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位与回归——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有效性问题

上传人:lizhe****0920 文档编号:47872448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209.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错位与回归——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有效性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错位与回归——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有效性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错位与回归——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有效性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错位与回归——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有效性问题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错位与回归——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有效性问题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错位与回归——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有效性问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错位与回归——论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判理论的有效性问题(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摘摘 要要 现代意义上的“大众文化”概念源于西方。在本文中,大众文化是指一种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利用现代技术和传播媒介,面向大众进行批量复制、消费的文化形态。由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大众文化已成为目前中国文化结构中最有活力、影响最大的文化形态,也是学者研究中国社会文化转型问题的重要途径。作为对中国当代大众文化研究状况的一种初步的判断和评析,本论文立足于中国的本土语境,通过对法兰克福学派在中国接受状况的历史梳理和评析,考察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对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影响及其内在逻辑,突出当代中国

2、大众文化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探讨如何建立中国原创性并具有当下感的大众文化研究理论框架的可行性。 论文分为三个部分。在第一部分中,主要对大众文化概念进行了理论界定,指出了大众文化的理论来源。同时分析了中国大众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状况,以九十年代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分界线,将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划分为两个阶段,强调了大众文化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 在第二部分中,文章分别从理论源头、哲学基础、理论特征等方面对法兰克福学派的大众文化理论进行了系统阐述。 在第三部分中,重点从三个方面来具体考察了法兰克福学派对于中国大众文化研究的影响和内在逻辑。首先从“大众文化”这一概念出发进行讨论,其中涉及到这一名词在中西

3、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中的差异。其次,从精英文化、主流文化和大众文化的关系探讨了法兰克福大众文化理论在中国的理论错位。最后,指出中国目前的大众文化又发生了新的变化,在这一情况下,应该重新审视法兰克福学派的文化理论对中国的影响。 关键词:关键词: 法兰克福 大众文化 精英文化 主流文化 传媒 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IIAbstract The origin of the modern concept of popular culture is from the west. In this article popular cul

4、ture refers to the culture that is based on social large-scale production, via modern technology and media, to copy and consume in a large scale. With the social development and technology improvement, popular culture has become the most dynamic and influential culture, and also one of the most impo

5、rtant ways to research the transition of Chinese culture. As the primary judgment analysis of Chinese popular culture, this article, based on Chinese language environment, through the historic judgment and assessment on the popularity of Frankfurt school of thought, studys the influence of Frankfurt

6、 school on Chinese temporary popular culture and its inner logic; and also with special attention on the spatiality and complexity of Chinese popular culture;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way to get independence of the affiliation to western theories in global and post-colony language environment, and

7、 to build original and up-to-date Chinese popular culture theory structure. This article is comprised of three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it gives the definition of popular culture and points out the source of popular culture. Meanwhile it analyses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popular culture. With the

8、 borderline of the built-up of 90s market economic system, this article divides Chinese popular culture into two periods and emphases the special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popular culture in different periods. In the second part, this article expounds Frankfurt school on Chinese popular culture on

9、the aspects of the source of theory, foundation of philosophy, characteristic of theory. In Part Three, this article emphasis on three directions to study the influence logic of Frankfurt school. First of all, popular culture mainly discusses the most important concept of Frankfurt school-Culture In

10、dustry. And this relates with different culture background and period of China and the west. Secondl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dislocation of Frankfurt school of thought in China from the relations of popular culture, elite culture and mainstream culture. Last, Chinese temporary popular culture h

11、as taken place changes. In this condition, we should scan afresh the influence of Frankfurt social critical theory. Key Word: Frankfurt School of thought Mass Culture Elite culture Mainstream culture Media 独创性声明独创性声明 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

12、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华中科技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保密 ,在_年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 不保密。 (请在以上方框内打“”) 学位论文作者签名: 指导教师签名: 日期: 年 月 日

13、 日期: 年 月 日 本论文属于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1前前 言 言 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大陆学界视法兰克福学派理论为西方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霍克海默、阿多诺、马尔库塞、本雅明、哈贝马斯等代表人物的理论著作迅速获得内地学者关注。起先,学界只是注意其哲学理论。直到 90 年代初,其文化批评和社会批评理论成为大陆学者剖析中国现实社会的思想武器。 90 年代中国内地经济体制改革重新启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其社会生活与大众心理正在经历强烈的震荡。大众文化的浮躁与媚俗,精神价值的滑坡与冷遇,不得不引起知识界的忧虑与困惑。于是

14、针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应运而生。不少学者发觉自身处境与西方马克思主义者颇为相似。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所描绘的资本主义压迫与异化之感一夜之间仿佛又回到身边。知识分子找寻不出现实社会的合理解释,单纯的抱怨与谩骂不但隔靴搔痒,更是底气不足。于是,他们纷纷将目光瞄准法兰克福学派,尤其是阿多诺、霍克海默的大众文化、文化工业理论。法兰克福学派的主张正好可以抗拒当时不太正常的文化现象。学界引证二人观点,向当时大众文化的弊端全面宣战。中国大陆学界第一次运用法兰克福文化批评理论所产生的错位便产生于此。知识分子面对铺天盖地、鱼龙混杂的大众文化现象,其矫枉必须过正的激进态度是理论错位的主要原因。 充斥火药味的大众文化批

15、判在 1995 年左右出现一次微妙转换。旅美学者徐贲意识到走出“阿多诺模式”的必要与迫切。之后,有关法兰克福理论的反思文章纷至沓来。“错位说”正式由陶东风先生提出。除此之外,反思法兰克福学派理论在中国语境内的有效性代替了其理论运用的热潮,成为中国大众文化批评的新主题。例如,朱学勤先生认定其文化批评从属于西方马克思主义,却无法与马克思主义经济、政治批判的力度媲美;曹卫东先生则强调盲目将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视作大众文化批评理论便是简化其理论精神。当时学界针对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评理论的态度主要基于上述观点,构成三足鼎立的局面。伴随内地大众文化事业的不断前进,学者们早前所忧虑的问题却出现了新的转机。学

16、界宽松的讨论氛围使更多人不再将法兰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华 中 科 技 大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2克福学派理论固执地划入西方马克思主义系谱。朱氏观点中浓重的意识形态立场显然不能作为可靠的逻辑起点。而曹氏所谓“简化说”也随着研究工作的深入失去立论的实际意义。直至今日,唯有探讨“错位说”成为无法完成的任务。反思理论错位的关键并不只是为了划清法兰克福学派文化批评理论与中国大众文化事实的界限,而是正视其理论移植之后的语境再造工作。有效消化国外理论,尽快转化成本土的文化批评话语才是国人必须担负的长期任务。加之中国大众文化事业的发展速度大大超出之前的预计。是继续修正国外理论的表述,还是强调自身理论的创新?面对五花八门的异域奇谈,是否“来的都是客”?是否“浓妆素裹总相宜”? 我们认为此刻有必要对“错位说”做一次清理,为中国大众文化的纵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毕业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