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指导学生写说明文

上传人:cjc****537 文档编号:47889781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怎样指导学生写说明文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怎样指导学生写说明文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怎样指导学生写说明文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怎样指导学生写说明文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怎样指导学生写说明文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怎样指导学生写说明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怎样指导学生写说明文(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谈说明文写作中的三步走 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说明文的写作往往出现“教师不爱教,学生不爱写”的“冷场” 局面。它既不像写记叙文记述自己身边的人或事,也不像写议论文对所触及的人和事发表 自己的看法,表明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因此,学生写说明文,常常感到自己(写作主体) 在心理上与文章(写作对象)有着难以言说的“距离” 。 这种 “距离”如果不能通过正确 的指导与训练加以消除,说明文的写作势必“应付差事” 。其实说明文并不难写,因为它的内容是客观的,无须进行个性的创造思维和深刻的情 感体验,也无须进行严密的逻辑推理和判断。在语言表达上,它崇尚平实,不渲染,不夸 张,没有弦外之音。只要教师指导得法,一定能

2、通过科学的训练打破说明文写作的“僵局” 。 如何指导说明文的写作训练呢?下面就我的作文教学实践 ,谈一谈我指导学生说明文写作 “三步走”的具体做法。第一步 :一题两写,抓好过渡一题两写即同一题目的文章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写一篇记叙文和一篇说明文。现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初中语文课本第三册第一单元所编课文,为记叙文教学向说明文 教学过渡架设了很好的桥梁。对于初中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以往的写作训练,大多取材于 自己的生活,去写生动有趣的故事,自己往往就是故事的主人公或见证人。而文体的骤变, 生动有趣的故事,变成了严肃的科学知识;融注情感的陈述变成了准确的说明,心理上自 然会产生厌恶、无所适从的情绪。一题两写

3、则可以架起记叙文写作向说明文写作过渡的桥 梁。如:我的文具盒(一)记叙文要求:1、写与我的文具盒有关的人或事。2、语言流畅,想象丰富,感 情真挚。3、写成 5 00 字左右的记叙文。(二)说明文要求:1、介绍文具盒的形状、结构、功用等。2、语言准确,条理清楚。 3、写成 500 字左右的说明文。操作:(一)辅导时,讲清记叙文与说明文写法上的不同,角度不同,内容不同,要 求不同。 (二)进行记叙文的写作。 (三)进行说明文的写作。 (四)运用比较法综合评讲。一题两写先训练学生写记叙文,然后训练写说明文,分两次进行。待多次训练后可以 在一次作文中同步进行,这有利于提高学生快速作文的能力。在写作教学

4、中,我发现有一位学生写的记叙文很有特色。他以两次数学考试为中心事 件,写了文具盒对“ 我”学习上的帮助、鼓励、批评、督促,反映出“我”与文具盒之间 的友谊。他在结尾写道:“我望着试卷上鲜红的100分,高兴的笑了,这时文具盒也朝 我眨眨眼, 仿佛也在为我高兴”我把他的文章刻印出来在班上认真评讲,指导学生如何写好记叙文,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路,丰富了他们的想象力,学生写出来的记叙文内容 充实、具体、生动。在指导学生写好记叙文的基础上,我向学生具体介绍说明文的写作要 求,明确指出说明文的写作与记叙文的写作本质上的区别,并要求学生拿出文具盒,按照 由外到内的顺序,本着有什么写什么的原则,把自己的文具盒介

5、绍出来,然后根据自己的 介绍文字绘画一个文具盒,与自己的文具盒对照,落掉了什么,哪一点写得不像,再进行 充实修改。学生当堂写,当众念,我当面评改。学生写出来的文章另有一番风格,或平实 说明,简明朴实地介绍文具盒的形状、结构、功用等;或生动说明,描绘盒盖表面精美的 图案 ;使用拟人的手法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生动有趣的介绍文具盒的内部构造。下面是 一位学生的精彩说明语段 ,她写道:掀起上盖,呈现出三个大小不等的房间。靠外边最长 的房间是米尺先生的家,它长 24 厘米, 宽 4 厘米,高约 1.5 厘米。里边面积最大的房间, 长 19 厘米,宽 6 厘米左右,它是钢笔、铅笔、圆珠笔三兄弟的家。橡皮妹

6、妹住在一个长约 6 厘米,宽 5 厘米的小房间里,我念几句顺口溜,你能找到像皮妹妹的家吗? 橡皮妹妹 胆不大,请了搭盖保护她,还选两家作邻居,太阳公公先喊她。 ”我在运用比较法综合评讲时,找出习作中好的、差的最有代表性的记叙文和说明文, 引导学生具体分析这 些文章的得与失,要求学生再作修改,写好作文后记。通过这样训练,学生从实际写作中总体上把握了说明文与记叙文写法上的区别,把学 生从记叙文的写作中引向说明文写作的新天地,很好的完成了由记叙文写作向说明文写作 的过渡,迈出了说明文写作的第一步。第二步 :验证评讲,激发兴趣验证评讲即把学生介绍制作类、操作类、游览线路类的说明文,拿到实际中去验证它

7、的准确性和可行性。说明文的写作由于缺乏形象性和生动性,学生在写说明文时总觉得枯燥无味,验证评 讲法则可以激发学生写说明文的兴趣。如:从学校到我家这样走操作:(一)辅导时,告诉学生本次作文要采用验证评讲法。 (二)作文完成后,绘好 路线图,同桌交换 ,根据作文介绍,去找对方的家。 (三)找的过程中,发现介绍不清、 标志不明的地方进行修改。 (四)写出验证评语。这种方法颇受学生欢迎。写作过程中,学生积极性很高,大家都怕对方找不到自己的 家,因此写得认真、 清楚,有条理。验证结果,全班 60 多人,只有一名学生由于方位介 绍不清,标记断线,对方未能找到她的家。 还有一位同学一详一略的介绍了两条路线,

8、对 方按照两条路线均找到了他的家。验证评讲法,给了学生活动的机会,学生在作文前或亲自观察或亲自操作,既培养了 他们的观察能力,又使他们在实践中认识到了说明文指导生活的实用价值,从而激发了写 作兴趣。第三步: 写读写,把握技巧写读写即学生先根据题目要求写成初稿,再找出同题材同体裁的范文进行比 较阅读,然后再对自己的初稿进行修改。教师在教读说明文时,大凡都要从理论上大讲特讲说明文的特点及说明文的其它有关 知识,教读过程中更是离不开扣住说明文体的特点去分析,可以说学生对说明文的有关知 识及课文内容已经了如指掌。然而,当他们面对说明文的写作时,脑海里仍然是一片空白, 不知如何运用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一大套

9、理论去作文,即使绞尽脑汁, “挤”出一篇“牙膏作 文”来,仍是条理不清,漏洞百出。这是初二学生写说明文出现的“通病” 。出现这种“通病”的原因在于没有把读和写很好的结合起来,缺乏技能技巧。课文是 营养,阅读是吸收, 写作是消化并转化为能力的过程。要使学生很好地吸收、消化和转化, 就必须坚持读写结合的原则。读与写怎样结合呢?现行语文课本编得很科学,每单元后均有作文训练,有的还附有例文,目的性、针对 性强,因此,须认真 落实。我用写读写的方法加以指导,把读和写很好地结合起 来,从而使学生掌握说明文写作的技能技巧。如:宜城汉江大桥操作:(一)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学生参观,写出初稿。 (二)引导学生读课

10、文中国 石拱桥一文中有关介绍赵州桥、卢沟桥的段落。让学生认识:同是写桥,作者能介绍得 那么清楚,采用了什么说明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语言的准确性是怎样体现的,自 己的文章与之相比存在哪些不足,或没抓住事物的特征,或说明顺序不合理,或无恰当的 说明方法,或说明语言不准确、简明。通过比较,学生对说明文的写作技巧有所 领悟。 (三)学生在“领悟”的基础上,针对自己初稿中出现的不足进行修改,写出第二稿交给 老师批改。写读写,不同于学生作文前老师念念范文进行的指导。它是在学生独立写出 初稿后进行的比较阅读,然后再进行的修改。学生用来读的“范文” ,可以是课文,作文训 练后的例文,还可以是作文指导书上

11、的优秀文章,只要有代表性、针对性、可读性即可。 因此,不会导致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学生熟练后,写 读写可以放手让他们独立 完成。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一得 连林风 杨怀云 一、立足基本点 初中说明文写作教学是以培养记叙能力为基础的写作教学新阶段。说明文的写作必须 具备科学性、客观性的特点。这是写说明文的两个基本点和根本点,也是教学的难点。教 学中切忌对学生泛泛要求,要以记叙为基础,用分解法突出抓好两个基本点。其一,文体 特点要突出“说清楚。 ”首先着眼于说明文的科学性,强调写清事物的外部特征和内部结构,方法应不限于平实解说。初中教材中的蜘蛛 、 晋祠等课文,大半是生动的描述。 第 比利斯地下印刷所

12、既说明了建筑结构,又介绍了革命史迹,通篇表现出浓重的记叙性。 起始阶段应把这种说明文类型作为文体要求的起点。因为对事物的情趣与感受是学生写作 的主要诱因。若只强调平实介绍,无益于用记叙基础实现“说清楚”的目标。其二,基本 题材要紧扣“熟知的事物” 。初中说明文集中体现出一个基本题材建筑物。尤其是第三 册集中安排了一个建筑类说明文单元。这是因建筑物与学生实际生活的关系最密切。起始 训练应把建筑物作为基本题材之一,由简到繁集中命题,以求依题成格,触类旁通。 作文题材除了要注重课文依据外,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学生熟知的事物。如怎样淹渍 西红柿 、 怎样写阅读笔记等,可先让学生实践,使训练活动成为育人的一

13、个步骤,这 样,写起来既是介绍学生所熟知的事物,又可使学以致用。 二、突破认识关 写说明文必须对被说明事物有完整的认识。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认真观察,深入了解。说明文的写法,首先要抓住事物的特征,重点记写。任何事物都有不同于其他事物的 特点, 抓住了特点,就找到了区别于其他事物的关键。写清了这些突出的标志,也就准确 的介绍了 该事物。如课文中的活板 ,强调一个“活”字;中国石拱桥 ,强调一个 “拱”字, 都是这个道理。其次,是要适当安排记写顺序,理清线索。安排记写顺序大体按空间、时间 和事物类 别为序。按空间位置,可以从上到下,从东到西,从里到外,从近及远,从左到右 ,从整 体到局部等。按时间为

14、序,大多从过去到现在到未来,当然,也可以从当前说起,再 回顾 过去畅想未来。依事理为序,可以先分析后综合,先总说后分说,也可先分说后总说等 。 总之,要照顾类别,分别安排。无论哪种顺序,都要说完一件事再说下一件,不能东一句 西一句,想啥说啥。第三是要运用各种说明方法相配合,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的介绍, 使事物具体生 动起来。常见的说明方法有: 定义法。就是用精确的语言简明地揭示客观事物的本质,把这一事物和其他事物区 别开来。 各种教科书讲述某一概念时往往都要先下定义。大家可以参看。 分类法。说明文中往往要针对事物类别的不同而分别进行记写。这就需要进行分类。 如把电分成直流、交流,把房屋分成楼

15、房、平房等。分类要按照统一的标准,否则就会造 成混乱和自相矛盾,应尽量避免。 比较法。比较是认识事免费范文网免费范文网 物的重要方法。 俗语说,有比较才有鉴别。为了说明事物的特点和规 律,人们常拿此一事物和彼一事物比 较,从中找出差异,加深人们的认识。如:比较杨树和 柳树的异同等。 引证法。就是引述相关资料来说明事物。所引的可以是名人名言,也可以是有关数 据和科学 根据。如中国石拱桥中就分别引证了唐代张族鸟的话、马克波罗游记中的 话和相关数据,突出说明了中国石拱桥的历史悠久和影响深远。 图表。就是用图表说明一些不便用语言表达的内容。这些图表往往能浓缩大量语言, 使要 说明的部分一目了然。例文

16、我的小传我姓张,名一冲,取自古语“一飞冲天” ,名字虽是个代号,却也寄托了父母的期望之 情。我出生的时候(听父母说的),左脚有些毛病(大概是不能伸平),父母真怕我长大后是个 “跛 子” ,但他们并没有嫌弃我这个小生命,而是带我到处寻医治好了病,有毛病的我没 有被遗 弃,所以我更珍惜以后生活中的每一秒。 小时的我并没有被父母娇养过,但还是属于那种“刁丫尖” ,我与小学同学的关系也一 直不 好。因为我说话办事从不懂得圆滑,有时就伤了同学关系,这种情况延续到了小学五 年级。 那时父母想让我多学一门本领,于是我选择了从小就喜欢的国画,从那时起,我陶 醉在中国 画的艺术之园中,醉心于饱含豪情的山水画。有一次要举办全国少儿书画大赛, 于是画班的 同学积极准备,由于参赛日期临近,我的心情也越来越着急,画也是一张一张 地撕掉,总也 画不出满意的,这时老师来开导我说:“不要为参赛而画,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经济/贸易/财会 > 经济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