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80913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67 大小:2.5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_第1页
第1页 / 共67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_第2页
第2页 / 共67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_第3页
第3页 / 共67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_第4页
第4页 / 共67页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_第5页
第5页 / 共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6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鲁迅(18811936),原 名 , 人,伟 大的 、 、 。 “鲁迅”首次用于狂人日记 ,它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 一篇白话小说。代表作:短片 小说集呐喊彷徨,中 篇小说杰出代表阿Q正传 ,散文集朝花夕拾、散文 诗集野草,杂文集热风 坟二心集等。预习检测:周树人浙江绍兴 文学家 思想家 革命家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集 ,共搜集了10篇文章,大部分作品是 作者回忆自己童年、少年时代生活的 。写本篇文章时鲁迅已经40多岁了。 这部散文集题名为朝花夕拾, 意思是:早上的花到晚上才拾取,晚年了,回忆起少年时代的事。1、浙江时期(117岁) 教育来自:民间教育 正规教育2、南京时期(1721岁 ) 水师

2、学堂江南陆师矿物学堂3、留日时期(19021909年)1902年一第一批的成绩公费考取日本江门学院反清救国 治病救人 弃医从文4、杭州南京时期(19091912年) 南京任教5、北京时期(教育部前往北京)(19121926年)(1)痛苦的沉默 (2)在沉默中爆发 (3)任性斗争1918年狂人日记,之后呐喊彷徨6、厦门广州时期(19261927年) 1927年野草7、上海时期(19271936年) 杂文斗争的十年本文写于1926年,是作者回忆自 己童年生活的散文。百草园,绍兴城 内鲁迅家房后面的园子。三味书屋是 一间私塾,在鲁迅家附近,鲁迅少年 时曾在这里生活了7年,他对当年三味 书屋的陈设记忆

3、犹新,对老师的“和蔼 ”、自己的“恭敬”历历在目,从不难体 会到他对这段生活的深情。 百草园, 绍兴城内鲁 迅家房屋后 面的园子。今日百草园三味书屋 ,在鲁迅家附 近,鲁迅小时 候(12岁到17 岁)在这里读 书。 注意下列词语的字音和字形: zoqshuichnmshisyundngttngshnbsutucunkushulin注意下列词语的字形:目标揭示1、掌握课文生字词2、了解本文相关的文学常识3、预习本文内容根据标题分析,文章以什么为写作顺 序?内容可分哪两部分?文章哪几节文字写百草园?哪几节文 字写三味书屋?(18) (1024)“百草园”是个什么园? 课文:我家的后面有一个 很大的

4、园,相传叫作百草 园。其中似乎确凿只 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 我的乐园。“三味书屋”是个什么屋? 是鲁迅幼年读书的私塾。 课文:我不知道为什么家里的人要将 我送进书塾里去了,而且还是全城中 称为最严厉的书塾。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 ,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 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 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 宋代李淑邯郸书目有“书三味”的说法: “诗书,味之太羹(gng),史为折俎(z )子为醯(x)醢(hi)。” 意思是:读诗经尚书等经书如吃未 加作料的原肉汁;读史书如吃大块的肉;读 诸子百家的书如吃调好味道的肉酱。 三味书屋柱上有对联“至乐无声唯孝弟,太 羹有味是

5、诗书”可证此说。解题:何谓“三味”?作者最喜欢哪一个地方?结合课 文谈谈为什么。百草园作业布置1、背诵课文第2、7自然段2、完成练习册1-2题。 3、预习文中百草园之所以为“我” 的“乐园”的原因鲁迅为什么说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百草园的美景美女蛇的故事雪地捕鸟1、掌握对百草园景物的描写2、学习本文独特的写景方法3、理解作者儿童时代百草园生活 的快乐1、如何理解似乎确凿?确凿 表断定 断定其中不会有什 么动人之处似乎 时间长了对这断定有踌躇, 记不清“不必说 也不必说”“单是”整体局部写作顺序先植物后动物先动物后植物菜畦 石井栏 皂荚树 桑葚鸣蝉叫天子黄蜂油蛉 蟋蟀 蜈蚣 斑蝥何首乌和木莲 覆盆子

6、低高高低2、作者是怎样描写百草园的?味觉听觉视觉、触觉视觉长吟、弹琴声音又酸又甜味道光滑、高大、肥胖形状碧绿、紫红颜色比喻、拟人、排比准确的形容、准确地表述动作。这段文字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作者是从哪 几个角度具体描写了百草园的景物?认识几种动植物1皂荚树桑葚认识几种动植物2斑蝥叫天子(云雀)认识几种动植物3蜈蚣覆盆子认识几种动植物4何首乌和木莲拔何首乌图重点:第2自然段的写景是全文精彩之笔,不仅形、 声、色、味俱全,春、夏、秋景皆备,而且层次井然 ,条理分明。齐读并思考下列问题:1、菜畦的“碧绿”,桑葚的“紫红”、菜花和蜂的“黄”是写 _,“肥胖”“高大”“臃肿”“像小珊瑚珠攒成的小球”是写

7、_,这两者都从_觉上写;鸣蝉的“长吟”,蟋蟀的“弹琴 ”,是从_上写;覆盆子“又酸又甜”写的是_,所 以说它有声有色、有滋有味。2、这里又包括了春、夏、秋三个季节的景物,桑葚、菜花 是_的,蝉鸣在_,蟋蟀到_才叫;这 与下文写到的冬天的百草园合起来成为完整的四季图,可见 作者构思的精巧。颜色 形状视 听觉 味觉春末盛夏秋天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整体部分从“菜畦、皂荚树、桑葚”到“鸣蝉、黄蜂、叫天子”局部部分从 “油蛉、蟋蟀、蜈蚣、斑蝥”到 “何首乌、木莲、覆盆子”由低到高

8、写静物由高到低写动物从动物写到植物从植物写到动物2、本段层次井然。比如先用两句“不必说”写百草园整体 ,再写局部的“泥墙根一带”,这是一种从整体到局部的顺序。 请以连线的方式把下面的写景顺序对应起来:“不必说”撇开一些东西,是为了突出“单是”的内容。既然“单是”这一点已经趣味无穷了,那么园中的乐趣比比皆是了。这样写,突出了百草园的无穷乐趣。1、“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 ”这个句式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对百草园描写的用词既抓住了 事物的特点,又符合儿童的心理。光滑经过了常年累月的使用童年的鲁迅多次好奇地摸过它肥胖体态较别的昆虫肥大体现儿童特别的感觉窜向云霄里 去了这种鸟儿的机灵轻捷儿童的羡慕低唱、

9、弹琴叫声儿童特有的感受1、背诵文章第7自然段2、完成练习册5-9题3、预习“美女蛇的故事”及“雪地捕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鲁迅1、第二自然段中将百草园的春夏秋景图展 现在我们面前,课文哪一部分补上了冬景, 使四季图更完整。2、检查冬景图的背诵1、掌握“雪地捕鸟”准确的动作描写2、感受我对百草园的深情1、作者先写百草园冬天的“无味”,然后写下 雪带来的乐趣,这是什么写法?起什么作用?先抑后扬,欲扬先抑。以没有雪的无味来衬托下雪带来的乐趣。2、找出表示捕鸟动作的词,说说这些词的作 用。九个表述动作的词,准确而生动地表现了雪地 捕鸟的过程,写出了雪后捕鸟的乐趣。扫开露 支 撒 拉系牵 罩看 抓住关键

10、动词3、“我”即将结束在百草园的生活,要去私塾读 书,“我”是怎么想的?三个“也许”,他在反复揣测,认为可能是做错了 事所受的惩罚。可见他对百草园是多么的留恋。预示 着三味书屋与百草园将是截然不同的一块天地.5、“我”为何留恋百草园的生活?结构上 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内容上 表现作者对百草园的依恋难舍之情4、第九段作用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百草园的景物有声有色,充满乐趣。美女蛇故事增添了神秘色彩,丰富了情趣。雪地捕鸟带来无穷 乐趣。( )开一块雪,( )出地面,用一枝 短棒( )起一面大的竹筛来,下面( ) 些秕谷,棒上( )一条长绳,人远远地( )着,( )鸟雀下来啄食,走到竹筛底下 的时候,将绳

11、子一( ),便( )住了。扫露 支撒 系 牵看 拉罩1、填空2、美女蛇的故事本来与文中提到的百草园 中的赤练蛇没有直接关系,但作者却由此生 发联想。你认为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一内容?A 表现长妈妈的迷信思想;B 寄托善良制服邪恶的愿望;C 使人们从中得到一些教训,悟出一些道理;D 给百草园增添更多的神秘色彩以及对孩子的吸引力;运用拟人,表达了“我”对百草园的依恋。 1、 “我”到底知不知道被送到私塾去的原因呢? 你是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的? 2、“Ade,我的蟋蟀们!Ade,我的覆盆子们和 木莲们!”这句话运用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作 者什么心理? 不知道,从“也许是也许是也许是都无从 知道”可以看出,

12、三个“也许是”表示尽管猜测的原因很 多,但一个也无法肯定。 写百草园,始终 围绕着一个“乐”字乐 于观察百草园的景物, 乐于听美女蛇的故事, 乐于捕鸟活动,表现了 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 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返回1、背诵第7自然段2、预习“三味书屋“部分 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生活描写和对 先生的评价鲁迅1、文中是怎样评价先生的2、三味书屋的生活怎样,作者是 否喜欢鲁迅的塾师寿镜吾先生是一 位极方正 、质朴、 博学的人 。寿镜吾老先生自二十岁考取秀才后,不再参 加考试,远离仕途,自甘淡泊,子承父业坐馆教 书达六十年之久。他谙熟四书五经,博学正直, 具有反清爱国思想。在封建社会中他还是比较开 明的

13、,为人方正、质朴,对学生和蔼,对童年的 鲁迅十分关心。他是鲁迅的启蒙老师,鲁迅对他 一直很恭敬。鲁迅成年后,师生之间常有书信往 来,鲁迅每次回家也都前去看望先生。补充材料1、学习“三味书屋”部分,体会文章对 三味书屋环境和先生的描写。2、学习对比手法,体会作者感情。3、讨论文章的主题。三 味 书 屋这是鲁迅上学的私塾三 味 书 屋这是鲁迅当初上 学时的座位1、从文中找出写三味书屋环境的句子,说说三味 书屋的环境是怎样的? 三味书屋环境2、三味书屋有哪些片段?1 一有机会就跑出去玩2 折腊梅花3 寻蝉蜕三味书屋的生活第一、问怪哉虫的时 第二、正午习字,晚上对课 第三、后面小园的趣事 第四、师生一

14、同读书3、 怎样理解先生对学生提问的态度? 私塾先生通常要求学生读他所指定的书,书外的 问题是不予解答的,况且提问者又是一个刚入学不久 的学生,如此“不务正业”,大概是先生不作答且有 怒意的原因。这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了封建制度的弊 端,教育思想的落后陈旧不可取。“先生,怪哉这虫,是 怎么一回事?”4 4、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怎样理解少年鲁迅背着先生画画? 游戏是孩子的本性,表现少年鲁迅发展个性的强 烈愿望,也说明了私塾教育效果较差。5.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感受是什么? 与百草园的自由快乐相比,三味书屋显然是太受 约束,且令人深感枯燥、乏味。但也应看到,孩子们 也能随先生有板有眼的学习,

15、并不抵触,况且也有游 戏的乐趣。2、文章中怎样写先生?一是知识渊博,但拒绝回答“怪哉”一类的问题。二是教学认真,不断增加教学内容。学生捧读“四书 ”“五经”之类的书。三是不太束缚学生。1、第二部分是从哪些方面写三味书屋的? 三味书屋的环境描写 对先生的描写、评价 作者的读书、生活的片段2、把前后两部分联系起来思考,讨论:这篇文 章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同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作对 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 对儿时的怀念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1)用百草园的自由快乐衬托三味书屋的枯燥无味, 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私塾教育。1、作者在三味书屋的学习内容是什么?作者写这 些教学内容有什么用意?读书、习字、对课作者这样写表达了他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的不满小结小结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是鲁迅先生儿时生活的一段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