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习法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7890847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2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学习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语文学习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语文学习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语文学习法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语文学习法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语文学习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学习法(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一般而言,语文是语言文字的简约式统称。语文是听、说、读、写、译、编等语言文字的 能力和语言知识及文化知识的统称。语文能力是学习其他学科和科学的基础,语文知识几 乎包罗万象。语文也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社会科学(学科) ,是人们相互交流思想等的工具。 哲学认为语文是进行表述、记录、传递口头或书面信息的文字言词的物质存在形式;语文 是描述事实、引证思维、陈述思想、表达意志、抒发情怀以及改造事物和思想的信息定位 的一种意识存在内容。 语文也是中国的学校等教育机构开设的一门主要学科,中国语文 教科书一般讲授的是汉语文。中文名:中文名:语文外文名:外文名:Languages,Yuwen语文能力:语文能力:听、

2、说、读、写、译、编等语文知识:语文知识:语言知识和文化知识学科性质:学科性质:人文社会科学(学科)学科地位:学科地位:基础学科,基础科学,主要学科学科分类:学科分类:汉语文,民族语文,他族语文等目录目录语文概念 历史起源起源 学习 方法 魅力研究对象研究方法语文魅力 学科定义语文,学科名 人文学科术语 学好语文速读 训练 汉语语法词法 句法汉语修辞常用的修辞方法句式的变换和选择语文复习展开编辑本段语语文文概概念念语文一词在不同的学科里有不同的所指。 在“语言文字”这一短语中,语言是狭义的,特指口语。语言文字的实质即广义的语言。 语文是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的一门教学科目,其教学的内容是言语文化,其

3、运行的形式也是言语文化。 语文是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简称。 (钱威、徐越化 中学语文教学法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年6月) 。 语文也是语言文字或 语言和文学的简称。 人教版语文书语文这二字,单看字面上,语文的 “语”,意为“自己及他人的 言论”(通俗点说就是你说话时运用的语言), “文”意为“文字”、 “书面言论”。语文二字连起来的意思则为自己及他人的言论与文字。 北师大版语文书科学与学科没有国界,部分学科有 区域性和民族性特征。中国大陆地区汉语区的语文特指汉语文,它是以 现代汉语为表述的形式,选取文学库里 优秀、经典的作品,通过教师的指导,用来丰富学生的 情感,提高学生的思想认知 境

4、界,陶冶情操, 激发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的一个传承人类文明的基础平台的一门重要学科。 英语等语种也是语文的一种形态,中国少数民族地区也学习 民族语文。 在中国台湾省,汉语文被称为 “国文”或者叫“国语”。 每个民族一般都有自己的语文(有的民族只有语言但没有文字,也有几个民族使用一种语文的情况) 。 编辑本段历历史史起起源源起起源源“语文”一词出现的 历史并不长。1905年,清朝在废除科举制度以后,开始开办新学堂。当时的课程以至教材,都是从西方引进的,只有称为 “国文”课一科,传授的仍是历代古文。五四运动爆发以后,提倡 白话文,反对文言文,国文课受到了冲击,小学于是改设 “国语”,教材具有鲜明的口

5、语特点,选用的都是白话短文或儿歌、故事等。中学仍设国文课,白话文的比重也明显增加,选用了鲁迅、叶圣陶、冰心等新文学作家的作品。在 20世纪30年代后期,叶圣陶、 夏丏尊二人提出了 “语文”的概念,并尝试编写新的语文教材,可惜因日本侵略中国而被迫终止。全国解放后,叶圣陶先生再次提出将“国语”和“国文”合二为一,改称 “语文”。这一建议被华北 政府教育机关采纳,随后推向全国,从此,“语文”成了中小学甚至扩张到其他国家的一门主课。 学学习习语语文文,是一门博大精深的学科,要想学好语文,学习兴趣、好的学习习惯等都是很重要的。有人感到学习语文很吃力,我想主要是由于没有掌握正确的方法,没有拥有一把打开语文

6、之门的金钥匙。 学好语文,要注重培养学习 兴趣,养成好的学习习惯,积累学习方法,增强学习能力等。我希望当你读完这篇文章后,能为你的语文之路,垫石铺地,为你的语文大厦添砖加瓦,为你的学习铺上一条通天大道。 学科相关书籍对语文学习感兴趣,就为你的语文学习奠定了最坚实的基础。无论做任何事,兴趣是最重要的。两千年前的 “文圣”孔子就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这句话正说明了 “好”、 “乐”对于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追求,可以说是精神支柱,朋友,如果你现在暂时对语文,并不感兴趣,没关系,你可以从“零”开始。培养兴趣,可以去背诵,抄录一些精彩的片断,富有哲理的名人名言,以及课外知识都可以

7、。这样,慢慢积累,在某一天,你会突然发现,原来当一个才多识广,知识渊博的学者竟如此容易。你还可以参加一些关于语文方面的活动,比如演讲、征文等等。爱因斯坦说过:“在学校里和生活中,工作的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乐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社会价值的认识。 ”正如刚才说的,你可以参加社交活动,那有人便会问了,如果赢了,当然会使我们斗志高昂,兴趣更浓烈,而相反,则会挫伤我们的积极性,对语文反感,那岂不是适得其反吗?我可以肯定地回答:“不会的!”。这样看你如何认识结果的价值。正如所说,会信心百倍去学好语文,如果失败了,可以自我检讨,是哪里做得不好,“挫折是强人的一笔巨大 财富,弱者的万丈

8、深渊 ”,你可以想想,正因为发现了缺陷,我们才会去弥补,才会做得更好。学习兴趣是基础的话,好的学习习惯,则是一位技艺超群的 建筑师。 学习习惯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你学习质量的好坏。叶圣陶认为: “从小学老师到大学教授,他们的任务就是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养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学方面的良好习惯”。由这句话我们至少可以看到好的习惯的重要性,其实好的习惯,主要还是靠自己去养成的。农村有句俗语是这样说的 “习惯成自然 ”如果你坚持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久而久之,则会成为雷打不动的“自然”。那怎样养成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从学习实践中,文章作品中去领会。 礼记中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9、 ”这就是一个好的学习习惯,我们可以把它慢慢融入我们的学习之中。 “学而不思则罔 ,思而不学则殆 ”,则又给我们敲响要 “学”“思”结合的警钟。 “学而时习之 ”, “温故而知新 ”有许多的名人对学习做出了总结,我们不妨一试(但不可盲目) 。其实,更重要的是要我们从学习中去总结,比如说,在一个幽静的地方,我们不妨坐下静静心,默默想想散文、名言之类,不但更能愉悦心情,而且还增深了印象。如果说好的学习习惯是一位独具匠心的建筑师,那好的学习方法则是精美实用的 建筑材料。 方方法法说学习方法, “语”为话语,“文”为文字。其实与学习习惯有许多交叉之处,比如:抄录精彩片段,吟诵古诗,随时写下精彩瞬间等等

10、都是好的学习方法。语文学习重要的就是积累与运用,上面的那些方法都是积累的重要手段。我们运用语文知识可以说是包罗万象,可用在诸多方面,譬如:社交、写作、演讲无不与我们密切相关,有人学习语文很有一套,但运用时却是茶壶里装饺子倒不出来。其实学的目的就是用,这是纲。由于方法因人而异,我就不多讨论了!我相信亲爱的朋友你定会有锦囊妙计的。好的学习习惯,兴趣浓厚,方法很对,若没有语文学习能力那还是无济无事。 学习能力是渐渐培养和积累的。有人说鲁迅的文章很难懂,其实就是因为没有找到突破口,我们理解一句话一定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及上下文语境,这样你才会将难题迎刃而解。学习要重视基础能力巩固,首先要谨记一些写法

11、、修辞及符号的用意,只有这样坚实的基础,才可去拔高。“欲速则不达 ”学习能力的培养并非一日之功,需要你的恒心。 魅魅力力语文,覆盖面最为广泛,上至 天文时空,下至 地理人文,俯瞰芸芸众生,包罗世间万象。 深味人间真情,在语文的乐章上谱写爱与美的赞歌;体悟人生真谛,在语文的妙笔下闪耀理性的熠光;历经社会百态,在语文的书卷上嬉笑怒骂;徜徉自然之乐,在语文的天堂里展现钟灵毓秀的奇绝。 走进语文,感受名著文化的熏陶 魅力,语文温馨的人文关怀等着您; 走进语文,触摸每位读者心灵的欢乐与哀伤,语文独特的视角期待着您 走过一段长长的路,背后弥漫的是朦胧的云烟。品品语文,寻找逝去的岁月,释放跃动的 心声,拨开

12、云雾见日月,畅想前所未有的高远境界。丝丝问候与关怀融化了你的烦恼与忧愁,点点滴滴的积累与记忆成就了你人生的飞跃。 吟一首短诗,博得满堂喝彩; 写一篇美文,赢得大家青睐; 问一个问题,收获无限精彩。 此谓语文的魅力 ! 钻文学,品美文,彰显大家风范; 读三国演义 ,令人无尽遐想; 看红楼梦 ,引人无数情思; 读读神话、童话,驰骋想象的空间; 背背诗词、骈赋,扣住文化的脉搏。 一篇散文,在缠绵绯恻中体会肝肠寸断的凄苦; 一出戏剧,在曲折迂回中迭出动人心魄的震撼; 一首诗歌,在含蓄凝练中读出超脱凡世的清远; 一部小说,在潮起潮落中成就惊世骇俗的向往。 走进文学,探索 文化,在心灵的光盘上镌刻语文的美

13、妙,一份恒久,一份轻松,笑问人生,夫复何求? 编辑本段研研究究对对象象1950年8月1日,随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颁发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及中等学校暂行校历(草案)令 的公布,一个崭新的学科名 语文,庄严诞生。 语文语法刍议封面除1956年3月19日至1958年3月8日语文被分设为汉语和文学两科间隔两年,一直沿用,已经51年了。然而,由于 51年来新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空前迅猛,加上 “文革”的遭折,语文学科竟连个 “科学定义”都还没有!因此, 51年来语文教育界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应试教育的白热化浪潮现将语文教育推倒了业内外人士公认公愤的“少慢差费”困境之中。今春以来,以 人民教育语文教育世纪

14、谈 专栏和中学语文教学 问题之鉴专栏倡导的 “语文教育问题大讨论 ”正如火如荼,人声鼎沸。业内外 理论与实践 两路人马正荟萃于 “语文教育问题 ”之中。不探索出解决语文教育问题的办法,不得罢休,实为家国大事。如何使语文教育走出 “少慢差费”笔者认为应实事求是理性思维,抽薪止沸,对“语文”这个概念作出科学的辨证,并取得共识,尽快解决语文学科基础理论方面的问题。语文科学概念问题已 50年了,也有必要总结成功的最根本经验,上升到理论。有了科学的理论指导,实践就不至于徘徊不前。所以, “语文”必须解释。用实事求是的认识武器,“语文是什么? ”问题完全能解决,也肯定有科学的解释。 语文是听、说、读、写、

15、译的语言文字等的 能力和语言知识及 文化知识的统称。一是听、说、读、写、译的语言文字的能力,也就是运用书面语和口语的能力;一是记忆和理解语言和文化的 知识,也就是语言学和文化学。任何语种都属于语文的范畴,文艺文和实用文都是语文中的 文章体裁,不仅仅是指文学的东西才是语文。 编辑本段研研究究方方法法“语文”一词, 辞海和辞源未收编作注。 现代汉语词典 的解法是“语言和文字也指语言和文学的简称 ”。 新华词典注为“语言和文学 ,也指语言和文章或语言和文学 ”。这些工具书,因都没有把 “语文”作学科名来解,对 “语文教育问题”几乎不起好作用。释法是否科学?也就另当别论了。 在作过大量的调查和分析之后

16、,我得出: “语文”一词的原义,不应是 “什么和什么 ”,只能是“中国古今书面语言作品”,是“文章”。 1932年,上海大江书铺刊印了复旦大学 陈望道先生的修辞学名著修辞学发凡 ,书中大量使用了 “语文”一词!有“汉语文”、 “语文分离”、“语文合一”、 “语文正常关系 ”、 “语文改进”、 “语文的体式 ”、 “完美的语文 ”等。大教授这些“语文”是指什么呢?细读 修辞学发凡 全书,清楚得很,“语”是来源于口语的书面语, “文”是来源于文言(文饰之言)的书面语 ,未形成文字的口语叫 “话”,形成了文字的是“文”。陈望道先生花费笔墨篇幅要说的是 “语辞和文辞都是需修之辞 ”。一清二楚。 中国文学史 现当代各版本教材,都少不了 “话本”这个词。 “话本”是什么?以中文系出身为主的语文老师们大概都知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