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征入手欣赏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72757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52.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从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征入手欣赏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从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征入手欣赏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从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征入手欣赏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从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征入手欣赏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从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征入手欣赏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从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征入手欣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从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征入手欣赏(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从中国古典诗词语言特征入手 欣赏诗歌 一、中国诗歌对语言的变形 改变词性、颠倒词序、省略句子成分等等 主要目的是建立格律以造成音乐美,给读 者留下艺术想象和再创造的空间。 何逊“夜雨滴空阶,晓灯暗离室” 常健“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王昌龄“清辉淡水木,演漾在窗户” 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 蒋捷“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 蕉” 周邦彦“风老莺雏,雨肥梅子”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柳色春山映,梨花夕鸟藏” “云掩初弦月,香传小树花” 把握诗人的真实意图与情感侧重点 金开诚先生指出:诗词赏析始终离不开一个“想”字。吴世昌先生也说,读词 须有想象。在诗词鉴赏中,根据诗词所

2、规定的“再造条件”进行再造想象,可 以补充诗人有意留下的空白,还原诗歌的场景,获得更高的审美享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的访隐者不遇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 。”欧阳修的蝶恋花二、抓住诗词中能粘合情与景的实词、虚词 ,以“融合”诗歌的情与景,体会诗歌的意境 。 动词:在鉴赏诗歌时,我们要重点关照动词, 特别是具有“多重含义”的动词。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怨”字明显 用了拟人手法,既是曲中之情,又是吹笛人之心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溅”、“惊”二字,不仅 用字新鲜,而且增添了诗人感时恨别的痛

3、苦。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具有夸张色 彩。 雨去花光湿,风归叶影疏。(郊兴王勃) 修饰语:大部分为形容词,它在诗词鉴赏中也 是关注的重点对象。 例1: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一个“ 孤”字,写尽环境之孤苦,由此可达人心。 例2: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细,脉脉绵绵, 写的是自然造化发生之机,最为密切。 例3: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装上翠楼。忽见陌 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怨王昌龄 ) 特殊词:在诗文中,有一些词本身与众不同,读者能很快找到 它们。 A、叠词:叠词作用不外两种:增强语言的韵律感或是起强调作 用。 例: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竹枝词其一刘

4、禹锡)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声声慢李清照)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依依”、“霏霏”正 是怅然若失的征夫情怀。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萧萧”“寒”满载的是壮士 报国的悲壮情怀。 B、拟声词:有些拟声词就属于叠词,因为其出现频率很高,特 单列一条。作用:使诗文更生动形象,使人有身临其境之感。 例: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浪淘沙李 煜)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杜甫) 江汉思归客,乾坤一腐儒。片云天共远, 永夜月同孤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苏。 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江汉 诗歌,或借景言情,或寓情于景,或缘情

5、布景。对于借景言情和缘情布景的诗歌则 需要寻找一个情景交融的“融”合点, 赏析诗歌的语言,目前高考是从下 列三个层次考查的。 一是理解词语的意思,在把握词语的基本 义的基础上,挖掘它的深层义,切忌望生 义。例如“浓睡不消残酒”中的“不消”,基本 义是酒意未消,它的深层义都是消不尽的 伤感和烦闷情绪。又如“应是绿肥红瘦”中的 “绿肥红瘦”,“绿”、“红”分别代替叶和花,“ 肥”、“瘦”分别形容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二是体味词语的生动形象性和深刻性。为 此,我们应深刻体味诗中那些准确、形象 的词语,寓静于动,寓抽象于形象,富有 情感,发人深思的词语,最符合诗歌意境 的词语。 三是鉴赏语言的风格,如明快、幽默、朦 胧、沉郁、豪放、飘逸、婉约、绮丽、朴 素、雄奇、含蓄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