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上虞市高考历史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88506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575.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年上虞市高考历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年上虞市高考历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年上虞市高考历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年上虞市高考历史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年上虞市高考历史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年上虞市高考历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年上虞市高考历史(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2010调测卷与2010考试说明的样卷比较浙江省自主命题关注的考核目标与要求新高考形势下二轮复习的一些想法调测卷与样卷比较选择题题号调测卷样卷 12“五尺道”“五尺道” 13汉代田庄古代技术 14“道咸学术”资产阶级运动 15近现代社会变革毛泽东理论 16资产阶级运动近代社会生活 17民国初期斗争近现代社会变革 18毛泽东理论改革开放成就 19近代社会生活珠海宣言 20中美建交雅典民主政治 211875年宪法1875年宪法 22美国工业状况美国工业状况 23对京剧的认识对京剧的认识09高考09调测顺序:古代近代现代中国世界13汉代出现了田庄,它 A都由贵族地主控制 B是相当完备的微型社会 C

2、与手工业生产无关 D是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14梁启超在评清代学术时说,清初之学大,乾嘉 之学精,道咸(18211861年)以后之学新。这里 的“新”指的是 A反对君主制度 B西方的“长技” C介绍研究西学 D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7在民国初年,各派政治势力围绕中华民国临 时约法展开了诸多冲突。下列不属于此类冲突的 是 A宋教仁案 B二次革命 C清帝退位 D护国运动20“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美利坚合众国商定自1979 年1月1日起互相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从中可以 推断的结论是 A中美第一次打开了交往的大门 B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C中美关系实现了正常化 D中美建交促成中日建交调测卷与样卷比较综合题题

3、号调测卷样卷 381高昌王国与唐朝廷 的关系 黄宗羲、康有为的 政治设计及原因 2治理高昌、厥 的主张及其结果 孙中山的主张3唐太宗治理国家的 认识 明以来政治主张的 演变391苏联二战中军事方 面的贡献一战爆发的原因及 不同观点 2反法西斯联盟的形 成及影响斯大林模式及其影 响 3苏联胜利对本国及 对世界的影响 09调测卷减少 一则材料 一个设问选修四选修三必修三 必修二 必修一 选修四选修三 必修二(1)政治设计:黄宗羲提出皇权需要宰相制度补救, 应以学校为议政和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以限制君权 、弥补君主专制的弊端;康有为提出建立君主立宪、 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原因: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

4、芽的发展,明朝的衰亡,明末清初思想界的活跃;洋 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亡国灭种的现 实威胁。 (2)观点:以三民主义为武器,推翻君主专制政体, 争取民族独立,发展资本主义。不同:孙中山致力于 通过革命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黄宗羲在原有 制度内寻求限制君权,康有为试图以维新改良的方式 改变传统专制政体。 (3)从专制主义向民主政治思想转变。(1)这种说法并不得当,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同盟国集团和协约国集 团共同促成的。从战争爆发的背景看: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在完成 工业革命以后,争夺殖民地和势力范围的斗争变得空前激烈。欧 洲列强之间的矛盾纷繁复杂,随着两大军事集团最终形成,第一次 世界大

5、战不可避免。从战争的性质来看,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 国主义性质的战争,对交战双方来说都是非正义的。学术以外的目 的是:战胜的协约国集团用来作为向战败的同盟国集团索取赔款的 理由。 (2)“斯大林模式”是指苏联在斯大林执政时期形成的高度集中的 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在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下,产生了个人崇 拜,出现大清洗这样的严重错误,使苏德战争爆发时缺乏有能力的 指挥员,战争初期遭受了惨重损失。但是,在二战爆发前,苏联在 斯大林模式下成为了世界工业强国,为苏德战争的最后胜利提供了 强有力的保障。而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举 国一致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浙江省自主命题关注的考核目

6、标与要求题号09高考考核目标和要求 12古代书法调动和运动知识 13古代技术调动和运用知识 14古代地方机构调动和运用知识 15北宋赋税获取和解读信息 16明代内阁调动和运用知识 17尼布楚条约调动和运用知识 18康有为思想特点描述和阐释知识 19改造中国新途径调动和运用知识 20恢复高考调动和运用知识 21国际工人运动调动和运用知识 22一战影响描述和阐释知识 23对电子文档认识描述和阐释知识题号样卷考核目标和要求 12“五尺道”调动和运动知识 13古代技术调动和运用知识 14资产阶级运动描述和阐释历史 15毛泽东理论调动和运用知识 16近代社会生活调动和运用知识 17近现代社会变革调动和运

7、用知识 18改革开放成就调动和运用知识 19珠海宣言调动和运用知识 20雅典民主政治调动和运用知识 211875年宪法调动和运用知识 22美国工业状况获取和解读信息 23对京剧的认识描述和阐释知识(09高考)第38“新民”与“新青年”题:(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 者(梁启超、陈独秀)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 的原因。(获取解读、调动运用、描述阐释)(10 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 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 神。(获取解读、调动运用、描述阐释)(8分)(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 秀“新青年”理

8、念之间的关系。(论证探讨)(8分)(09高考)第39“工业革命”题:(1)概括该学者认为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 三项因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8世纪的英国是如何 满足这三项因素,从而促成了工业革命的首先爆发。 (获取解读、调动运用、描述阐释、论证探讨)(9分 )(2)指出近代蒸汽动力技术产生的主要原因。(调动 运用)(4分)(3)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蒸汽机 的创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获取解读、调动运 用、论证探讨)(13分) 第38题“明代以来我国政治思想的演变”: (1)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黄宗羲、康有为分别提出了 怎样的政治设计?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上述观点产生的

9、主要原因(获取解读、调动运用)。(12分) (2)概括材料三的主要观点,并根据上述材料,说明 孙中山与黄宗羲、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获取解 读、描述阐释、论证探讨)(10分) (3)综合上述材料,说明中国社会明代以后政治思想 发展演变的历史趋势。 (论证探讨)(2分)(考试说明样卷)第39题“两次世界大战”:(1)根据材料一并运用所学知识,从背景、性质的角 度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由德国及其盟国的侵略 引起的”说法是否得当,并请指出当初某些人宣扬 这一说法学术以外的目的。 (获取解读、描述阐释、 论证探讨)(10分) (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斯大林 模式”,并分析其对苏德战

10、争的影响。 (获取解读、 调动运用、描述阐释、论证探讨)。(12分)(考试说明样卷)获取和解读信息理解试题提供的图文资料和答题要求整理材料、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对有效信息进行完整、准确、合理的解读信息的形式:文字、图表、数据、图片、符号等(09高考)(样卷)(样卷)农业税 (万贯)非农业税(万贯 )农业税:非农业 税至道末年(997年)2408.11567.360:40天禧末年(1021年 )2641.23874.040:60熙宁十年(1077年 )2021.35117.228:72唐会要高昌 旧唐书高昌传 唐会要高昌 资治通鉴卷193 中国青年报2009年5月11日 金重远等20世纪的世界

11、(调测卷) 吴于廑等世界史现代史编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德尼兹加亚尔欧洲史 (09高考)黄宗羲明夷待访录 康有为请定立宪开国会折 孙中山(民报)发刊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吴于廑主编世界史 (样卷 )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和历史解释理解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和证明历史现象和历史观点知识:主干知识(历史事实、人物、文明成果等) 、 知识体系(由知识的内在联系及历史发展的 纵向线索和横向特征构成) 09高考:书法、生产技术和科学技术、明代内阁、 尼布楚条约、

12、蒸汽技术产生原因 10调测卷:中美建交、苏联在二战中军事上的贡献 样卷:中国社会变革、改革开放三十年、1785宪法、 斯大林模式描述和阐释事物和人物客观叙述历史事物和概括历史人物的活动准确描述和解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或评价历史人物认识历史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并做出正确阐释历史事物:包括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问题等 历史人物:中外历史人物09高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概括该学者认为 工业革命的爆发首先需要满足的三项因素 样卷:对资产阶级运动的认识,对京剧的认识,用 一句话概括“斯大林模式” 论证和探讨问题运用判断、比较、归纳的方法论证历史问题使用批判、借鉴、引用的方法评论历史观点独立地对历史问题和

13、历史观点提出自己的看法问题:重大的历史或现实问题09高考: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 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分析蒸汽机的创 制对历史发展的直接影响。 样卷:说明孙中山与黄宗羲、康有为思想主张的不同 。说明中国社会明代以后政治思想发展演变的历史趋 势;分析其对苏德战争的影响注重通史意识的培养新高考形势下二轮复习的一些想法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概念适度关注新题型和新高考高考的考试说明编写是通史体例。但是历史教材的 编排,却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学习模块,包括25 个古今贯通、中外关联的学习专题。 一般来说,专题 学习一般到大学或研究生阶段才可以进行,在高中应该 以通史形式学习为

14、主。在新高考试卷命制中,历史科目 试题的呈现方式还是按照通史编制的。教育部考试中心副主任应书增注重通史意识的培养考试说明的编写、省高考的试卷、中学历史教学的任务历史时期整理角度古代史以朝代年限为轴心,根据政、经、文三大板 块,根据教材落实同一时期史实整理,并且 在学生整理基础上归纳阶段特征 中国近代史 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 世界现代史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和文化以阶段为轴心,整理同一时期三大模块内容以年代为轴心(世纪的模式),从三个 专题中整理内容老师示范,学生自主对策:帮助学生打通,建立起通史框架,构建历史帮助学生打通,建立起通史框架,构建历史 知识体系,并掌握好历史发展阶段的基

15、本特征。知识体系,并掌握好历史发展阶段的基本特征。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文化先秦秦汉唐宋元明清举例: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文化19世纪(40-60年代) 19世纪(60-90年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 (19001919年 ) 20世纪前半叶 (19191949年 )中国近代史阶段特征政治 (民主政治建设 、国家统一和外 交)经济文化19491956( 过渡时期) 19561966( 社会主义建设 探索时期) 19661976( 文革时期) 1978年以后( 社会主义建设 新时期)中国现代史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文化1516世纪, 早期资本主义 1718世纪, 工场手工业时期 19世纪初70年代,蒸汽时代 19世纪70年代 20世纪初, 电气时代世界近代史阶段特征政治经济文化20世纪初 二战 二战后到20 世纪90年代 20世纪90年 代以后世界现代史(10调测卷)下列关于法国1875年宪法的说法中不正 确的是 A“一票共和” B保皇派和共和派妥协的产物 C规定总统的权力极大,两院的权力很小 D法国的共和政体并没有因为它的颁布而巩固 (09高考)隶书是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字体之一,它 A.源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和金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