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卢巧老师的教学实录蒸腾作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88330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25 大小:281.0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卢巧老师的教学实录蒸腾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对卢巧老师的教学实录蒸腾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对卢巧老师的教学实录蒸腾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对卢巧老师的教学实录蒸腾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对卢巧老师的教学实录蒸腾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卢巧老师的教学实录蒸腾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卢巧老师的教学实录蒸腾作用(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对重庆市第十一中学卢巧老师的教学实录 “蒸腾作用”的点评.对教学过程的点评教学片段1:引言,播放水的“三态”视频动画 ,引入新课(015“240”,共 225“) 。 点评: 1.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基础,激发学生学习兴 趣(教师知道学生知道什么); 2.体现生物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渗透科学发展的综 合性和相互交叉的特点)。 3.引出课题和概念的外壳,为进一步学习、探究 蒸腾作用的现象、原理、部位、意义等概念的内涵 奠定基础(前概念科学概念); 4.给学生一个植物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的认识(整体 性原理);教学片段2:演示“植物蒸腾失水”的实 验,探究蒸腾作用的主要器官( 300“1000

2、“,共 7)。 点评: 1.指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明确实验组和对 照组的设置和区别,渗透实验设计中重要的 对照性原则、等同性原则(提升设计实验能 力、累积科学素养); 2.具体、直观、感性,为推理、归纳得出结论 ,上升为理论创造条件(符合先感性后理性 、先具体后一般、先事实后概念、先现象后 结论的原则);3.联系移栽的实际,运用蒸腾作用的原理解 决实际问题(体现STS的思想); 4.建议:对蒸腾作用的表述应该再强调其中 的要点,即内涵,如条件、水分散失的形式 、主要器官等(有效地建构蒸腾作用概念的 内涵); 5.建议:先出示“植物蒸腾失水”演示实验 的装置,后播放“植物蒸腾失水”的演示实 验

3、录像(体现直观性原则和提升观察能力; 将观察实物放在第一位)。 教学片段3:问题,组织讨论 (1025“1316“,共251“)。 点评: 1.问题:假如说不想让叶片里的水分出来,应 该怎么做?(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2.提供设计思路和具体的方法(并板书凡士林), 实验材料、条件和原理(为后面设计实验做好 铺垫,创造条件); 3.要解决的问题:上下表皮是不是都有气孔 ?上下表皮的气孔一样多吗?(明确讨论的问题 );4.学生讨论实验设计,教师巡视,与学生交流 并指导(促进学生的参与和发挥教师的指导 作用); 5.要求学生填写实验报告单(表达、交流的一 种方式,也是实验能力要求的重要内容); 6.

4、建议:最好让学生设计思路和具体的方 法(提高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和质量); 7.建议:适当延长学生讨论的时间,讨论时间 太短,仅仅40“,一般要在3左右,避免“ 搞形式、走过场”(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 见和进行思想交流、交锋的时间)。教学片段4:组织学生交流、表达讨论的 结果,板书学生实验设计的内容,出示实验设 计的表格(1316“1550“,共234“)。 点评: 1.出示实验设计的表格,将学生的设计规范化(教 师起到示范的作用); 2.建议:交流、表达实验设计的人数要增多,至少 应再问一问是否有不同的设计和意见(既注意求 同思维的发展,也要注意求异思维、敢于发表不 同意见的训练)。教学片段

5、5:播放实验操作过程的录像 (1550“1715“,共125“,略)。教学片段6:观察、分析实验过程和实验 现象,得出结论(1715“2850“,共 1135“)。 点评: 1.师生共同完成由现象到本质的分析(体验逻辑推理 的思维过程); 2.由定性研究过渡到定量研究,完成了从定性到定量 两个侧面来验证的两个问题(体验科学研究的方 法和求实的科学态度);3.体现教材运用数学工具的编写意图,且比教材的要 求要高出一个层次(教师要钻研教材、处理教材,教 学要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4.学生参与绘制图象,师生共同分析、解读图象中的 四条线,并填加与纵轴平行的一条线,此线与横轴及 四条线相交出A、B、

6、C、D、E五个点,由此分、比较 四个叶片失水量的多少(利于提升思维能力和实现由 形象抽象形象的思维转化,这可以说明好的教学 设计和方法,会产生意外的收获和生成新的目标,但 要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教学片段7:制作临时装片,用显微镜观察叶片 上、下表皮的气孔;交流、记录观察结果( 2850“3411“,共521“)。 点评: 1.操作、记录和交流是实验能力、观察能力要求的 重要内容(进一步提升生物学能力和科学素养); 2.建议:比较上、下表皮气孔的数量,要使其具有 可比性,例如比较相同面积内的气孔数量(观察的 科学性)。教学片段8:小结蒸腾作用过程中水的形态的变化; 联系实际和谚语引出蒸腾作用

7、的意义,并要求学生 在书上做标记(3411“ 3456“,共045“)。 点评: 1.联系引言中播放的关于水的“三态”动画 (前后呼应); 2.联系实际和谚语(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知道 学生知道什么); 3.关于蒸腾作用意义的要求,虽然教材只要求三点, 建议可以联系对环境的意义、对生物圈的意义(知识 拓展、联系后续学习的知识,利于学生形成完整的知 识体系)。教学片段9:进行教学反馈,要求学生思考、分 析并交流“思考与练习” 中的实验设计是如 何处理枝条的;新的探究问题:同一 植物不同部位叶片气孔的分布;不同植物 叶片气孔的分布(3456“4423“,共 927“)。 点评: 1.再次解读图

8、象、引证结论,学生参与的广 度、深度、质量都较好(当堂进行“反馈矫 正”);2.注意强调了结论的一般性,避免绝对化(处 理好一般和特殊的关系,教学语言避免绝对 化);3.新的探究问题,为后续学课题或满足 优秀的、有特长、有兴趣学生的要求(使探究 的活动不断深入,渗透科学发展的连续性;体 现面向全体学生的理念)。.对制定的教学目标的点评知识目标: 描述植物的蒸腾现象: (这是课标的要求;活动建议是:收集或实测不同植 被环境中的大气湿度数据,并进行比较分析。)解释植物水分散失的主要原因;说出蒸腾作用对植物生活的意义。 (课标的要求是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 作用。) 点评: 1.用主体的行

9、为动词表述,基本上符合要求,且能够 达成; 2.目标表述问题:比较笼统,能否再具体些,例如:第条:描述蒸腾作用的条件和体内水分散失的形 式、主要部位,以及散失量;能力目标: 观察演示实验,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 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培养推理思维和动手 实践能力。 点评: 1.观察、分析、推理、动手等能力都有所发展; 2.目标表述问题:“培养观察和分析能力”“培养推 理思维和动手实践能力”的目标太大,不具体,而 且行为主体不明确(“培养”一词的主体似应是教 师); 3.修改建议为: 尝试独立设计探究植物气孔数目和分布的实验,尝 试对实验现象进行逻辑分析并得出结论; 独立完成装片制作和熟练使用

10、显微镜观察、比较叶 的上、下表皮气孔的多少。情感目标:通过探究和实验,激发对生命科 学研究的浓厚兴趣。 点评: 1.学生的兴趣确有很大提升(看学生的眼神、 精神状态,思维状态、表达状况等); 2.目标表述问题:行为主体不明确(“激发” 一词的主体似应是教师)、缺少行为条件( 通过什么样的探究和实验?); 3.对隐性的情感目标挖掘不够,例如:继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具体化)、 进一步认同求实的科学态度(具体化)、进 一步确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生物学观点等 。关于制定、表述教学目标的几个问题 1.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是 教学设计和教学评价的依据; 2.教学目标要多元化、多层次,

11、具有连续性、一致 性、累积性、可达成性、可测性; 3.预设的教学目标要有侧重点,重点突出,但不一 定面面俱到,更不能牵强附会; 4.关于预设目标与达成目标、生成目标的问题; 5.教学目标表述的基本要求:行为主体(学生,表述 时可省略)、行为条件(具有本节课的特点)、行 为动词(可检测)、行为程度(可达成、连续、累 积)。.总体点评1.能够体现生物学课程理念 (1)科学的事实、概念、原理、规律和技能是 在观察、实验、讨论等活动和接受学习的过 程中获得的; (2)在活动过程中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形成 科学的能力,体验科学的思维、态度; (3)学生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以及定性研 究与定量研究相结合

12、的科学思想有所发展。 2.蒸腾作用概念内涵的全面的建构,利用了学 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和教学中提供 的事实,促使学生完成蒸腾作用概念的“同 化”过程。3.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处理有自己的想法和特 色,例如对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的逻辑分析, 对图象的处理和解读等。但是还需要加强对教 材知识体系和隐性教学目标的钻研。 4.教学方法是以讲解为主,结合讨论和实验, 相对来说,学生参与讨论、实验和表达活动的 时间较少。 5.“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是七年级上 册教材中的第6个探究活动,教学中不知为什 么却让学生设计一个实验来进行验证(可能是 口误)。6.因为没有看到学生的实验记录单,不知是如 何设

13、计的,如果是探究的话,是否是全程探 究?或者探究的侧重点是什么?应该达到什么 程度?这些问题应该在教学中进一步明确。“课标课标 ”要求 的探究步骤骤“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提示的探究步骤骤 问题问题问题问题 作出假设设假设设制定计计划制定实验计实验计 划实实施计计划实实施实验计实验计 划得出结论结论分析与结论结论交流和表达(分析与结论结论 的第3题题,属笔头头表达)页页 数探究实验实验探究步骤骤问问 题题假 设设制定 实验实验 计计划实实施 实实验验 计计划分析 及结结 论论交流 与表 达 15探究温度对对霉菌生活的影响+ + -+ -+ -+ -+ -29探究影响鼠妇妇分布的环环境因素+ -+ -+ -+ -+ - 79探究影响叶绿绿素形成的环环境因 素+ -+ -+ -+ -85探究植物的呼吸作用+ -+ -+ -+ - 87探究植物细细胞的吸水和失水-+ -+ -+ - 93探究植物气孔的数目和分布-+ -+ -+ -104探究种子的营营养成分-+ -+ -+ - 106探究种子萌发发的外界条件+-+ -+ -+ -每个探究实验实验 要有侧侧重点,一步步提高要求,要有 个梯度。以上意见只是个人的一 些看法,欢迎批评指正。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