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法制理念践行“八荣八耻”

上传人:平*** 文档编号:47901106 上传时间:2018-07-06 格式:PPT 页数:53 大小:2.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弘扬法制理念践行“八荣八耻”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弘扬法制理念践行“八荣八耻”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弘扬法制理念践行“八荣八耻”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弘扬法制理念践行“八荣八耻”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弘扬法制理念践行“八荣八耻”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弘扬法制理念践行“八荣八耻”》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弘扬法制理念践行“八荣八耻”(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弘扬法治理念践行“八荣八耻”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 关于深入学习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大力加强 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意见指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加强思 想道德建设,既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是精神 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也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 迫的工作。要在前一段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 强领导,明确要求,制定措施,狠抓落实,不断 深化社会主义荣辱观学习实践活动,大力推进思 想道德建设。三个问题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 二、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弘扬法治理念,践行“八荣八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 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论述精辟,概括精准,寓 意精深,科学地阐明了社会主义荣

2、辱观的深刻内 涵,涵盖了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思 想,抓住了当前人民群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现实问 题,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当今时代精神的 完善结合,体现了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有机统 一,反映了社会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是对马克思主义道德观的精辟概括 。一、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涵荣辱观是一个社会的价值导向,是道德在社 会生活中的具体体现。不同性质社会的荣辱观则 根本不同甚至对立。(一)荣辱观的含义荣辱观是人们在依据一定的思想道德标准进 行自我评价和社会评价活动中逐渐形成的关于荣 辱观念的总和。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所决 定的。荣

3、辱观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不同社会、不 同阶级的褒贬尺度和荣辱观是不同的。恩格斯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 荣辱观”。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反映。荣辱观念,古已有之论语中说“行已有耻”是作为“士”的前 提条件。中庸则说“知耻近乎勇”。人类文明从肇 始到延续和发展,其内在动力之一,就是“耻辱 感”或者像孟子所说是“羞恶之心”。论语中又说“不耻下问”;“士志于道, 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道德经更提出“知其荣,守其辱”。格言警句“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等等格言 警句,都说明古代的哲人志士将荣辱放到了与人 格一样

4、重要的地位。 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价值观的有机统一,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社会主义荣辱观回答的是,在社会主义社会 里什么是光荣、什么是耻辱。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现实针对性是什么?现代 社会总体上是开放和宽容的,但在一些基本问题 上依然有自己的底线和准则。 (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主要内容从内容上看,“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 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 、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 劳为耻”这“四荣四耻”体现的是为人民服 务的人生观,是对社会主义价值原则的集中概括 ,是以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道德的“五爱 ”的基本要求,也是

5、每个公民应当承担的义务。 祖国尚未统一台湾问题中国地势东海划界问题 中国:“大陆架原则” 日:“中间线原则”资料图片:中日东海油气争端示意图 中日油气田争端示意图中国“钓鱼岛列岛”地图Dalai lama中国地势中国留学生仅四分之一回国效力 1978年,第一批3000名学生及学者出国留学。据统计,历来全国留学生总数已超过90万,至今 仅20多万学成归国,造成大量人才滞留国外。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每年大约有15%的高校 毕业生出国深造,主要集中在欧美等发达国家。而截 至1997年,仅32%的公派学生及学者返回国内,其中 40%是以外籍华裔人士的身份,由外国提供赞助来中 国进行短期学术访问。而在自

6、费留学生中,归国比例 甚至不足3.9%。 按照国际通行的计算方法,发展中国家在经济的 起飞阶段,回归率与滞留率之比约保持在2:1为最佳. 该比例被称为“黄金回归比例”。然而目前中国回归比 例远远低于该标准,仅1/4的海外留学生回国效力。 “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已为耻”、“以 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 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这“三荣三耻”体现的 是家庭生活、职业生活、社会公共生活中公民应 当遵守的基本准则,突出体现为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的公德要求,其中也蕴涵中华民族优秀伦理文 化的基本内容。“以艰苦奋斗为荣 以骄奢淫逸为耻 ”, 这“ 一荣一耻”体现的是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

7、代精神 的根本要求。 二、为什么要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 志,也是经济社会顺利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要 深刻认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要性、重要性 和紧迫性。 (一)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 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 可持续的发展观。加快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需要共同的思 想基础,也需要共同的道德规范。以人为本是科 学发展观的核心,提高人的素质是全面建设小康 社会的重要目标。树立正确的荣辱观,才能全面提高人的素质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形成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相适应的道德体系,共同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的历

8、史进程。 认同女体是餐具 ? “上海之春”房展会上裸女 (二)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应对全球化 挑战的客观要求世界经济全球化竞争是全方位的竞争,它体 现在经济、政治、科技、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 以及每一个领域的各个环节,但归根到底,起决 定作用的还是人的竞争,即人的素质、民族素质 的竞争。中国的发展是在全球化背景下进行的,中国 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中国的发展并不从属于全球化,而是独立的 、自主的、以国家主权为依托的本体性发展。 (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国情要求当前,我国正处于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处 在历史转折的交汇点上。社会结构转型经济体制转轨增长方式转变开放战略转移入世规则

9、转换(三)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初 级阶段的国情要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人们思想活动的独 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迫切 需要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正确 的社会主导价值观。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的决议明确提出:“必 须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 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 平衡。”(四)树立社会主义的荣辱观是完善社 会主义市场体制的必然要求市场经济的核心是信用经济,缺少信用体系 的市场经济很难健康发展。发达国家正因为有成 熟的信用服务体系,才使诚信成为全社会共同遵 守的准则,也才支撑起现代消费信贷金融服务业 的蓬勃发展。商人不欺诈,官员

10、不贪污,文人不剽窃,本 来是最基本的要求。商业信用和消费信用领域中假冒伪劣商品泛 滥,制假贩假活动猖獗,合同违约、商业欺诈随 处可见,坑蒙拐骗、巧取豪夺损招迭出。 统计数据2004年各省市上报的全年GDP汇总数据,与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GDP增速相比,竟高出3.9个百 分点,总量差距高达26582亿元。这相当于西部十 一省区经济总量的所谓“发展”就是不真实的发 展。另据去年公布经济普查数据显示,山东、江 苏、湖北、辽宁、河南、四川等12省GDP因缩水下 调。其中,声称经济总是已逼近广东、将荣膺全 国“老大”位置的山东省,与广东的差距由来550 亿拉大到3800亿。为何统计数据有这么大的差异?当然

11、有技术 方面的问题,比如,核算工作不规范,资料来源 不同,重复计算等,最根本的问题不在技术。(五)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构建社会主 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 、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些和谐社会 的基本特征,需要全体人民有共同的道德遵循, 整个社会有稳定的内在秩序。社会主义荣辱观是凝聚人心,促进社会和谐 发展的坚强纽带。 一位哲人说过,世界上有两样东西最能震撼 人们的心灵内心里崇高的道德,头顶上灿烂 的星空。“八荣八耻”是崇高的道德。它是光辉的,又 是朴素的;它是崇高的,又是平凡的;它是理想 的,又是现实的。它就在我们的身边,天天面对 ,事事相关,需要从自己做

12、起,从点滴做起。 三、弘扬法治理念,践行“八荣八耻”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践行“八荣八耻”,各 部门必须紧密结合工作和思想的实际,投身于“以 开展在落实科学发展观要走在前面、构建和谐社 会要走在前面、加强党的建设要走在前面”为主题 的排头兵实践活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 点滴做起。市中级人民法院全市两级法院要紧密结合特区法院实际,教 育和引导广大干警牢固树立以坚持党的领导、人 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相统一的民主政治观;以 实质正义为根本价值、以形式正义为基本保障的 司法公正观;以保障司法公正的及时实现为根本 要求的办案效率观,以保障尊重人权利为主要内 容、以维护司法公信力为主要目标的审判公开观

13、 ;以平等保护和不偏不倚为基本要求、以适当行 使职权促进诉讼能力平衡为实现途径的司法中立 观,以不利用职权谋取任何非法私利益为基本准 则的职业廉洁观。真正把司法的思想和观念统一 到“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上来。 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基本内涵可以概括为依 法治国、执法为民、公平正义、服务大局 、党的领导五个方面。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法 治的核心内容;执法为民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本质 要求;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法治的价值追求;服 务大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重要使命;党的领导是 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保证。最高人民法院人民法院队伍的政治思想工作和各项审判工作要适应现阶段新形势的要求,

14、必须用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武装法官头脑,要通过加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确保党对人民法院工作的领导,确保审判工作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大局,切实增强法官的政治意识、全局意识、法律意识和责任意识,切实提高法官维护公平正义的能力。(一)牢固树立依法治国的理念1997年党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国,建设社 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国家发展的长远目标。根据这一发展,1999年修改宪法把“依法 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作为国家的根 本任务确定下来。党的十六报告指出:“党的领导是人民当 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 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 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一)牢固树立依法治

15、国的理念胡锦涛总书记指出:“依法治国不仅从制度 上、法律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而且也从制度上 、法律上保证党的执政地位。”“依法治国 关键是依法执政、依法行政、依法办事、公正司 法。” 基本方略:完整的治国方略至少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一是基础条件需要建立健全一整套民主制度和 法律制度;二是运作过程需要始终贯彻学法守法、崇法护 法、严格执法、自由安全、公平公正和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的原则;三是法治机制需要在立法、司法、行政执法、 法律监督和法律中介服务等方面严密配套和相互制约 ;四是基本要求需要解决依法行政和依法独立行 使司法权的问题。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把握:树立依法治国理念,需要准确把握以下三

16、个 方面的基本内涵。1、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我国宪法第三十三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 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法律面前人人 平等原则具有三个方面的含义:首先,公民的法律地位一律平等;其次,任何组织和个人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 律的特权;第三,任何组织和个人的违法行为都必须依 法受到追究。 2、树立和维护法律权威维护法律权威,必须确立法律是人们生活基 本行为准则的观念。3、严格依法办事这是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也是法治区别于 人治的重要标志。对于一切国家机关特别是对履 行司法职责的司法机关来说,严格依法办事意味 着以下四个方面的含义:职权由法定;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 法受追究。 (二)牢固树立党的领导的理念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牢固树立坚持党的领导的理念,必须正确认识 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关系 。首先,要认识到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 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中国共产党是建设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其次,要认识到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 主政治的本质要求。再次,要认识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