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与设计1》课标解读与教材(苏版)分析09-06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13702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75 大小:344.8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技术与设计1》课标解读与教材(苏版)分析09-06_第1页
第1页 / 共75页
《技术与设计1》课标解读与教材(苏版)分析09-06_第2页
第2页 / 共75页
《技术与设计1》课标解读与教材(苏版)分析09-06_第3页
第3页 / 共75页
《技术与设计1》课标解读与教材(苏版)分析09-06_第4页
第4页 / 共75页
《技术与设计1》课标解读与教材(苏版)分析09-06_第5页
第5页 / 共7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技术与设计1》课标解读与教材(苏版)分析09-06》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技术与设计1》课标解读与教材(苏版)分析09-06(7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必修模块 技术与设计1 课标解读与教材(苏版)分析人民教育出版社 编审 国家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组核心成员 鲍珑 010-82088513一、模块的价值 技术与设计1是全体高中学生 必须修学的课程内容,也是高中通用 技术学习的基础模块。它和“技术与 设计2”共同为后续的选修课程提供了 必要的基础,并为高中毕业生规定了 必须达到的最基本的技术素养水平。 技术与设计1将使学生在九年 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对技术有一个更为 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认识技术在人类 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增强使用技 术的自信心和责任心;了解设计的基 本知识,经历一个完整的设计过程, 学会技术与设计的思想方法,学会解 决设计中可

2、能遇到的各种问题的途径 与方法,增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团队精神与合作 精神。通过自身技术素养的提高,为 将来进入高度技术化的社会做好必要 的准备。 技术与设计1 的教学内容1. 技术及其性质; 2. 技术设计的过程与方法; 3. 技术设计实践; 4. 技术设计的相关知识。二、总体应实现的目标 (一)技术及其性质1. 认识技术的本质,了解技术对人类文明 和 社会进步的推动作用。2. 培养创新的欲望、信心和能力。3. 关心新技术的发展,认识技术对社会、 资 源、环境、道德等问题的影响,初步建立参与 对 重大公共技术问题的讨论与决策意识。4.理解知识产权与专利的重要性,树立正

3、确 的技术道德观,学会保护自己技术成果。 (二)设计过程1. 掌握设计的一般过程,学 会一些基本方法。2. 了解常用材料与工艺过程 的选择和应用。3. 了解产品的服务、使用与 一般维护方法。设计的交流与评价1. 了解什么是技术语言,学会 设计的多种表达方式,特别是技术语 言的应用。2. 学会对自己、他人或现有的 技术产品与技术过程的评价方法,提 高选择、决策能力,培养质量意识与 精益求精、不断改进的意识。三、模块内容(主题)1.技术及其性质 2.设计过程 3.设计的交流 4.设计的评价课程标准 (一)技术及其性质今天,技术已经成为影响我们个人生活 和 社会的巨大力量,甚至可以说我们无时无处 不

4、 在接触各种样的技术问题。正确、全面地认 识 技术及其性质,理性、恰当地处理各种技术 问 题,正确地进行技术决策,已经成为生活在 这 个时代的每一个人必须具备的技术素养的基 本 要求。培养技术素养,也是技术课程必须实 现 的基本任务。因此,这个内容的学习是十分 重 要的,它共包括6条内容标准。(1)知道技术是人类为满足自身 的需求和愿望对大自然进行的改造在这里,标准并没有给技术下一个严格 确切的定义,而只是想让学生知道技术产 生的原因。技术是人类的创造性活动,目 的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求和愿望,拓展人 的能力,解决我们所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这里的“大自然”既包括天然自然(即 不依赖人或人的力量

5、而存在的物质世界) ,也包括已经打上技术烙印的人工自然( 如现有的建筑、农业),对它们实施改造 以便于更有效地进行利用、控制、改变或 创造。 技术的含义 1希腊语:表示技艺、手艺、技能、本领 等。 2我国古代:泛指“百工”。指个人的技 能、技艺、手艺,并且表现为一定的操作 程序、方法、配方和某些特定的工具。 3最早给出的技术严格定义(法国哲学家 狄德罗):为了完成某种特定的目标而协 同动作的方法、手段和规则的完整体系。4技术是为某一目的共同协作组成的各种工具 和规则体系。(1)技术是有目的地;(2)技术是 通过广泛的协作完成的;(3)技术的首先表现形 式为生产工具、设备;(4)技术的另一表现形

6、式 为规则,即生产使用的工艺、方法、制度等知识; (5)技术是成套的知识体系。(现代科学技术 基础知识宋健)于光远:是人类为了满足社会需要而依靠自然 规律和自然界的物资或信息,来创造、控制、应用 和改造人工自然系统的手段和方法。技术概念的变迁 古代 个人的技能、技艺、手艺,并且 表现为一定的操作程序、方法、配方和 某些特定的工具。 近代 以物化形式的机械、设备、仪器 、工具为主,相应地,那些操纵机器、 使用仪器和工具的方法和规则,以及构 成机器、工具的原理、结构的知识及其 物化形态的图纸等,也被视为技术。近代人们将技 术视同于生产手段的体系。现代 视技术为人类利用科学知识改造 自然(包括天然自

7、然与人工自然)的一切手 段的总和。(2)知道技术的发展需要发明 和革新,并能通过案例进行说明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同时技术 也在不断创造与创新的过程中发展自 己。创造的形式有两种,一种创造发 明自然界原来没有的事物,即发明; 另一种是对原有技术加以改造和提高 ,即革新。两种创造的结果都是用新 的技术来取代已经陈旧和落后的技术 。 创造 首创前所未有的事物。(辞海)创造意识 驱使创造主体产生创造行为的心 理动机。创造技法 人们根据创造理论及规律,实施 解决问题和发明创造所采取的技巧。创造者的品格 创造者不论是个人或群体, 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具有创新的强烈欲 望和兴趣;有比较丰厚的知识和专业

8、基础;有比 较敏锐的判断力;有将主观想象化为接近现实的 辩证思维头脑。一个创造者需经常防范的是:囿于旧习 安 于现状、随声附和、缺乏想象、急于求成。创新能力 将发明创造最早地进行商业化应用 的能力。创造发明是创新的基础,创新中包含有创造。创 造能力是创新能力的一个重要构成。个体创新能力的构成 创新个性品质、创新思 维品质、创新技法和创新技能等4部分构成。(创 新能力培育 陶学忠 海潮出版社)技术创新 创新是生产技术的重大改变,它具 体表现在新产品的开发、新的生产方法、组织与管 理,甚至形式常的开拓等方面。技术创新在形态上 大致可以分为:生产方法的创新和产品的创新。创新个性品质 创新意识、意 志

9、、毅力、勤奋、自信力、活力 、诚信、积极、胆识、团队精神 、合作精神、以及创造性人才的 思维特质,如直觉、潜意识和灵 感等。创新个性品质是创新能力的基 础,也是培养创新能力的重点。(3)理解技术与设计的关系,能 分析设计在技术发明和革新中的 作用。技术的根本目的是要解决实际 问题,而设计正是产生解决问题的 主要途径。人们在设计中把自己或 他人的由创造性构思得到的设想具 体化,并拟定出可供实施的具体技 术方案。 (4)理解技术对个人生活、经济、社会、环境 、伦理道德等方面的影响,能对典型案例进行分析 。技术推动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这是已为人们认 识的 事实。技术的进步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发生巨变,这

10、也 是不 争的事实。但是,技术的使用带给我们一些理想结果 ,也 会有一些不理想的结果。不理想的结果有些在使用前 并未 能预料到,但有些在使用前,甚至在设计中就已经预 料 到,在权衡利弊时就已知晓了。研究这些问题,确认 不同 的技术在社会中运用所引起的效益和变化。这样的研 究使 他们能正确、全面地认识技术的作用和地位,培养他 们对 重大技术问题的分析、参与和决策能力。(5)理解技术活动往往需要综 合运用多种知识。技术的学习、应用和发展需要综合运用 来自其他许多学科领域的知识,这里不仅包 括数学、科学和计算机,还包括人文学科和 艺术。可能没有哪一个学习领域会像技术这 样与其他这么多领域发生密切的关

11、系。因此 ,技术课程除了自身内容的学习外,还为其 他学科的知识提供了广阔的应用天地,提高 了学生对其他学科的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6)知道知识产权在技术领域的 重要性,了解专利的作用、有关规定 及申请方法。技术是商品。 在激烈竞争的商业世 界里,获得专利是极其重要的,专利是用 来保护一种思想、发明或革新的经济利 益的。在没有向发明者支付经济补偿的 情况下,专利禁止他人在给定的期限内 抄袭其过程和最终产品。技术时常需要 通过获取专利得到保护,专利制度同时 又为分享技术创设了条件。教材第一章中的一些主要观点一 技术的价值 技术的产生与发展是为了满足人的需求。技术从“保护人”“解放人”“发展人”三个

12、方 面满足人的需求。 技术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技术为 社会创造财富。技术改变着社会的方方面 面。人类要改造和利用,更要爱护自然。 要注意环境保护。二 技术的性质 任何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都是人类有意识、有目的的 活动的成果,满足人们某一方面的需要。技术的目的性体现在丰富多彩的技术活动之中, 创新是技术的核心所在;技术的发展需要创新。技 术创新常常表现为技术革新和技术发明。 每一项技术都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多方面的知识 。 技术与科学的联系与区别。 技术的两面性。实用性是技术的基本特性。 技术的专利性。三 技术的未来 技术将日益成为引导社会变化、塑造 社会变化、应对社会变化的重要因素 。未来技

13、术将走向何处? 技术的未来既充满希望 ,也隐含威胁 。 从人类的根本利益出发、从人类的共 同利益出发、从人类的长远利益出发 , 更加理性的看待技术,以更为负责 、更有远见、更具道德的方式使用技 术。 课程标准 (二)设计过程A 发现与明确问题(资料收集、案例分析 ) B 制定初步设计方案 C 模型或原型的制作(以检验设计方案为 目的) D 方案优化 E 产品的使用说明设计总结这是设计的整个过程A 发现与明确问题(1)通过对人们需求和愿望的调查,发 现 与明确值得解决的技术问题,并能判断是否具 备 解决这个问题的技术能力与条件。发现问题和明确问题是否值得解决与是否 有 可能解决,是设计工作的第一

14、步。无论是自己 发 现的问题,还是别人给出的课题,明确问题这 一 步都是不可缺少的。是否有能力解决又包括自 己 是否有能力解决和当代的技术是否能够解决。 这 里可以培养学生技术问题的决策能力。 (2)能根据设计对象需要和现有的工作条 件 列出具体的设计要求,包括应达到的标准和所 受 到的限制。任何一个设计在设计前都应该有明确的目标。它 们 是设计工作的依据。限制是一种对设计的约束。有些约束是绝对的, 例 如,不能违反科学原理,没有人能制造永动机。但是 一 个设计的限制大多数是相对的,如资金、空间、材料 、 人的能力,时间或者环境等。一项成功的设计必须满足这些设计要求,设计要 求 是设计评价最重

15、要的指标,它作用于设计工作的始终 。 B 制定设计方案(1)能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与所设计产 品 有关的各种信息,并进行处理。收集到的信息越多,找到有效的解决方法 的 可能就越大。要求学生熟悉各种与设计有关的 信 息种类(如例 2)及常用的收集信息的渠道, 会 使用常用的信息处理方法。在处理信息中,案 例 分析及信息真伪的判断尤为重要。(在这一步之后还有一个重要的步 骤方案构思。它并不形成完整的 方案,只是一个设想。在这时,设计 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很多设计中 的创造与创新大多产生于这个阶段。 这方案在设计过程中是可以改变的, 甚至推翻。要注意,方案构思是根据设计要 求进行的。)()能根据设计要

16、求选择合适 的材料或标准件。材料选择是技术活动中必须考虑的 问题。除了在制作过程中会遇到此问 题外,许多情况下,为了达到某些设 计标准,材料就会成为设计方案中的 重要因素。在学生进行的设计项目中 ,学生应该学会认识一些常见材料的 物理和化学性质、工作性、美学品质 、市场形态、成本,以及常用的加工 方法等。材料是设计的基础。新材料的 产生,有时会伴随着一场 技术革 命。例如,铁的发明、半导体材 料的发明。从历史时代的划分: 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铜器 时代、铁器时代。现代的电子时 代也源于半导体的发明与应用。()能制定符合一般设计原则 和 相关设计规范的完整设计方案。设计意图必须通过设计方案来表达 。 规范、完整的方案才能准确地反映出设 计 意图。 设计除了需要想象力和创造性之外 , 还需要符合科学性、实用性、经济性、 美 观性、安全,以及其他许多需要考虑的 因 素。一般的设计原则和各个领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