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相声流派之常派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3823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相声流派之常派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传统相声流派之常派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传统相声流派之常派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传统相声流派之常派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传统相声流派之常派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相声流派之常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相声流派之常派(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相声流派之常派 常氏相声常氏家族在中国相声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位置。上世纪四十年代,常 连安带领子弟及众多相声艺人在北京西单创立了启明茶社,汇集了当 年最优秀的一批相声演员,为相声行业引入了经营理念,使相声从街 头撂地发展到室内剧场形式,并逐步走进广播、电影、唱片、文明戏 等领域。常氏相声由常连安先生肇始,后承续其子常宝堃、常宝霖、 常宝霆、常宝华、常宝庆、常宝丰,第三代则有常贵田、常贵生、常 贵德,如今第四代的常亮、杨凯等亦开始崭露头角。可以说,如果评 选一个家庭中相声演员最多者,常氏当仁不让,独占鳌头。一、常氏一代常连安在曲艺界算是一位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常氏在旗,常连安的父亲很早 就去世

2、了,母亲带着幼小的独生子常连安改嫁。不过,常连安性格倔犟,从 小便不愿在家呆着,母亲见他如此,便找人写“字据”学了京剧。常连安当时才 7岁。跟这位教戏的学了两年多,便去了东北。常连安到东北的一个小县城, 唱着唱着唱红了,挑班当了“大梁”,因为嗓子好,起了个艺名叫“小鑫奎” 。 常连安回京后,为了继续学戏,经人介绍入了“富连成” 常连安原名叫常安, 因他属“连”字辈,更名常连安。学了几年戏,常连安的嗓子倒了仓。为了谋生 ,便在庙会上撂地卖艺,师从焦德海 。常连安说相声活路较宽,捧逗皆能, 尤其擅长说单口相声和唱太平歌词。 常连安共有12个子女,其中6个儿子都是著名的相声演员。 常连安最大的功绩是

3、上世纪四十年 代在北京西单创立了启明茶社。 1937年的春天,常连安带着次子宝 霖,到北京的“新罗天”演出。常连 安和“二蘑菇”的相声很受北京听众 欢迎。一天,有位老观众对常连安 说,你们一家子都说相声,为什么 不自己挑个班,弄个园子?常连安 说,我们变戏法儿说相声的,哪有 钱呀?这位观众说,我能替你们找 个地方,在西单商场里头。你们要 是看着行,我就把它租下来,咱别 赔钱,不过赚了是你们的,赔了是 我的。常连安想了想北京没有这么 个杂耍园子,咱们打头开始,就叫 启明吧。字号打出去以后,有位观 众说,这个名儿不错,天上有个启明星,跟你们的意思正相吻合。 10年左右的时间,有60多位相声演员在“

4、启明”说过相声,轮流上场, 最多的一天有20多位。二是名演员多,老一辈著名相声演员如张寿臣 、华子元、于俊波、刘宪田、罗荣寿、刘德智、赵霭如、王长友、吉 平三、郭荣山、王世臣、刘宝瑞、郭荣启、班德贵、白全福、谭伯儒 、孙玉奎、苏文茂、于世德、关春山、赵振铎、高德元、李伯祥、马 四立、李寿增、常连安、常宝霖、常宝霆等都在“启明”说过相声。三 是名段多,所谓名段是指这个段子只有某个演员说的最拿手,观众最 爱听,如张寿臣的小神仙、马桂元的贼鬼夺刀、常连安的 山东斗法、刘桂田的斩经堂、郭荣启的打牌论、赵霭如的 拉洋片等。 “启明”的相声大会,促进了北京相声艺术的发展,也培养了北京人的 相声欣赏水平,同

5、时也培养了一大批艺术人才。 解放以后,启明茶社随着西单商场的改扩建和相声演员的归队而终结 。不过,启明茶社在老北京人心中的印象并没有磨灭。 二、常氏二代 (一)大爷 常宝堃小蘑菇大哥宝堃生下来就聪明,不到一岁就会说话。一岁多说出的话就能把人逗乐了 。”宝堃两岁多,常连安就把他带到了北市场的撂地摊子。常连安变戏法儿, 他也跟着变个小手彩什么的,逗人一乐。尤其是即兴模仿大人的动作,更是招 人喜爱。因张家口盛产蘑菇,于是人们给他起了个外号叫“小蘑菇”。 常宝华说,自从有了我大哥,常家就变了样儿,没有宝堃 就没有常氏相声。“小蘑菇”虚心好学,聪颖过人,说学逗 唱,样样精通,18岁时,在天津的“小梨园”

6、、“大观园”日 夜两场,同时还上两家电台去说,后来又到庆云戏院与马 三立等名家挑台,最红的时候,前边说相声,后边演戏, 四进士、法门寺生旦净末丑各种角儿全能拿得起 来,但尤擅长丑角。 常宝堃多才多艺。他有一把扇子,上 面写着一百多段相声的名字,都是他会演的,足见活路之 宽。他捧、逗皆精,“说”、“学”、“逗”、“唱”俱佳。他与 赵佩茹搭档,轮流捧、逗,如陈笑暇相声家常宝堃的捧 哏艺术一文中所指出的:“常与赵轮流捧逗,这不仅是 对赵个人的尊重,而是对相声中捧哏艺术的重视与钻研, 从而避免出现艺术上的半身不遂现象。 1951年3月,“小蘑菇”与赵佩茹、富少舫、程树棠等曲艺 家,参加第一届中国人民赴

7、朝慰问团,4月23日,他们在 完成任务归国途中突遭敌机空袭,“小蘑菇”和程树棠不幸 牺牲。天津为二位举行了盛大葬礼,一万五千人为这位受 人爱戴的相声表演艺术家送行,廖承志、田汉、陈沂等专 程赴津祭奠,沿途数十万群众观看志哀,场面空前。1951 年12月,根据宝堃的遗愿和常连安提议,文化局正式批准 成立了天津曲艺团,骆玉笙、石慧儒、王佩臣、高元钧、 常宝霆等加盟,常连安任团长,赵佩茹任副团长。 (二)二爷常宝霖 二蘑菇二哥,艺名二蘑菇。因为“小蘑菇”在天津已出名,所以宝堃的几个弟 弟,均以“二蘑菇”、“三蘑菇”往下排,宝华行四,艺名叫“四蘑菇”。常宝霖因为解放后去了甘肃,所以没有多大名气。 (三

8、)三爷常宝霆三蘑菇 常宝霆从记事起就与相声结下了不解之缘。父亲和兄长常在家里研究、 排练相声段子,常宝霆耳濡目染,再加上父亲和兄长的言传身教,本就 很有悟性的常宝霆日渐长进。他九岁开始登台表演,很受欢迎。 常宝霆十一、二岁开始在父亲开办的北京启明茶社表演相声。与他配对 合说的是北京天桥著名艺人“小云里飞”的儿子白全福,他们的合作从那 时起直至1993年白全福去世,长达50余年可谓之“终身伴侣”。 白全福晚 年的时候,耳朵听不见,但他依然可以登台为常宝霆捧哏,观众根本看 不出白全福是个聋子。 1992年,常宝霆从天津市曲艺团调入天津市艺术咨询委员会,专门从事 对传统艺术的整理、挖掘和对年轻演员的

9、传、帮、带工作。后旅居国外 。2009年在中山音乐堂举办了纪念常宝霆八十寿辰、从艺七十周年的专 场演出,他与常宝华、常宝丰合作演出了他的代表作卖布头。 (四)四爷常宝华四蘑菇(承上启下 )常宝华,中国共产党党员、国家一级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历任 海军政治部文艺工作团演员、编导、海政曲艺队队长,中国曲艺家协 会第二届常务理事、第二届理事。全国文艺代表大会第二、三、四、 五次大会代表。1951年拜相声大师马三立为师。历年来创作(包括合 作)相声、小品、快板等形式一百七十多篇,全国各报刊发表五十余 篇。退休后仍继续进行创作、撰文著书、教学。曾参加相声、小品、 话剧、电视剧等演出。常宝华八岁不到,

10、在北京开茶社的父亲来了一封信让常宝华去北京学相声, 就这样常宝华结束了短短八个月却也是一生中惟一的一段学校生活。于是, 常宝华自幼随父常连安、兄常宝堃(艺名小蘑菇)学习相声。八岁到北京西 单商场启明茶社相声大会学徒,九岁登台。受相声老前辈熏陶和传授达十年 之久,学习和演出过传统相声七十余段。 相声涉及的面很广,天文、地理、历史、文学不一而足,这让常宝华受益 匪浅,但是“上学”一直是他心中最大的愿望,甚至“爱屋及乌”。“在茶社演出 十年,我的观众层次很广,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大学生。有时候跟观众聊天, 一听说人家是大学生,就羡慕得不得了,觉得他们能到最高学府学习很厉害 很神圣,还要跟人家握手照相。本

11、来人家是我的粉丝,结果我成了人家的粉 丝。” 解放后,常宝华看书更多了,也开始有了自己的标准学的东西必须 能学以致用,跟相声不沾边的绝对不看,和艺术相关的全都看。“不管是国内 的国外的,比如易卜生的独幕剧、莫里哀的独幕剧,这些都灌输给我很多道 理,给我很多启发。”从学习中常宝华悟出很多道理,而最深刻的还是让他意 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一个人没有文化就和普通的小动物没有区别。技好学, 艺也不难掌握,但是我们的修养、素质不是学来的,是养成的。怎么养成呢 ?不学文化不行。” 不懈地看书学习让常宝华尝到了甜头。“我们家兄弟四个,常家人都管我 叫秀才、大学问,这多亏了我一直在学习,提高自己的文化水平。”而

12、一次去 美国签证的经历更让他记忆犹新。“签证官是个美国小姐,她问我是什么文化 程度,我说我是文盲。她不懂文盲是什么意思,就问同事,知道后她诧异地 问我去美国干什么,我当即回答去给你们美国教授讲课,她听了一吐舌头。” 常宝华弟子 牛群、赵福玉、包春、杨鲁平、杨子春、 冯翊(y)纲、宋少卿、侯耀华、奇志 冯翊纲、宋少卿 台湾著名相声演员冯翊纲、宋少卿拜常派相声大师、相声界泰斗常宝 华先生为师,学习中国相声艺术的精髓,拜师典礼于2002年3月30日 在北京举行。据了解,台湾相声艺术的承传多为录像带式的教育,而 缺少相声大师的言传身教。而此次常宝华老先生收徒,是由于侄儿原 中国京剧院青年团团长常贵祥先

13、生的举荐,冯翊纲、宋少卿曾在北京 的演出中与常贵祥先生相遇、相知,并因对相声艺术的挚爱和不懈努 力而深得常贵祥先生的赞赏。冯翊纲,1964年出生于高雄左营眷村,籍贯陕西丹凤,毕业于台湾艺 术大学,获戏剧艺术硕士学位。24岁那年,他与宋少卿等三人合作创 办了台湾相声艺术组织“相声瓦舍”。2000年3月,发表了台湾第一本 相声理论专著相声世界走透。2002年3月30日,与宋少卿拜常派 相声大师、相声界泰斗常宝华先生为师。鉴于他在相声艺术创作上的 杰出贡献,1994年,冯翊纲获得了台湾“十大杰出青年新传奖”。 1999年,他与宋少卿又一起获得了台湾“中国文艺奖章”。现任台湾世 新大学、铭传大学及台湾

14、艺术学院教授。 代表作东厂仅一位、并不太熟、相声说垮鬼子们、借 问艾教授谁杀了罗伯特、谁唬弄我?、春夏秋冬、 张飞要出来了,别害怕、状元模拟考、哈戏族、大唐马 屁精、他怎么那么红等。 (五)五爷常宝庆 1944年出生,擅长捧哏,快板方面也很有造诣,原福州军区文工团相 声演员,退休后于天津和谐相声队演出,现为天津名流茶馆艺术团主 要演员。(六)九爷常宝丰常宝丰的表演风格颇有常派清新脱俗、热情洒脱的独特韵味,既擅长表 演传统相声,又很注重新时代相声的创作与表演,这一点在他的并非 讽刺裁判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同时常先生还很注重对青年相声演员的 培养,现在红得发紫的相声艺人郭德纲,就是9岁时由常先生开蒙

15、的。 常九爷给郭德纲开蒙的活是八扇屏。他先是交给郭德纲一个手写 本的八扇屏册子,上边还写着“王佩元整理”,让郭德纲回家背词儿 去。王佩元是天津的相声演员,早期一直给常宝丰先生量活(捧哏), 合作过并非讽刺裁判等很多节目,最近几年一直在北京和常宝丰先 生的侄子常贵田合作。等到郭德纲把八扇屏的词儿背好了,再到常 九爷家,跟常九爷一句一句的对词,常九爷随时给他纠正错误。三、常氏第三代常贵田,常宝堃之子。常贵田自父亲去世后,就和四叔常宝华一起加 入了海政歌舞团,常贵田是常氏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拜了父亲的老搭 档赵佩如为师。常贵田目前是说相声中级别最高的,他是军级干部。 平时也总是穿一身蓝色的军服。四、常氏第四代 常亮,常宝霖的孙子吧,现在武警文工团 ,是丁广泉的徒弟。 杨 凯常宝华的外孙,经常与刘宝瑞外孙侯冠男一起在周末相声俱乐部演出 ,经常会被主持人说:“请大家观看这两个外孙子的表演。”毕业于中 国戏曲学院(曲艺表演专业),现任全国总工会文工团相声演员职务 。自幼受家庭熏陶喜爱相声并跟随姥爷常宝华学习相声,后拜相声名 家石富宽先生为师继续学习。曾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和 各地方电视台的节目录制。 金龟铁甲逗哏:侯冠男捧哏: 杨 凯常 远 常宝华的孙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