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下册2124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87760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407.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语文下册2124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2124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2124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2124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八年级语文下册2124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八年级语文下册2124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语文下册2124复习(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五单元复习第五单元复习一一 文学常识:文学常识: 时代时代 作品作品n吴均n陶渊明n韩愈n宋濂n刘禹锡n杜牧n文天祥n苏轼n张养浩南朝梁文学家 与朱元思书 东晋 五柳先生唐 马说明初文学家 送东阳马生序元代散曲家 山坡羊 潼关怀古唐 赤壁 南宋 过零丁洋 北宋 水调歌头 明月几时有唐 酬乐天杨州初逢席上见赠 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一、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通假字并解释并解释n蝉则千转不穷n窥谷忘反n才美不外见n食之不能尽其材n其真无马邪n四支僵劲不能动n同舍生皆被绮绣转通啭 鸟叫声 反通返 返回见通现 显露,显现食通饲 喂养 材通才 才能邪通耶 表疑问 “吗” 支通肢 肢体被通披 穿,穿着二、

2、给二、给加线字加线字注音并解释。注音并解释。n水皆缥碧n互相轩邈n鸢飞戾天者n性嗜酒n造饮辄尽n其言兹若人之俦乎n衔觞赋诗n或遇其叱咄n俟其欣悦n卒获有所闻piob青白色 xunmio争着往高处和远处伸展yun l一种凶猛的鸟 至,到 sh特别爱好 zh就 chu辈,同类 shng酒杯 chdu训斥,呵责 s等待 z终于n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n足肤皲裂而不知n媵人持汤沃灌n以衾拥覆n烨然若神人n右备容臭qi y x箱子 拖 鞋子jn皮肤因寒冷干燥而开裂yng指服侍的人qn被子y光彩照人的样子xi气味,这里指香气三、说说下列红色字的古今含义:三、说说下列红色字的古今含义:n鸢飞戾天者 古义:

3、今义:n经纶世务者 古义: 今义:n造饮辄尽 古义: 今义:n赞曰 古义: 今义:n走送之 古义: 今义:n日再食 古义: 今义:n媵人持汤沃灌 古义: 今义:至,到达罪过,乖张筹划治理政治规律到、往制造、创造 传记结尾评论 性文字赞美、称赞跑行走两次又一次热水菜/肉汁四、解释红色字的词义并说说其用法四、解释红色字的词义并说说其用法n任意东西n互相轩邈n猛浪若奔n皆生寒树n一食或尽粟一石n策之不以其道n手自笔录n腰白玉之环n缊袍敝衣向东向西 名作动 往高处或远处伸展 形作动 飞奔的马 动作名吃尽吃光 形作动用笔 名作状 腰佩,腰挂 名作动 穿着破衣服 名作动使、感到有寒意 用鞭子打 名作动n既

4、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 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送东阳马生序 “益” 增加利益,好处更加富足,隆盛。学生根据上下文 选“更加”;再联系已知爱莲说 中“香远益清”是“香气越远越清香”,“益”也当“更加” 讲。1、策之不以其道执策而临之2、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3 一食或尽粟一石食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食不饱,力不足食之不能尽其材驾驭,鞭打鞭子表反问语气,难道 其实,恐怕 Sh 吃(一顿)S 饲养,或通“饲”Sh 吃 S 喂养 您的位置:马说课堂练习五、一词多义五、一词多义n 天下独绝n 猿则百叫无绝n 以为妙绝n 因以为号焉n 以此自终n 策之不以其道n 以衾拥覆n

5、 以中有足乐者绝妙 断、停 极把 来 按照 用 因为n 负势竞上n 横柯上蔽n n n 策之不以其道n 执策而临之n 安求其能千里也n 虽有千里之能n n 向上 在上面鞭策 鞭打 鞭子能够能力 才能n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n 无冻馁之患矣n 益慕圣贤之道n 策之不以其道n 色愈恭,礼愈至n 至舍,四支僵劲担心,忧虑 忧患 学说正确的方法周到到21 21 与朱元思书与朱元思书n1、用课文原句填空: (1)写富春江全貌的句子是: (2)总写富春江山水特点的句子是:(3)写富春江江水清澈的句子是:(4)写富春江水流湍急的句子是: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奇山异水,天下独绝。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

6、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n、本文兼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写景,请从这两方面入 手找出写得好的字词句,并谈谈好在何处(1)从视觉来写: “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作者不仅为我们描绘出一幅天清气朗,明快秀丽 的景色,而且将富春江放在“天”这个壮阔背景上来描写,就勾勒出了一个广 阔的空间境界。“从流飘荡,任意东四”,既写出富春江水陡,山形千回百转的特色,也 表现了作者陶醉于大自然美好景色的闲适心情。 “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用拟人的手法,写出江 的两岸崇山峻岭,高耸人云的雄奇景色;“竞”“争”二字把静止的山写活了 ,赋予了它们以生命和动感。“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

7、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 。”泉水泠泠,鸟鸣成韵,蝉声不断,猿啸无绝,组成了一部美妙的大自然交 响曲,绘声绘色,使人产生亲临其境之感,令人神往。(2)从听觉来写:n、“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 窥谷忘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抒发了对世俗功名利禄的蔑视之情 ,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大自 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请用课文原句答题请用课文原句答题:1、“五柳先生”的字号来源于_。2、“五柳先生”最突出的性格特征是_。3、“五柳先生”的三大志趣_、_、_。4、“五柳先生”的生活境况是 _。5、赞语中哪句话与传文中“不慕荣利“一句相照应?_。宅边有五柳树宅边有五柳树闲静少

8、言,不慕荣利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好读书性嗜酒性嗜酒常著文章常著文章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不汲汲于富贵不汲汲于富贵文中含义:读书只求领会意旨,不在 一字一句的解释上过分下功夫。如何理解“不求甚解”?不能仅理解为一种读书方法,即不死抠字眼 ,而力求真谛,它还与作者的“不慕荣利”有 关。他读书的目的,是一种求知的满足与精 神享受 。这句话的意思是指五柳先生每次读书有心得体会时,便沉溺于书中而忘记了饮食。这形 象地说明了前文中的“好读书”是真正的喜爱 读书而不是装模作样。 2. 2.如何理解如何理解“ “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每有

9、会意,便欣然忘食” ”亲友请客,五柳先生就毫不客气地喝酒, 而且喝醉方休,醉后就走,不和别人虚情客套 。这说明了五柳先生不但嗜酒,而且不拘小节 ,性情豪爽,把世俗的繁文缛节置之脑后,是 一位独立于世的高风亮节之人。 3. 3.怎样理解怎样理解“ “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曾不吝情去留” ”? “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 屡空”生活条件如此恶劣,作者为何还能“ 晏如也”?这种精神值得提倡吗?明确:作者的生活状况是穷困的:“环堵萧 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不仅写 出了他的穷困潦倒,而且含蓄地说明了作者以 古贤颜回自比,表达了自己

10、追求高尚的道德情 操,以及安贫乐道的思想。活灵活现地刻画出 一个虽处于贫苦之中却悠闲自适、淡泊名利的 隐士形象. 陶渊明三大爱好:陶渊明三大爱好:1.“好读书”而“不求甚解”2.第二大爱好 饮酒3.第三大志趣著文章4. 4.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五柳先生的三大爱好反映出他怎样的精神?体现其淡泊名利,“不汲汲于富贵”的性格马说解题:“说”:是古代的一种托物寓意的议论体裁。 “说”就是“谈谈”的意思,比“论”随便些。 这篇文章以马为喻,谈的是人才问题。1.本文通篇不离千里马,难道只是说“马”吗?借千里马难遇伯乐,最终被埋没,对埋没人才的现状作了揭露 。“借马说人”,是托物寓意的写法

11、。 2.本文中“伯乐”“千里马”“食马者”各比喻了什么样的人?伯 乐:善于识别人才的统治者。千里马:即人才。食马者:埋没人才,摧残人才的封建统治者。 3.本文通过千里马的遭遇,表达韩愈怎样的思想?表达作者怀才不遇,有志难酬的愤懑心情。注意语气 “也”伯乐不常有 不以千里称也(痛惜)食马者不知 安求其能千里也(愤怒) 真无马 真不知马也 (嘲讽)反问,有愤怒、谴责的强烈语气。既有痛切,又有对无知的饲马者的嘲讽。对千里马遭遇不幸,最终不被人关注的命运 深感痛惜重点研读请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1、千里马的处境是怎样的? 2、千里马都受到了哪些不公平的待遇? 3、作者通过什么描写表现食马者的愚昧无知的

12、,具体表现在哪里? 4、千里马被埋没的根本原因?1、课文写了些什么内容?能否从文中找出一句话概括?求学的艰难和自己勤奋的态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作者求学之“艰”表现在哪里?作者是如何表现这一 点的? 得书之难:从师不易旅途之艰生活之苦幼时求学,家贫,致书之难借书抄录 :“趋百里外”、“立侍左右”、“俯身倾耳 ”、 “色愈恭,礼愈至,不 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 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无鲜肥滋味之享”、“缊袍敝衣”24 24 送东阳马生序送东阳马生序n3、作者写自己艰苦求学经历的目的何在?n4、本文第二段运用了什么写

13、作手法?有什么作用?n5、作者通过对比,想说明什么道理?(1) 是为了鼓励马生勤奋学习。作者认为,勤奋和艰苦是相互联系 的两个方面,有了主观的勤奋,一切艰难困苦都可以克服。这正是学 有所成就的根本原因运用对比的写作手法,将富家子弟的豪华和作者自己的贫寒对比, 突出了作者求学生活的艰苦和勤奋学习的精神。通过对比,作者说明了学习条件的好坏,对学习效果没有决定性 的影响。成功的重要因素是求学者的态度:要勤奋,要舍得吃苦, 要有恒心。 古人在艰苦条件下勤奋学习、以苦为 乐的事例n囊萤映雪(晋车胤和孙康的学习故事)n悬梁刺股(战国苏秦的学习故事,也叫“头悬 梁,锥刺股”)n凿壁偷光(西汉匡衡的学习故事)n韦编三绝(孔子晚年读易的故事)n画荻教子(欧阳修的学习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