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诗两首》课件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78482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288.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郭沫若诗两首》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郭沫若诗两首》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郭沫若诗两首》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郭沫若诗两首》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郭沫若诗两首》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郭沫若诗两首》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郭沫若诗两首》课件(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郭沫若诗两首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 三次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 ,中国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 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 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郭 沫若感到极大的愤怒。他在这一时期 创作的诗集星空表达了这一思想 感情。他在五四高潮时期对祖国的憧 憬陡然归于破灭,诗人的一度兴奋激 动陷人了苦闷伤感,但他并没有悲观 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 听读想象1、划节奏、标重音、体味情感。2、边听边想象诗人描绘的画面。3、用自己的语言表述诗的情境。 静夜月光/淡淡, 笼罩着/村外的/松林。 白云/团团, 漏出了/几点/疏星。 天河/何处? 远远的/海雾/模糊。

2、 怕会有/鲛人/在岸, 对月/流珠?1. 全诗共二个小节,哪些是写实的 ,哪些是写想像的?(静)a.第一节(实写)写的是哪些景物?月光松林白云疏星b.这些景物构成了一幅什么样的景象? 月光朦胧,笼罩着松林大地,团团 的白云遮掩着月亮和星星,描绘了 一幅幽静的月夜晚景图。给人的感 觉是朦胧、恬静的美。中国古代传说,在 南海外有一种鲛人,亦 作“蛟人”。神话传说 中的美人鱼。他们像鱼 一样在大海中生活。鲛 人善织一种薄的丝绸, 做鲛绢,更为特别的是 ,鲛人在悲伤哭泣时, 滚落的眼泪是美丽的珍 珠,而且珍珠的圆润与 否与月亮的盈亏有关, 月圆之夜珠亦圆,月缺 之夜珠亦缺。故此种珍 珠称为”水仙的眼泪

3、“ 。c.第二节(想像)写的是哪些景物?天河海雾鲛人流珠d.第二节的“天河何处”起什么作 用?与第一节有关联吗?起承上启下,引发联想的作用。因 月、星自然联想到天河,又因“白 云团团”而不见天河,故而引出了 “天河何处”的发问。上下过渡非 常自然,联系也非常紧密。第一小节写景表现 的特征。幽清、静谧第一小节的“淡淡”“团团”“点点”表 现了作者 的感情。淡淡的忧伤第二小节作者发问的“天河”是指 日本与中国相隔的大海。如何理解“怕会有鲛鲛人在 岸,对对月流珠”?鲛人不仅指神话传说中住在海底的神 人,也可以指诗人自身。这首小诗,写 于诗人留学日本期间,当时,作者既有 对现实的失望,也有对祖国、家乡

4、、亲 人的思念之情。作者写鲛人,目的是写 自己的情感,但通过联想和想像,抒发 了对现实的失望,对祖国、家乡、亲人 的思恋之情。 。这首诗的两个小节之间有着什么内在联系?第一节的景物描写,是想像的基 础,而没有了第二节的想像,第 一节的景便没有活力,没有生气 。有了第二节的想像,才使看似 平淡无奇的景变得空灵、美丽。 无论写实还是想像都突出了夜晚 的“静”。本诗和天上的街市很相似,我们可 以从它的写法、风格等方面来对这两首诗进 行比较阅读。比读两诗合作探究2: 比较阅读:看看两首诗在内容和形式上有 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创作背景:都选自于星空,写于五四以后诗人 最苦闷的时期。 内容:题材:由现实的情景联想到天上传说中的人和 事。 主题:表现了诗人对当时黑暗现实的失望和痛苦,对 光明未来的向往。 感情:都充满了恬静美好,而又淡淡的忧伤。相同点:不同点: 天上的街市更积极、乐观一些。 天上的街市 静 夜星 空对光明、自 由、幸福、 美好生活的 向往、追求对时代失望和 对祖国、家乡 和亲人思念的 淡淡的哀伤。诗人对现实的失望、不满和 对前途感到渺茫,表达出诗人 朦胧的理想和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