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高三二模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67997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185.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三二模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2012高三二模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2012高三二模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2012高三二模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2012高三二模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高三二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高三二模(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东省实验中学高三 第二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2013年3月13制作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的读音完全相同的 一组是( ) A徇私驯熟 咆哮肖像 惬意提挈 济济一堂无济于事 B漂白饿殍 与会参与 胴体栋梁 拈轻怕重/ 拈花惹草 C投奔奔命 着急着火 标识识别 强词 夺理强人所难, D丧气沮丧 殷实殷红 蜡烛污浊 螳臂当车安步当车 A.xn xio qi j/j B.pio y dng nin Cbn zho zh/sh qing Dsng yn/ yn zh/zho dng/ dng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绿州 集装箱 谈笑风生 鹬蚌相争,渔人得利 B历练 套近乎 拾人

2、牙惠 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C聘任 程式化 欢呼鹊跃 黄钟毁弃,瓦釜雷鸣 D嬗变 勘误表 趋炎附势 明枪易躲,暗箭难防D(A.绿州绿洲,B. 拾人牙惠拾人牙 慧,C.欢呼鹊跃-欢呼雀跃) 3.A 刮目,指彻底改变眼光;侧目,不敢从正面看, 斜着眼睛看,形容畏俱而又愤恨。 即使/也,关联词语,表示假设的让步关系;虽然/ 但是,关联词语,转折关系,表示承认甲事为事 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包括,包含;囊括,把全部包罗在内. 4、 D “一言以蔽之”指用一句话来概括。 “作壁上观”指坐观成败,不施援手。 “寸量铢称”用于贬义。比喻点点滴滴地计量,烦 琐不切实用。 出处宋苏洵史论下:“欲寸量

3、铢称,以摘其失,则烦不可举。” “人挪活,树挪死” 是指思想、思路、方法、工 作岗位如果在原来的状态很难取得突破的话, 不妨改变一下置身的这个状态,以前不可能的 事情往往就变得可能了,以前我们认为的死路 往往就变成了活路。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食醋富有氨基酸、钙、磷、铁和维生索B等成分, 因此具有美容功效,皮肤吸收之后,可改善营养缺乏 ,促使皮肤美白细腻。 B我们说话写文章,在把零散的词语串成一个个可以 用来传递信息、完成交际任务的句子的时候,是需要 遵循一定的语法规律的。 C领导班子是否廉明,能否坚持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 ,是推动一个地方社会经济健康发展的前提 D搜集史料不

4、容易,鉴定和运用史料更不容易,中国 过去的大部分史学家主要力量就用在这方面。 A “改善”缺少宾语,加上“的状况”。 C两面与一面搭配不当,把“是否”“能否”去掉。 D指示代词“这”指代不明。 6.B与社、白、韩及后代无数士大夫知识分子 一样,苏轼有时还带着让人似乎难以想象的正统 迂腐气。 “与一样”错。“还带着让人似乎难以想象的 正统迂腐气”是苏轼的特点。 7、B苏轼的对整体人生的空幻、悔悟、淡漠 感,使苏轼奉儒家而出入佛老,谈世事而颇作玄 思。 B是苏轼的个性和思想,不属于“意义”。 8、D相对于苏轼,朱熹更赞赏王安石,因为 王安石的思想对当时的社会秩序不具有破坏性。 D无中生有。没涉及王

5、安石破坏性问题。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 项是( ) A请立彰大法,戮之于市 戮:杀 B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细故也 细:细小 C逮至京讯鞫 鞫:审问 D上责其市恩徇情,夺官 夺:率领 D 夺应为“剥夺、罢免”。 10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 组是( )A诸臣以劾铨罢者皆起用不赂者以赂者丧 B求言诏屡下,而诸臣迟回观望者泉涓涓而始 流 C一经惩创,则流徙永锢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上阅之竟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 A以,介词,因为。 B而,连词,表转折/连词,表修饰 C则,连词,表顺成/连词,表转折 D之,代词,它/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 子独立性 11下面六句

6、话分别编为四组,其中全都表现李森 先“刚劲耿直”品格的一组是( )召铨等面质,以为无实迹 且使大臣而能钳制言官,非细故也 巡按江南,劾罢贪吏淮安推官李子燮、苏州推 官杨昌龄 遽至京讯鞫,事白,复原官 臣以为欲开言路,宜先宽言官之罚 倘蒙俯赐轸恤,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在 远不遗 A B C D D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 确的一项是( ) A睿亲王对李森先等检举大学士冯铨及其儿子 的违法情况,进行了当面对质,认为没有确凿 的证据。 B弹劾冯铨而被罢免的官员,因为范文程的据 理力争,顺治皇帝被迫让他们官复原职,承认 自己错误。 C李森先以监察御史之职巡按江南期间,依法 弹劾罢

7、免贪官,用杖刑处死部分罪犯,坏人害 怕。 D李森先对待皇上屡下求言诏而无人进谏的 状况,建议皇上广开言路,要宽容对待进谏的 大臣。 13、(1)诸臣劾铨诚当,何为以此罢?(3分 )各大臣弹劾冯铨确实是恰当的,为什么因 为这(被)罢免官职? (2)淮安吏张电臣坐侵蚀漕粮,折银一百二十 两有奇,例当追比。(4分)淮安吏张电臣因犯贪污漕粮罪,折合白银 一百二十多两,按例应当限期办案。 (3)使天下昭然知上宽宥直臣。让天下人明明白白知道皇上宽容直言进谏 的臣子。 14、同友人游青溪 【清】王永彬 溪声引我入村烟,纡曲山盘古洞天。 苍石堆云撑峭壁,碧涛溅雪拥飞泉。 煎茶小憩清凉界,问柏能知魏晋年。 嘱咐

8、同人归去早,此间住久恐成仙。 (1)请赏析第二联“撑”、“拥”二字的妙处。(4 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于平凡之处翻出新语,于 平凡之景中翻出新意”,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作简 要赏析。(4分) 14.(1)请赏析第二联“撑”、“拥”二字的妙处。 (4分) 云不是固体之物,能把峭壁“撑”起 来,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云雾之浓和峭 壁之陡。诗人再用一“拥”字写出了瀑 布水珠四溅,众多浪花环绕四周的美 景。形象生动地表明了诗人对青溪壮 丽景色的喜爱。(解析各1分,思想感 情2分) (2)有人评价这首诗“于平凡之处翻出新语,于 平凡之景中翻出新意”,请结合颈联和尾联作简 要赏析。(4分)这两联将平凡的景象写

9、出了新意。颈联充 满神奇的想象,不说柏树栽种于魏晋时期,而说 它能讲述魏晋间的事(此处是化用桃花源记 的“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而来),本是枯燥的 时间交代就写出了新意。(2分)尾联借嘱咐同 伴之趣话,侧面烘托这人间仙境之优美迷人,写 法也很新颖。(2分)15、(1)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2)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 ,亦非礼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 点兵。 (3)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辑轻舟,梦入芙蓉浦。 (4)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周公吐哺,天下归心。16、随着“私家车”的普及,“车

10、标语”文化也越来 越值得我们品味把玩。请从下面车尾标语中任选 一则,写一段鉴赏性文字,不少于35字。(4分 ) 距离产生美。 你让我也让,心宽路更宽。 别吻我!我怕羞。 示例: 距离产生美。 语意双关,有距离才有美,另一层意思是请保持好车 距,只有保持一定的距离,相互才是安全的。 你让我也让,心宽路更宽。 它运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将“你”“我”“心”“路”巧妙 对应相连,不仅含蓄形象的提醒人们遵守交通规则 ,互相礼让,而且含有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 别吻我!我怕羞。 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人的语态来写出,在行 车中应保持一定的车距,让他人警醒,不要靠的太 近。 补标 自拟一则车标语。(2分)

11、安全回家最近路。 人与人近点,车与车远点。 17、最近,北京大学宣布2012年将继续实行中学校 长实名推荐制,全国211所中学可推荐260名学生。 这些学生若通过面试,可在高考录取时享受北大降 至当地本科一批控制线录取的优惠。不过,推荐生 标准首次明确规定基础学业成绩位居全年级前5%以 内,不孝敬父母的学生不得推荐。这不禁令人想起 汉代的“举孝廉”。汉时选拔人才,除博学多才外, 更须孝顺父母、行为清廉,故称为举孝廉。 (1)我赞成, (2)我反对, 参考观点:(观点合情合理即可) 赞成理由:孝敬父母及长辈的风气淡化 乃至丧失,已是无可否认的事实;北大此项 新规,对提倡传承中华传统美德有一定的引

12、 导作用。 反对理由:无法量化标准,助长歪风邪 气;变相鼓励家长孩子搞形式主义,被动造 假。18、下面短语段中,有多处语病和标点使用不当的情况, 请找出任意四处并加以修改。(4分)为贯彻落实安徽省第九次党代会,省委、省政府决定 建设三市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人才特区。3月26日, 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建设三市自主创新综合试验区 人才特区的意见。”该意见指出,在特定区域针对特 殊对象,实行特殊政策。在“十二五”期间,围绕主导 产业和高端项目为重点,大力引进、培育创新人才。 计划引进一百名左右国际领先技术科技人才和高端人才 。把试验区努力打造成人才智力高度密集、体制机制 不断创新的人才特区,为建设美

13、好安徽提供战略支撑。 在“党代会”后加“精神”将双引号改成书 名号。将“围绕”改成“以”去掉“科技人 才和”或“高端人才”将“努力”放到“把”前 面。 19.文中第一段画线部分描写了家乡的田园景致 ,请分析它的表达特色。(4分) 选取了家乡秋天代表性的事物。从视觉、 嗅觉、听觉多角度描写。运用比拟的修辞方 法,语言表达富有韵味。 20.父亲“土制”的家庭菜都是农家普通的菜肴, 作者为什么说它是“我吃到的最美味的菜”呢? (4分) 它是父亲“亲手”做的,融注了父亲对“我”浓 浓的爱意。它是“我”朝思暮想的,融注了“我 ”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菜”朴质纯粹, 融注了父亲和“我”“原生态的爱”(

14、真情实意) 。 21.结合全文,谈谈标题“走进同一片阳光”中的“ 阳光”包含了哪些内涵?(4分) 自然的阳光。父爱的光辉。乡情的和暖。 生活的纯真。 22.在故乡虽只有短短的几天,父亲却教给了“我”“原 生态地做人”的道理,请探究其中的深刻意蕴和作者 的情感取向。(6分) (1)深刻意蕴:故乡的自然风光:自然对人的灵魂 有净化作用,人应该亲近自然,与自然融为一体, 使灵魂畅快通透。故乡的乡风民俗:乡土情结是 中华民族的美好传统,人应该永留住淳朴的乡情, 使灵魂朴质纯粹。老大娘的淡定满足:平淡、平 凡地做人、做事,人生才会显得真实,人性才会显 得神圣。 (2)情感取向:久居都市:对浮躁的人心、膨胀的 物欲、钩心斗角的权力之争等的厌弃。田畴漫步 :对敦实淳朴、知足常乐的民风的颂扬。走亲串 户:对亲密无间的邻里关系的颂扬,对中华民族不 忘亲情的古老传统的赞美。 19文章开头写道:“闲话少讲,且说我为什么 自称菌儿。”作者所谓的“闲话”有什么作用?( 4分) 交代写作目的和行方式文章是“我”的自 述,巧妙暗示“菌儿”很小的特点;(2分)用饶 有趣味的语言设置悬念,引读者浓厚的阅读兴趣 。(2分) 20纵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