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表达技巧稿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5289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74 大小:270.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的表达技巧稿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稿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稿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稿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诗歌的表达技巧稿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的表达技巧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的表达技巧稿(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 表达技巧 一、表达方式 二、表现手法 1、抒情手法 2、描写手法 3、修辞手法 4、艺术手法(写作手法) 5、结构手法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议论、抒情 1、记叙:记叙人物的经历或事情的发生、发展、变 化过程。 例句:“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 赏析:用叙述的方式写自己亲临抗金前线的值得纪念的往 事。 2、描写: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所 作的具体描绘和刻画。 例句:“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 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杜甫漫成一首) 赏析:诗歌从水中月影写起,生动描写了白鹭曲着身子, 恬静地夜宿在月照下的沙滩,船尾大鱼跃出

2、水面而发出拔 刺的响声,一动一静构成了江上月夜宁静的美景。 3、议论:对人和事物的好坏、是非、价值、特 点、作用等所表示的意见。 例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 稹菊花) 赏析:这是诗的后两句,点出喜爱菊花的原因和 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4、抒情:表达作者强烈的爱憎、好恶、喜怒、 爱乐等主观感情。有直接抒情,也有间接抒情。 例句:“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 陵梦,凫雁满回塘。”(温庭筠商山早行) 赏析:首联中起句以时间、事件、环境三者相互 照应,写出旅客的辛劳,对句直抒诗人的感慨。“ 客行”与“故乡”相比较

3、,自然生出一个“悲”字来。二、表现手法 (一)、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 抒情两种。 1、直接抒情又叫直抒胸臆,“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抒发了女词人慷慨激昂的 人生理想,含蓄地批判了南宋朝廷苟且偷 安、偏安江南的懦弱行为。“人生自古谁无 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文天祥精忠 报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英雄气概。 2、间接抒情常见的有即景抒情、借 景抒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 即景抒情:是指遇到眼前的景物或场景油然而生感慨 。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中“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 起故园情”,诗人听到折柳曲的笛声,不禁产生浓浓的思 乡之情。借景抒情:顾名思义就是借助景物来抒发情感,忆 江南中诗人

4、白居易借助于“红胜火”的“江花”和“绿如蓝”的 “江水”表达出对江南水乡的魂牵梦绕、久久不忘。如梦 令中李清照对春光的留念惜别之情,正是借助于海棠花 一夜之间已是“绿肥红瘦”的景象来抒发的。寓情于景:就是把感情融入到所描写的景物之中,同 样是枫叶,在送别人崔莺莺的眼中,被理解为由离人的血 泪染成;在诗人杜牧的笔下它又成了胜过充满生机的火红 的二月花。这就是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所达到的艺术效果 。 托物言志:是作者借助物的象征义来表达个人胸怀心 志的一种艺术手法,又叫感物抒怀。托物言志诗,又叫写 物诗。如: 例句:“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角荒 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

5、词) 赏析: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处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 埋没的感慨 。 墨 梅(王冕) 我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析:此诗运用了托物言志的手法,抒发了作者要像梅花那 样的高洁、淡雅,不向世俗献媚的坚贞、纯洁的操守。 托物言志与借景抒情的区别:托物言志常常借助于某物的一些特性 ,此“物”非“景”,咏物不是写景。借景抒情 的“景”是指自然风景,而不是某种物品。 托物言志的“志”可以指感情、志向、情 操、爱好、愿望、要求等,借景抒情的“情” 专指热爱、憎恶、赞美、快乐、悲伤等感 情。 (二)、描写手法 描写可以从写的角度、详略、对象等 来分类。 以描写的角

6、度来分,有正面描写和侧面描 写(又称“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 以描写的详略来分,则有白描与细描两种 ; 以描写的对象来说,可分为人物描写、环 境 (景物) 描写和场面描写三类。1、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 (1)、侧面描写: 衬托(映衬) 用于诗歌创作,指从 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需要的事 物鲜明突出。借描绘别的事物以突出主要 对象。(以乙托甲,使甲的特点或特质更加 突出。) 按照衬托事物与被衬托事物的关系,衬托 可以分为正衬与反衬两类。 正面衬托 A、以乐衬乐。景物描写特别注重情、景的相互交融。一 般情况下,明快、欢乐的景物常衬托出主人公喜悦、赞美 的心情。如李白的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

7、,碧 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用“ 碧水”“青山”“红日”“白帆”等色彩缤纷的“乐景”渲染衬托了对 祖国壮美山河的热爱、赞美之情。 B、以悲衬悲。凄凉、萧条的景物常衬托出主人公忧伤 、痛苦的心情。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 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 在天涯。”以“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等萧条 、凄凉的“悲景”衬托了游子的忧伤、痛苦之情,使末句中 的“断肠”更加形象,更具感染力。 反面衬托 以静衬动、以明衬暗、以实衬虚、以乐衬悲(或以悲衬乐 )分辨对比与衬托 分辨对比与衬托这两种修辞,关键在于判定对应的双方是否存在

8、主次之分。如果有主次之分,刻画一方目的是为了突出另一方的话, 则应将其判定为衬托手法。如果没有主次之分,而是通过对比的双方 共同来表现一个中心,则应判定为对比手法。 白居易轻肥一诗就运用了对比手法,诗人将内臣行乐图与江 南“人食人”的惨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并列在一起进行对比,强烈 表达了诗人对官场奢侈生活的批判和对人民疾苦命运的同情。 而衬托手法则如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 ,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蛾 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灯火阑珊处。” 诗人用了三分之二以上的笔墨,极力渲染元 夕的热闹景象,其目的

9、却是为了从反面衬托一个冷的特写:“那人却 在,灯火阑珊处”。由于上面烘托充分有力,故对“那人”的刻画虽然 着墨不多,但他的品性,读者却已经可以清楚地看到,那就是:自甘 淡泊,不同流俗。这就是作品的主题所在了。这首词就是运用了衬托 手法,前后刻画了两个对照鲜明的画面,但这两个画面主次地位却很 分明,前面的画面实际上只是为后面“那人”的出现提供背景,作品的 主题则完全是寄托在“那人”身上的。“衬托”侧重铺垫; “烘托”侧重渲染 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 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是 一种从侧面渲染来衬托主要写作对象的表现技法。这种技 法用在古诗词中

10、,使要表现的事物更加鲜明突出。 可以人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 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物烘托物,如“蝉噪 林愈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 衬静;更多的是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 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 、孤独、悲伤的心情。 渲染: 中国画技法的一种。也成晕染。指用水墨或颜色 烘托物象,分出阴阳向背,属辅助性用笔。以水 墨或淡彩涂染画面,以烘染物像,增强艺术效果 、质感和立体感。 文艺创作的一种表现手法。对所写对象作突出的 描写、形容、烘托。 秦牧 艺海拾贝艺术力量 和文笔情趣:“古代诗人形容大雪纷飞,说是

11、 战罢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形容贴梗海 棠的艳丽,说是八万四千天女洗脸罢,齐向此地 倾胭脂。这都一下子就把平凡的事物渲染得瑰奇 起来了。” 【常用的渲染方法】 (1)反复:它用形式相同或相近的句子反复出现, 以抒发情感,渲染情绪,突出主题,如周总理,您在哪 里一文。 (2)烘托:它借描写环境或特定的气氛,表现人物 的一定情绪。鲁迅小说故乡开头对故乡冬景的描写, 就是这样,这样的环境和气氛,对人物凄楚心理和作品的 主题,起着有力的渲染作用。 (3)环境描写。 (4) 景物描写: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寄托感情。(2)、正面描写 1、白描中国画技法名。源于古代摪谆瓟。是古代“白 画”的发展。用墨

12、线勾描物象,不着颜色的画法。也有略 施淡墨渲染。多数指人物和花卉画。也泛指文学创作上的 一种表现手法,即使用简练的笔墨,不加烘托,刻画出鲜 明生动的形象。 商 山 早 行 温 庭 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如上文第二句诗,即是六个名词(即六种景物)的组 合,没有任何修饰语。它集中地表现了早行的辛苦。在鸡 鸣声起,残目未落之时,冒着寒霜上路,可见早行辛苦。 技巧指要 这句诗的语言结构特点是纯用名词组合,没有 (动词)形容词的修饰点缀。即所谓白描手法。 2、细描文学创作中描写手法之一,是对事物的主要 特征作细致入微的刻画

13、。这种描写,文字绚丽,色彩斑斓 ,有如镂金错彩,绚丽华美。常运用对比、比喻、拟人、 夸张等修辞手法。 如杜牧的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 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诗人仅摄取 杨贵妃看到跑马飞送荔枝的人发出会心一笑的细节入诗, 一切尽在不言中了。诗人的隐讽态度在于“妃子笑”与“无人 知”,由此可见,千里迢迢飞送荔枝,完全为了博得一人 的欢心,至于外人是不知内情的,看到快马飞驰的紧急情 况,或许以为是为了军国大事呢?“妃子笑”的细节,起到 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3动静结合 在中国古代诗歌里,诗人们为了创 设意境,特别注意动态描写,动静结合是常用的一种写景 手法。在这种手法

14、的运用中,独出心裁,“每着一字”, 而使“境界全出”。 比如像“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的“推”“敲”选用,“春 风又绿江南岸”的“绿”字的形容词用作使动动词,都是动态 描写的一些典范,在动词的使用上作了不少文章。但作为 动静结合的写景方式,往往是在一种意境里描写动态与静 态,并且往往是以静为主,以动衬静的方式(这里的“动” 含动与声:如“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喧”为声,“动”为 动),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因此,动静结合的写 景手法,与衬托又不可截然分开。 4虚实结合 、定义:在诗歌欣赏中,虚与实是相对 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 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 虚;

15、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 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 ,未知为虚等等。 、概念:首先,介绍一下诗歌中的“虚”。 具体说来,诗歌中的“虚” 包括以下三类: a、神仙鬼怪世界和梦境。诗人往往借助这类虚无的境界来反衬现实 。这就叫以虚象显实境。例如梦游天姥吟留别仙境就是一个虚象 。诗云:“日月照耀金银台”、“霓为衣兮风为马”、“虎鼓瑟兮鸾回车”、 “仙之人兮列如麻”。李白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图景的美好反衬出 现实的黑暗。 b、已逝之景之境。这类虚景是作者曾经经历过或历史上曾经发生过 的景象,但是现时却不在眼前。例如李煜虞美人中“雕栏玉砌应 犹在,只是朱颜改”,句中“故国”的“雕栏玉砌”存在,但此时并不在眼 前,也是虚象。作者将“雕栏玉砌”与“朱颜”对照着写,颇有故国凄凉 ,物是人非之感。再如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中云:“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再现了火烧赤壁这一史实。显然不是发生在眼前, 故也是虚景。 c、设想的未来之境。这类虚境是还没有发生的,它表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