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像批判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方法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87477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影像批判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影像批判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影像批判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影像批判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影像批判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影像批判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影像批判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方法(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十一章 影像批判:一种跨学科研究的方法第一节 对影像进行解读的几个视角电影作为文化的三个层次大工业生产的产品、商品;日常生活方式、日常 生活的仪式;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艺术从文化形态的角度看,由电影和电视所构成的影视文化是 一种涉及到社会学、心理学、美学、艺术和艺术学、传播学 、市场经济学等多种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的综合性文化。从文化价值取向的角度看,影视艺术体现了高雅艺术和 大众化通俗艺术的综合。从影视传播的独特性和受众面的驳杂和无所不包的角度 看,最广泛驳杂的受众群体,也可以说体现了各个不同文化 阶层、族类、群体、性别、年龄的综合。在现代社会,影视 艺术这一现代艺术成为了一种新的“公众话语

2、空间”。一、影像(类像、视像)文化的崛起以照相、电影、电视为中心的影像文化,主要诉 之于视觉(含听觉)。二、对人类生活、思维方式、观感方式的冲击1、似真性幻觉与距离感的消失“电影使欣赏者和艺术作品之间的永恒的距离 在电影观众的意识中完全消失。”“在电视这一媒介中,所有其他媒介中所含有 的与另一现实的距离完全消失了。”类像2、娱乐消费性与感官化的欣赏方式3、日常生活的仪式化与艺术化4、人类传播方式的革命性变化消费文化、娱乐文化、狂欢文化、商品拜物教、偶像崇拜品牌网:中国30年主要时尚(19782008)1978:泡图书馆 1979:交谊舞1980:学外语、台湾校园歌曲 1981:迪斯科、美学19

3、82:写诗 1983:武打、读者文摘1984:春节晚会 1985:生猛海鲜1986:琼瑶、三毛 1987:下海1988:人体、侃大山 1989:摇滚1990:婚姻危机 1991:卡拉OK1992:炒股 1993:东方时空1994:刷卡 1995:婚纱影楼1996:说不,传销 1997:怀旧1998:上网、洗脚、手机 1999:还珠格格2000:.com、美女作家塌鼻梁、小眼睛、厚嘴唇、雀斑脸 ,吕燕 “个性美” 一说,2000 年,审美的标准也更开放与国际化。 2001年,上海APEC峰会上20位各国领导人集体穿唐装亮相,唐装成为全球流行时尚。2002年,bobo族“白骨精”成为都市女性的目标

4、,BOBO族指的是那 些拥有较高学历、收入丰厚、追求生活享受、崇尚自由解放、积极进取 的具有较强独立意识的一类人。波普风在当年十分盛行,秀兰邓波儿钟爱的圆点出现在了长裙、 小上装以及宽边帽上,条纹与棋盘格的运用也随处可见。 2003年实用即时尚-非典口罩潮流化 瑜伽与美容原是两条平行线,可 是在2004年它们有了一个焦点,你 会发现身边的女人都在为瑜伽而疯 狂,瑜伽运动在美容领域掀起新的 风潮。 2005 超女带来中 性风潮,超女冠军李 宇春的中性风潮引起 很大争议,她的穿衣 方式和发型迅速在中 国流行。杜鹃以中国模特身份 第一次登上TIME副 刊封面,并代言多个国 际品牌,世界名牌有了 中国

5、面孔。2006年中国整型术赶日 超韩,从黄金甲引发丰胸热 。 2007年环保时尚年,打着“ 环保限量低价”概念的 “Im not a plastic bag(我 不是塑料袋)”,在伦敦上市当 天就被抢购一空。 2008年,中国时 尚30年结点 ,从“ 外国大牌迷信症” 到国货热。 一场在家门口办的奥运,让运动成为时尚界 最热门的名词。 研究个案举例1、威廉斯的文化社会学(Raymond Williams, Sociology of Culture,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2)2、美学研究:美学研究的思辨方法与经验方法的结 合。3、心理学家朗洛瓦的face

6、-beauty研究心理学家朗洛瓦的face-beauty研究不同几何级数合成的照片关键词一:符 号形象与视觉性;符号与形象;可视的与可读的;图像志,图像学,图像性;视觉修养;视觉文化与视觉自然;视觉文化与视觉文明(大众文化对艺术;视觉美学对符号学;视觉文化的层级);社会与景象;视觉媒介的分类学与历史(视觉文化的“自然史”);视觉艺术的社会性别;表征与复制。 关键词二:身 体种族,视觉与身体;漫画与人物;暴力的形 象/形象的暴力(偶像破坏论;偶像崇拜;拜物教 ;神圣;世俗,被禁忌的形象,检查制度,禁忌 与俗套);视觉领域中的性与性别(裸体与裸像 ;注视与一瞥);姿态语言;隐身与盲视;春宫 画与色

7、情;表演艺术中的身体;死亡的展示;服装倒错与“消失”;形象与动物。 关键词三:世 界视觉物的体制;形象与权力(视觉与意识形态;视觉体制的概念;透视);视觉媒介与全球文化;形象与民族;风景,空间(帝国,旅行,位置感);博物馆,主题公园,购物中心;视觉商品的流通;形象与公共领域;建筑与建筑环境;形象的所有制。解读超级女声消费偶像带来的财富盛宴生产偶像vs.消费偶像 (洛文塔尔,1961)消费偶像:媚悦于消费者的商品;推动消费超女经济湖南卫视:冠名赞助、节目广告、手机短信 天娱公司:全国巡演、美丽分贝、唱片蒙牛乳业:分赛区的选择,“蒙牛在其中获得了一定的话语权” 其他媒体 恶俗阴影下的狂欢:电视是一

8、种符号暴力:同质化;拒绝自由交流,单向传播,快思手特权;商 业化与收视率:轰动效应血与性。法国文化社会学,皮埃尔布尔迪厄(Pierre Bourdieu)传媒的娱乐功能曾经长期被忽视甚至被弱化。我 们在恰当的时候,率先改变观念,强化了传媒的 娱乐功能,赶在许多同行之前,开始为中国人大 批生产“快乐”。娱乐至死(尼尔波兹曼)狂欢全民参与颠覆常规平等外壳恶俗低俗 vs 恶俗“收视率是万恶之源” 绿色收视率 (叫座又 叫好)第二节 中国大片的奇观镜像之路一、中式电影造境观的艰难发展第一代导演指默片时期的电影导演,大致活跃于上世纪初叶到20年代 末。这一代导演约100人左右,代表人物有郑正秋、张石川、

9、但杜宇、杨 小仲、邵醉翁等。中国电影始于1905年,由丰泰照相馆老板任景丰出资,刘仲伦摄影 的京剧定军山。这部电影是对戏剧舞台上表演内容的忠实记录,摄 影机摆放的位置也是在观众席,因此这部由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 影是一部戏剧纪录片。早期的中国电影与戏曲有着密切的关系,又受到 当时被称为文明戏的话剧的影响,所以,这个时期的电影又叫做“影戏 ”。1913年,郑正秋与张石川合作拍摄了难夫难妻,进行独立的电 影剧本创作,开始尝试摆脱戏曲舞台的框范,被夏衍誉为“给中国电影 事业铺下了第一块奠基石”。他们也就成了中国的第一代电影人,中国 的“第一代导演”。 郑正秋张石川第二代导演主要活动时间是在20世

10、纪30、40年代,部分导演一直到 80年代仍工作在电影岗位上,主要有程步高、沈西苓、蔡楚生、史东山 、费穆、孙瑜、袁牧之、应云卫、陈鲤庭、郑君里、吴永刚、沈浮、汤 晓丹、张骏祥、桑弧等。其完成了中国电影从默片到有声片的转变,由他们开始,中国电影就 思想内容而言,开始真正从单纯的娱乐“玩耍”中解放出来,开始 比较深入地反映社会生活,从娱乐中发挥社会功能。在艺术上,这代导 演最大的特点是写实主义,同时,他们注意把“写实”和电影化结合起 来,开始逐渐掌握电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尽管这代导演的“戏剧意识” 还比较强烈,但他们已从对戏剧的摹仿从形式转向内涵,即逐渐摆脱舞 台的局限,充分发挥电影艺术之所长,只

11、是在故事情节上强烈地追求戏 剧悬念、戏剧冲突、戏剧程式。可以这样说,中国电影从这一代导演开 始,才显出自己独立的价值。 蔡楚生 , 渔光曲 一江春水 向东流等费穆,小城之春第二代导演将我国的影视艺术由萌芽发展到了起步,而此 时,抗战结束,建国后中国涌现出一大批优秀的导演艺术家 ,这就是“第三代”导演。主要有成荫、谢铁骊、水华、崔 嵬、凌子风、谢晋、王炎、郭维、李俊、于彦夫、鲁韧、王 苹、林农等。他们在遵循现实主义原则表现生活的本质,深入展现矛盾冲突,以及 在民族风格、地方特色、艺术意蕴等方面,都进行了十分有益的探索。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5年文革以前是他们创作的一个巅峰,优秀 作品有成

12、荫的南征北战,水华的白毛女,崔嵬的青春之歌、 小兵张嘎,谢铁骊的早春二月,谢晋的女篮五号等。 谢晋 水华崔嵬 第四代电影人大多是文革前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生构成的 创作全体,他们一毕业就遇到文化大革命,因时代的局限性 ,他们在学习时期没能接触到苏联以外的电影,这直接影响 到第四代导演电影语言的创造力和表现力。其提出电影不应该受僵化的舞台限制,应该选择自然、真切和简单 的形式挖掘普通生活的诗意和哲理,同时也开始了对历史的反思。整个 第四代的创作高潮正是伴随着这次反思而爆发的,创作带动了中国电影 的复兴。农村渐渐成为第四代作品的中心题材,以农村作为中国社会缩 影的表现手法也直接影响了后来的第五代导演。

13、 代表人物谢飞、郑洞天、张暖忻、黄蜀芹、滕文骥、黄建中等。代 表作品有张暖忻的沙鸥、郑洞天和徐谷明的邻居、吴贻弓的 城南旧事等。 黄蜀芹 吴天明 谢飞二、第五代对影像造境的创新指80年代从北京电影学院毕业的年轻导演。有的下过乡,有的当过 兵,经受了10年浩劫的磨难。在改革开放的年代,他们接受专业训练, 带着创新的激情走上影坛。他们对新的思想、新的艺术手法,特别敏锐 ,力图在每一部影片中寻找新的角度。其强烈渴望通过影片探索民族文化的历史和民族心理的结构。在选 材、叙事、刻划人物、镜头运用、画面处理等方面,都力求标新立异。 作品主观性、象征性、寓意性特别强烈。当他们一旦作为一个群体的力 量出现时,

14、尽管人数不多,却给中国影坛造成了巨大的冲击波。 如陈凯歌孩子王、黄土地、边走边唱;张艺谋;田壮壮 猎场扎撒、盗马贼;吴子牛喋血黑谷、晚钟;黄建新 黑炮事件;李少红、胡玫等 。三、透析20世纪90年代后的镜像风格第六代导演一般指生于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70年代中后 期,在80年代末至90年代进入北京电影学院、中央戏剧学院 等高等院校,接受过正规影视教育的青年导演,其中还有一 部分热爱电影的自由职业者。代表导演包括张元、王小帅、娄烨、路学长、管虎、贾 樟柯、王一持、李欣、宁浩等。其影片没有通过制造幻觉的快感向市场妥协,而是更多地关注那些 出于禁忌而“不可言说”的社会现实,更显出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真

15、诚。 在题材选取上,他们关注当下都市、边缘人物,小偷、妓女、无业青年 这些边缘人频繁在影片中亮相;在叙事策略上,他们常常在剧中人物身 上融入自己的经历,或多或少带有自传色彩;在影像风格上,他们强调 真实的光线、色彩和声音,大量运用长镜头,形成纪实风格。他们注重 以电影为媒介来考察当代都市普通/边缘人的生活状态,新一代青年在历 史转型时期的迷茫、困惑和无所适从在他们的镜头下被真实地记录下来 。如贾樟柯的三峡好人、宁浩导演的绿草地、王一持导演的 新一年到张元的过年回家、章明的巫山云雨等。 “第七代导演”或“新生代导演”:近几年活跃的青年导演,如施润玖、金琛、宁浩等。还有没划代的冯小宁、冯小刚、张建亚、黄建新、霍建起、尹力等。 1、姊妹花 1933明星影业公司年编导:郑正秋摄影:董克毅主演:胡蝶 郑小秋等2、十字街头 1937导演:沈西苓 主演:白杨 赵丹 钱千里 吴茵3、小城之春 1948导演:费穆主演:韦伟 李炜 石羽 张鸿眉中国电影历史上10部经典作品之一。香港电影评论界推选为世界100年电影史上的10部经典之一。百年电影十大华语影片之首。4、一江春水向东流 1947导演:蔡楚生 郑君里主演:白杨 陶金 舒绣文 上官云珠 吴茵5、平原游击队 1955 导演:苏里、武兆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