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历史选择题解题指导1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71412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24 大小:341.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历史选择题解题指导1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历史历史选择题解题指导1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历史历史选择题解题指导1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历史历史选择题解题指导1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历史历史选择题解题指导1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历史选择题解题指导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历史选择题解题指导1(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讲 组合型、程度型、逆向型选择题组合型、程度型及逆向型选择题,题型特点虽然不同,但解答时均要注意:选择题审题“三看三思”。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明确其内涵和外延。备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备选项是否符合历史事实;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题型综述题型综述题型一题型一组合型选择题【题型特征】 组合型选择题是将同一类事件或现象按一定的 关系进行组合的选择题。此类题型一般由三部 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 以数字序号列出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事件或现 象;由不同的数字序号组成的备选项。有些 组合型选择题还

2、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 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 。此类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多、信息范围广, 能从多角度、多层次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解题技法】 (1)肯定筛选法,它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择 肢,确定一个正确的选择肢,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 含此选择肢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 答案。 (2)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择肢 ,排除包含这些选择肢的组合,再逐步筛选,得出 正确答案。 (3)辨别法,即用肯定筛选法选出绝对正确的选择肢 ,用否定筛选法排除绝对错误的选择肢,从而缩小 范围,针对不能直接用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确 定的选择肢根据所学知识辨别是否符合

3、题意。【高考例析】(2010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解放区的天是明 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创作于1943年的 解放区的天伴随着全国解放而广为传唱。下列关于 这首歌曲说法正确的是 它鼓舞了边区军民,迎来了百团大战的胜利 它反 映了边区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对胜利的期盼 它创作 时中国的抗日战争正处于相持阶段 它创作当年召开 了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A B C D例例1 1【答案】C 【解析】 解放区的天于1943年创作而 成,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故错误。中国共产党第七 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45年召开,故错误。材料反映了边 区人民对光明的向往和对胜利的期盼,故正确。1943年

4、处于抗战相持阶段,故正确。(2010年高考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下列语句体现“ 以民为本”思想的是( ) 君者仪也,民者影也,仪正而影正 民者,国之 本也,财用所出,安危所系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 天下之治乱,不在一姓之兴亡,而在万民之忧乐 A B C D 【解析】 “以民为本”是古代儒家民本思想的一种反映,认为 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应以安民、得民作为根本。都强 调重民思想,符合“以民为本”的含义。是关于如何治理国 家的言论,可以排除。 【答案】 C例例2 2【实战演练】 1(2010年广东潮州模拟)1872年在共产党宣言 发表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共产 党宣言里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

5、都要以当时 的历史条件为转移”。下列能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 中国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 俄国革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 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A B C D 解析:选A。“体现这一观点”即指对马克思主义的灵活运 用。符合题意,故选A。2(2010年山东青岛模拟)美国宪法修正案规定“任何 一州,都不得制定或实施限制合众国公民的特权或豁 免权的任何法律”。这( ) 体现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削弱了州权主义观念 取消了各州的自主权 A B C D解析:选A。内战后,美国宪法修正案对联邦和州的权力重 新做了界定,规定了联邦法律的至上性,这对削弱州权

6、主 义观念,维护国家统一起了很大作用。但美国的联邦制度 没有根本的改变,根据联邦制,中央和地方(州)实行分权, 故错误,可排除。另外,联邦制和中央集权制是两个不 同的概念,要注意区别。3“牛顿的发现,给人类带来从未有过的自信,曾经 匍匐在上帝脚下的人类,终于大胆地抬起头来,开始 用自己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这表明牛顿的发现 推动了工业革命的发展 使人类彻底摆脱了神学的影响 促进了人类的思想解放 使人们开始从关注宇宙自然到关注人类本身 A B C D解析:选C。牛顿经典力学的创立标志着近代科学形成。结合材料给出的信息人们用理性的眼光打量世界可知材料反映了牛顿的理论在人类思想解放方面的促进作用。与

7、题意不符合;表述错误;说的是古代西方的早期人文主义思想。故正确答案为C。题型二题型二程度型选择题【题型特征】 又称最佳型选择题,此类题型在备选项中只有一 项最符合题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 度的联系,其他选项因不够全面或不完全切题而 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其特点是:题干与各备选项 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在题干中往往用一 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 本的”、“最突出的”、“主要”、“直接”、“最早”等 。该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能 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解题技法】(1)排除法:即排除表述存在错误的选项、表述不够严密的选项和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2)比

8、较分析法:即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或更具根本性的选项。注意不能入选的选项常有以下的毛病,“以偏概全”“范围过大”“过于间接”等。(2010年高考浙江文综卷)儒道思想犹如中国古代 思想的双璧。下列言论中,最能体现道家因循自然、崇 尚无为思想的是 A不以人助天 B制天命而用之 C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D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例例3 3【答案】 A 【解析】 本题为最佳型选择题。“制天命而用 之”和“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是荀子的思想,而荀子 是儒家的代表人物,故排除B、D两项。选项A出自庄子南华 经,原文是“不以心损道,不以人助天”,意指上

9、古时的有识 之士顺应自然,不以自己的聪明智慧去破坏自然规律,或去影 响自然,典型地体现了“因循自然、崇尚无为”的思想。“天地不 仁,以万物为刍狗”出自道德经,“刍狗”指古代祭祀时用草 扎的狗,在祭祀之前,人们对它敬若神明,祭祀一结束,它就 被丢弃了。这句话的意思是天地没有仁爱,对待万事万物就像 对待刍狗一样,任凭万物自生自灭。(2010年高考天津卷)1933年罗斯福实行新政后, 美国商品获得了更大的海外市场,国内商品价格也有 一定提高,债务人特别是农民的债务负担减轻了将近 一半。对这些变化起直接作用的新政措施是( ) A整顿财政金融 B调整农业结构 C复兴工业生产 D实行社会救济【答案】 A

10、【解析】 本题为程度选择题。从材料中不难看出无论是工业 还是农业受危机的影响都在减小,而B、C两项仅是某一领域的 措施,故排除。社会救济主要是改善民生,故D项与题干不符。 整顿财政金融是罗斯福新政的首要环节,对稳定经济全局起了 至关重要的作用。例例4 4【实战演练】 4美国罗斯福新政中,最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 谐人民关系的措施是( ) A整顿银行,实行美元贬值刺激出口 B通过工业复兴法,加强对工业的计划指导 C奖励农民调整生产结构,稳定农产品价格 D推行“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解析:选D。罗斯福新政中以工代赈,兴办公共工程 ,增加就业机会进而刺激消费和生产,稳定社会秩 序。这些措施致使美国

11、经济逐步进入良性循环轨道 ,最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和谐人际关系。5(2010年广东深圳检测)“董仲舒开启了儒学 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的进程。”董仲 舒思想中,最能够体现这一观点的是( )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C“春秋大一统” D“三纲五常”解析:选B。董仲舒思想中,体现“神学化”“宗教 化”“教主化”的只有B项。A、C两项是为封建专制 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服务的;D项是关于伦理道德方 面的。6在古希腊的某一天,两位哲人普罗泰(塔)戈(格)拉 与苏格拉底围绕一些哲学问题在大街上展开了激烈 的讨论,两者最有可能达成的共识是( ) A对神持怀疑态度,强调人的地位

12、与价值 B强调人类法律,否认绝对权威 C主张“美德就是知识” D热衷于研究自然和观察世界解析:选A。智者学派和苏格拉底都关注人,都重视 人的作用,都怀疑神的存在,这是他们研究的相同 之处。B项是智者学派的主张,C项是苏格拉底的观 点,都是两者的不同点;智者学派把研究重点从认 识自然转移到认识社会,苏格拉底认为放弃对人自 身的探讨而去研究自然是愚蠢行为,由此排除D。 (2009安徽文综高考)抗日战争期间,延安“吸引了 一个美国军事观察团、一些美国国务院外交官和一个 美国总统特使前来访问,另外还有大批外国记者前来 采访”。其主要原因是 A中共领袖人物的个人魅力 B中共的抗日主张得到了普遍认同C中共

13、坚持抗战赢得了国际友人的广泛同情D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抗战中的地位日显重要 例析:本题考查中共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 ,属于中等 题。解题关键是抗日战争期间中共成为外国关注的焦 点,主要是由于中共领导的抗日力量日益重要,故D项 正确,A归集个人魅力,不全面,B中共的抗日主张未 被资本主义国家认同,C表述有误。因此,最佳选项是 D项。题型三题型三逆向型选择题【题型特征】 逆向型选择题,就是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 逻辑关系的选项的选择题,也称为否定选择题。 此种题型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即在试题中有三 个备选项是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试题要 求将另一个不符合的选出来。该题型结构特点在 题干中有“不

14、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 的”、“无关的”、“不属于”等提示语。【解题技法】(1)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2)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正误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3)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高考例析】(2010年高考福建卷)朱子语类云:“唐制 :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 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有未当,则门下缴驳 ,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 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 A体现

15、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散相权加强皇权 【答案】 B 【解析】 本题为逆向型选择题。 唐朝的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分别负责决策、 审议和执行。分析各选项,A、C、D三项表述正 确;B项表述错误,三省没有监察职能。例例5 5(2009年高考广东卷)下列歌谣中,不能反映 民国初年社会风尚的是( ) A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文明洋伞小包裹,长统洋袜短脚裤 C辫线斜拖三尺短,之乎者也说荒唐 D改良的头,改良的花,改良的姑娘大脚丫 【解析】 A、B、D三项都是对民国初年新式社会 风尚的描述,A项为新式婚俗,B项是新式穿戴,D 项是民国姑娘的新式打扮,只有C项是蓄留长辫、 埋头苦读,一心准备科举考试的读书者的形象描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