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85545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12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二、实践的主体和客体及其相互作用 主体和客体就是表示活动者和活动对 象之间特定关系的哲学范畴。主体指从事这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 人。客体指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 对象。1、实践的主体、客体和中介实践的主体实践的主体是实践活动中具有自主性和能 动性的因素,他担负着提出实践目的、操 纵实践工具、改造实践客体,从而驾驭和 控制实践活动的多种任务。 主体的能力结构中存在着三种基本要素: 第一,物质基础:“人本身的自然力” 第二,智力技能因素:主体所掌握、运用 的知识和经验。第三,精神动力因素:主体的情感和意 志。实践的主体的社会结构 个人主体集团主体社会主体人类主体 实践的客体在实践活动中,客体是

2、主体活动对象的 总和,是进入主体对象性活动的领域, 并同主体发生功能性关系,或为主体活 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实践的客体有两个特征:第一,客体是一种不依主体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存在第二,客体不是与客观事物相等同的概念,而是为主体活动所指向并与主体相对立 的东西 。 第一,哪些客观事物能够成为实践的客体 ,不仅取决于这些客观事物的自在本性, 同时也取决于人的本质力量的发展程度和 水平。 第二,客体是由人的实践活动历史地规定 着的。第三,客体的变化发展是主体本质力量的 确证。 为什么客体是为主体活动所指向并与主 体相对立的东西 客体有三种基本类型 自然形式的客体:自在自然和人工自然社会形式的客体

3、:对象化了的现实的社 会结构和体现在物上的社会关系 精神形式的客体:人类精神生产的结果 以物的形式存在 实践的中介就是把实践主体和客体现实地连结起来 的各种工具、手段以及操作、控制这些 工具的程序和方法。从实物构成来看,分成两类:第一类:作为人的肢体延长、体能放大 的工具系统。第二类:作为人的感官和大脑延伸、智 能放大的工具系统。2、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特点和 实质看特点:具有物质性的特点 主体与客体之间具有目的与手段、创造者 与被创造者、能动者与被动者的关系 实质在实践过程中,主体一方面受到客体的限定 和制约,另一方面,又能不断地发展自己的 能力和需求,以自

4、觉能动的活动不断打破客 体的限定,超越现实客体。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这种限定和超越或限定中 的超越关系,就是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 用的实质。主体对象化:指人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本质 力量转化为对象物。 也称主体客体化。客体非对象化:指客体从客观对象的存在 形式转化为主体生命结构的因素或主体本 质力量的因素,也称客体主体化。 从实践的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的内容和 结果看3、实践的运行机制实践的运行过程包括三个基本环节:实践目的的提出实践主体依据目的通过一定的手段作用 于客体实践主体通过目的、手段而达到实践的 结果 实践目的的提出确立实践目的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们于 实际改造客观事物之前在思维中对客观事物

5、 进行改造,在观念中预先规定活动的结果, 形成关于理想客体的观念模型的过程。 人们所提出的目的都表现为要建立一种或 实现一种客观世界现在还没有的东西。 目的性鲜明地体现着主观与客观、理想与 现实、实然与应然的矛盾。 实践手段是人的身外器官手段是人的身内器官功能的延长手段是人的过去活动和未来活动的矛盾统一实践过程实现的是双重的否定一方面,主体实际地否定了作为目的前提 的对象的现成客观性;另一方面,又实际地否定了目的本身的单 纯的主观性。实践结果是一种客观存在目的通过手段以对象化的方式在客体身上 体现出来,就达到了实践结果。实践结果是人的意图、意志在客观事物中 的凝聚和体现,因而是实践过程中各种要素 的融合。实践结果作为实在的东西,一经产生就同 其他客观事物一样成为不依人的主观意志为 转移的客观存在。嘉峪关唐三彩唐三彩明清家具床几凳椅太和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