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海淀期中统考语文讲评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74101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29 大小:229.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海淀期中统考语文讲评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2011海淀期中统考语文讲评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2011海淀期中统考语文讲评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2011海淀期中统考语文讲评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2011海淀期中统考语文讲评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海淀期中统考语文讲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海淀期中统考语文讲评(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w1 B(糟蹋 披靡m 两全其美 胆怯qi 文过饰非 大笔如椽chun) w2D(捉摸猜测,琢磨思索;诟骂辱骂,诟病 指责;监测监视测定,检测检验测定) w3A (不赞一词指文章写得完美,别人不能添加 一言一语;也指不说一句话。但没有“不赞美”的意 思。) w4C w5A先秦历史著作对后世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代表是编年体史书左传、纪传体史书国语 和国别体史书战国策。1w庞统字士元,襄阳人也。少时朴钝,未有识 者。颍川司马徽清雅有知人鉴,统弱冠往见 徽,徽采桑于树上,坐统在树下,共语自昼 至夜。徽甚异之,称统当为南州士之冠冕, 由是渐显。后郡命为功曹。性好人伦,勤于 长养。每所称述,多过其才

2、,时人怪而问之 ,统答曰:“当今天下大乱,雅道陵迟,善人 少而恶人多。方欲兴风俗,长道业,不美其 谭即声名不足慕企,不足慕企而为善者少矣 。今拔十失五,犹得其半,而可以崇迈世教 ,使有志者自励,不亦可乎?”2w益州牧刘璋与先主会涪,统进策曰:“今因此会,便 可执之,则将军无用兵之劳而坐定一州也。”先主曰 :“初入他国,恩信未著,此不可也。”璋既还成都 ,先主当为璋北征汉中,统复说曰:“阴选精兵,昼 夜兼道,径袭成都,璋既不武,又素无预备,大军 卒至,一举便定,此上计也。杨怀、高沛,璋之名 将,各仗强兵,据守关头,闻数有笺谏璋,使发遣 将军还荆州。将军未至,遣与相闻,说荆州有急, 欲还救之,并使

3、装束,外作归形;此二子既服将军 英名,又喜将军之去,计必乘轻骑来见,将军因此 执之,进取其兵,乃向成都,此中计也。退还白帝 ,连引荆州,徐还图之,此下计也。若沉吟不去, 将致大困,不可久矣。” 3w先主然其中计,即斩怀、沛,还向成都,所 过辄克。于涪大会,置酒作乐,谓统曰:“今 日之会,可谓乐矣。”统曰:“伐人之国而以 为欢,非仁者之兵也。”先主醉,怒曰:“武 王伐纣,前歌后舞,非仁者邪?卿言不当, 宜速起出!”于是统逡巡引退。先主寻悔,请 还。统复故位,初不顾谢,饮食自若。先主 谓曰:“向者之论,阿谁为失?”统对曰:“君 臣俱失。”先主大笑,宴乐如初。 w进围雒县,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

4、, 时年三十六。先主痛惜,言则流涕。 4w6C 卒,通“猝”,突然。 w7D “因”,趁,趁机。 wA项第一个“而”,连词,表承接;第二个“而”,连词 ,表转折。 wB项第一个“其”,代词,其中;第二个“其”,代词, 自己。 wC项第一个“则”,连词,表承接,那么;第二个“则” ,连词,表转折,可是。 w8D “复故位”意思是又回到了原来的座位上。 w9B “刘备唯恐失信于刘璋而没有这样做”错误。5w10第二大题文言文中说庞统“每所称述,多 过其才”,意思是对人的赞扬往往超过那个人 的实际才能。请简要说明庞统这样做的理由 ,并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庞统这种做法的认识 。(不少于200字) (10分)

5、 w19作者说:“柳枝并不想跻身松柏等岁寒之 友中,它只是努力尽自己的本分,尽量绿得 长一些,就像一个普通正常的母亲,平凡清 白的人一样。”生活中也有许多像柳一样的人 ,请展开联想,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和感 悟。(不少于200字)(10分)6w庞统“每所称述,多过其力”,是为了把值得称道的 人说得更好一些,使他们的名声被人们仰慕,这样 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为善。我认为庞统的做法是智 慧的,赞扬是激励人心的最有效的方式。在公司中 ,管理者会毫不吝惜对员工的夸奖,即便对方的工 作完成得并不那么出色。被赞的员工不仅会尽情舒 畅、干劲十足,还有因为工作完成时的不完美而感 到深深的自责,迫不及待地希望将下

6、一个任务做得 无可挑剔。对人的赞扬微微超过那人的实际才能时 ,往往能形成一种积极的风气,使做得好的人越来 越多。(肖舒元) 7w庞统这样做的理由是为了弘扬善行,激励更多的人 向他们学习,从而推动整个社会风气向好的方向发 展。我认为庞统的做法是正确的也是聪明的,它能 通过部分人的榜样作用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改善。 这让我想到了近几年举办“全国道德模范”的评选活 动,这个活动即与庞统的做法有异曲同工这妙。通 过选出道德模范,宣传他们的事迹,让更多的人的 心灵受到触动,从而自发的学习,在社会上形成良 好的风尚。美德和善行是需要放大和宣传的,只有 通过这种方式,美德才会更快地走进更多人心里, 从而使我们

7、的社会越来越和谐美好。(李婉婧)8w柳总是尽量绿一些,尽己本分,在我们生活中尽自 己的本分显得十分重要,像柳一样的人的确不少。 母亲总希望用尽自己所有的爱,培育孩子,使他们 健康成长;教师总是不遗余力的教授学生,希望他 们成为有用之材;医生也总是尽己所能,治病救人 ,挽救生命。这样的人数不胜数,因为这是责任的 体现,社会中每一个人都应尽自己的所能,做好自 己的本分,否则老师不教授,医生不救人,家将不 家,国将不国,每个人的生活都无法正常进行。我 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是尽自己的本分,为他人也是 为自己。(董鹤)9w生活中也有很多像柳一样的人,我认为他们是值得 我们尊敬的人。像那用自己的辛勤汗水浇灌

8、每一寸 土地的农民,他们努力尽自己的本分;像那朴实的 清洁工人,不管春夏秋冬,他们都一如既往地坚守 自己的岗位,为城市清洁环境默默奉献着;像那辛 劳的农民工,他们不分昼夜,不畏艰险,登上高空 作业,正因为有了他们,城市中才会有一幢幢高楼 耸立,在城市高速发展中他们功不可没。这样平凡 普通的像柳一样默默无闻的人还有很多。他们并不 想跻身什么名流高贵者之中,只是努力尽自己的本 分,发挥自己生命的价值,他们值得所有人尊敬! (何雪)10w11(5分)夫人久相与处/ 自然染习/自朕御天下/虚心 正直/即有魏征朝夕进谏/自征 云亡/刘洎/褚遂良等继/太 子幼在朕膝前/每见朕心说谏 者/因染以成性/故有今

9、日之谏 。 11w游终南山 孟郊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 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 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 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 即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 w13D结尾两句紧承七八两句而来,借景抒 情,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借读书以追名逐利 的现实生活的厌恶。12明代唐汝洵在唐诗解中称此诗“奇语横出” ,请你以“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两句为例加 以解说。(4分)w“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这两句表现了作者游终 南山的独特感受。作者用“塞”这一动词,以夸张的 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终南山巍峨高耸,顶天立 地的气势。 w作者身处山中,仰望山峰,看到日月都从南山高处 出现,冉冉升起,像从“石”上

10、“生”出来的。作者从 侧面进一步表现出终南山峥嵘向上,与天比肩的气 势。这两句诗中的“塞天地”“石上生”可谓“奇语横出 ”。13w当时,圆明园的建造和管理,归内务府负责,曹家 是内务府包衣,应有进入圆明园的机会。/曹雪芹 在家庭衰落后长期住在西郊,和圆明园工地近在咫 尺,他会不会去当个差以挣钱糊口呢?/特别是曹雪 芹能诗工画,又懂得园林艺术,御园工地不是正需 要这样的人才吗? 可惜没有这方面的相关记载,对 他的一切活动,只能作合理的推测而难以确证。/ 退一步说,即使他没有参加御园工程,凭他原来的 社会关系也能亲闻并熟知圆明园诸景。这个天下第 一园,想必后来会给曹雪芹的创作以启示与借鉴。 w15

11、从曹雪芹所处时代、身份、居住地点、社会 关系等来看,他很可能进入过圆明园,并从中获得 创作的启示、借鉴。(3分)14w圆明园是康熙赐名,已有康熙、雍正两帝御书的“圆明 ”匾额,那么圆明园全图又何以题“大观”二字?乾 隆在圆明园后记中说:“规模之宏敞,邱壑之幽深 ,风土草木之清佳,高楼邃室之具备,亦可称观止。” 这和贾元春题名大观园时所咏“天上人间诸景备,芳园 应赐大观名”是同样的意思。 w15红楼梦中贾元春题名大观园与乾隆御题圆 明园全图“大观”的意思相同。(1分) w14B(3分)(乾隆是为圆明园全图题名“大观”, 不是给圆明园赐名“大观”)15w大观园的某些结构与圆明园也确有相似之处。大观

12、 园的面积将近三百亩,而北京城找不出这样大的私 家园林。雍正扩建后的圆明园占地约六百亩,仅比 大观园大出一倍。大观园是为贵妃归宁而建造的“省 亲别墅”,而作为正殿的大观楼“崇阁巍峨,层楼高 起”,具有皇家气派。大观园中的稻香村,“里面数 楹茅屋,外面却是桑榆槿柘”的“田园风光”和大观园 并不协调,贾宝玉批评它“分明是人力造作成的”。 曹雪芹安置稻香村,很有可能是受圆明园布局的启 发。圆明园中的“杏花春馆”“北远山村”“多稼如云” 都是农村景致。此外,大观园中的梨香园、栊翠庵 等,都很可能是受了圆明园的影响。 w15大观园的某些结构与圆明园有相似之处。(1 分)16w今年的春,来得特别踌躇、迟疑

13、,乍暖还寒,翻来复去, 仿佛总下不定决心。但是路边的杨柳,不知不觉间已绿了起 来,绿得这样浅,这样轻,远望去迷迷蒙蒙,像是一片轻盈 的、明亮的雾。我窗前的一株垂柳,也不知不觉在枝条上缀 满新芽,泛出轻浅的绿,随着冷风,自如地拂动。这园中原 有许多花木。这些年也和人一样,经历了各种斧钺虫豸之灾 ,只剩下一园黄土、几株俗称瓜子碴的树。还有这棵杨柳, 年复一年,只管自己绿着。 w少年时候,每到春来,见杨柳枝头一夜间染上了新绿,总 是兴高采烈,觉得欢喜极了,轻快极了,好像那生命的颜色 也染透了心头。 w17(3分)作为园中花木的幸存者,无论人间历经怎样的变 故或灾难,柳树总是尽自己的本分用枝头的绿意传

14、递着生机 与希望。17w我做了一篇祭文,记得有“呜呼小花”一类的话, 放在小猫身上。我们抬着盒子,来到山坡。我一眼 便看中那柳伞下的地方,虽然当时只有枯枝。我们 掘了浅浅的坑,埋葬了小猫。我拉着弟弟的手,呆 呆地站着。忽然间,那晃动的枯枝上透出的一点青 绿色,照亮了我们的眼睛,那枝头竟然有一点嫩芽 了,多鲜多亮呵!我猛然觉得心头轻松好多。杨柳 绿了,杨柳绿了,我轻轻地反复在心里念诵着。那 时我的词汇里还没有“生命“这些字眼,但只觉得自 己又有了精神,一切都又有了希望似的。18w两个多月过去,时届深秋。园中衰草凄迷,落叶堆积。我 从外面回来,走过藏在衰草落叶中的小径这小径,我曾 在深夜里走过多少

15、次啊。请医生,灌氧气,到医院送汤送药 ,但终于抵挡不住人生大限的到来。我茫然地打量着这园子 ,这时,侄儿迎上来说,家里的大猫死了,是让人用鸟枪打 死的,已经埋了。这是母亲喜欢的猫。这两个月,它天天坐 在母亲房门外等,也没有等得见母亲出来。我没有问埋在哪 里,无非是在这一派清冷荒凉之中罢了。我却格外清楚地知 道,再没有母亲来安慰我了,再没有母亲许诺我要的一切了 。 w深秋的风将落叶吹得团团转,枯草像是久未梳理的乱发, 竖起来又倒下去。我的心直在往下沉,往下沉忽然,我 看见几缕绿色在冷风中瑟瑟地抖颤,原来是那株柳树。在秋 日的萧索中,柳色有些黯淡,但在一片枯黄之间,它是在绿 着。“这容易生长的、到

16、处都有的、普通的柳树,并不怕冷。 ”我想着,觉得很安慰,仿佛得到了支持似的。1918.通读全文,回答下面问题。(8分) 作者写母亲去世后大猫被打死这件事,有何用 意?(3分) 本文以“柳信”为题有什么好处?请分条回答。 (5分) w18.与小猫死后的情境呼应(或形成对比 ),作者已永远失去母亲的安慰了,进一步 强化了失去母亲后的极度悲伤的情感(2分) ;为下文写从柳树那里得到支持、看到希 望做铺垫(1分)。20w(5分)要点:柳树是作者情感的触发点 (1分);柳枝透露春的信息、生命的信息 ,给人以生机和希望,暗示(喻示)文章的 主旨(2分);以柳喻人,柳树的平常普通 恰如像母亲一样的平凡清白的人,能带给人 安慰和坚持的力量。(1分);以柳为线索 组织材料,照应全文。(1分)21w20作文(60分) w人们常说:以后要如何如何。其实,有些事 情可以留给以后,/有些事情则没有以后。 你对“以后”有怎样的体验或思考?请自选角 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