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议论文写作指导一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85436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39.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议论文写作指导一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议论文写作指导一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议论文写作指导一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议论文写作指导一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议论文写作指导一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议论文写作指导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议论文写作指导一(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议论文写作指导一法在诘问中迸发出智慧的火花2011年2月23日总议题:义与利o分议题一:义与利孰轻孰重?你怎样选择? 事例1:o吕氏春秋载:著名的四公子之一孟尝君,一次 他派门客冯谖替他去讨债。临行前,冯谖问他是否 需要带些东西回来,孟尝君随口说,你看我缺什么 就带什么吧。冯谖到了地方,将契据烧毁,并假托 孟尝君之命,将债款赏赐给了百姓。次日,他回齐 向孟尝君交差,孟尝君倍感意外。冯谖说:“我为 您买了义。您只有一块封邑,却渔利百姓,我将债 全部放还,这就是我为您买的义。”次年,孟尝君 因不受赏识而被贬回封地。离地百里,便见百姓上 前相迎,不禁感叹:先生替我买的义,真是重于利 百倍啊!o由此

2、可见,利可买义,义重于利 分议题二:重义轻利、仗义疏财就一定对 吗?o事例2:去年大考试卷,上面有一篇梁晓声 写的小说老妪,还记得吗?文中的“我” 看到这个老妪生意清淡,萌发了同情之心, 故意不要他找的两毛钱,这是行义吗? o由此可见:有时候疏财是不义 事例3:o春秋时鲁国政府有一条规定,鲁国人到国外旅行, 凡是看见在外国沦为奴隶的本国人,可以先垫钱把 他赎回来,回国后再到政府去报账。孔子的一个学 生把一个沦为奴隶的人赎了回来,没有到官府报账 ,人们都夸他品格高尚。你猜孔子是怎么说的?o孔子听说此事后,不仅不为自己的学生受称赞而高 兴,反而非常生气,很严厉地批评了他一顿,说他 的行为妨碍了更多

3、的鲁国奴隶被赎回来,因为人们 假如垫钱赎回了奴隶,不报账自己会蒙受损失,而 报账了则说明自己的人格不如孔子的学生,于是以 后只好假装没看见。o由此可见:拒利有时不仅不义还害义。分议题三:逐利就一定不好吗?是不是也 有可能利于义呢? o事例4:孔子有个学生看到一小孩掉进湍急的河里 ,就奋不顾身跳下去把他救起。这个小孩的父亲很 感动,于是送了一头牛给他,表示感谢,他高兴地 接受了。大家议论纷纷,认为他太贪心,你猜孔子 听说此事后,是怎么说的?o孔子说,你做得对,因为你的行为向社会宣告:只 要冒着危险救了人,无论多大的奖赏都可以心安理 得地收下,这样可以鼓励更多的人去救人。o可见得利有利于推行义。分

4、议题四:“义利”当不当逐?“利义”该不 该行? o事例5:当警方悬赏50万通缉某个外逃贪官 ,他卷了50亿人民币外逃。你发现了他的行 踪,你该不该向公安部门报告?追逐这样的 利可耻吗?为什么?o由此看来:义利当逐。事例6:o前几天我看了一部电影,名字叫白银帝国,讲 的是山西票号的兴衰历史。你知道,电影中的这家 晋商是怎么发家的吗?其祖先,在沙漠中遇见了一 位落魄的商人,当时,那商人已经饿得奄奄一息, 电影中那家晋商的祖先,看这人长得天庭饱满,地 角方圆,不是凡人,硬是把仅剩的一碗粥,给了那 位落魄的商人喝。这位落魄的商人把身边的30两 白银给了他。他就是凭着这三十两银子发了家。如 果你遇到这样

5、的人,你想不想把这粥给那个人喝? 为什么?o由此可见:利义该行。行利义者是个聪明的商人。结论o重义轻利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但是中华民族是 一个智慧的民族,从来都不是不知变通的民族。义 与利并不是一定要站在对立面上。并不是淡泊名利 ,安贫乐道就一定能体现大义,而腰缠万贯也不一 定就是耻辱。o所谓“君子爱财,取之以道。”在义的范围内追求利 ,是完全值得提倡的,也是完全符合历史发展的。 伯夷叔齐不食周粟而被活活饿死纵然值得敬佩,但 现世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体现自己心 中的大义。o义与利本就是一朵双生花,在面对取舍时,希望你 能舍利取义,但更希望你能“利义双收”。作文练习o阅读下面这则消息

6、,然后根据要求作文。o扬子晚报2月20日消息:盐城市城管局两女环卫工捡到两万多 现金、在风雪中苦等失主3小时。此事经连续报道之后,在国内引 起较大反响。中央政治局常委李长春同志作出批示,要江苏省大力 表彰这两位同志。近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也专 门批示:“要在全省大力提倡良好的道德和文明行为,用普通老百 姓的良好行为感动社会、促进和谐。”17日,江苏省文明办对两位 环卫女工发出表彰通报,以“美德基金”名义奖励韦青、陈红各 5000元,并推荐两人候选“中国好人榜”。o 这则消息引起了人们的热议。有人说,奖励应该以精神鼓励为主 ,奖5000元太多了,这不利于弘扬拾金不昧的精神;有人说

7、奖得 好,只有这样才能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有人说,韦青和陈红 做了好事,得到了荣誉,这5000元奖金,不该拿;有人说,应该 拿。你是怎么看的呢?请你根据这条新闻的内容,以“利与义”为话 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要求:观点鲜明,有理有 据,富有说服力。不少于800字。分担与分享o 与别人分享快乐,你的快乐就会加倍, 与别人分担痛苦,你的痛苦就会减半。 我 们要学会分享与分担。 分享,就是分享劳动的快乐,分享丰收的喜悦,分享 智慧的果实以及分享一切美好的事物。 庄周有“晓梦迷蝴 蝶”的大境界,其实在于他会分享,他是一块胶泥,他能 融入万物而寂静无声,他与万物分享着心灵的一方净土,

8、分享着每一寸阳光,就是在两千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依然 可以从“构建和谐社会”中找出他思想的影子。 o所以,我们要学会分享,不光是人与人之间 ,人与自然界万事万物也要学会分享。如果 你考试有幸拔得头筹,那么,你该与你的竞 争对手分享,用分享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如果你想临时搭建一个车棚,你也得与花园 中的那些花草学会分享空间,只有这样,你 才能于分享中收获内心的快乐。 o分享与分担是不可分离的,学会分享快乐,也要学会 分担痛苦。 o最欣赏金庸小说中的那么一段经典:“虽不能同年同 月同日生,但愿同年同月同日死”。连死都可以分担 ,想必该是分担的最高境界。分担痛苦,虽不止此, 但却义不容辞。如果你的朋

9、友考场失利,那么,请你 伸出你的手,拍拍他的肩,诚恳地给他一个慰问的眼 神,告诉他:“哥们儿,不要紧,你有什么沮丧,我 来替你分担”;倘若你的父母不慎染上风寒,给他们 送上带着你体温的饭菜,用拳拳孝心的行动,来与他 们分担!唯有如此,你才能在分担别人苦痛的同时, 给自己人生的篇章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o学会分享同时学会分担是当代人必不可少的美德。 然而,却有人只会分享,不会分担,在别人得意之 时,他们会呈上亲切的笑容,虽不至点头哈腰,却 也关怀备至,而一旦你一朝失势,那么他们将会射 来鄙夷,不屑的眼神,先前的哥们儿义气早已烟消 云散,取而代之的是百般冷嘲热讽,这种人,枉为 做人;也有人只会分担

10、,不懂分享,这类人就像田 里耕作的老牛一样,只有盲目的承担,当美妙的音 乐传入耳蜗,他们却说:“请勿对牛弹琴”,同样不 可效仿。 请学会分享,学会分担。 那白色的运动鞋,如一盏灯,将我们母子两人 的心照亮了 题记 母亲什么都好,只是太过传统了。母亲喜欢买 上洁白如云絮的布料,穿好白色的线,纳白色的千 层底,也就是布鞋底。 我喜欢走在白色的大理石砖上,望着白色的墙 壁,凭感觉在专卖店挑拣白色的鞋。或许是遗传基 因,我与母亲都对白色有一种特别的爱,但却在鞋 上出现了分歧。很简单,我喜欢穿运动鞋,母亲则 让我穿布鞋。 o 我可能是“长大”了,有了自己的“主见”,于是 常常与母亲争执,经常是气得母亲无

11、言以对,我依 然在那里振振有词,加上青春期的叛逆心理,阳台 上母亲辛苦做好的布鞋愣是被藏在角落里,日久天 长竟凑成了一个“阵容强大”的“布鞋集中营”。 即便是面对如此残酷的现实,母亲还是努力地 做着鞋,她认为是她做得不好,我不喜欢。她愈发 卖力起来,没日没夜地做着,似乎是她的天职一般 ,阳台上的那白色的集中营日渐壮大,快放不下了 。我看不下去了,“勇敢”地向母亲承认:“我不喜 欢布鞋,都什么年代了?太老土了,打球时也不方 便” 母亲的嘴张大了,手中的针线缓缓地,带着母亲那充满热 情、希望与爱的心,无情地掉落在地上,发出尖厉的响声。我 默默地离开了。我晚上醒来,看到母亲正在收拾针线,放进最 里边

12、的橱里。 快过年的时候,母亲兴冲冲地拉着我到她的房间,费力地 蹲下,紧紧抱着一个鞋盒站了起来,如释重负地递给了我,打 开,一双比“安踏”还要漂亮的白色运动鞋如一对白玉般出现在 我面前。 我一下愣住了,许多话哽在咽喉却一句也说不出来。 母亲的爱没变,也依旧喜爱白色,但在白色的两类鞋之间 完成了一次爱的轮回。母亲的习惯是借助对子女的爱而悄然逆 转的。白色,是我与母亲之间爱的印记。 那白色的运动鞋,如一盏灯,将我们母子两人的心照亮了 审题训练o 十九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在双城记中曾说过 :“这是一个光明的时代,也是一个黑暗的时代; 这是一个充满希望的时代,也是一个令人绝望的时 代。”中国有古诗云:“山

13、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 一村。”西方也有一句谚语:“当上帝关上一扇门时, 就会打开另一扇门。”没有人愿意遭遇危机,但是,危机常常不期而 至。危机中包含着“危险”,也包含着“机遇”,只是 我们习惯性地只看到“危险”,而看不到“机遇”。请以“危机”与“转机”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文 意自定,题目自拟,文体自选。不少于800字。 o1.分析什么是危机所谓“危机”,指真的危及到了生存或 事业的发展、历史的进程、国家民族的存亡 等。选材时不能写小坎坷、小逆境、小失利 等。o2.分析为什么“危机”中包含着“转机”突如其来的危机打破了人们已经习惯的 生活方式,或约定俗成的旧体制、规律、观 念等,使安于常规的

14、人们受到冲击、刺激, 从而唤起他们的巨大潜能,使他们积极探索 、创新,开拓出崭新的局面,收到意想不到 的成功,完成从“危机”到“转机”的转变; 使他们自身得到了发展和提高,也促进团体 的发展、事业的成功,甚至人类社会的进步 。o3.当危机来临时,如何才能把“危机”化为“转机”首先,抛开畏惧心理,不沉沦,不堕落,鼓起战 胜困难的勇气。其次,冷静面对,认真思考:危机的根源是什 么,有利因素是什么,如何尽力去补救。有了分析 、思考,还要有积极、主动的态度,有昂扬的斗志 ,不悲观。再次,必须具有自我突破的精神和创新精神, 不墨守成规、故步自封。同时,不能做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要积 极行动起来,从现在做起,主动出击,打破现有环 境和条件的局限,开拓进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