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作者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75189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69.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作者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作者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作者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作者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作者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作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西游记的成书过程与作者(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 西游记 第一节 西游记的成书过程 与作者 1.第一阶段是真人真事传说阶段 玄奘,俗姓陈,名祎,通称三藏法师。 由玄奘口述西行见闻,他的弟子辩机手 写了大唐西域记,记载了西域的风 俗人情、宗教信仰和地理状况等。其后 他的弟子慧立和彦琮写了大慈恩寺三 藏法师传,记述他西行求法的经过和 后来译著佛经的情况。 2.第二阶段是宋代话本的讲述 阶段 大唐三藏取经诗话是南宋说话艺术 中“说经”的一种 3.金元戏曲搬演阶段 金院本剧目中有唐三藏,宋元南戏 有陈光蕊江流和尚,元杂剧剧目有 唐三藏西天取经。惜均已失传。现 今所能见到的完整的剧目,只有元末明 初人杨 (字景贤)的西游记杂剧 4.第四阶段是元

2、明小说描述阶段 第二节 西游记的主题及现 实意义 西游记全书一百回,分三大部分。第 一部分(1-7回)写孙悟空出世,修炼空大 闹天宫的故事,是序幕; 第二部分(8-12回)交代取经的缘由和唐 僧的来历,是故事的另一头绪。取一个过 渡作用。 第三部分(13-100回)写孙悟空保护唐僧 取经的经过,是全书的主体。 西游记的主题之争 1.宗教说:认为是一部学圣、修仙、成佛 之书 2.游戏说 :胡适说西游记“至多不过是一部很有趣味 的滑稽小说。”“至多不过有一点爱骂人的顽世 主义。”鲁迅说西游记是“实不过出于作者之游戏” 。 3.政治小说论 4.两个主题说。 西游记的现实意义 1.首先,小说通过对天宫

3、、地府、西天等 神权机构和人间王国的描写,映射了现 实中最高统治集团的黑暗和腐朽。 2.其次,小说中所描写的妖魔鬼怪,大 都是影射直接危害地方的社会恶势力。 3.再次,对道教和道士进行了嘲讽和抨击 。有着鲜明的现实针对性。 第三节 西游记的人物形象孙 悟 空 孙悟空是西中最光辉夺目的形象 1.首先是他的敢于斗争,蔑视一切封建权 威的叛逆精神 2、其次,具有鲜明的爱憎,强烈的正义 感 3、再次,孙悟空还具有超凡的智慧,卓 绝的才能,洞察一切的眼力和清醒的头 脑。 4、诙谐爽朗 、活泼乐观的性格 猪 八 戒 1、意志不坚定而又坚持到底 2、贪小利却有不忘大义 3、好吃懒做而又能吃苦耐劳 4. 弄小

4、巧又憨厚笨拙 第四节 西游记的艺术成就一、运用大胆的想象与夸张, 创造了一个神奇瑰丽的幻想 世界环境 二、神魔形象的塑造做到了神 、人和动物的三者统一 他所塑造的神魔形象的特点在于,将动 物的形态、神魔的法力与人的精神性格 有机地糅合在一起,使“神魔皆有人情, 精魅亦通世故。” 三、滑稽诙谐的艺术风格 1. 西的滑稽诙谐,并不只表现在个别的章 节里是所谓“碎琼片玉”,而是体现在整个 作品之中,使之成为弥漫全书的气息 2、除了情节和细节的幽默诙谐之外,西游 记还把滑稽诙谐作为塑造人物形象的主要艺 术手段 3、西游记的滑稽诙谐,并不是 世俗调笑 ,而是往往寓含着针砭现实,蔑视神权的积极 意义。 四

5、、结构艺术的特色:串珠成链,环环相扣, 貌离神和,浑然一体 五、语言艺术:通俗、细腻、 明快、表现力强。 1、西作者叙述故事的语言:丝丝入 扣,娓娓动听;行云流水,引人入胜 2. 刻画人物:似见其形,如闻其声,惟 妙惟肖,富有个性 3、描绘景物,色彩熠熠,意境悠悠,神 奇瑰丽,美不胜收 花果山福地:“水火方隅高积土,东海之 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 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 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 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 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 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 堤草色新”。 再看水帘洞冬天:“翠藓堆蓝,白云浮玉 ,光摇片片烟霞。虚窗静室,滑凳板生 花。乳窟龙珠倚挂,萦回满地奇葩。锅 灶傍崖存火迹,樽罍靠案见肴渣。石座 石床真可爱,石盆石碗更堪夸。又见那 一竿两竿修竹,三点五点梅花。几树青 松常带雨,浑然象个人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