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试题秘笈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7890894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试题秘笈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试题秘笈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试题秘笈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试题秘笈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试题秘笈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试题秘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试题秘笈(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1、文章题目读书示小妹十八生日书中加点的“示”应解释为劝导。 (1 分)写出贾平凹的一部作品的名称浮躁 (1 分) 2、作者喜欢起书来的原因是什么?(2 分)答:“我”体单力孱,面又丑陋,羞于与人交往;妹妹年幼不能言语,“我”无人可 与交流。3、怎样理解第 4 段中“任何一个大家,你只能继承,不能重复,你要在读他的作品时,就 将他拉到你的脚下来读”这句话?(2 分) 答:所谓“继承”就是指“师精神” ,告诉我们读书不要一味的模仿,而是应该学为所用, 要有发展。4、概述第 4 段中作者所总结的正确的读书之道。 (3 分) 答:读书不可狭窄/读书要广泛;要精

2、读;要知其长,晓其短,师精神弃皮毛。获得教养的途径获得教养的途径一、基础知识1. 根据拼音写出汉字。b(跋)涉 沉 n(溺) 慰 ji( 藉 )麻 b(痹) qing(戕)害j(给)予 符 l (箓)zhu(咒)语 狭 i (隘)2. 选出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D )A. 僵死 书藉 痴迷 望洋兴叹B. 停歇 时髦 消磨 生气篷勃C. 鲜活 消遣 斑澜 不计其数D. 领略 丰盈 魅力 无足轻重点拨:A“书藉”应为“书籍”;B“生气篷勃”应为“生气蓬勃”;C“斑澜”应为“斑斓”。3. 选出下列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 (A)(1)为获得真正的教养可以走不同的道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就是研读世界

3、文学,就是逐渐地 掌握各国的作家和思想家的作品。(2)他们认为人生太 、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3)对于每一位真正的阅读者来说,这无尽的书籍世界都会是不同的样子,每一个人还将在其中寻觅并且 到他自己。A. 熟悉 短促 体验 B. 熟悉 仓促 体会C. 熟习 仓促 体验 D. 熟习 短促 体会点拨:(1)处应选“熟悉”。“熟悉”指知道得很清楚,而“熟习”指对某种学问或技术学习得很熟练或了解得很深刻。(2)处应选“短促”。“短促”指时间极短,“仓促”指匆忙。4. 文学常识填空。赫尔曼黑塞(18771962)诗人、小说家。生于德国,后入籍瑞士。代表作有在轮

4、下、 荒原狼、纳尔齐斯与哥尔德蒙、玻璃球游戏等。1946 年获诺贝尔文学奖。5、作者认为真正的修养“目的不在于提高这种或那种能力和本领”,对这句话应该怎样理解?黑塞认为“真正的修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又说教养就是对“精神和心灵的完善的追求”。他认为真正的修养不应当追求功利,而是为了“精神和心灵的完善”。“具体的目的”指的是通常所说的提高某种能力和本领。从人的生存来讲,要领和能力固然重要,但毕竟是生存的手段,而修养和教养是生存的境界。6、黑塞说:“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在这句话中“自己的价值”指的是一个人必须是一个可教养的客体,这是获得教养的前提。“杰作的真

5、正价值”指的是经典对一个人教养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二、阅读第 34 自然段8. 第一段文字的中心是 (C )A. 世界文学是向每一位有志者敞开的。B. 获得教养不一定要读很多书。C. 获得教养必须要以个性和人格作为前提D.读书要仔细咀嚼,不要囫囵吞枣。9. 作者倡导怎样一种读书观?试分条概括。读书不在于数量,重要的是要以个性或人格为前提(或:要敬重知识,注重爱的阅读);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必须花力气、下功夫读杰作。10. 作者认为,获得教养必须以个性和人格作为前提,“个性和人格”具体指什么?为什么通过读书获得教养要和“个性”、“人格”联系在一起?“个性和人格”指爱的阅读(或“

6、对文明的热爱”)、对知识的敬重、心的教养。作者认为读书是为了“心的教养”,他倡导的是“爱的阅读”和有效的阅读,善于读书的人,并不追求数量,而只追求他心灵的获得。作者认为读书人要有爱的追求,要有理想,要有对知识的敬重。他所说的“教养得有一个可教养的客体作前提”,通俗地说。就是读书人自己必须有获得教养的愿望,有完整的人格,有个性追求,如果人没有人格,没有个性,他的阅读很难获得教养。11. “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请问,怎样理解这段话的意义?读书可能会挤占我们生活中很多宝贵的时间,但真正的生活离不开书。12. 第二段中,作者为

7、什么认为读书必须读名着 (经典),而不应只读报纸和流行文学?(联系全文回答) 因为流行文学无法让人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教养,而只是为了“散心消遣” ,而杰作需要我们集中心智,用心、用爱去对待,所以,读杰作才能获得教养。白莽作白莽作孩儿塔孩儿塔序序1、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C ) A淅淅沥沥 B干涉 C殊途同归 D寝食不安导析:“殊途同归”是指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共同的目的地。常用来比喻采用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在文段中白莽与他哥哥走的路不同,结果自然也不同,所以 C 选项为答案。这里应为“分道扬镳” 。2、文中对白莽出狱情形的描写,目的是叙述白莽获释后的坚定乐观(或对革命的赤诚之心,

8、 虽苦犹乐) 。 (不超过 20 字) 3、 “东方的微光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运用了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对白莽的诗 歌直率、真诚、揭露现实的特征作了形象而精辟的概括。4、文章末段有什么深刻含义? 白莽等烈士面对黑暗社会敢于斗争、敢于牺牲的精神是许多人崇敬的,他们的诗作也 必将被人们喜爱、传诵。秋水秋水1以下是对文章的分析理解,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C )A河伯起初觉得自己的天地最广大,是因为他所拥有的天地确实阔大,他当初的认识有局限是情有可原的。B河伯看到广阔的大海,发出了由衷的感叹,承认自己的原有认识是错误的,这一认识转变是值得肯定的。C在河伯的感叹里,河伯觉得有些人对孔子和伯夷的看法是不

9、正确的,他们不应该认为孔子的学识少,也不应该认为伯夷的道义轻。D河伯的感叹里还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自己有幸来到大海,增长了见识,否则,因见识短浅而自以为是会造成严重的后果。2选出正确的一项(BCD) A文中有两处用了“于是焉”,都当“这时候”讲,其作用都是指代,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B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句中,一个“天下”,一个“尽”,把河伯踌躇满志的神态描写得淋 漓尽致。 C “不辩牛马”与“不见水端”是用比照手法突出大海的广阔。 D文中最能反映河伯认识的前后变化的语句是:前面是“欣然自喜”,后来是“望洋向若而 叹”。 3读本篇中的景物描写对表现主旨所起的作用。文章开头设置了一段对河水和大海

10、的景物描写,先展现了一幅黄河之水雄 浑壮观的景象:秋水按时到来,百川灌河,河水汤汤,以至两岸不辨牛马;然后又用简洁的笔墨描绘了大海苍莽浩瀚的景观,令人为之一振。这一段景物描 写,虽然没有直接阐述道理,却使读者已经隐约地体味到自然景象本身所包含 的哲理意味。这样,庄子想要表达的关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观 点,借助于自然景物的描绘,巧妙地表达了出来。再者,文中描写的百川灌河 景象与浩瀚雄浑的大海景象,还对河伯与北海若两种不同认识境界的对照起到 了有力的陪衬作用。这就使得抽象的哲理形象化,生动地渲染了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一主旨。4本文的主旨是什么?在客观上有何思想意义?本文的主旨在于阐述这样一个道理:

11、在无限广大的宇宙中,个人的认识和作为都要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因而是十分有限的。这一主旨在客观上给的今人的启示是,人们不能囿于个人有限的见闻而自 满自足,应该努力学习,不断上进。5 (1)举例说明本文善于设喻的特点。援譬设喻是庄子用来表达深奥哲理的重要手段,本文中用井蛙、夏虫、曲士来比喻那些因环境所限而不能与之语大理的人;用小石小木之在大海,四海 之在天地,垒空之在大泽,中国之在海内,稊米之在太仓,万物与人,九州与人 ,毫末之在马体这一连串的比喻,来说明事物之间的大小都是相对的,人的认 识是有限的。所用比喻往往连类而及,层见迭出,生动而贴切,使抽象的结论 蕴涵于形象的比喻之中,引人联想,发人深思

12、。(2)试分析本文的论证方法。本文采用了逐层推进的论证方法,先是由小到大:由河水上涨,两岸不辨牛马,到海水不可量数。尽管海水无比浩瀚,但海若未尝以次自我夸耀,因为他懂 得大与小是相对的,海水在天地之间,犹如小石小木在大山。接着,是由大到 小:四海之与天地,中国之与海内,人之与万物,都是微不足道的。就这样, 经过层层推进,最后把结论自然地推到读者面前,令人信服。前赤壁赋前赤壁赋1对 3、4 段文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不是“埋下伏笔”A主客问答,是赋体中传统的表现手法,主和客都是作者的化身。B作者认为,清风明月,可以随意拾取,表现了诗人与大自然合而为一的心灵净化的境界。C第一段把物和人对比着

13、写,突出了人的渺小,为第二段人的超脱埋下了伏笔,形成了反差。D这两段,写历史事件,写眼前之景,写主客问答,联想丰富,转换自然。2对这篇赋所表达的感情,说得不正确的一项是 B借古人已逝,表示人世的无常和悲哀 A第一段写在夜游赤壁,月夜泛舟,把酒诵诗,油然而生“遗世“羽化“,飘飘欲仙的快乐情感。B作者写曹操横槊赋诗,慨叹自己谪贬黄州,抒发了对历史人物的无限同情。C主客对话,先悲后乐,既有哀怨消极,也有豁达乐观。D联想古人古事,借题发挥,抒发了内心的愤懑,表现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的情怀。3选出下列说法(第 3 段)不正确的一项 CA这段文字已经由轻松过渡到了沉重,由愉快到了抑郁,快乐的扣舷而歌引出了

14、缠绵悲凉的洞箫声,刹那间情绪就转向了莫名的惆怅。B写客的回答,表现了一种消极的人生观和虚无主义思想。客的回答,其实正是苏轼自己贬谪黄州后思想感情的一个方面。C一曲洞箫,高亢激越,竟然引得潜藏在洞壑里的蛟龙都难以宁静而舞动起来,使人如闻其声,几乎也要落泪了。D箫声当然与“饮酒乐甚“的气氛很不协调,而且当然要引起苏轼的惊讶,所以苏轼郑重其事地向客询问,引出下面的一段文字来。4说说第 3 段文字是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的。第三段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同时由他们的“而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出曹操、周瑜,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

15、“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5(1)文中引叙孟德事迹的作用?借古人已逝,表示人世的无常和悲哀。(2)第 3 段有八句话,请在其句序之间用“/”标注出第一层。 / (3)对选段有关内容,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CA. 作者运用对话,打破了赋的传统语言表现形式,新颖独特。B. 通过阐述“变”与“不变”的哲理,表达了作者企盼纵情山水,做赤壁隐士的愿望。C. 主客问答,实际表明了作者内心深处激烈的矛盾冲突,冲突的结果是旷达的一面战胜了消极悲哀的一面。D.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一句,用侧面暗示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厌恶从前官场腐败,希望清明政治出现的思想。游褒禅山记游褒禅山记1下列对褒

16、禅山名称解释正确的一项是(D) A. 褒禅山应该叫“华山”, “花山”是错误的称呼。 B. 褒禅山本名是“花山”,后被慧褒和尚称为“华山”。 C. 褒禅山被称为“华山”,是因为有一个华山洞的原因。 D. 褒禅山先后被称“花山”“华山”,在当时被称褒禅山2对本段有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B 属于“无中生有” )A. 这一段提示了志、力、物三者的辩证关系,体现了作者既重视主观努力,又重视客观条件的相互辩证唯物主义思想。B. “其孰能讥之乎”是一个反问句,与前面内容联系看,还是说明“尽吾志”的重要性。C. 用对比和层层深入的方法说理,所阐述的道理具有普遍意义。D. 作者用了象征的手法,深刻地揭示了对人生和事业的追求,也是需要有坚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