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4567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69.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梦游天姥吟留别教学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且放白鹿青崖间,( )。 2、 ( ),使我不得开心颜! 3、烹羊宰牛且为乐,( )。 4、( ),但愿长醉不复醒。 5、呼儿将出换美酒, ( ) 。 6、天姥连天向天横,( )。 7、千岩万转路不定,( )。 8、(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9、 ( ),仙之人兮列如麻。 10、( ),栗深林兮惊层巅。 11、青冥浩荡不见底,( )。 12、( ),惟有饮者留其名。犹太人爱书的传统由来已久,深入人心。 更可贵的是,犹太人不禁书,哪怕是一本攻击 犹太人的书。在人均拥有图书馆、出版社和每 年人均读书的数量上,以色列是当之无愧的世 界之最。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调查表明,在 犹太人为主要人口的

2、以色列,14岁以上的人平 均每月读一本书,全国公共图书馆、大学图书 馆1000多所,平均每4500人就有一座图书馆。 约450万人口的以色列,办有借书证的就有100 万人。(2犹太人无禁书)题意:用梦游天姥的诗向朋友话别。“梦游”二字,点明了所写内容是虚幻的, 暗示了本诗运用的是一种想象手法。“吟”是 “歌行体”诗的一种形式。“留别”则表明了 写作本诗的动机。不过本诗主要内容并无惜别之感,而是借题 发挥,抒写了自己对自由的神仙世界的追求。解 题天宝元年,李白经友人吴筠推荐,被唐玄宗 征召入京。他以为实现自己“济沧海”“安 社稷”的政治抱负的时机到了,于是高歌“仰 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踌躇满志 到了长安。但冷酷的社会现实无情的粉碎了 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临当欲去时, 慷慨泪沾缨”这样悲愤惆怅的心情之中离开 京城,继续他的漫游生活。此诗是诗人于天 宝四年与杜甫、高适游山东,离开东鲁南游 吴越时在兖州话别,临行作本诗。一名别 东鲁诸公。写作背景瀛洲 天姥 剡溪 渌水脚著 谢公屐 倚石 澹澹石扉 訇然 鸾 魂悸长嗟 觉时读准字音ynynmmshnshnllzhuzhujjyydndnfifihnhnlunlunjjjijijiojio全诗三节各写何内容?归纳层意。一、入梦之由二、梦中奇景三、梦醒述志整体感知抒情描写叙述配乐朗诵第一段:海外来的客人谈起瀛洲,(大海)烟波渺茫

4、 ,(瀛洲)实在难以寻求。江浙一带的人谈起天 姥山,在云雾霞光中有时还能看见。天姥山高耸 入云,连着天际,横向天外。山势高峻超过五岳 ,遮掩过赤城山。天台山高一万八千丈,对着天 姥山好像要向东南倾斜拜倒一样。思考: 1、为何开篇写瀛洲? 2、写天姥山用了什么手法?有何作用?第二段:我根据越人说的话梦游到了江浙一带,一天夜里,飞渡过了明 月映照的镜湖。镜湖的月光照着我的影子,一直送我到了剡溪。谢 灵运住的地方现在还在,清澈的湖水荡漾,猿猴凄清地叫。脚上穿 着谢公当年特制的木鞋,攀登直上云霄的山路。(上到)半山腰就 看见了从海上升起的太阳,空中传来天鸡的叫声。山路盘旋弯曲, 方向不定,迷恋着花,依

5、倚着石头,不觉天色已经很晚了。熊在怒 吼,龙在长鸣,岩中的泉水在震响,使浓密的树林战栗,使层层山 峰震惊。云层黑沉沉的,像是要下雨,水波动荡,生起了烟雾。电 光闪闪,雷声轰鸣,山峰好像要崩塌似的。仙府的石门,訇的一声 从中间打开。天空广阔远大,看不到洞底,日月照耀着金银做的宫 阙。用彩虹做衣裳,将风作为马来乘,云中的神仙们纷纷下来。老 虎弹奏着琴瑟,鸾鸟驾着车。仙人们排成行列,密密麻麻。忽然惊 魂动魄,恍然惊醒起来而长长地叹息。醒来时只有身边的枕席,刚 才梦中所见的烟雾云霞全都消失了。思考: 1、本段主要描绘了怎样的梦境? 2、作者为什么要花如此多的笔墨来描写梦 境呢?对表现主题有什么作用?1

6、、山中之景奇绝壮美;洞天之景壮丽辉煌。 2、梦中仙境象征作者追求的理想境界。写仙境的 美妙是为了反衬现实的丑恶。写自己对神仙世界 的向往正是为了表明对黑暗现实的厌恶。也就是 说,诗歌的前后是一致的,都是在写诗人对自由 生活的向往,只是诗歌的前半部分用梦的形式曲 折地表达出来,而后半部分诗人则是直抒胸臆, 直接唱出:“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第三段:人世间的欢乐也是如此,自古以来万事都像东流的 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与君分别何时才能回来,暂且把白 鹿放牧在青崖间,等到游览时就骑上它访名山大川。我 怎么能低头弯腰去侍奉权贵,使我不能开心快乐!思考:鉴赏“

7、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运用卒章显志,直抒胸臆的手法。强烈表达李白蔑 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和不与权贵同流合污的决绝态度,唱 出了封建社会怀才不遇者的心声。在封建时代,敢于这 样说这样做的人并不多,李白说了也做了,这正是李白 异于常人的的伟大之处。小结:本诗充分体现了李白诗歌的豪放飘逸风格。 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想象奇特,为了借别离 之情来表现自己不事权贵的思想,作者不是直接描 写现实生活中景物,而是以丰富的想象借助梦游的 形式来展示一个个奇景,塑造出一个个梦幻中的生 动形象,使本诗具有了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并大 量的运用了衬托(如用瀛洲、天台来衬天姥山)、 比喻(如“身登青云梯”)、

8、夸张(如“天台一万 八千丈”)、对比(如将仙境与人事比、理想与现 实比)等手法,使幻想中的景物活灵活现,也更好 地表达了作者的内在感情。封建社会基本上是一个泯灭人的个性的社会。你想要爬 上高位,首先要泯灭自己的个性,将自己变成封建政治机器 中一个毫无特色的零件,然后才能爬上去。李白想要在坚持 自己个性的前提下爬上去,这就好比缘木求鱼。李白与权贵 本无任何利害冲突,只不过人生的价值观不同罢了。在李白 看来,人的价值的大小,取决于德才的高下,我李白可以和 世界上任何人平起平坐;在权贵们看来,人的价值的大小, 取决于金钱的多少和权势的大小,你李白充其量是个舞文弄 墨的书生而已。这两种价值观方枘圆凿,

9、格格不入。观念的 不同就是最大的冲突。长安三年,李白并非没有获得高官厚 禄的可能,只要他向权贵们稍一低头,哪怕只有一句阿谀逢 迎的话,李白也就高官任做骏马任骑了。然而,李白的伟大 就在于他不愿为了高官厚禄而低下高贵的头,不愿为了荣华 富贵就出卖自己的人格!李白政治上失败了,但在文学上成 功了。他的失败造就了他的成功。他暂时地失败了,却永远 地成功了!这就是李白。 李白墓 白居易采石江边李白坟, 绕田无限草连云。 可怜荒垄穷泉骨, 曾有惊天动地文。 但是诗人多薄命, 就中沦落不过君。 对联颂李白:1)盛唐诗酒无双士,青莲文苑第一家。2)千古诗才,蓬莱文章建安骨;一身傲骨,青莲居士谪仙人。3)酌酒

10、花间,磨针石上;倚剑天外,挂弓扶桑。李白诗名句欣赏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将进酒)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望天门山)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望庐山瀑布) 三山半落青天外,一水中分白鹭洲。 (登金陵凤凰台)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南陵别儿童入京)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蜀道难)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登金陵凤凰台)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送友人)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渡荆门送别)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 (菩萨蛮)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

11、君直到夜郎西。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诗名句欣赏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赠汪伦)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秋浦歌)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下独酌)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早发白帝城) 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 (越中览古)李白诗名句欣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蜀道难 ) 明月出天山, 苍茫云海间。 (关山月) 相看两不厌, 只有敬亭山。(独坐敬亭山) 此夜曲中闻折柳, 何人不起故园情! (春夜洛城闻笛)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把酒问月)李白诗名句欣赏1、且放白鹿青崖间,( )。 2、 ( ),使我不得开心颜! 3、烹羊宰牛且为乐,( )。 4、( ),但愿长醉不复醒。 5、呼儿将出换美酒, ( ) 。 6、天姥连天向天横,( )。 7、千岩万转路不定,( )。 8、( ),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9、 ( ),仙之人兮列如麻。 10、( ),栗深林兮惊层巅。 11、青冥浩荡不见底,( )。 12、( ),惟有饮者留其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