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届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72203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42 大小:60.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届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2页
2010届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2页
2010届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2页
2010届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2页
2010届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届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届高三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复习(4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 由一次阅读练习展开的思考一、阅读练习背景:宣城中学理科尖子生文学类文本阅读专题辅导 时间:2009年12月 阅读材料:2009湖北卷书房的窗子(杨振声) 练习安排: (一)学生在30分钟内完成阅读答题。 (二)指定4名学生分别将4道题的答案写在黑板上。 (三)教师示范阅读。(下为示范阅读过程) 初读:概括段意,理清层意;形成初步理解。书房的窗子 杨振声今天又想到了我那书房的窗子。说起 窗子,那真是人类穴居之后一点灵机的闪耀 才发明了它。它给你清风与明月,它给你晴 日与碧空,它给你山光与水色,它给你安安 静静的坐窗前,欣赏着宇宙的一切。一句话 ,它打通你与天然的界限。 (

2、段意:窗子的功用) 窗子的功用,虽是到处一样,而窗子的 方向,却有各人的嗜好不同。我独喜欢北窗, 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说到光,我有一致偏向 ,就是不喜欢强烈的光而喜欢清淡的光,不喜 欢敞开的光而喜欢隐约的光,不喜欢直接的光 而喜欢反射的光。就拿日光来说罢,我不爱中 午的骄阳,而爱“晨光之熹微”与落日的古红。 纵使光度一样,也觉得一片平原的光海,总不 及山阴水曲间光线的隐翳,或枝叶扶疏的树荫 下光波的流动。至于反光更比直光来得委婉, “残夜水明楼”,是那般的清虚可爱,而“明月 照积雪”使你感到满目清晖。窗子的功用, 我独喜欢北窗,那就全是光的问题了。 喜欢清淡的光 喜欢隐约的光 喜欢反射的光 (

3、喜欢北窗及理由)更多资源 不错,特别是雪的反光,在太阳下是那 样霸道,而在月光下却又这般温柔。其实,雪 的反光在阴阴天宇下,也满有风趣。特别是新 雪的早晨,你一醒来全不知道昨宵降了一夜的 雪,只看从纸窗透进满室的虚白,便与平时不 同,那白中透出银色的清晖,温润而匀净,使 屋子里平添一番恬静的滋味,披衣起床且不看 雪,先掏开那尚未睡醒的炉子,那屋里顿然煦 暖。然后再从容揭开窗帘一看,满目皓洁,庭 前的树枝都压垂到地角上了。望望天,还是阴 阴的,那就准知道这一天你的屋子会比平常更 幽静。 至于拿月光与日光比,我当然更喜欢 月光。在月光下,人是那般隐藏,天宇是那 般素净。现实的世界退缩了,想象的世界

4、放 大了。我们想象的放大,不也就是我们人格 的放大?放大到感染一切时,整个的世界也 因而富有情思了。“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 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更为空灵, 更为生动;“无情有恨何人见,月亮风清欲 堕时”比之“枝头春意”更富深情与幽思; 而“宿妆残粉未明天,总立昭阳花树边”也 比“水晶帘下看梳头”更动人怜惜之情。 更喜欢月光。 想象的世界放大了。 人格的放大 整个的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了 这里不止是光度的问题,而且是光度 影响了态度。强烈的光使我们一切看得清楚 ,却不必使我们想得明透;使我们有行动的 愉悦,却不必使我们有沉思的因缘;使我们 像春草一般的向外发展,却不能使我们像夜 合一般的向

5、内收敛。强光太使我们与外物接 近了,留不得一分想象的距离。而一切文艺 的创造,决不是一些外界事物的推拢,而是 事物经过个性的熔冶、范铸出来的作物。强 烈的光与一切强有力的东西一样,它压迫我 们的个性。 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南窗的光强,固 不必说,就是东窗和西窗也不如北窗。北窗放进 的光是那般清淡而隐约,反射而不直接。说到反 光,当然便到了“窗子以外”了。我不敢想象窗 外有什么明湖或青山的反光,那太奢望了。我只 希望北窗外有一带古老的粉墙,最低限度地要老 到透出点微黄的颜色;假如可能,古墙上生几片 青翠的石斑。这墙不要去窗太近,太近则逼窄, 使人心狭;也不要太远,太远便不成为窗子屏风 ;去窗一

6、丈五尺左右便好。如此古墙上的光辉反 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 霸气。这种清光绝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 乱你的运思。 以此,我便爱上了北窗。 到了“窗子以外”了。 希望有一带古老的粉墙, 古墙上的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 淡白,不带一分逼人的霸气。这种清光绝 不会侵凌你的幽静,也不会扰乱你的运思 。 假如,你嫌这样的光太朴素了些,那 你就在墙边种上一行疏竹。有风,你可以欣 赏它婆娑的舞容;有月,你可以欣赏窗上迷 离的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 雪,那素洁,那清劲,确是你清寂中的佳友 。即使无月无风,无雨无雪,红日半墙,竹 荫微动,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

7、青翠,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 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纵使 不读书也“要得”。 种上一行疏竹。 掩映于你书桌上的清晖,泛出一片青翠 ,几纹波痕,那般的生动而空灵。你书 桌上满写着清新的诗句,你坐在那儿, 纵使不读书也“要得”。重读:理清思路;整体把握文意. 窗子的功用 独喜欢北窗及理由(喜欢清淡的光,隐约的光,反射的光) 喜欢雪的反光 喜欢月光及理由(想象的世界放大了 。 人格的放大,世界也因而富有情思 了) 光度影响了态度。 爱上了北窗。 “窗子以外”了。古老的粉墙反射的光辉润泽而淡白 一行疏竹。 清晖,生动而空灵 分析结构,概括主题。 窗子(线索):功用 喜欢北窗及理由

8、(反光) (想象)窗外:古墙、疏竹(反光)主题:表达喜爱北窗的文人情怀。 (四)逐题分析,出示答案,研究答案;对 学生作答内容进行评点,评分. (仅以16、19题为例)16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试作简要说明。(5分)题意分析:首先交代窗子的“结构作用”,然 后结合“全文”相关内容作简要说明。注意“ 简要说明”的语言表达要求。16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试作简要说明。(5分)出示答案并指导学生研究答案和评分标准:窗子是本文的一条重要线索。(2分 )作者开篇写窗子的功用,接着主要写 “我”喜欢北窗的理由,最后具体形象 地描绘想象中北窗的景象。(3分) (60字) 对学生作答内容进

9、行评点,评分。 学生1:本文题为“书房的窗子”,开 头由写窗子(1分?)谈到对光的喜 爱问题,引出下文所写的对光的描 写,从而突出作者真正想说的。( 0分) (答题评点:对窗子的“结构作用”视而不见 。) 学生2:窗子贯穿于全文,在文章中起 到了线索的作用,(2分)透过窗子 作者描绘了一下自然之景,表达了 心中的情思。(0分)(答题评点:不能准确理解题干的意思 ,不清楚简要说明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3:窗子贯穿全文,是行文的线索 ,(2分)透过窗子作者感受到窗外 的美妙,作者喜欢清淡的光,因而 喜欢北窗。(1分)(答题评点:简要说明忽略了“全文”二 字,回答不全面。)学生4: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

10、是一个线索, (2分)起到勾连作者与窗外世界和光 的作用,由窗引起作者对光的喜爱与感 悟,并具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作者通过 不同的窗可以欣赏到不同的光,而对光 的偏爱又是由于窗的不同,(1分)从 而引发作者的不同感悟。(103字)(答题评点:忽略了“全文”二字,回答不全 面;“象征意义”之评缺乏依据;语言啰嗦。 ) 19在第、段中,作者为什么 要着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6分)题意分析:思考“古墙和疏竹”与“书房的窗子( 北窗)”之间的关系;思考文中运用“想象”这一表现手法 所能收到的艺术效果。 19在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 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6分)出示答案并研究: 通过古墙和

11、疏竹把北窗的光影之美形 象地描绘出来,强化了作者对北窗的偏 爱,因为此处更宜于读书和写作。(2分 ) 虚实相生,动静结合,增强了画面感 ,营造了诗的意境。(2分) 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使行文摇曳 多姿,富有变化。(2分) 对学生作答内容进行评点,评分。 学生1:古墙和疏竹象征着一种含蕴古老, 清雅空灵的文化底蕴,是作者所追求的 精神上既豁达朴素,又安静古老,即( 应为“既”)空灵幽寂,又灵动生机的 状态,既能有内敛自省的思考,又能有 达观灵机的个性与创造的对文学创作的 理想(不通顺)。(0分)(答题评点:从象征意义角度思考,方向出 现偏差。) 学生2:作者想象着在北窗外种上疏竹和有着 古墙,

12、这些意象使北窗更美,既很好地 修饰了北窗,又表达了作者对北窗独特 的喜爱之情。(1分)(答题评点:注意到古墙疏竹与喜爱北窗的关 系,但没有把握住古墙疏竹与反光的关系;正 确的理解应是:古墙疏竹反光喜爱北 窗,没有把握住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 。对运 用“想象”这一表现手法所收到的艺术效果缺少 认知,审美能力不足。) 学生3:古墙上光辉反射在窗下的桌上,润泽而 淡白,这种清光不侵凌幽静,不扰乱运思, 是作者所企盼的,加上墙边再种上一行疏竹 ,有风欣赏它婆娑树影;有月,欣赏迷离的 竹影,有雨,它给你平添一番清凄;有雪, 它确是清寂中的佳友。清淡隐约的光由古墙 反射到书房的窗上,伴着那一行疏竹,是作 者

13、喜爱和向往的人生。( 2分)141字 (答题评点:视野狭窄,抓住一点,大做文章,费 力耗时,收效甚微;概述能力不足;审美能力不足 。) 二、学生存在的问题反思文学素养不高;阅读:概括能力与整体理解能力不强;审题:分析题意能力较弱;视野狭窄;表述:语言啰嗦,概述能力不足。结果:得分较低,耗费时间。三、文学类文本阅读备考策略(教学反思)(一)研读考纲,明确考查内容和要求新考纲进一步体现课程标准的精神 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了解小说、散 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 要表现手法。文学作品的阅读鉴赏,注重审 美体验。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 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

14、社会生活 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涵的民族心理和人 文精神。1分析综合 C(1)分析作品结构,概括作品主题 (2)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 表现手法16窗子在全文的结构中有什么作用? 试作简要说明。 19在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 意描写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 2鉴赏评价 D(1)体会重要语句的丰富含意,品味精彩 的语言表达艺术17本文语言典雅,请以第段为例, 从词语运用、句式选择、修辞方法三个方面 加以简要赏析。(6分) (2)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 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3)对作品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 作出评价18作者为什么说“疏影横斜水清浅, 暗香浮动月黄昏”比之“晴雪梅花

15、”更为空 灵、更为生动?请联系第、段作简要分 析。3探究 F(1)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 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2)探讨作者的创作背景和创作意图(3)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19在第、段中,作者为什么要着意描写 想象中的古墙和疏竹?(4分)(二)研究高考,了解新课标高考最新动态2009年有11省市实施了新课标高考: 海南宁夏、山东、广东、江苏、辽宁、天津、 安徽、福建、浙江、上海。 共10套考卷,文学类文本选文小说、散文各5篇 。 安徽卷近四年来: 2006:黄秋耘行吟阁遐想 (散文) 2007:许俊文乡村的风 (散文) 2008:史铁生我与地坛 (散文) 2009:宗 璞

16、董师傅游湖 (小说) (三)开设专题讲座,提升学生文学素养1指导学生了解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 小说: 小说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环境。 人物:典型性(共性与个性)、描写方法(肖像 、语言、动作、心理;正面、侧面) 情节:结构:(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尾声)、线索 环境:自然环境(环境描写的作用)、社会环境 。 主题分析散文:从内容和性质可分为:叙事、写人、写景、记游、哲理类。从表现手法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综合类 。特点:形散,神聚。 2指导学生了解主要表现手法 (1)表达方式叙述 叙述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叙述方法:顺叙;倒叙;插叙;平叙(分叙) 。 叙述人称:第一、第二、第三人称。 线索: 单线索、双线索、多线索;明线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