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理解之句意理解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7867973 上传时间:2018-07-05 格式:PPT 页数:15 大小:137.8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记叙文阅读理解之句意理解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记叙文阅读理解之句意理解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记叙文阅读理解之句意理解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记叙文阅读理解之句意理解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记叙文阅读理解之句意理解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记叙文阅读理解之句意理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记叙文阅读理解之句意理解(1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记叙文阅读理解 之 句子含义题目类型v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v这句话有什么意思答题技巧v一、内容上:v首段和尾段:字面义和象征义。点明主旨( 中心)、升华(深化)主题、开篇点题 、抒 发情感、画龙点睛、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 等作用。(语面的象征义、喻指义 ,表现的 人物思想性格,点明全文思想意义)。抓住 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 再解释。 答题技巧v二、在结构上 :v在文章开头:总提、总领全文、开启下文(引出下 文)、为下文做铺垫、设置悬念等作用v在文章中间:(1)承接上文 (2)开启下文(引出 下文) (3)承上启下(过渡) (4)为后文作铺 垫;标志思路、为下文作铺垫、埋下伏笔等

2、作用 (5)总结上文 v在文章结尾:总结上文、全文、照应开头、独立成 段,使文章戛然而止,意味绵长,发人深思等作用 。 答题技巧v三、表达效果上:升华中心、渲染气氛、烘 托心情等作用。v四、从写作手法上:常有开篇点题、为后文 设伏笔、作铺垫、深化中心、点明主旨、衬 托、渲染、呼应、照应、对比、象征、先抑 后扬、预示性作用。 v 地平线v 小的时候,我才从秦岭来到渭北大平原,最喜欢骑上自行车在路 上无拘无束地奔驰。庄稼收割了,又没有多少行人,空旷的原野上稀 落着一些树丛和矮矮的屋。差不多一抬头,就看见远远的地方,天和 地已经不再平行。天和地相接了,在相接处是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 ,有树丛在伏着。

3、v “啊,天到尽头了!”v 我拼命向那树丛奔去,骑了好长时间,赶到树下,但天地依然平 行;在远远的地方,又有一片矮屋,天地相接了,又出现那道很亮的 灰白色的线。v 一个老人迎面走来,胡子飘在胸前。v “老爷子,你天边来的吗?”v “天边?”v “就是那一道很亮的灰白色的线的地方,去那儿还远吗?”v “孩子,那是永远也走不到的地平线呢。”v “地平线是什么?”v “是个谜吧。”v 我有些不太懂,以为他是骗我,就又对准那一道很亮 的灰白色的线上的矮屋奔去。然而我失败了;矮屋那里天 地平行,又在远远的地方出现了一道地平线。v 我坐在地上,咀嚼着老人的话,想这地平线,真是个 谜了。正因为是个谜,我才要

4、去解,跑了这么一程。它为 了永远吸引着我和与我一样兴趣的人去解,才永远是个谜 吗?v 从那以后,我一天天地长大起来,踏上社会,生命之 舟驶进了生活的大海。但我却记住了这个地平线,没有在 生活中沉沦下去,虽然时有艰苦、寂寞。命运和理想是天 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那个高度融合统一的 很亮的灰白色的线,总是在前方吸引着你。永远去追求地 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和无 穷无尽的精力。v1、本文分别从下列角度描述“地平线”。请从文中摘出相关的语句填空。 (1)形态: 。 (2)颜色: 。 (3)衬托物: 。 v 2、你认为“地平线”在文中指的是什么?作者对待它的态度是什么?

5、v 3、“我一天天长大起来”这句话具体指怎么理解?答: v 3、你怎样理解“命运和理想是天和地的平行,但又总有相接的时候”这句 话? 答: v 4、“永远去追求地平线,去解这个谜,人生就充满了新鲜、乐趣、奋斗 和无穷无尽的精力。”这里“追求地平线”隐含的深刻寓意是什么? 答: v 5、本文线索是什么?概括本文的中心思想。 答: v 6、在你的生活中有类似的“地平线”吗?你是如何找寻你的“地平线”的? 请简要表述! 答: v 礼赞小花 李存葆v 那是上世纪七十年代末的一个暮冬,我上了雪后的崂山。 从哨所直线下山,无路可行。我与哨长扶石踏雪,当来到一处向阳处的山坳里时,我 俩俨然成了雪人。 此处有

6、平畴半亩许,东西两边山崖下,古松奇槐相见,北面是一片竹林。竹丛旁有暗 泉流动,像木琴一样敲打出丁冬丁冬的乐音。沉甸甸的积雪,缀满竹的枯枝黄叶,把亭亭 玉立的竹竿压弯。整片竹丛竟像一群周身缟素的云鹤,交颈而眠。 这时,我猛然发现,向阳的竹林边,竟有柔草如茵,毛茸茸,青翠翠,密匝匝,在这 银色世界里,织出了一小片绿毯。 哨长在这绿毯边沿旁的一巨石前面,正小心翼翼地用双手扒着雪层,并唤我过去观看 。当我走至巨石下面,呈现在面前的竟是一片美艳的小花。我也快速而细心地用双手扒着 雪层,但见小花一株株、一簇簇,攒攒挤挤,比肩争头。这些小花仅比米粒稍大,白的, 紫的,蓝的,红的,黄的,五颜六色,星星点点。看

7、到如此众多的小生命,坚忍不拔而又 蓬蓬勃勃地活在这雪地里,我的眼睛顿时被染得灿烂起来。我惊异地看着这些小生命,它 们也仿佛睁着深情的眼睛凝望着我 这些米粒般大小的生命,像是在告喻我:希冀、渴望、追恋、向往,是一切生命的本 质。几十天冷了地冷了宇宙的一切都冷了,它们也会顽强地举起美的萌芽,决不肯把生命 的篷帆轻易降落。 这些美的萌芽,是春的启明星,它们正在呼唤着春蕊的艳丽,春树的繁茂,春蚕的吐 丝 又是很多年前,去北疆早春的大森林,虽然萧索且寂寞,但它却赠我以深邃和幽远; 雪国的大洁白虽然凝滞而单调,但它却深埋了一切龌龊,使我远离了远方的喧嚣和骚动, 雪国的大洁白以诗意般的沉默赐我以诗意般的思索

8、。 一日下午,我和友人在莽莽安睡着的一片杉林里漫游。蓦的,有几点蓝色的彩光在雪 地里闪动,一下跃入我的眼帘,燃亮了我的双瞳,我趋前蹲下细瞧,竟是几朵蓝色的小花 。 v 这蓝色的小生命,由纤纤的细茎挑着,那吹弹得破 的花萼,显得那样稚嫩和孱弱。此时,我的惊讶之状, 绝不亚于在崂山中的那次寻找。 几朵蓝色的小花,使我的心灵受到巨大的震撼。这 雪国中的蓝色小生命,纤细里充满着坚韧,孱弱里蕴藏 着刚强,微小里含纳着博大;这小小的生命里,也浸透 着星的璀璨,月的妩媚,日的明丽。它们以小小的蓝色 火焰与巨大的寒流搏击,它们以小小的火热的心律终于 鼓破了厚厚的冰窖,它们就是这漫漫雪国里的精灵! 友人告诉我:

9、这蓝色的小花名叫“白头翁”。 人们惯常吟诵刺破青天的大树,喜爱聆听它们博大 生命的浩歌;人们也惯常喜爱咏唱那报春的腊梅,好像 只有它才是唯一的傲雪斗霜的花魁。但浩歌是一种境界 ,寂寞也是一种境界。浩歌是夏的宣言与旗帜,寂寞则 是春夏的预报和序曲。 天无私覆,地无私载。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 烈、大红大紫的众多的小花小草们,谁也没有权力去有 意无意地践踏它们 v1作者叙述了两次在大雪中见到绽放的小花的经 历,用了很多笔墨去写冰雪之大,从哪些描写文 字可以看出来?请你分别找出这些正面描写和侧 面描写的语句。作者描写冰雪之大对礼赞小花起 什么作用? v2本文除运用反衬的表现手法外,还运用了对比 的

10、表现手法。你觉得哪些地方运用了对比?各有 什么表达效果? v3“对憧憬着春天却不能轰轰烈烈、大红大紫的众 多的小花小草们,谁也没有权力去有意无意地践 踏它们”作者结句如是说。你觉得作者仅仅 只是在说花草吗?你觉得此句还有什么深刻含义 ?作者为什么不直接表达出来呢? 文言文复习v富者曰:“子何恃而往?v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v逢老媪方磨铁杵v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然后已。v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食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 壳者,欲以去热也。”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答曰: “前山后山,何地不有?”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

11、知以为知也。注释:菱:俗称菱角,水生植物,果实可以吃。坐 :因为。v1理解文中加点词语,完成题目。(6分)v(1)席上食菱 食 (2)欲以去热也 去 2.用现代汉语解释文中画线的句子.(4分) 夫菱生于水而曰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v v3阅读本文,说说你对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看法. (3分)v v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 :“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 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字。 v俱乘船避难( ) 幸尚宽( )v纳其自托( ) 遂携拯如初( )

12、 2.区别下面句中加下划线字的古义和今义 v本所以疑 所以:古义: 今义: v疑: 古义: 今义: v 3.比较下面两句中“此”的含义是否相同。 v(1)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2)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 。v4、下面句中加点词与“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 A、 歆辄难之 B、 默而识之 C、不能称前时之闻 D、友人惭,下车引之v5、翻译句子。 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 译:_ 。 本所以疑,正为此耳。 译:_ 。v6、用原文语句回答问题。 王朗让那人搭船的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又要抛弃携带的那个人? 答:_ _。 华歆认为不应该抛弃那人的理由是什么? 答:_ _。 7、分析故事经过,说说华歆与王朗的做法有什么不同? 答:_ _。v8、你从本文中得到了什么启示? 答: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