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上语文期末默写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5392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7 大小:77.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上语文期末默写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二上语文期末默写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二上语文期末默写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二上语文期末默写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二上语文期末默写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上语文期末默写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上语文期末默写复习(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窦娥冤【滚绣球】 关汉卿 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颜 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 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 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文学常识: 窦娥冤是中国十大悲剧之一的传统剧目。 窦娥冤 元关汉卿作。写窦娥被无赖诬陷,又被官府错判斩刑的冤屈故事。全剧四 折一楔子。剧情是:楚州贫儒窦天章因无钱进京赶考,无奈之下将幼女窦娥卖给蔡婆家 为童养媳。窦娥婚后丈夫去世,婆媳相依为命。蔡婆外出讨债时遇到流氓张驴儿父子, 被其胁迫。张驴儿企图霸占窦娥,见她不从便想毒死蔡婆以

2、要挟窦娥,不料误毙其父。 张驴儿诬告窦娥杀人,官府严刑逼讯婆媳二人,窦娥为救蔡婆自认杀人,被判斩刑。窦 娥在临刑之时指天为誓,死后将血溅白绫、六月降雪、大旱三年,以明己冤,后来果然 都应验。三年后窦天章任廉访使至楚州,见窦娥鬼魂出现,于是重审此案,为窦娥申冤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此剧现存版本有:明脉望馆藏古今名家杂剧 本、元曲选壬集本、酹江集本、元杂剧二种本、元人杂剧全集本。窦娥冤全剧为四折一楔子,课文选的第三折,是全剧矛盾冲突的高潮部分,写窦娥被 押赴刑场杀害的悲惨情景,揭露了元代吏治的腐败残酷,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黑暗,歌颂了 窦娥的善良心灵和反抗精神。 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杂剧的代

3、表作家,与郑光祖、白朴、马致远一同被称为“元曲四 大家”,并居“元曲四大家”之首。窦娥冤 读后感:关汉卿的剧作深刻揭露了元代社会的黑暗,是元代残酷的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的一 面镜子。关汉卿的代表作窦娥冤写一个弱小无靠的寡妇窦娥,在贪官桃杌的迫害下 ,被诬为“药死公公”,斩首示众。窦娥的冤案有巨大的典型意义,作家以“人命关天关地” 的高度社会责任感,提出了封建社会里“官吏每(们)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这个 带普遍意义的问题,强烈地控诉了封建制度与民为敌、残民以逞的罪恶。“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错看了盗跖颜 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

4、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 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第三折这滚绣球一曲,通过窦娥血泪的控诉,引起人们对封建社会的现实秩序与 传统观念的怀疑,把窦娥悲剧的意义升华到一个新的高度。 长亭送别 鉴赏: “长亭送别”的曲文在西厢记中颇具代表性,既有丽藻,又有白描,既有对前代诗词的 借鉴、化用,又有对民间口语的吸收、提炼,在总的风格上,不仅构成了协调的色彩,而 且形成了通晓流畅与秀丽华美相统一的特色。论者有西厢记是诗剧之说。“长亭送别” 是全剧诗意最浓的部分,它在情节上没有多少进展,也没有戏剧矛盾的激烈转化,只是以 抒情诗的语言,叙写女主人公的

5、离愁别恨,使全折弥漫着一种淡淡的而又是悠长的衷愁。 明代胡应麟把王实甫比作“词曲中思王太白”(见少宝山房丛),这比喻曾引出后人异议 ,但如果把它理解成是对王实甫的诗胆才气的赞誉,那么,胡氏确是有识见有眼力的。西厢记长亭送别 王实甫 端正好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一煞青山隔送行,疏林不做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我为甚么懒上车儿内,来时甚急,去后何迟? 收尾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翻译: 【端正好】碧蓝的天空,开满了菊花的大地,西风猛烈吹,大雁从北往南飞。清晨,是谁 把经霜的枫林染红

6、了?那总是离人的眼泪。 西厢记被喻为我国古典戏曲中的“花间美人”,是高度融合了诗词意境美、语言美的“诗 式戏曲”,其长亭送别更是由于特殊的艺术价值而被选为高中语文教材的精读课文。 仔细研读这一选段会发现,这短短19曲其实运用了很多古典诗词惯用的方法来抒写人物性 情,淋漓尽致地表达张生的钟情,莺莺的深情,达到了让人沉醉的充满诗情画意的境界。 间接抒情方式不少,最常见的便是融情于景,借景抒情。此类方式多选用一些有代表性的 、本身就包蕴着许多特殊意义的事物组成典型意境。 另一种常用抒情方式是借古典抒情。典故是在漫长的文学发展过程中积淀下来的,并且经 过多次使用被不断加深含义的语言结构。借典故抒情极大

7、的好处是能将无尽意蕴潜藏在极 精练的语言背后,引发读者的想象和共鸣。 雨霖铃 柳永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 竟无语凝噎。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 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待与何人说! 翻译: 秋后的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和亭,正是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在汴京 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 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 回去南方,这

8、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 !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 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 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文学常识: 雨霖铃被称为宋金十大名曲之一。本篇雨霖铃是柳永的十大代表作之一。柳永生 卒年不详,字耆卿,初名三变,排行第七,故称柳七,福建崇安人。做过屯田员外郎一类 的小官,世称柳屯田。柳永是北宋时代大量制作慢词的第一人。他通晓音律,熟悉旧调, 并善于吸收民

9、间语言,明白晓畅,流传甚广。 雨霖铃这首词以冷落秋景为衬托,淋漓渲染了惜别的场景,进而推测别后的铭心刻骨 的思念。层层铺叙,情景交融,委婉多致。表现了柳词“细密而妥溜,明白而家常。”但全 词情调过于缠绵,低沉伤感,有消极影响。 踏莎行郴州旅舍 秦观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译文: 雾迷蒙,楼台依稀难辨,月色朦胧,渡口也隐匿不见。望尽天涯,理想中的桃花源,无处觅寻。怎能 忍受得了独居在孤寂的客馆,春寒料峭,斜阳西下,杜鹃声声哀鸣! 远方的友人的音信,寄来了温暖的关心和嘱咐,却平添了

10、我深深的别恨离愁。郴江啊,你就绕着你的 郴山流得了,为什么偏偏要流到潇湘去呢? 文学常识: 秦观北宋词人,字少游,一字太虚,号邗沟居士,学者称淮海先生。宋神宗元丰八年进士。曾任太学 博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官。生性豪爽,洒脱不拘,溢于文词,颇得苏轼赏识,为“苏门四学 士”之一。其词大多描写男女情爱和抒发仕途失意的哀怨,文字工巧精细,音律谐美,情韵兼胜,历 来词誉甚高。有的作品气格较弱。有淮海集40卷、淮海词(又名淮海居士长短句。 苏幕遮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

11、芙蓉浦。 译文:细焚沉香(名贵香料),来消除夏天闷热潮湿的暑气。鸟雀鸣叫呼唤着晴天(旧有鸟鸣可占雨之说),拂晓时 分我偷偷听它们在屋檐下的“言语”。荷叶上初出的阳光晒干了隔夜的雨,水面清润圆正,荷叶迎着晨风,每一片都 挺出水面。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日才能回去啊?我家本在吴越一带(今钱塘),长久地客居长安。五月 ,故乡的我小时候的伙伴是否在想我,划着小船,我的梦中来到了荷花塘(词中指杭州西湖)。 文学常识: 周邦彦(1057-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妙解音律,善于作词,宋徽宗时曾任大 晟乐府提举官,进一步完善了词的体制形式。他的词富艳精工,自成一家,

12、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但在内容 上有明显不足,多为泛咏旅思,绮情之作。 此词由眼前的荷花想到故乡的荷花。游子浓浓的思乡情,向荷花娓娓道来,构思尤为巧妙别致。词分上下两片 。上片主要描绘荷花姿态,下片由荷花生发开去,梦回故乡。声声慢 李清照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译文:我独处陋室若有所失地东寻西觅,但过去的一切都在动乱中失去了,永远都寻不见、 觅不回了;眼前只有冷冷清

13、清的环境(空房内别无长物,室外是万木萧条的秋景);这种 环境又引起内心的感伤,于是凄凉、惨痛、悲戚之情一齐涌来,令人痛彻肺腑,难以忍受 了。特别是秋季骤热或骤冷的时候,最难以保养将息了。饮进愁肠的几杯薄酒,根本不能 抵御晚上的冷风寒意。望天空,但见一行行雁字掠过,回想起过去在寄给丈夫赵明诚的词 中,曾设想雁足传书,互通音信,但如今丈夫已死,书信无人可寄,故见北雁南来,联想 起词中的话,雁已是老相识了,更感到伤心。 评解: 这是李清照南渡以后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通过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 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全词一气贯注,着意 渲染愁情,如泣如诉,

14、感人至深。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 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 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元曲的六大特点: 1、民间性。元曲是人民群众的戏曲,与圣殿神曲、宫廷诗剧不同,它是 市民和农人的艺术; 2、广泛性。元曲题 材极为广泛,绝不局限于朝政权位、贵胄家事之类,涉及士农工商,妇幼老弱各种人间生活; 3、深刻性。元曲反映各种社会矛盾深刻而直白,不以人情世态掩盖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4、典型性。元曲塑造 的人物形象,多样而复杂,既是现实生活的典型,又有人间普遍的理想; 5、曲折性。元曲有大悲剧,也有大喜剧,悲与喜相互转换

15、、涵融,追求团圆结局;6、艺术性。元曲以唱、做、 念、打等艺术硬功将歌、话、舞、斗紧密结 合,虚拟与实演相生,形态与神理兼备。远浦帆归 马致远 夕阳下,酒旆闲,两三航未曾着岸。落花水香茅舍晚,断桥头卖鱼人散。 简介 马致远 ,号东篱,大都人。曾做过几年江浙行省务官,后过着“幽栖”生活。他是元代著名的戏剧家, 有杂剧十五种,现存汉宫秋、青衫泪等七种。 赏析 夕阳西下、百鸟入林,在外劳作的人也大多回家了。酒店里好像也显得宁静闲适,连酒幌子都不再飘 荡。一切都慢慢地静下去,黑下去,只有几只船儿还未曾靠岸,可能是晚归的渔船,也可能是赶路的 航船,但送来的只有橹声和灯影。渔人散落的居所沿水分布,空气里弥

16、满着花香,连水好像也变得香 了。当一切都归于无声时,小桥流水旁卖鱼人也溶于夜色之中,一切都浸入了止水般的恬静和宁谧。 全曲仅用二十七个字便写出了江南渔村的闲适生活。元代西揭斯写有远浦帆归诗:“冥冥何处来 ,小楼江上开。长恨风帆色,日日误朗回。”该诗描绘的是一幅思妇候门的场景,表现闺怨的主题。 马致远的这支小令,描绘的是一幅江村渔人晚归图,表现出向往宁静生活的主题。全曲境界清淡闲远 ,远浦,酒旗,断桥,茅舍,远景近景,相得益彰,显得清疏而又淡雅。 山坡羊潼关怀古 元张养浩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望西都,意踌躇。 伤心秦汉经行处,宫阙万间都做了土。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赏析: 华山的峰峦相连,如四面八方聚拢而来,黄河的波涛洪流如雄狮怒吼,震地撼天,凶险的潼关要道就 在华山黄河之间。遥望古都长安城,思绪万千,心绪纷乱。经过秦汉遗址令人伤心万千,无数宫殿都 化作了废墟和泥土。一朝兴起,百姓要受苦。一朝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