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律同源词与古代汉语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907001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60 大小:25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律同源词与古代汉语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诗律同源词与古代汉语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诗律同源词与古代汉语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诗律同源词与古代汉语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诗律同源词与古代汉语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律同源词与古代汉语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律同源词与古代汉语复习(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律、同源词、复习(一 )中文系一、诗律的平仄n1、律句平仄的基本格式n律句的平仄的基本格式有四种,五言诗的基本 格式是:n甲式:/(仄起仄收式)n乙式:/(平起平收式)n丙式:/(平起仄收式)n丁式:/(仄起平收式)n(要求,能类推整首平仄)规律:n(1)一句之中平仄相间;n(2)一联之中平仄相对;n(3)两联之间平仄相粘;n(4)押韵句末字为平声,非押韵句末字为仄 声。n(1)犯孤平n“犯孤平”是指“”或 “”式变成了“”或 “”式。这种形式除韵脚字为平 声外,全句只有一个平声字,其余都成了仄声 字,平仄声失去平衡,故叫做“犯孤平”。n(2)三平调n“三平调”是指“”或 “”式变成了“”或

2、 “”这种形式,最后三字都用了 平声字。n“三平调”是诗家的大忌,要极力避免。n由以上情况可以看出,乙式中五言的第一字, 七言的第三字不能由平声换为仄声字,否则就 会“犯孤平”。丁式五言的第三字,七言第五字 的仄声不能换为平声字,否则就会出现三平调 。所以在使用“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种 说法的时候,必须考虑到这两种例外的情况。 2关于拗救 拗,是律句中某字的声调不合平仄的规定。 救,是指律句的平仄发生“拗”时,在另外某 个用平的地方用了仄,或用仄的地方用了平 ,以求做到使平仄的字数保持平衡。 为了扩大诗人选字范围所采取的变通方法, 这样做不至于使诗人因声夺义,可以保留在 意义上比较合适的

3、字眼。 需要指出的是,拗救的使用并不是任意的, 而是有一定的规定的,具体有以下三种情况 :n(1)甲式句的拗救(对句相救)n甲式句的格式为。甲式句的第四字 如果用了仄声字,对句第三字改用平声字,其 格式是:n , ,n 。 。这样的变动使对句多了一个平声,但其平仄相间 的格局并未改变。白居易草 野火烧不尽, 春风吹又生。 甲式句的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字,按说不需救,但 诗人们也往往在对句相救,即将对句的第三字换用 平声字,因此在唐人律诗中“”或 “”这种句式很普遍。例如: 李白赠孟浩然 吾爱孟夫子, 风流天下闻。 杜甫天末怀李白 鸿雁几时到, 江湖秋水多。 n孤帆远影碧空尽,nn唯见长江天际流。

4、n (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n春潮带雨晚来急,nn野渡无人舟自横。n(韦应物滁州西涧)n杜甫蜀相n映阶碧草自春色,nn隔叶黄鹂空好音。n正因为甲式句的第三字用仄声字后不需救,所以诗人们有时救,有时不 救。例如: 李白送友人 青山横北郭, 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 孤蓬万里征。对句未救 浮云游子意, 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 萧萧班马鸣。 对句相救(2)乙式句的拗救(本句自救) 乙式句的格式是:或 。如五言诗第一字用了 仄声,或七言诗第三字用了仄声,即犯 了孤平。相救的办法是将五言的第三字 由仄声换用平声字,七言的第五字由仄 声换为平声字,这样就成了如下格式: 变为: 变为: n补救过的形式其

5、平仄字数仍然与原格式保持相 同。用例如下:n李商隐蝉n薄宦梗犹泛,n故园芜已平。 n刘昚虚阙题n时有落花至, n远随流水香。 张籍设蕃故人 蕃汉断消息, 死生长别离。 孟浩然与诸君登岘山 人事有代谢, 往来成古今。 n司空曙喜外弟卢编见 宿n以我独沈久,n n愧君相见频。n n李商隐落花n高阁客竟去,nn小园花乱飞。nn温庭筠送人东游n荒戍落荒叶,nn浩然离故关。n n贺知章回乡偶书n儿童相见不相识,nn笑问客从何处来。n3丙式句的拗救(本句自救) 丙式句的格式是:或 。如五言第三字或七言的第 五字用了仄声字,补补救的方法是将五言的第 四字或七言的第六字由仄声换为换为 平声字,其 形势势如下:

6、 变为变为 : 变为变为 : 改变变后的格式起音感特色比原来的形式更佳 ,使人们们喜欢欢将这这种格式用于尾联联的出句。 例如: n移舟泊烟渚,nn日暮客愁新。n (孟浩然宿建德江)n芳心向春尽,nn所得是沾衣。n(李商隐落花)n寒山转苍翠,nn秋水日潺湲。n (王维辋川闲居)n无为在歧路,nn儿女共沾巾。n(王勃杜少府之任蜀州)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苦恨年年压金线, 为他人作嫁衣裳。 (秦韬玉贫女)五、近体诗的对仗“对仗”中的“仗”,来源仪仗队中 的“仗”,两两相对,排列整齐。诗句 中的对仗,也要求两两相对,排列整齐 。近体诗产生以前,诗中的对仗,只是 修辞上

7、的需要。近体诗的对仗,不仅仅是修辞上的 需要,而且是格律上的规定。近体诗的 对仗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需要弄清楚:n1对仗的位置n律诗的对仗一般用在颔联和颈联,至于首联和尾 联,则可对可不对。n2对仗的讲究n律诗的对仗有许多讲究,常规分为以下几类:n(1)工对。依照对仗的要求把词划分为九类: 名词形容词(轻重疏密明暗)数词颜色 词方位词动词副词虚词代词。其中名 词又细分为以下一些小类:n天文时令 地理宫室器物衣饰饮 食文具文学草木鸟兽形体人 事(道德才情)人伦(父子兄弟) 所谓工对是指凡同类或同一小类的词相对, 便是工对。有些名词虽不属同一小类,但在 语言中经常并提,如天地、诗酒、花鸟等, 也算工

8、对。例如: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惊风乱飐芙蓉水,密雨斜侵薜荔墙。 岭树重遮千里目,江流曲似九回肠。 柳宗元登柳州城楼寄漳汀封连四州刺史 春蚕到死丝方尽, 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2)宽对(不对) 宽对指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 词对形容词以及名词对动词、副词对动 词等,甚至包括半对半不对,例如: 遥怜小儿女, 未解忆长安。杜甫月夜 怅望千秋一洒泪, 萧条异代不同时。杜甫咏怀古迹其二n(3)借对n借对就是借义相对。有两种情况:nA某词有两种意义,诗人在诗中用其中一义而以 另一义相对。例如:n酒债寻常行处有,n人生七十古来稀。 杜甫曲江n

9、歧王宅里寻常见,n崔九堂前几度闻。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nB某词本无某义,只因读音与另一词相同, 故借另一词的意义相对。例如:n事直皇天在,n归迟白发生。刘长卿新安奉送n马娇珠汗落,n胡舞白题斜。杜甫秦州杂诗(4)流水对 对仗,一般是用两句相对独立的话,如 果将一句分成两句相对,每句意义不完 整,这就叫流水对。例如: 不堪玄鬓影, 来对白头吟。骆宾王在狱咏蝉并序 东风不与周郎便, 铜雀春深锁二乔。杜牧赤壁 承恩不在貌, 教妾若为容。杜荀鹤春宫怨 六、词调、词牌、词谱n1、词调:写词时所依据的乐谱。n2、词牌:是各种词调的名称。n3、词谱:词牌的句式、平仄、韵律的模式。二、同源词n本来是同一语源,后

10、来又分化成若干意义相关 而不完全相同的一些词,互为同源词。n1、读音相通n2、意义相关n3、字形资料相证三、复习n一、填空题(15分,每空分)n二、选择题(10分,每题1分)n三、名词解释(10分,每个2分)n四、解释划线的词(25分,每个词1分)n五、标点并翻译下面一段文字(30分。标点10 分;翻译20分。)n六、为下面一首诗划出平仄,说明该诗是否是 律诗,为什么?如果是律诗,有拗救要指出( 平声用“”表示,仄声用“|”表示,10分)。分析:n从军十年余,能无分寸功?n众人贵苟得,欲语羞雷同。n中原有斗争,况在狄与戎?n丈夫四方志,安可辞固穷?n这是一首古体诗。因为从平仄上看,第一联失 对

11、,第一、二联失粘,第三句出现三仄尾,第 四句出现三平调;从对仗上看,中间两联都未 形成对仗。这都是格律诗所不允许的,因而是 一首古体诗。n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n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n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n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n这是一首格律诗,因为其用韵、对仗和平仄都 符合格律诗的基本要求。n其用韵、对仗、平仄(包括有无拗救和失粘失 对之处)如下:n用韵:首句入韵,用庚韵。第一、二、四、六 、八句用韵,韵脚分别是“明、清、声、成、 惊”,这些字都是“平水韵”中的庚韵字。n对仗:首联、颔联和颈联都对仗,只有尾联不对仗。即 首联“人定月胧明”对“香消枕簟清”,颔联“翠屏遮烛影”对 “

12、红袖下帘声”,颈联“坐久吟方罢”对“眠初梦未成”。n平仄:n人定月胧明,香消枕簟清。翠屏遮烛影,红袖下帘声。n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n坐久吟方罢,眠初梦未成。谁家教鹦鹉,故故语相惊。n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n此诗符合格律诗的“对”和“粘”的规则,无失粘 失对之处,其不合平仄的“人”、“翠”、“红”等字 ,都处在可平可仄的位置上。有一处拗救,即 “谁家教鹦鹉”一句,其中第三字本该用平声字 ,这里用了仄声字“教(jio)”拗,然后将本该 用仄声的第四字用了平声字“鹦”救。复习(2)第六单元 音韵n1、 音韵学上的“古音”实际上指的是 音,即 时期

13、的语音,以 为代表。“今音”指的是 音, 即 时期的语音,以 为代表。 n2、我国最早的一部韵书是三国时 编著的 ;隋代陆法言在各家韵书的影响下,编著了 ;1008年,宋代陈彭年等人奉诏编修 ,简称 ,一共有 韵,该书是我国第一部 官修的韵书;元代学者 不泥古而重时音,根据北 曲用韵,著 ,共分 个韵部,这部韵书 给研究近古音和普通话语音提供了最宝贵的资料。n3、律诗的四联各有自己的名称,第一联叫 ,第二联叫 ,第三联叫 ,第四 联叫 。一般说来, 和 要 用对仗。n4、近体诗分为 和 两类。n5、考求上古音声母,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 依据: , , 和 , 。n6、“五音”“七音” 是以 来分的,“清浊” 是以 来分的。n7、上古有 个韵部,中古有 个韵部, 近古有 个韵部。n8、韵母开头有圆唇元音u的叫 。n9、洪音包括 、 等,细音包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