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74173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40 大小:4.4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4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龙凤呈祥歌盛世,五谷丰登庆太平 。 你知道五谷吗?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 ,以为币用,不识其始终。汉景帝 民间俗语: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专题一 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 一、 古代中国的农业经济新 课 标 要 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和土地制度;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以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的农业经营方式。 一、农业的起源:“神农”的传说 你知道神农的传 说吗?神农氏又称炎帝,开拓 了古代中国的农业,成 为传说中农业的始祖。读史请回答: (1)据材料二回答“神农氏”这个名称的由来是什么? (2)据材料分析神农氏对古代中国的贡献是什么? (3)

2、人们对神农氏的态度说明了古代中国农业的地位如何?材料一(神农氏 )“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易系辞 材料二 “古之人民皆食禽兽肉。至于神农,人民众多,禽兽不足 ,于是神农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耕,神而化之, 使民宜之,故谓之神农氏。” 白虎通卷二 材料三 “古者,民茹草饮水,采树木之实,食蠃蛖之肉,时 多疾病毒伤之害。于是神农乃始教民播种五谷,相土地宜,燥湿肥 硗高下,尝百草之滋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辟就。当此之时, 一日而遇七十毒。” 淮南子修务 阅读课本,找一找: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 展的因素有哪些? (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事业的发展)从“刀

3、耕火种”到“以牛田”大禹和他的继承人除此之外,促进中国古代农业发展的因素还有哪些? 统治者的重视(如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等)、天文历法 的进步、有时国家统一政局稳定等等。骨耜石斧远古耕作方式刀耕火种 (火耕)以牛田(春秋战国、汉、唐 ) 铁犁牛耕古代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 产工具的革新)国语晋语有“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的记载, 意思是说原来作为宗庙祭祀品用的牛,如今变成田 亩耕作的畜力。春秋时期后期,人们取名命字 ,往往将“牛”与“耕”相连,如孔子学生冉耕,字伯牛 ;司马犁,字子牛。引自林炳文著中国古代史上册想一想:这则材料说明了什么现象?说明春秋时期牛耕得到推广。 汉曲

4、 柄锄汉犁汉耧车 筒车耕地农具中耕农具播种农具灌溉农具这些传统农具中,哪一件能够成 为古代中国农业的象征?为什么? 耒(lei)耜(si)(石、骨、木)石犁青铜犁铁犁材质变化:石、骨、木青铜铁观察并寻找这头战国牛尊的特殊之处今使乌获、藉蕃(大力士)从后牵牛尾, 尾绝而不从者,逆也。若指之桑条以贯其鼻, 则五尺童子牵而周四海者,顺也。 淮南子 二牛抬扛(耦犁)一牛挽犁动力变化:人力畜力(牛)宗庙之牺为畎亩之勤。国语晋语构造变化省力的同时控制耕地的深浅, 提高耕地的质量。直 辕 犁曲 辕 犁在唐代,曲辕犁是标志性的农 具。而且不仅在唐代。可以说在中 国农具发展史上都是标志性的农具 。 (周昕中国农

5、具发展史)犁的每一种形制的发展过程,都 带来生产力的突破、生产关系的变革 、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胡泽学中国犁文化以犁为代表的中国古代 农具的革新有什么意义呢?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比较简表粮食收获量与播种量比较简表时时时时 期期国国别别别别与出与出处处处处收收获获获获量与播种量之比量与播种量之比前前221221 前前206206中国秦朝中国秦朝 1010倍或十几倍倍或十几倍6 6世纪世纪中国中国 齐民要术齐民要术粟粟:24-200:24-200倍倍麦麦:44-200:44-200倍倍 前前2727年年- - 476476年年罗马时代罗马时代克洛克洛 米拉农书米拉农书4-54-5倍倍1313世纪世纪

6、英国英国亨利农书亨利农书3 3倍倍注:中西方播种量已折算为同等情况(耕作方式的演进和生产工具的革新)(水利事业的发展)从“刀耕火种”到“以牛田”大禹和他的继承人大禹和他的继承人水旱 从人 ,不 知饥 馑, 时无 荒年 ,谓 之天 府郑国渠是公元前246年,秦王政采纳韩国人郑国的建议 开凿。全长300余里,灌溉面积达18万公顷,成为我国 古代最大的一条灌溉渠道。井渠法的发明,是我国 古代一项独特的创举。 它既能解决在地表无法 开渠的问题,又能减少 明渠水在输送过程中的 蒸发和渗漏。井渠法很 快就推广到甘肃、新疆 一带水分容易蒸发的干 早地区。至今仍在新疆 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 用的坎儿井,就是在

7、井 渠的基础上加以发挥改 进而成的。关中:井渠法东汉王景治黄黄河在河套平原两汉之际,黄河在魏郡地方夺汴河河道入海。公元69年,汉明帝 任用杰出的水利工程家王景治理黄河。王景采取河、汴分治而又统 筹兼顾的方案,使河不侵汴,各安其道。这次治河使桀骜不逊的黄 河安流将近800年。后人因此赞扬说:“王景治河,千载无患”。阅读课本,找一找:古代不利于农业发 展的因素有哪些? 沉重的赋税和力役 (赋税沉重) (徭役沉重)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悯农诗 唐李绅春种一粒粟, 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 农夫犹饿死。你如何 解读古 代农民 的生活 境况?泰半之赋秦代收“泰半之赋 ”,使“男子力耕不足粮饷,女

8、子纺绩不 足衣服,人民只能,衣牛马之衣,食犬彘(猪)之食。”赋税制度和徭役制度封 建 国 家自耕农佃农赋 税徭 役兵 役地主赋 税地 租阿房宫遗址贫者无立锥之地 (土地兼并)土地制度(一)、中国古代土地制度的基本形态态 历历史时时期 土地制度 表现现形式 原始社会 氏族公社集体所有制 奴隶社会(商周) 奴隶主贵贵族 土地国有制井田制 封建社会 (战战国以来 ) 封建土地所有制 (以 土地私有为为主体的)国有土地所有制 地主土地所有制 自耕农农土地所有 制 (二)、中国古代社会的土地兼并问题问题徭 役兵 役(均田、限田)封 建 国 家佃农抑 制 兼 并 地主自耕农田 赋人 头 税田 赋地 租土

9、地 兼 并沦为农民起义 激化矛盾新 的 封 建 国 家新的自耕农轻 徭 薄 赋死 亡 或 逃 亡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 有力者无田可耕,有田者无力可耕。(三)、土地兼并导致的社会问题1、严重影响了国家的赋税收入。因为自耕农是国 家各 种赋税徭役的主要承担者,土地兼并导致自耕农大量破 产,使国家丧失收入来源。2、引起社会动荡不安。土地兼并的膨胀导致地方豪强势 力壮大,影响到中央集权的加强;也会导致阶级矛盾激化 ,引发农民起义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特点1、 以铁犁牛耕为主要耕作方式,水利工程发 达,形成了比较成熟的农业技术2、小农户个体经营为主农业经营方式。3、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封建经济的基

10、本形态4、小农是封建国家赋税和徭役的主要承担者5、封建国家为稳定小农,大都采取了抑制土地 兼并的措施探究:小农经济有何特点?2、封闭性:男耕女织,“自给自足”3、落后性:阻碍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4、脆弱性:易受天灾、苛政和土地兼并的影响1、分散性:一家一户个体小生产各地模拟1(2010.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假设古代 最高统治者为表示重视农业生产而示范犁地 ,下图中扶犁的应是( )A秦始皇 B汉武帝 C隋炀帝D唐太宗D2(2010.福建省四地六校联考) 下列不属于中国古代灌溉工具的是 ( )A翻车B高转筒车C水排D立井水车C3(2010.四川省自贡市高三诊断)图5所示技 术进步对当时农业发展造成的

11、影响,不包括 A农业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B土地所有制向私有制转变 C农业赋税制度发生变化D农业生产商品化加快D高考接触1.(10年广东卷)13. 北魏均田制实行后,文 献中出现了“庄园”一词,指被圈占的成片土地 。唐代均田制实行后,“庄园”一词的使用更普 遍。这反映了均田制实施后 A. 井田制得以恢复 B.不存在土地私有现象 C. 仍存在土地集中现象D. 庄园由中央直接管理 C2.(10年新课标卷)27表2 明代洪武至弘治年间(1368 1505)徽州祁门土地买卖契约情况表时间时间使用通货类别货类别 及契约张约张 数洪武年间间至永乐乐年间间宝钞钞23、银银1、布1宣德年间间至景泰年间间宝钞钞4、银银27、布42、稻谷 4 天顺顺年间间至弘治年间间银银52、稻谷1表2反映了 A宝钞在民间的信用降低 B社会经济大幅度衰退 C生活资料均可作为支付手段 D白银始终是主要流通货币A1.(2008广东单科,2)符合下图所示农业生 产分布状况的朝代是A.西周B.西汉C.晋 D.宋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