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7890845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9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语文教学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语文教学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语文教学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教学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语文教学的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在新课程标准下谈语文教学江苏省镇江一中 周滨(本篇论文获江苏省园丁杯论文大赛一等奖)在西方文化中,酒神代表以情为本的感性,日神则代表对理性的追求。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融合,产生了人类文化史上最初的一道辉煌古希腊悲剧。以被缚的普罗米修斯、俄狄浦斯王、美狄亚为代表的古希腊悲剧,弘扬着悲天悯人的情怀,表达了人类对自身的哲理层面的拷问。纵观世界历史,在人类文明陷入黑暗之际,每每是飞扬而沉厚的人本情怀呼唤着美好情感的复苏,是朴实而崇高的理性之光照亮人们回归心灵的故土。同样受惠于酒神精神与日神精神的启迪,我的十余年的语文教学生涯,交织了酒神的独舞与日神

2、的探索。特别是近年来,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夹缝里,在传统评价机制与新课程标准近乎荒诞地并行中,我一直在寻找语文教学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或许可以借着21 世纪初我国课程改革的东风,不顾成见,大胆谈谈我对语文教学的看法。新课标的感性与理性之争新课标的感性与理性之争语文课程“根据新时期高中语文教育的任务和学生需求,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目标”(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这三维目标中,前两个倾向理性,后一个倾向感性。对这三方面目标的排列,我想会有两种理解:第一种,认为这是由主到次的顺序,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依然占据着首要位置;第二种,认为这是由浅入深的顺序,学生身

3、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应当置于语文课程目标的压轴地位。后一种理解应是新课标的本意,而持前一种理解、抱传统教学理念的却是多数。酒神精神高于日神精神,在哲学早成定论,但在语文教学领域,尚未成为公理。就现有的评价机制来说,“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这两个理性目标的达成,是高考得分的关键。太偏重感性目标,似乎不切实际,“误人子弟”,会赔上学生前程。然而,只为了理性目标而理性地教语文,这门学科还有什么情趣、什么魅力、什么灵魂?在两难的处境中,我承认务实的理性目标与务虚的感性目标都不可忽视,而我更愿意本着一个人文工作者的良知,把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美好的情感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作为毕生的使命。因为,在语文学

4、科中,理性目标的内容是相对有限的,而感性目标的内涵却是无穷的。因为,在语文学科中,理性目标的内容是相对有限的,而感性目标的内涵却是无穷的。因为,理性的知识、技能、方法可以在较短期间内,通过反复练习确定地把握,而青因为,理性的知识、技能、方法可以在较短期间内,通过反复练习确定地把握,而青少年阶段的情感、态度、观念尚未定型,正是需要师长用更多的心血来循循善诱的。少年阶段的情感、态度、观念尚未定型,正是需要师长用更多的心血来循循善诱的。因为,一味地注重理性目标,只能培养出以知识为敲门砖的鄙陋学子因为,一味地注重理性目标,只能培养出以知识为敲门砖的鄙陋学子,而感性目标的长而感性目标的长期实施,才能培养

5、出真正以求知为理想,以捍卫文明为己任的优秀人才。期实施,才能培养出真正以求知为理想,以捍卫文明为己任的优秀人才。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一千次地确信:没有诗意的感情的和审美的源泉,就不可能有学生全面的智力发展。”作为一个语文教师,我们要用理性为学生打造学科的基石,更要用感性为学生构建人类文化精神的宏伟殿堂。我的酒神式教学我的酒神式教学一、超越应试,把人文教育视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一、超越应试,把人文教育视为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考”就重点地教,“不考”就简略地教,甚至不教,这几乎是所有教师奉行的法则。越到高三,应试越成为硬道理。因为“高考不考”,人教版第五册里的西方现代派小说单元,就只剩下文

6、学常识介绍了;第六册除史记这个单元,其他也不用教了;即便是“要考”的文言文,讲讲语言点也就够了。可是在高三紧张的日子里,我仍然从容、认真地讲解了西方现代派小说。如等待戈多,没有完整的情节,没有戏剧冲突,人物语言颠三倒四,我并没有以一句“本剧表现了现代文明中一些人精神上的等待与失望、苦闷和迷惘”带过全文。我和学生一起,探讨了剧中所展现的人类的几种荒诞的存在方式,探讨了人的存在为何荒诞,探讨了荒诞人生的现实意义,探讨了等待的方式和价值。这些哲学命题引导学生关注人生和社会,升华了他们的思想。课后,意犹未尽的学生主动交来了自己撰写的论文,有的学生还主动提出要捐助我所提及的民工(我向他们提及我所认识的民

7、工的生存状态),教学有了这样的效果,我何等快慰!在高三紧张的日子里,我仍然虔诚地传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报任安书教完后,我们又读了李陵的答苏武书(有人疑为伪作),意在将司马迁、李陵、苏武三人的价值观加以比较。我提出“苏武在坚守什么”、“李陵悲剧的根源”、“面对最后的诱惑”等讨论题,在这次讨论中,学生提出了很多似是而非的观点:有人认为苏武只是封建思想教化下的一个道德标签,只为青史留名而坚守了十九年;有人认为李陵完全可以“为自己而活”,甚至率性地写道,在当时的境况下,李陵“走了正道叛国”。批驳了这样的观点后,我愈发感到了语文教师育人使命的重大,也愈发感到,语文若疏忽了人文教育,就是语文教师真正的

8、“误人子弟”!应试教育成就的是一个人的前程,人文教育成就的是一代人的灵魂应试教育成就的是一个人的前程,人文教育成就的是一代人的灵魂,是学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二、超越简单认知,关注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二、超越简单认知,关注学生思考的深度和广度。语文不只需要记忆和认知,它更需要感悟、思考、探究、创新。在传统教学理念下,很多教师偏重于可记忆、可练习、可认知的那部分,语文课消解了自身的特性与魅力,这就是太多学生认为语文课学不到东西,对语文课不感兴趣的原因。高中生的心智渐趋成熟,他们有自己的观察、感受、分析、判断,教师应该用自己更教师应该用自己更成熟、超拔的思想,把学生的思考引

9、向深处和广处。成熟、超拔的思想,把学生的思考引向深处和广处。传统篇目项链的主题,若认定为“批判资产阶级虚荣心”,或认定为“前面批评,后面赞扬”,都对不起莫泊桑的智慧,也是把学生推向浅知浅觉。限于篇幅,我只能谈这篇课文的第一课时。整堂课我们只讨论了一个问题:玛蒂尔德(以下简称玛)的虚荣心是否还在正常的限度之内?你觉得哪些虚荣的表现尚属合理,而哪些是不合理的?学生提出的几乎都是他们认为不合理的表现,我把他们的意见一一列在黑板上,主要有:1、穿了漂亮衣服,戴了昂贵珠宝,却不知爱惜,舞会上过于疯狂;2、拒绝丈夫为她披衣服(旧的)的好心;3、向往奢华生活,不断感到痛苦;4、梦想被人追求、艳羡。尤其是第

10、4 条使主人翁成了众矢之的。在学生彼此否定、否定之否定后,我的评析是:提出意见 1 者,表现了东西方性格的差异。中国人长期以来受小农意识影响,穿戴新一点贵一点,便拘谨得站也不是坐也不是。而西方人比较洒脱,何况玛的“疯狂”机会难得,最终竟成一生中的昙花一现。提出意见 2 者,应体谅一个女人追求完美的心态,玛只希望这个夜晚完美地落幕。提出意见 3 者,请试着理解成人心态。一般来说,女子对生活的要求普遍高于男子,物质、精神皆然。张爱玲说过,如果全由女子来择偶,这个社会将大有进步。提出意见 4 者,我们一起来看马斯洛心理需求金字塔(我随手画在黑板上),人在生理、安全、归宿这些基本需求实现之后,最先想到

11、的就是被尊重、被爱。纵观全文,玛并没有借美色图谋富贵的念头,晚会结束后,“在她,一件大事就算完了”。那么,为什么不能把玛梦想被人追求、艳羡,看作是小人物自我意识的表现呢?总的来说,玛的虚荣心是符合人之常情的,应予以谅解。项链是重点学校的学生早就熟悉的名作,而这节课却给了他们“颠覆性的震撼”(学生语)。我想我告诉了他们体谅与尊重,告诉了他们在玛身上有我们每个人内心的秘密,告诉了他们透过现象去思考,告诉了他们思考是永无止尽的,只要你愿意想下去。三、超越教材,为学生构建思考体系与探究天地。三、超越教材,为学生构建思考体系与探究天地。去年看到苏教版新课标教材的时候,很有耳目一新之感。人教版老教材是按知

12、识体系编排的,新课标教材则是按思想内容编排的,如“历史的回声”、“和平的祈祷”。至今教老教材的我尚须靠一己之力去整合教材,以便让零散于教材的某个思想形成主旋律、构成体系。如梳理几册教材中的儒、道思想;重新编排教材中的几首诗,以阐释某个美学观念。目前,很多学校为发挥集体力量,要求统一进度、统一备课,这对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有一定的束缚。但我想,以集体的智慧去整合教材(新课标教材也有可斟酌之处),是不是可以一试呢?超越教材,还可以是自己编写“教材”。虽然我的“教材”不是什么宏赡的巨制,也许只是印发荐读几篇文章,也许只是几道研究性命题,但它对于我自己的学生来说是最实用、最有针对性的东西。就如最近,

13、我有感于学生对当代的人与社会认识不够(老教材偏重于传统文化精神),已着手搜集一系列现代感强的话题让学生探讨。学生是“学”的主体,这个意识已深入人心;教师是教师是“教教”的主体,却常常被教师自的主体,却常常被教师自己淡忘。面对教材,我们视它为不可更动的法典,还是拿出己淡忘。面对教材,我们视它为不可更动的法典,还是拿出“主体主体”的勇气和智慧来再创的勇气和智慧来再创造呢?造呢?我的学生说过:你认为最自豪的事,一定是件最难做的事。确实,我所自豪的酒神式教学一直免不了传统教学观的怀疑。我愿意用课堂上点点闪亮的眼神证明我坚持的价值,用作文本上句句闪亮的思想证明我坚持的价值,不能免俗的话,也可以用“功夫在

14、诗外”而取得的教学成绩证明我坚持的价值。我的日神式教学我的日神式教学我还想谈谈我对日神式教学的思考与实践。一方面是作为教学理想与现实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是因为我认为酒神式教学与日神式教学并不矛盾,前者拓展了学生的思想,后者为学生的思维指向。一、超越语文的模糊性,以数学的方法教语文。一、超越语文的模糊性,以数学的方法教语文。当文本的多义性、学生理解的个性、主观题评分的误差性遭遇到一起,本就模糊的语当文本的多义性、学生理解的个性、主观题评分的误差性遭遇到一起,本就模糊的语文更模糊到无以复加。文更模糊到无以复加。模糊之下的语文成绩,使学生失去了学语文的兴趣和信心。相比而言,确定性强、易得高分满分的学

15、科,易让学生产生成就感。以辩证的思维来看,越是模糊的东西,越是要清清楚楚地教。以数学的方法教语文,是我多年应试实践后的结论。比如,我让学生清楚地认识每一个文学术语,哪怕是它们之间细微的差别;比如,我把常见的诗歌鉴赏题、散文阅读题归类,从众多标准答案中寻找解题技巧与得分规律,然后以公式的形式教给学生。这种数学式教法,让学生有具体的操数学式教法,让学生有具体的操作步骤可循,特别是为缺乏语文天赋的学生明确了思考的路径。作步骤可循,特别是为缺乏语文天赋的学生明确了思考的路径。二、超越语文的繁杂性,以清晰的序列教语文。二、超越语文的繁杂性,以清晰的序列教语文。语文教学的成效屡遭社会质疑,原因是多方面的。

16、若从语文教学自身找原因,我认为其中必有一条是没有清晰的教学序列。从高一到高三的试卷即可见一斑。无论哪个年级的试卷,必定模仿高考试卷体例,各个考点次次不落,甚至,每个考点在三个年级都是一般的难。学生难以明晰每年、每学期的学习侧重点,也体会不到循序渐进以至渐入佳境的乐趣,三年里以同样的感受重复同样的学习内容,连审美都会疲劳。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合理拟定知识点、能力点的训练序列,统筹安排三年六学期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劳动,合理拟定知识点、能力点的训练序列,统筹安排三年六学期的教学计划,是我时常考虑的问题。的教学计划,是我时常考虑的问题。我也做了一些实践。比如散文阅读鉴赏,在应试练习上,落实“叙事散文写景散文文化散文哲理散文”这样的题材由小到大、内涵由浅入深的序列;在鉴赏能力上,落实“技巧赏读文化赏读主观赏读哲理赏读”序列,逐步把学生引向高层次的散文阅读。就目前的情况看,统筹三年的教学计划,在个人几乎是不可能的事。原因之一是每个学校在高二都要学科重组,教师没有机会对同一批学生贯彻自己的三年计划。其他我不便多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