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与备考建议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74067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78 大小:370.9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与备考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78页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与备考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78页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与备考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78页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与备考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78页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与备考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7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与备考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1年高考考试说明解读与备考建议(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12011年年新课程(新课程( 文综文综/ /地理)高考大纲说明地理)高考大纲说明 解读与备考建议解读与备考建议宁宁 夏夏 长长 庆庆 高高 级级 中中 学学 / / 谭谭 清清 安安 2011.42011.4一、新课程(一、新课程( 文综文综/ /地理)高考大纲说明地理)高考大纲说明解读解读二、新课程(文综二、新课程(文综/ /地理)试题特点浅析地理)试题特点浅析三、对做好三、对做好20112011年新课程备考工作的几点建议年新课程备考工作的几点建议主要话题:主要话题:一、新课程(一、新课程( 文综文综/ /地理)高考大纲说明地理)高考大纲说明解读解读(一)考试性质(一)考试性质(二)

2、试卷结构与题型(二)试卷结构与题型 (三)命题指导思想(三)命题指导思想(四)考试目标与要求(四)考试目标与要求( (五五) ) 考试范围与内容考试范围与内容(一)考试性质(一)考试性质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 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 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已确定的 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因此,高考应具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 区分度和适当

3、的难度。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二)试卷结构与题型(二)试卷结构与题型试卷包括试卷包括I I、IIII两卷。两卷。第第I I卷为单项选择(必考题,卷为单项选择(必考题,4444分)分) ;第第IIII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必做题,卷为非选择题(包括必做题,4646分和选做题,分和选做题,1010分)分) 。共计共计100100分。分。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跨学科综合。试题只涉及本学科的内容,不跨学科综合。(三)命题指导思想(三)命题指导思想地理学科命题注重考查考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和学科素养,即考生对所学相关课程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 解决问题的能力。(四)考核目标

4、与要求(四)考核目标与要求 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1.能够从题目的文字表述中获取地理信息,包括读取 题目的要求和各种有关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2.能够快速、全面、准确地获取图形语言形式的地理 信息,包括判读和分析各种地理图表所承载的信息。3.能够准确和完整地理解所获取的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1.能够调动和运用基本的地理数据、地理概念、 地理事物的主要特征及分布、地理原理与规律等知识,对题目要求作答。2.能够调动和运用自主学习过程中获得的相关地理信息。3.能够选择和运用中学其他相关学科的基本技能解决地理问题。4.能够运用地理基本技能,如地理坐标的判断和识别,不同类型地理数据之间

5、的转换,不同类型地理图表的填绘,地理数据和地理图表之间的转换,基本的地理观测、地理实验等。(四)考核目标与要求(四)考核目标与要求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的能力1.能够用简洁的文字语言、图形语言或其他方式描述地理概念, 地理事物的特征,地理事物的分布和发展变化,地理基本原 理与规律的要点 。2.能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和相关学科的知识,通过比较、判断 、分析,阐释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四)考核目标与要求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1.能够发现或提出科学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地理问题。2.能够提出必要的论据,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3.能够用科学的语言、正确的逻辑关系,表达

6、出论证和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和结果。4.能够运用正确的地理观念,探讨、评价现实中的地理问题。 (四)考核目标与要求(四)考核目标与要求(五)考试内容与范围(五)考试内容与范围考试内容主要包括考试内容主要包括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验)必修地理必修地理1 1、地理、地理2 2、地理、地理3 3以及以及全日制全日制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实验稿)规定的地球规定的地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和选考与地图、中国地理、世界地理的有关内容和选考内容为内容为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选修选修地理地理3 3、地理

7、、地理5 5、地理、地理6 6。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对所列考试内容的考查程度不超过课程标准规定的要求。的要求。自然地理(必修自然地理(必修1 1)1.1.宇宙中的地球宇宙中的地球 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地球所处宇宙环境;地球是太阳系中一颗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 太阳对地球的影响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 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地球的圈层结构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2.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自然环境中的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 地壳物质循环地壳物质循环 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因素

8、大气受热过程大气受热过程 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全球气压带、风带分布、移动规律及其对气候的影响 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锋面、低压、高压等天气系统的特点 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世界洋流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3.3.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自然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自然地理要素在地理环境形成和演变中的作用 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地理环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地理环境的整体性 地理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地理环

9、境的地域分异规律 4.4.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地表形态对聚落及交通线路分布的影响 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自然资源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意义 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重大自然灾害发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人文地理(必修人文地理(必修2 2)1.1.人口与城市人口与城市 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环境承载力与人口合理容量的区别 城市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城市

10、的空间结构及其形成原因 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不同规模城市服务功能的差异 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 2.2.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生产活动与地域联系 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农业区位因素,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及其形成条件 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地域的形成条件与发展特点 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农业或工业生产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 交通运输

11、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与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 3.3.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 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 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区域可持续发展(必修区域可持续发展(必修3 3)1.1.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区域的含义区域的含义 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不同区域自然环境、人类活动的差异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

12、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的影响 2.2.区域可持续发展区域可持续发展 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 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 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区域农业生产的条件、布局特点、问题,农业持续发展的方法与途径 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

13、续发展的关系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过程,产生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措施。 3.3.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地理信息技术的应用 遥感(遥感(RSRS)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在资源普查、环境和灾害监测中的应用 全球定位系统(全球定位系统(GPSGPS)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在定位导航中的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地理信息系统(GISGIS)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在城市管理中的功能 数字地球的含义数字地球的含义旅游地理(选修旅游地理(选修3 3) 1 1、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旅游资源的类型与分布 旅游

14、资源的内涵和多样性旅游资源的内涵和多样性 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区别 进入进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的重要意义名录的重要意义2 2、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旅游资源的综合评价 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中外著名旅游景区的景观特点及其成因 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基本内容 评价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的旅游资源开发条件3 3、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旅游规划与旅游活动的设计 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规划旅游景区的基本要素以及影响;对旅游景区的景点、交通和服务设施进行

15、规划 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线路收集旅游信息,确定旅游点,选择合理的旅游线路4 4、旅游与区域发展、旅游与区域发展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的作用 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旅游与景区建设对地理环境的影响以及旅游开发过程中的环境保护措施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自然灾害与防治(选修5 5)1 1、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主要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 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自然灾害的主要类型及其特点 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的分布2 2、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地震、泥石

16、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台风、寒潮、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3 3、自然灾害与环境、自然灾害与环境 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同一自然灾害造成危害程度的地域差异 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我国自然灾害多发区的自然环境特点4 4、 防灾与减灾防灾与减灾 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应对自然灾害的方法或应急措施 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中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成就环境保护(选修环境保护(选修6 6)1、环境与环境保护 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害 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2、资源问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