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年高考研讨会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85430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3.4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德阳市年高考研讨会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德阳市年高考研讨会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德阳市年高考研讨会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德阳市年高考研讨会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德阳市年高考研讨会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德阳市年高考研讨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德阳市年高考研讨会(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德阳市高一生物教学研讨会德阳中学德阳中学 付小艳付小艳2013.32013.3遗传变异专题教学研讨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二、遗传与变异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一、从考试大纲看新课程(遗传与变异)高考(一)考试范围和要求变化 (二)考试能力要求(一)研究教材、剖析核心、深化理解(二)遗传部分教学方向(三)遗传学中必须掌握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2013年高考说明(新课程)2012年高考说明(旧大纲)分类内容内容要求遗 传 与 进 化遗传 的 基本 规律(1)孟德尔遗传实验 的科学方法 (2)基因的分离定律 和自由组合定 (3)基因与性状的关 系 (4)伴性遗传 基因的分离定律 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 性别决定和

2、伴性遗传 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 基因、环境因素与生 物性状的关系 遗传 的 细胞 基础(1)细胞的减数分裂 (2)配子的形成过程 (3)受精过程 生殖的种类及特征 减数分裂和配子的形 成 受精作用 (一)考试范围和要求变化 一、从考试大纲看新课程高考要求(11年四川卷)31(21分)回答下列、两小题题。II(14分)小麦的染色体数 为42条。下图表示小麦的三个纯种品系的部分染色体及基因组成:I、II表示染色体 ,A为矮杆基因,B为抗矮黄病基因,E为抗条斑病基因,均为显性。乙品系和丙品 系由普通小麦与近缘种偃麦草杂交后,经多代选育而来(图中黑色部分是来自偃麦 草的染色体片段) (

3、1)乙、丙系在培育过程中发生了染色体的变异。该现象如在自然条件下发生, 可为 _ 提供原材料。 (2)甲和乙杂交所得到的F1 自交,所有染色体 正常联会,则基因A与a可随 _的分开而分离。F1自交所得F2 中 有 种基因型,其中仅表现抗矮黄病的基因型有 种。 (3)甲和丙杂交所得到的自交,减数分裂中甲与丙因差异较大不能正常配对, 而其它染色体正常配对,可观察到 个四分体;该减数分裂正常完成,可生 产 种基因型的配子,配子中最多含有 条染色体。 (4)让(2)中F1与(3)中F1杂交,若各种配子的形成机会和可育性相等,产生 的种子均发育正常,则后代植株同时表现三种性状的几率为_ 结构 生物进化同

4、源染色体 9220 4223/162013年高考说明(新课程)2012年高考说明(旧 大纲) 分 类内容要 求内容要求遗 传 的 分 子 基 础(1)人类对遗传物质的探索过程 (2)DNA分子结构的主要特点 (3)基因的的概念 (4)DNA分子的复制 (5)遗传信息的转录和翻译 遗传物质的证 据 DNA的结构、复 制与功能 基因的结构与 表达 生 物 的 变 异(1)基因重组及其意义 (2)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 (3)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4)生物变异在育种上应用 基因重组、基 因突变、染色 体变异2013年高考说明(新课程)2012年高考说明 (旧大纲) 分 类内容要 求内容要 求人

5、类遗 传病 (1)人类遗传病的类型 (2)人类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3)人类基因组计划及其意义 生物 进化(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现代生物进化 理论与物种多 样性的形成I、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相对简单的情 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II、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 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重点关注 II级要求的条目。在此模块共36个)遗传遗传 的基本规规律要求(1)孟德尔遗传实验遗传实验 的科学方法 孟德尔实验实验 方法的启示 孟德尔遗传规遗传规 律的再发现发现 (2)基因的分离规规律和自

6、由组组合规规律 一对对相对对性状的杂杂交实验实验 对对分离现现象的解释释 对对分离现现象解释释的验证验证 分离定律 两对对相对对性状的杂杂交实验实验 对对自由组组合现现象的解释释 对对自由组组合现现象解释释的验证验证 自由组组合定律 孟德尔遗传规遗传规 律的现现代解释释 (3)基因与性状的关系 中心法则则的提出及其发发展 基因、蛋白质质与性状的关系 (4)伴性遗传遗传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实验证 据 人类红绿类红绿 色盲症 抗维维生素D佝偻偻病 伴性遗传遗传 在实实践中的应应用 遗传遗传 的分子基础础要求(1)人类对遗传类对遗传 物质质的探索过过程 对遗传对遗传 物质质的早期推测测 肺炎双

7、球菌的转转化实验实验 噬菌体侵染细细菌的实验实验 (2)DNA分子结结构的主要特点 DNA双螺旋结结构模型的构建 DNA分子的结结构 (3)基因的概念 说说明基因与DNA关系的实实例 DNA片段中的遗传遗传 信息 (4)DNA分子的复制 对对DNA分子复制的推测测 DNA分子复制的过过程 DNA的半保留复制的 实验证实验证 据不作要求(5)遗传遗传 信息的转录转录 和翻译译 遗传遗传 信息的转录转录 遗传遗传 信息的翻译译 遗传遗传 密码码的破译译不 作要求生物的变变异要求(1)基因重组组及其意义义 (2)基因突变变的特征和原因 基因突变变的实实例 基因突变变的原因和特点 (3)染色体结结构变

8、变异和数目变变异 染色体结结构变变异 染色体数目变变异 (4)生物变变异在育种上的应应用 杂杂交育种 诱变诱变 育种 (二)考试能力要求新课标 具体能力要求 理解能力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 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 (考查扎实基础知识) 能运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 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 容。 (考查灵活表达方式) 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 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 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 结论。 (较强的迁移能力)(1)理解能力(2)实验与探究能力 具体能力要求(新课标) 实验与探究能力能独立完成生物学教材所规定的生物

9、实验 。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 ,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 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的运用。 (考查教材实验) 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 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 主要考查验证实验、分析类实验等) 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能力 。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 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考查探究性实验) 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作出恰当的 评价 和修订。 (评价与修订实验)(3)获取信息的能力新课标 具体能力要求 (4)综合运用能力获取信 息的能 力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 信息,结合所学知识

10、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考查学生对新情境的适应能力) 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 学新进展,以及生物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关注生物热点和科学史)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 中一些的生物学问题。 (多种能力综合应用)(一)研究教材、剖析核心、深化理解二、遗传与变异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二)遗传部分教学方向(三)遗传学中必须掌握的分析和设计的基本方法(一)研究教材、剖析核心、深化理解教学中从宏观上把握教材,弄清教材编排思 路,注意比较新、老教材的差异,注意教材新增 加内容;重视本章节知识与其他章节的联系。使 相关的知识通过一定的方式有序

11、地组织起来,形 成知识的网络结构。在微观上处理教材时,要抓 住主干知识,突显重点知识,剖析核心知识;同 时要善于深挖教材,帮助学生理解教材内容。二、遗传与变异教材分析与教学策略新人教版新人教版遗传与进化遗传与进化编排体系的设计思路编排体系的设计思路1. 新教材编排体系和思路的变化遗传的物质和结构基础遗传信息的表达(DNA、RNA和蛋白质 )细胞水平分子水平减数分裂与 配子形成受精作用DNA化学组 成和结构DNA、基因 和性状的关 系遗传信息 的转录遗传信息 的翻译生命系统的物 质和结构基础发展和变 化规律各组分间的 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 的相互作用遗传信息的传递和改变遗传和进化与环境的关系遗传的

12、 基本规 律DNA复制基因突变基 因重组染色 体变异种群基因 频率改变基因型、 环境和表 现型关系变异与环 境的关系进化过程 中生物与 环境的相 互作用遗传与进化编排主体思想是从基因的视角入手,以信 息论作为理论支撑,因为遗传本身就是信息。教材以发现史为 线索,就是寻找信源(遗传因子的发现)信宿(基因的本质) 编码(基因的表达、基因的突变及其变异)信道(中心法则、 现代进化理论)。教材具体内容的设计思路是按科学发现史的时间顺序编写 。从孟德尔发现遗传因子魏斯曼预言减数分裂摩尔根定位 基因在染色体上格里菲斯、艾弗里、赫尔希、蔡斯证明DNA是 遗传物质沃森和克里克提出DNA的双螺旋结构拉马克用进废

13、 退学说达尔文进化论现代进化论。围绕人类对基因的本质 功能及其现代应用的研究历程,既展示了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 法,又体现了个体水平、细胞水平、分子水平的遗传学知识的 内在逻辑关系。必修2教材新增加内容: 1. “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的模型”的模型建构活动 2.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的构建”3. 增加了“DNA半保留复制的实验证据”(选学)4. “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实验证据”5.“遗传密码的破译”(选学)6. “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7. “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8. “拉马克进化学说”9. “用数学方法讨论基因频率的变化” “共同进化” 、“生物 多样性 形成”、“生物进化

14、理论的发展”2.新教材内容的变化不作要求不作要求(二)遗传部分教学方向 1、各种概念的理解和两大遗传定律的应用, 特别是各种交配方式(杂交、自交、测交、 回交、正交和反交)的应用。2、用遗传图解和遗传学原理解释和预测一些 遗传现象,包括基因互作、配子或胚胎致死 等特殊的遗传现象。3、相关计算:基因频率,子代某种基因型、 表现性占的比例。4、自交与自由交配的区别。(三)遗传学中必须掌握的分析、设计的基本方法 1.相对性状中显、隐性关系确定 2.纯合子、杂合子鉴定的设计方法 3.基因在何种染色体上的判断 4.根据性状判断生物性别的设计方法7.环境因素(外因)和遗传因素(内因 )对生物 性状影响的实

15、验设计6.各种育种过程的设计方法5.探究多对基因的遗传方式是否符合孟德尔遗传定律的分析和设计方法:自交(自花授粉的植物,简便) 测交(要用隐性个体,异化授粉植物、动物) 花粉鉴定法或者单倍体育种法(不常用)实例1:纯合子、杂合子基因型鉴定的实验设计例题1:已知黄色、圆粒是显性,绿色、皱粒是 隐性,现有一包黄色圆粒的豌豆,欲鉴定其基因型 是纯合还是杂合,请设计实验,预测实验结果和结 论。例题2:玉米的花粉中,含A的花粉遇碘变蓝,含a不变 蓝。某玉米植株的花粉用碘处理后发现变蓝的花粉和不变 蓝的花粉数大约各为1/2 ,则证明此植株是 ,能产 生 种类型的配子且比例为 。(花粉的种类实际上就是配子的种类。 鉴定花粉的种类就 知道配子种类了。 )方法:正交、反交法实例2:判断控制某性状的基因是在常染色体 上?性染色体上?(1)正反交结果一致基因在常染色体上P 红花AA白花aa F1 Aa红花P 白花AA红花aa F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