 相类似 的中国古代思想家是( ) A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练习2 (2009江苏历史,3)某思想家强调孝、悌、慈等伦理道德均源于人之自然本性,这位思想家是 ( )A

7、.孔子 B.董仲舒 C.朱熹 D.王阳明高频点1 宋明理学 1.(2012海南单科T6)宋代理学家周敦颐认为 ,“天以阳生万物,以阴成万物。生,仁也”。周敦 颐在此所阐释的是( ) A.“仁”与万物生成的关系 B.孟子的仁政思 想 C.阴阳互相依存的关系 D.道家顺应自然的思想 【例题1】(2010浙江文综)中国古代学术史上 曾发生过一次著名的理学家辩论,甲方批评乙方做 学问“支离”,乙方批评甲方做学问“太简”。下 列各项中,属于当时甲方代表人物主要观点的是A格物致知 B发明本心C知行合一 D万物皆只是一个天理6.(2012南京盐城三模)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到无欲,非圣人不能也若是饥而欲食

8、 ,渴而欲饮,则此欲亦岂能无? 问:“饮食之间,孰为天理,孰为人欲?” 曰:“饮食者,天理也;要求美味,人欲也。” 问:“饥食渴饮,冬裘夏葛,何以谓之天职?” 曰:“这是天教我如此。饥便食,渴便饮,只得顺他 。穷口腹之欲便不是。” 朱子语类材料二 明年(隆兴六年)夏,大旱,(朱熹)上疏言:“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 以立纪纲。”十五年奏:“愿陛下自今以往,一 念之顷必谨而察之:此为天理耶,人欲耶?果天理 也,则敬以充之,而不使其少有壅阏;果人欲也,则 敬以克之,而不使其少有凝滞。” 宋史朱熹传材料三 今之治人者,视古贤圣体民之情,遂 民之欲,多出于鄙细隐曲,不措诸意,不足

9、为 怪;而及其责以理也,不难举旷世之高节,着 于义而罪之。尊者以理责卑,长者以理责幼, 贵者以理责贱,虽失,谓之顺;卑者、幼者、 贱者以理争之,虽得,谓之逆。于是下之人不 能以天下之同情、天下所同欲达之于上; 上以理责其下,而在下之罪,人人不胜指数。 人死于法,犹有怜之者;死于理,其谁怜之? 戴震(1724-1777)孟子字义疏证卷 上请回答: (1)如何理解材料一中“天理”和“人欲”的含义 ? (2)材料二中朱熹的政治主张是什么?结合所 学知识,指出其积极意义。 (3)概括材料三中戴震所批判的政治现象。 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和思想的角度指出戴 震持批判态度的时代背景。 (4)据材料二、三,指

10、出朱熹与“今之治人者” 运用理学的各自意图。答案:(1)含义:“天理”是指人的正当( 基本)欲望;“人欲”是指人过分(非分)的 欲望。 (2)主张:正君心;体恤百姓(或以民为本) ;统治者治理天下应做到存天理、灭人欲 。意义:有利于封建君主实施仁政(维护统 治)。 (3)现象:统治者强调(维护)等级秩序;下 层民众遭受理学迫害(或统治者以理压迫下 层民众)。背景:君主专制日趋强化;程朱 理学趋于僵化(程朱理学居统治地位)。 (4)意图:朱熹:用理学规劝统治者。“今 之治人者”:用理学压迫(束缚)人民。3.元末明初小说三国演义深受宋明儒学的影响。下列小说中人物的言论与宋明儒学思想相符的是 ( )

11、张飞:“忠臣宁死而不辱。大丈夫岂有事二主之理!” 曹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 李恢(投降刘备时说):“良臣相木而栖,贤臣择主而事。” 孔明:“臣安不敢竭股肱之力,尽忠贞之节,继之以死乎!“A. B. C. D. 预数据库167121314重点难点突破名校模拟演练9. 钱乘旦现代文明的起源与演进中这样评价理学:“它的丰富性与普遍性使中国统治者与士大夫相信儒家学说已穷尽世界一切真理。中国既是天下中心,并有着辉煌的、无与伦比的历史与成就,那么中国之外的夷务就不在中国人关心的范围之内。”由此可见理学 ( )A.排斥儒学以外的一切思想B.博大精深但有一定封闭性C.概括了世间所有自然规律D

12、.内容丰富、探索世界本源预数据库167121314重点难点突破名校模拟演练8.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如商的“威严庄重”,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 “清新”,汉的“凝重”,六朝的“清瘦”,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元的“粗壮豪放”,明的“敦厚繁丽”,清的“纤巧”。这里周的“秩序井然”、战国的“清新”、唐的“丰满华丽”、宋的“理性美”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 ( )A.宗法制、“百家争鸣”、民主政治、新思潮萌发B.郡县制、“罢黜百家”、政治腐朽、理学盛行C.郡县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经世致用”思想D.宗法制、“百家争鸣”、国家富强、理学盛行史料链接阅读材料,思考探究。材料一

13、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 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 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大学材料二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 世开太平。 张载第29讲 重点要点探究材料三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材料四 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 关心。 顾宪成第29讲 重点要

14、点探究解读史料材料一表明了儒学思想中的通过“格物致知”,达到“修 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 材料二体现了儒者的胸襟、器识和宏愿,也可说是教育最高的 向往:追求人的精神价值,重视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材料三表达诗人的民族气节和舍生取义的生死观,体现了 理学讲究的高尚道德情操和个人气节。材料四体现了对时局的关心,表现出宋明理学蕴含的高度 的社会责任感与历史使命感。(一)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 13.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 “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董仲舒预数据库

15、167121314重点难点突破名校模拟演练材料二 “天下之务莫大于恤民,而恤民之本,在人君正心术以立纪纲。讲明义理之归,闭塞私邪之路,然后乃可得而正。”李贽朱熹材料三 “仲尼虽圣,效之则颦,学之则为步,丑妇之贱态。”材料四 儒教中包含的这种共同体意识在韩国的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国家的现代化成为主要目标时,全体国民能够形成集团,协力组织,大规模地开展经济建设。儒教主张人必须与天奋斗,与人奋斗,提倡力争。正是这种刚健有为的性格、自强不息的精神,韩国才能在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中处变不惊,从容应对,让经济稳步复兴。 王淑臣韩国民族精神中的儒教精蕴预数据库167121314重点难点突破名校模拟演练(1)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指出三位思想家是如何对待儒家思想的?(2)根据材料四,指出儒学对韩国民族精神的影响。(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儒家思想历史作用的认识。答案 (1)西汉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南宋朱熹等人将儒学发展到“理学”阶段;明末李贽对儒学思想进行了大胆的否定和批判。(2)集体意识;自强不息的精神。儒家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塑造中国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